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32篇
儿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75篇
内科学   33篇
皮肤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67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241.
油酸多相脂质体(139)注射液包封率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提出了油酸多相脂质体139注射液中脂质体的药物包封率和药物含量的测定方法,以凝胶过滤法Sephadex G-50柱测定139注射液中多相脂质体的重量包封率Qw平均为94.2%;同时又以显微镜照像及统计方法测量了脂质体的体积包封率Qv平均为97.1%。并讨论了影响脂质体中药物包封率的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242.
243.
为探讨VCR与p53介导的细胞凋亡的关系,将野生型p53基因导入一个内源性p53基因重组的多药耐药细胞系 KBV200,经抗性筛选和杂交鉴定获得外源性p53基因稳定表达的转染细胞系KBV200-p53。VCR处理细胞后,经电镜及荧光显微镜观察表明KBV200-p53细胞呈现凋亡的典型形态学特征;而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经600nmol·L-1的VCR作用24h,KBV200-p53细胞和KBV200细胞的凋亡百分数分别为42.4%和8.4%。结果提示野生型p53基因能促进VCR诱导的细胞凋亡,肿瘤细胞对VCR的耐药性可能与细胞内p53基因失活有关。  相似文献   
244.
刘玉杰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0,31(10):945-946,948
半月板修复与移植有助于预防和治疗骨关节炎,关节镜下半月板与交叉韧带修复与重建提高了临床疗效。组织工程化半月板构建是今后研究的方向。交叉韧带重建,股骨与胫骨端采用Rigid Fix横钉固定、骨钉嵌压固定,为防止肌腱在骨道内钟摆效应起到良好效果;腱骨界面干细胞和生长因子的应用、冲击波治疗为促进腱骨愈合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245.
目的:比较两种弹性模量(3 MPa和1 MPa)的水凝胶人工髓核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实验于2002-12/2003-03在上海大学生物力学研究所实验室完成。实验材料:①新型改良聚乙烯醇水凝胶人工髓核,弹性模量为3 MPa和1 MPa。②新鲜青壮年腰椎脊柱标本7个(来源于自愿捐献者尸体)。实验分组:每个标本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分为4组:完整髓核组、摘除髓核组、3 MPa人工髓核组、1 MPa人工髓核组。完整髓核组标本测试后,取出全部髓核组织,进行摘除髓核组的测量,然后植入人工髓核,进行3 MPa人工髓核组和1 MPa人工髓核组测试。椎间盘在WE-5液压万能试验机上进行测试,轴向载荷为0,100,200,300,400,500 N,弯曲载荷为0~5.0N·m。加载方式采用4种不同力学模拟生理状态(轴向压缩、前屈、后伸、侧屈)。实验评估:①各组椎间盘的水平膨出位移变化。②脊柱功能单元的弹性模量变化。③小关节的应变。结果:①各组椎间盘的水平膨出位移变化:生理载荷内属于线性位移,卸载后能恢复原状。在载荷作用下,摘除髓核组和1 MPa人工髓核组膨出位移大于完整髓核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1.10±0.14),(0.91±0.12),(0.80±0.10)mm,t=14.55,12.43,P<0.05],3 MPa人工髓核组椎间盘的膨出与完整髓核组相近,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脊柱功能单元的弹性模量变化:摘除髓核组和1 MPa人工髓核组弹性模量均明显低于完整髓核组[分别为(1.085±0.102),(1.317±0.157),(3.628±0.201)MPa,t=18.48,14.07,P<0.05],3 MPa人工髓核组弹性模量略低于完整髓核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小关节的应变:摘除髓核组和1 MPa人工髓核组小关节的应变比完整髓核组分别增加45.0%,10.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 MPa人工髓核组小关节的应变比完整髓核组略大,平均相差3.7%左右,比较接近于正常(P>0.05)。结论:人工髓核置换可纠正椎间盘摘除后的生物力学紊乱,弹性模量为3 MPa的髓核假体更加适合。  相似文献   
246.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诱导前软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的机制。方法:实验于2005-12/2006-03在河南省正骨研究院完成。①实验材料:普通级新生兔10只,平均体质量3kg。②实验干预:采用免疫磁珠分离技术分离新生兔长骨干骺端前软骨干细胞。利用肝细胞生长因子(浓度分别为0.5,1,2,4μg/L)作用前软骨干细胞;另以2μg/L肝细胞生长因子作用前软骨干细胞,对照用相同剂量的培养基,检测前软骨干细胞Ⅱ型胶原及Ⅱ型胶原mRNA的表达。③实验评估: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前软骨干细胞形态及生长情况;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检测前软骨干细胞的增殖;免疫荧光检测Ⅱ型胶原表达;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Ⅱ型胶原mRNA的表达。结果:①前软骨干细胞形态及生长情况:分离纯化的前软骨干细胞贴壁稳定,在光学显微镜下呈多角和梭形,生长旺盛,曲光度好。②前软骨干细胞增殖情况:细胞增殖率上升,在24,48,72h内呈时间浓度依赖。③Ⅱ型胶原表达:肝细胞生长因子作用第5天前软骨干细胞出现Ⅱ型胶原蛋白的表达。④Ⅱ型胶原mRNA的表达:在肝细胞生长因子刺激3d开始出现表达,并且5d,7d逐渐增加。结论:肝细胞生长因子作用前软骨干细胞后,出现软骨特征标志抗原Ⅱ型胶原的表达,细胞增殖活性上升,表明肝细胞生长因子能诱导前软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方向分化。其机制可能是前软骨干细胞也存在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相似文献   
247.
目的:人工关节置换术前应用模板测量预测术中所用假体型号,是完善术前设计的重要方面,但其准确性和可靠性尚无定论,文章对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前模板测量的准确性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在北京积水潭医院矫形骨科2004-01/2007-01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患者92例107膝,男15例17膝,女77例90膝。其中55膝采用了GenesisⅡ假体(Smith&nephew人工关节公司提供),52膝采用了ΣPFC假体(美国Depuy人工关节公司提供),术前X射线片分别使用上述两套全膝关节假体系统模板进行测量。比较模板测量的膝关节假体型号与手术实际使用的膝关节假体型号的一致性,以κ系数加以评估(0~1,0表示完全不一致,1表示完全一致);依据术中实际所用的假体型号,以百分数表示测量者术前模板测量的准确率,2组患者的测量准确率应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以配对χ^2检验进行比较。结果:对于GenesisⅡ假体,术前测量的股骨假体和胫骨假体型号的准确率分别为50.9%和56.3%;对于ΣPFC假体,准确率分别为51.9%和55.8%。κ系数结果提示,术前应用模板测量结果与实际植入假体的大小具有适中的一致性。配对χ^2检验的结果提示2组患者的测量准确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前模板测量对于预测实际所用假体型号可以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但其准确性并不十分理想。要正确认识模板测量在全膝关节置换中的地位,并且要综合考虑会影响到假体型号选择的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248.
鬼臼毒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及质量考察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目的:探讨鬼臼毒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及其质量。方法:实验于2005-12/2006-08在南方医科大学药学部实验室完成。在制备工艺研究上进行单因素考察和正交实验设计优化处方,以鬼臼毒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粒径大小和Zeta电位、形态学、包封率、pH值作为样本质量考察指标,最终确定以改良的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制备鬼臼毒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实验评估:①用透射电镜考察纳米粒的形态。②用粒径分析仪检测纳米粒粒径大小和Zeta电位。③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纳米粒中鬼臼毒素的包封率。④用pH计测定鬼臼毒素-固体脂质纳米粒混悬液的pH值。结果:①鬼臼毒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形态:基本呈圆形或椭圆形。②粒径大小和Zeta电位:分别为(75.3±26.2)nm,(23.2±3.1)mV。③包封率:86.4%。④pH值:4.66±0.18。结论:鬼臼毒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制备工艺简单,考察制剂质量较理想。  相似文献   
249.
目的:观察外侧半月板切除术后膝关节周围骨密度的改变。方法:选择1984/2002年唐山市第二医院骨科、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医院以及开滦医院施行外侧半月板切除术的患者128例,其中男64例,女64例;年龄14~68岁。实验分组:根据术后时间分为:0~1年组32例,2~4年组32例,5~10年组30例和11~17年组34例,设健侧为对照组。方法及评估:应用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分别测量膝关节周围6个感兴趣区骨密度(6区:以胫骨上端松质骨区腓骨小头水平面作为参考平面,在胫骨外、内侧分别作0.8cm×0.8cm的感兴趣区,称为R1,R2。以股骨下端股骨髁间切迹水平面作为参考平面,在股骨内外侧髁分别作0.8cm×0.8cm的感兴趣区,称为R3,R4。在胫骨上端密质骨区胫骨平台外、内侧软骨下分别作1.4cm×0.4cm的感兴趣区,称为R5,R6)并计算出外侧、内侧骨密度的变化值,用均数百分数±标准差表示。结果:128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在术后17年内胫骨上端外内侧(R56)密质骨骨密度变化值:0~17年术侧均明显高于健侧[0~1年:(-10.20±13.62)%,(-22.80±13.54)%;2~4年:(-8.87±15.05)%,(-17.82±11.06)%;5~10年:(5.06±18.64)%,(-8.62±12.97)%;11~17年:(6.17±14.56)%,(-7.86±10.73)%,t=2.41~8.95,P<0.05]。②5~17年胫骨上端外内侧(R12)松质骨骨密度变化值:5~17年术侧均明显高于健侧[5~10年:(12.15±22.48)%,(0.40±14.40)%,11~17年:(8.16±13.37)%,(-4.90±10.44)%,t=2.31,2.40,P<0.05]。③11~17年股骨下端近膝关节区外内侧(R43)骨密度变化值:术侧明显高于健侧[(4.43±13.70)%,(-4.68±17.68)%,t=2.17,P<0.05]。结论:外侧半月板切除术后可引起膝关节周围骨密度的改变,发生适应性的骨重构:胫骨上端密质骨区最早发生,胫骨上端松质骨区其后发生,股骨下端近膝关节区最后发生。  相似文献   
250.
目的:观察小肠黏膜下层与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的组织相容性,评价其作为组织工程半月板支架材料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实验于2005-06/12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①物理和化学方法处理猪小肠黏膜下层支架材料。②体外复合培养兔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与小肠黏膜下层。③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小肠黏膜下层的组织学结构表现;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及与生物材料附着的情况;扫描电镜观察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与小肠黏膜下层复合情况。结果:①小肠黏膜下层组织学检查:经物理方法处理后的小肠黏膜下层表面有大量残留的细胞碎屑;化学方法处理后的小肠黏膜下层表面没有残留的细胞碎屑,胶原纤维未受损。②细胞生长及附着情况:相差显微镜观察,复合培养第1~4天时细胞增殖不明显,第5天有较多细胞直接贴附于材料边缘,第7天有大量细胞向材料边缘聚集,细胞形态多为梭形或多角形,连成一片。③细胞与支架复合情况:扫描电镜观察,单纯小肠黏膜下层支架材料可见黏膜表面较粗糙,孔隙较多,大小不一。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与小肠黏膜下层复合培养7d可见细胞间通过突起相互连接附着在材料表面,细胞在小肠黏膜下层支架材料上生长、黏附、增殖良好,并分泌大量的细胞外基质成分。结论:小肠黏膜下层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可以用作组织工程半月板的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