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996篇
  免费   5805篇
  国内免费   4221篇
耳鼻咽喉   446篇
儿科学   754篇
妇产科学   598篇
基础医学   5523篇
口腔科学   995篇
临床医学   6950篇
内科学   7323篇
皮肤病学   371篇
神经病学   2522篇
特种医学   1833篇
外国民族医学   33篇
外科学   4897篇
综合类   10622篇
现状与发展   18篇
一般理论   2篇
预防医学   4198篇
眼科学   1340篇
药学   6106篇
  70篇
中国医学   3937篇
肿瘤学   4484篇
  2024年   261篇
  2023年   1010篇
  2022年   2477篇
  2021年   3095篇
  2020年   2373篇
  2019年   1972篇
  2018年   1959篇
  2017年   1959篇
  2016年   1780篇
  2015年   2761篇
  2014年   3159篇
  2013年   2968篇
  2012年   4333篇
  2011年   4555篇
  2010年   3162篇
  2009年   2711篇
  2008年   3018篇
  2007年   2764篇
  2006年   2626篇
  2005年   2346篇
  2004年   1685篇
  2003年   1595篇
  2002年   1343篇
  2001年   1136篇
  2000年   1033篇
  1999年   983篇
  1998年   579篇
  1997年   541篇
  1996年   452篇
  1995年   440篇
  1994年   347篇
  1993年   213篇
  1992年   255篇
  1991年   223篇
  1990年   172篇
  1989年   139篇
  1988年   151篇
  1987年   123篇
  1986年   89篇
  1985年   76篇
  1984年   33篇
  1983年   30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15篇
  1978年   9篇
  1972年   3篇
  1970年   4篇
  196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 探讨p-STAT1及STAT1蛋白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 选取浙江省诸暨市人民医院江东普外科保存的甲状腺癌及对应癌旁组织8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磷酸化STAT1(p-STAT1)及STAT1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甲状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随访其中74例,观察p-STAT1及STAT1蛋白与甲状腺癌无复发生存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p-STAT1及STAT1蛋白在甲状腺癌组织及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8.8% (23/80)和90.0% (72/80)、85.0%(68/80)和50.0%(40/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于Ⅰ+Ⅱ期甲状腺癌患者,p-STAT1蛋白在Ⅲ+Ⅳ期的甲状腺癌患者中显著下降(P<0.05),而STAT1则无明显变化.p-STAT1蛋白在有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p-STAT1蛋白阳性患者中无复发生存率为100%,而STAT1阳性的患者中为92.65%,提示p-STAT1表达与甲状腺癌患者预后相关.结论 p-STAT1蛋白表达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及无复发生存率相关,检测p-STAT1蛋白的表达可能作为评估甲状腺癌预后和指导临床靶向治疗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构建携带KATP通道Kir6.2亚基E23K多态性的大鼠模型,给予阿霉素损伤,探讨KATP通道Kir6.2亚基E23K多态性对于阿霉素损伤的心肌,心肌结构、功能及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 利用定点突变的方法获得含有Kir6.2 KK基因型的大鼠并进行基因鉴定。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A组(WT+Saline组,SD大鼠+生理盐水)、B组(E23K+Saline组,Kir6.2 KK大鼠+生理盐水)、C组(WT+DOX组,SD大鼠+阿霉素)、D组(E23K+DOX组,Kir6.2 KK大鼠+阿霉素)。采用腹腔注射阿霉素的方法构建阿霉素损伤大鼠模型,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应用心脏彩超进行阿霉素损伤心肌病模型的鉴定及心脏结构和功能的评价(每组8只)。分别通过HE染色及天狼星红染色心肌组织切片,测量心肌细胞面积及心肌纤维化比例,并通过PCR方法检测纤维化相关标志物CTGF、TGF-β mRNA的表达。通过Western blot法技术测定心肌细胞自噬水平。结果 超声结果显示,阿霉素损伤的大鼠相比于盐水组存在明显的心肌重构及功能损伤(P<0.01),且E23K组变化较WT组更明显(P<0.01)。病理及纤维化相关标志物mRNA表达显示,阿霉素损伤的大鼠心肌纤维化程度明显加重(P<0.01),且E23K组纤维化程度较WT组更严重(P<0.01);自噬相关蛋白表达量检测显示,阿霉素损伤的大鼠,自噬相关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加(P<0.01),且E23K组明显高于WT组(P<0.01)。结论 在阿霉素损伤模型中,Kir6.2亚基E23K多态性对大鼠心脏结构、功能、纤维化程度及自噬表达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93.
支助中心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成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芳  陈丽 《护理学杂志》2011,(19):54-55
目的 探讨支助中心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效果。方法在送检标本及运送患者过程中实施优化服务流程、文明礼仪服务、安全运送措施等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结果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后患者满意率及支助中心送检标本漏送、错送发生率,运送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1)。结论在送检标本及运送患者过程中实施优质护...  相似文献   
994.
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55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Yuan C  Zhang WD  Yuan B  Xing T  Li T 《中华外科杂志》2003,41(7):502-505
目的 介绍颈动脉支架植入术的基本方法,探讨该术式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理论和临床意义。方法 55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行腔内成形、支架植入术,共放支架58个,其中Wallstent支架41个,Smart支架14个,OptiMed支架3个。18例患者应用脑保护装置。结果 术中2例患者出现较重卒中,其中l例术中出现左眼视野缺损,3个月后仍有残余症状,1例术中出现意识丧失、右侧肢体偏瘫,经救治神志恢复。2例出现轻度卒中。6例出现一过性血压降低、心动过缓,其后逐渐恢复。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为6.9%,严重卒中为3.5%。循环系统并发症为10.3%。应用脑保护装置的患者没有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手段,在有经验的医生治疗下,操作是安全的。使用脑保护装置可明显减少神经系统并发症。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联合使用输尿管镜腔内钬激光及等离子双极电切治疗尿道狭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28例尿道狭窄患者(其中合并膀胱结石88例)采用输尿管镜行钬激光尿道狭窄内切开联合等离子双极电切,并在等离子电切镜鞘下使用钬激光碎石治疗,术后查B超、X线片及最大尿流率(Qmax)观察疗效。结果:128例患者均一次手术成功,无结石残留,手术时间15~92min,平均42min,留置尿管4~6周,拔除尿管后排尿通畅并定期尿道扩张。术后3个月Qmax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采用腔内钬激光联合等离子双极电切治疗尿道狭窄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优点,并能同时治疗膀胱结石,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剂卡托普利对表皮干细胞(ESCs)增殖、迁移、分化的影响,探讨ACE在维持ESCs生物学功能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差速贴壁法获得10例儿童的ESCs,进行离体培养,检测ACE在ESCs的表达.用XTT法检测不同浓度(1 ×l0-5、1×10-6、l×10-7、1×10-8mol/L) ACEI卡托普利对ESCs增殖的影响;体外创伤模型观察1×10-6mol/L的卡托普利对ESCs 6、12、18、24h各时间段的迁移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K10的表达观察1×10-6mol/L的卡托普利对ESCs分化的影响.结果 培养的细胞经β1-整合素和K19免疫荧光双重标记染色,83.55%细胞为双标记阳性细胞,即ESCs.免疫荧光染色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结果显示ESCs表达ACE.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培养的细胞ACE阳性率为74.2%.1×10-6mol/L的卡托普利可明显抑制ESCs的增殖(P<0.05),且在第5天达到峰值.1×10-6 mol/L的卡托普利可明显抑制细胞的迁移能力(P<0.05)和克隆能力(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l×10-6 mol/L的卡托普利并不影响K10的表达(P>0.05).结论 ACE通过影响ESCs的增殖,迁移从而影响皮肤的损伤修复和自我更新.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研究应用不同肿瘤睾丸抗原(CTA)多肽诱导肝细胞肝癌(HCC)患者特异性细胞毒反应的情况。方法 RT-PCR方法检测一例HLA-A2阳性表达的HCC患者肝癌组织中三种CT抗原(MAGE-1,MAGE-3和NY-ESO-1)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用免疫磁珠从该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分离出CD8 T细胞作为效应细胞;将其余自体CD8-PBMC分别与三种CT抗原肽共孵育,经γ-射线照射后作为抗原呈递细胞(APC),分别与CD8 效应细胞进行混合淋巴细胞培养。7天后同法再刺激患者的CD8 T细胞1次,诱导形成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同时了以相同的CD8 效应细胞,加入IL-2培养作为对照组。培养两周后将三种CT抗原肽刺激的效应细胞,分别与带有相应抗原肽的T2靶细胞共孵育来检测杀伤效应。效应细胞,靶细胞(E:T)为10:1;用IFN-γ细胞因子分泌检测法,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产生IFN-γ的效应CD8 T细胞的频数来反映杀伤活性。结果 该患者MAGE-3和NY-ESO-1表达阳性,MAGE-1表达阴性,培养第14天,效应细胞共增加至原细胞数的4倍,NY-ESO-1抗原肽刺激的效应细胞对靶细胞(T2细胞 NY-ESO-1抗原肽0杀伤活性为10.0%;MAGE-3抗原肽刺激的效应细胞对靶细胞(T2细胞MAGE-3抗原肽)杀伤活性为8.5%;MAGE-1抗原肽刺激的效应细胞对靶细胞(T2细胞 MAGE-1抗原肽)杀伤活性为3.2%。结论 本实验结果表明,应用HCC患者阳性表达的CT抗原肽,可以诱导出该患者特异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其杀伤活性较之无抗原肽和阴性抗原肽刺激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总结白塞病并发动脉瘤的外科手术和腔内治疗经验。方法对1977年6月至2006年3月收治的12例白塞病患者并发21个动脉瘤进行回顾性分析。腹主动脉瘤3个,升主动脉瘤1个,髂动脉瘤4个,髂动脉吻合口假性动脉瘤1个,股总动脉瘤3个,股浅动脉瘤2个,腘动脉瘤2个,椎动脉瘤1个,锁骨下动脉瘤2个。颈动脉瘤1个和肠系膜上动脉瘤1个。21个动脉瘤中,行外科手术14个,包括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或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术12个,动脉瘤切除、病变动脉结扎术2个;行支架型人工血管腔内修复术6个;1个升主动脉瘤因患者全身情况差,行保守治疗。结果围手术期死亡患者2例,其中1例行外科手术,1例行腔内修复术。术后吻合口假性动脉瘤1例(1个),其他部位新动脉瘤形成7个,下肢血管移植物闭塞2例,但患肢无明显缺血坏死。6例患者随访3-293个月,随访中位时间28个月,1例死于肺癌。结论白塞病动脉瘤一旦发生,需积极处理。术前、术后积极免疫抑制治疗可降低外科手术和腔内修复术后并发症发生。因术后有吻合口和其他部位假性动脉瘤复发及血管移植物闭塞可能,需长期随访、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999.
超声微泡造影剂在聚焦超声开放血脑屏障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超声微泡造影剂在聚焦超声无创性开放血脑屏障的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其发展历程、机制、安全性、时效和量效关系进行慨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00.
Waldenstrom’s macroglobulinemia (WM) is a rare type of malignant B-cell lymphoma. The main feature of WM is elevated serum monoclonal immunoglobulin M, similar to multiple myeloma (MM). Unlike in MM, the rarity of destructive bone lesions in WM has been repeatedly emphasized. We report a unique case of WM with a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 as the first symptom. This case highlights that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bone destruction may not clearly distinguish between WM and MM. The possibility of WM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patients with vertebral fracture and destruction as the first presentation. Performing vertebral bone marrow aspiration biopsy during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is a convenient and effective method to assist in the diagnosis of W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