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928篇
  免费   2841篇
  国内免费   1657篇
耳鼻咽喉   307篇
儿科学   515篇
妇产科学   180篇
基础医学   1796篇
口腔科学   467篇
临床医学   4096篇
内科学   2323篇
皮肤病学   346篇
神经病学   447篇
特种医学   90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3272篇
综合类   8270篇
现状与发展   8篇
预防医学   4151篇
眼科学   452篇
药学   3749篇
  31篇
中国医学   2983篇
肿瘤学   1127篇
  2024年   154篇
  2023年   338篇
  2022年   957篇
  2021年   1117篇
  2020年   1104篇
  2019年   532篇
  2018年   553篇
  2017年   790篇
  2016年   640篇
  2015年   1151篇
  2014年   1594篇
  2013年   1994篇
  2012年   2879篇
  2011年   2917篇
  2010年   2796篇
  2009年   2538篇
  2008年   2576篇
  2007年   2419篇
  2006年   2130篇
  2005年   1735篇
  2004年   1198篇
  2003年   983篇
  2002年   736篇
  2001年   697篇
  2000年   529篇
  1999年   143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盐酸纳洛酮治疗急性脑卒中致意识障碍4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刚 《实用全科医学》2003,1(3):198-199
目的 探讨盐酸纳洛酮治疗急性脑卒中致意识障碍的疗效。方法 应用盐酸纳洛酮治疗急性脑卒中有意识障碍患者40例 ,与同期该类患者 40例常规治疗为对照。结果 治疗组疗效较对照组好 ,治疗组转醒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盐酸纳洛酮治疗急性脑卒中致意识障碍 ,可明显缩短患者的转醒时间 ,显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应对压力的方式与腹膜透析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的关系。方法:采用自填式结构问卷,对81例腹膜透析患者进行调查,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和患者应对措施,同时用综合性医院焦虑和抑郁情绪量表测量他们的焦虑与抑郁情绪。结果:控制年龄等因素后的等级回归分析表明:使用“面对”和“自我缓解”应对方式显著降低患者的焦虑情绪,采用“屈从”应对方式增加焦虑的发生;文化程度高的患者采用逃避应对方式则大大增加焦虑情绪的程度,女性和经济收入高者采用面对应对方式可以大大降低焦虑情绪的发生;“自我缓解”应对方式显著降低患者抑郁情绪发生的可能性。结论:不同的应对方式对腹膜透析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3.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中药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转移对促进股骨头缺血坏死处新生血管形成情况。方法:日本大耳兔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中药组、基因组和综合组。治疗8周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股骨头滑膜VEGF阳性细胞率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股骨头血管数目改变情况。结果:模型组VEGF阳性细胞表达率减低,与对照组、基因组、综合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与中药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综合组VEGF阳性细胞表达率较高,与中药组及基因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管数目:在A区,各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在B区,各组较模型组血管数目均有增加,对照组、基因组、综合组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综合组与基因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药组虽然血管数目较模型组多,但是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活血化瘀中药及VEGF基因转移均可促进股骨头缺血坏死处局部新生血管形成和侧支循环的建立,尤以活血化瘀中药联合基因疗法效果为好,为临床应用活血化瘀中药联合基因疗法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滤过 (HDF)治疗高钠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16例高钠血症患者行HDF治疗 ,动态观察血清钠以调整置换液成分。结果  16例患者经 2~ 8h连续性静脉 -静脉血液滤过后血钠开始下降 ,6~ 2 8h可降至正常。结论 血液滤过透析治疗高钠血症效果确切 ,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白细胞介素-12(IL-12)对于小鼠皮下肿瘤的治疗作用.方法:小鼠右侧腹部皮下注射2x105 个Panc-02细胞建立皮下肿瘤模型.皮下肿瘤被检测24d,通过测量的皮下肿瘤的两个直径以计算出肿瘤大小(mm2).分为IL-12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小鼠.从第3~7天,IL-2治疗组,每天在肿瘤周围注射0.1 μg IL-12,对照组同时同部注射同量平衡盐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L-12治疗组从第7天开始Panc-02肿瘤的生长出现受到抑制.第10天,IL-12治疗组[(13.8±8.7) mm2]与对照组[(36.4±8.5) mm2],(P<0.05)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4天,两组之间的差异更加明显[(66.5±50.4) mm2 VS (264.4±46.4 )mm2, P<0.01].结论:肿瘤周围注射IL-12明显抑制Panc-02皮下肿瘤的生长,为应用于临床肿瘤治疗提供可能性.  相似文献   
46.
目的:寻找一种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的臀肌挛缩症(GMC)的治疗方法。方法:根据体征及病理变化,将GMC分为A、B、C三型后,采用特制叶氏剥离刀对20例40侧各型GMC患者进行微创治疗,然后按同一疗效评价标准与大转子后小切口治疗GMC的效果相比较。结果:GMC微创治疗疗效1周评分平均为9分,3周评分为10分,患者4天-6天即可恢复出院;GMC大转子后小切口治疗疗效1周评分平均为6.2分,3周评分为9.6分,患者12天-14天拆线出院。结论:GMC的微创治疗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效果好、操作安全可靠、易掌握的特点。  相似文献   
47.
后现代心理学概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后现代心理学家反对以往的心理学理论和流派把心理或行为看作是一个独立于研究者的“实体”。后现代心理学的典型特征是反对基础主义和本质主义。它认为心理现象并不是一种“精神实在” ,而是一种文化的社会建构。后现代心理学的理论基础是社会建构论 ,多元文化论、后现代女性心理学都是后现代心理学的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48.
目的 评价缬沙坦治疗轻、中度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70例轻、中度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用缬沙坦80~160 mg/d治疗,对照组用贝那普利10~20 mg/d治疗,为期12周.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降压幅度分别为79%和78%、31/22 mm Hg和32/23 mm Hg,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能较明显改善左心室心肌肥厚(均P<0.05),但两组间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两组都轻,但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缬沙坦治疗轻、中度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疗效好、安全性高,可作为轻、中度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首选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49.
机械振动的成骨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洋  周军  叶超群  白广昌 《中国骨伤》2008,21(5):400-402
应力是骨形成的“指导性”因素。其机制是近十年来骨科学、生物医学工程及康复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机械振动是力学刺激形式之一。诸多研究表明:振动具有显著的成骨效应,其在骨质疏松的治疗中将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现有相关研究中,具有成骨效应的振动频率、强度等参数并不一致,尤其是振动的成骨机制不明,相关报道极少,本文对其作一论述,可为更系统、深入地研究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肝硬变门静脉高压及其合并症对肝移植的影响及其治疗原则。方法对近年来有关肝硬变门静脉高压及其合并症对肝移植的影响的文献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肝硬变门静脉高压时脾肿大、脾功能亢进、门静脉血栓、门体分流、侧支循环等对肝移植手术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和复杂性,术前和术中正确处理这些合并症,可有效提高肝移植的成功率。结论正确处理终末期肝硬变门静脉高压及其合并症,可拓宽肝移植的适应证、提高移植的成功率和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