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2900篇 |
免费 | 9760篇 |
国内免费 | 602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925篇 |
儿科学 | 1169篇 |
妇产科学 | 629篇 |
基础医学 | 7871篇 |
口腔科学 | 1998篇 |
临床医学 | 12099篇 |
内科学 | 9599篇 |
皮肤病学 | 999篇 |
神经病学 | 2979篇 |
特种医学 | 3313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8篇 |
外科学 | 9619篇 |
综合类 | 21980篇 |
现状与发展 | 29篇 |
一般理论 | 6篇 |
预防医学 | 9557篇 |
眼科学 | 1920篇 |
药学 | 10681篇 |
140篇 | |
中国医学 | 7678篇 |
肿瘤学 | 546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53篇 |
2023年 | 1397篇 |
2022年 | 3810篇 |
2021年 | 4731篇 |
2020年 | 4095篇 |
2019年 | 2715篇 |
2018年 | 2690篇 |
2017年 | 3113篇 |
2016年 | 2703篇 |
2015年 | 4363篇 |
2014年 | 5565篇 |
2013年 | 5962篇 |
2012年 | 8812篇 |
2011年 | 9124篇 |
2010年 | 7391篇 |
2009年 | 6363篇 |
2008年 | 6813篇 |
2007年 | 6125篇 |
2006年 | 5431篇 |
2005年 | 4428篇 |
2004年 | 2931篇 |
2003年 | 2397篇 |
2002年 | 1786篇 |
2001年 | 1515篇 |
2000年 | 1277篇 |
1999年 | 714篇 |
1998年 | 333篇 |
1997年 | 299篇 |
1996年 | 260篇 |
1995年 | 212篇 |
1994年 | 173篇 |
1993年 | 124篇 |
1992年 | 105篇 |
1991年 | 89篇 |
1990年 | 88篇 |
1989年 | 60篇 |
1988年 | 53篇 |
1987年 | 45篇 |
1986年 | 39篇 |
1985年 | 26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13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5篇 |
1978年 | 4篇 |
1976年 | 6篇 |
1975年 | 4篇 |
192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辨证分期治疗慢性盆腔炎合并免疫性不孕症1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辨证分期治疗慢性盆腔炎合并免疫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盆腔炎合并免疫性不孕症(血清抗精子抗体阳性)患者18例,采用辨证分期治疗。月经干净后,治以活血化瘀、理气祛湿为主;在(或相当于)排卵期或排卵后,治以补肾养血,活血化瘀为主;在经前期,治以理气活血调经为主;在月经干净后至经前期,加用小剂量阿司匹林。结果:盆腔炎临床症状及体征痊愈7例,显效6例,有效5例;全部患者获得妊娠,宫内妊娠者17例(观察至妊娠3月,均正常),输卵管妊娠1例;结论:中医辨病辨证结合的周期疗法加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慢性盆腔灸合并免疫性不孕症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92.
三黄软膏皮肤用药毒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观察三黄软膏药物外用的安全性 ,进行了动物完整皮肤及破损皮肤长期接触三黄软膏 ,经皮肤渗透对局部及全身产生的毒性和反应的恢复程度 ,用三黄软膏 2g·kg-1、10g·kg-1剂量 (分别相当于 6 0kg人临床用量的 10、5 0倍 )连续对家用兔外用给药4周及停药恢复性观察 2周。结果表明给药期动物的皮肤状况、全身症状、行为活动、摄食、粪便性状、体重增长、血液学均未见明显的毒性反应 ,而高剂量组动物血液生化指标AST、ALT明显增高 ,病理组织学检查时肝水肿明显 ,可见有一定的毒性反应 ;停药期动物的血液生化指标AST、ALT肝组织病理组织学检查恢复正常 ,其他各项指标均未见明显的毒性反应 ,可见该毒性反应是可逆恢复的。表明三黄软膏在临床用药范围内连续使用是比较安全的。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探讨磁极化生物平衡离子吸附降脂降粘疗法(也称之为洗血疗法)对老年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磁极化生物平衡离子吸附疗法对22例老年患有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患者进行治疗,并对临床各项指标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22例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流变学指标、血脂等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前患者的TCHO(胆固醇)、TG(甘油三酯)分别为(6.21±1.14)mmol/L和(6.78±5.13)mmol/L;治疗后分别为(4.36±0.99)mmol/L和(2.41±2.10)mmol/L,P<0.05,均显著降低。治疗前患者的HCT(红细胞压积)、PFC(纤维蛋白)、NP(血浆粘度)、NR(全血粘度)、VAI(细胞聚集指数)分别为(0.441±0.042)V、(4.11±1.78)g/L、(3.86±1.98)mpa.s、(5.68±0.79)mpa.s和0.89土0.23;治疗后分别为(0.344±0,061)V、(2.21±1.12)g/L、(1.49±0.40)mpa.s、(3.21±0.56)mpa.s和0.40±0.15,治疗前后对照比较,P<0.02。结论本方法对老年人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治疗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4.
HPLC法测定拉呋替丁及其片剂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建立拉呋替丁及其片剂的高效液相色谱含量测定法。方法 以Shim packODSC18为色谱柱 ,甲醇 0 2mol·L 1醋酸胺溶液 三乙胺 (70∶30∶0 1)为流动相 ,检测波长为 2 75nm。结果 线性系数r =0 9998,平均回收率为 99 6 % (RSD =1 5 % ,n =9)。结论 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 ,可用于拉呋替丁及其片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5.
目的 探讨分析完全性肾输尿管重复畸形合并同侧上输尿管异位囊肿的病人,治疗时是否需要同时切除病变肾和输尿管囊肿。方法 对近8年来我院收治的10名完全性肾输尿臂重复畸形合并同侧上输尿管异位囊肿的病例予以总结。结果 发现其中6名初期治疗中仅切除患侧上半肾输尿管的儿童,平均术后1年都因为膀胱内囊肿增大而再次接受了输尿管囊肿切除术。另3例病人一期同时施行了上半肾输尿管切除术、膀胱内输尿管囊肿切除术和下半肾输尿管再植术,术后随访疗效良好。结论 我们认为对类似疾病应该在切除肾输尿管的同时一并切除异位输尿管囊肿。 相似文献
96.
436例小儿肺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36例肺炎患儿在抗生素治疗的同时,给予清热宣肺,化痰平喘,健脾益气,养阴清肺中药口服,结果总有效率达97.25%。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肺炎可以缩短病程,减少抗生素的使用。 相似文献
97.
电位滴定法的计算原理及Excel软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电位滴定法的计算原理以及Excel软件在电位滴定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8.
国产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预防早产儿贫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 (r Hu EPO,商品名宁红欣 )对早产儿贫血的预防作用。 方法 将来自四所医院的 5 1例胎龄小于 35周、体重小于 2 0 0 0 g的早产儿随机分为预防组(31例 )和对照组 (2 0例 )。预防组予 r Hu EPO2 5 0 IU/ (kg·次 ) ,静脉或皮下注射 ,隔日 1次 ,每周 3次 ,共 4周。观察两组早产儿血红蛋白 (Hb)、红细胞压积 (Hct)、网织红细胞 (Ret)、血清铁及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的动态变化。 结果 两组早产儿生后 Hb、Hct均逐渐下降 ,但预防组下降明显小于对照组 ,经 t检验 ,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P<0 .0 0 1)。对照组有 4例输血 ,而预防组无一例输血 ,经精确 χ2检验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9)。预防组 1周末 Ret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预防组 2周末血清铁低于对照组 ,4周末更甚 ,经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0 .0 1)。预防组EPO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上升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0 .0 1)。 结论 早产儿预防性应用 r Hu EPO可减轻 Hb、Hct、Ret的下降程度 ,不需要输血和输血次数减少 ,r Hu EPO预防早产儿贫血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99.
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分析产后出血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 ,探讨预防和减少产后出血的措施。方法 对我院1 990年 1月~ 2 0 0 2年 1 2月间住院分娩的产妇出现产后出血的产妇 31 9例 ,对照 6 38例。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各危险因素的相对危险性。结果 产后出血的发病率为 2 0 9%。相对独立的多个危险因素作用大小的顺位为 :胎盘粘连或植入、前置胎盘、多胎妊娠及胎儿体重≥ 4 0 0 0g、重度妊高征、流产次数≥ 2次、胎盘早剥 ;在阴道分娩的产妇中 ,作用相对独立的危险因素的顺位为胎盘粘连或植入、胎儿体重≥ 4 0 0 0g、妊高征、第三产程 >1 0min、流产次数≥ 2次。结论 避免产前非意愿妊娠以减少前置胎盘、胎盘粘连或植入 ;减少巨大儿、多胎的发生 ,有助于预防和减少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100.
性病后非病原体性症状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性病后非病原体性症状的性质特点。方法采用临床会谈、心理咨询、SCL—90、SAS、SOS等相关量表调查测评。结果纳入分析病人134例,首诊均作实验室检查培养,病原体检出率为零,体格检查无器质性病变,符合非病原体性症状诊断。结论此类“症状”实质上是患者因患性病导致心理障碍面出现的综合症,而“症状”并无器质性及病原体因素,医务人员应更新观念,提高自身素质解除患者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