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615篇
  免费   5934篇
  国内免费   2942篇
耳鼻咽喉   702篇
儿科学   1448篇
妇产科学   720篇
基础医学   5191篇
口腔科学   1024篇
临床医学   7397篇
内科学   7148篇
皮肤病学   741篇
神经病学   2168篇
特种医学   220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6053篇
综合类   13778篇
现状与发展   8篇
一般理论   23篇
预防医学   8018篇
眼科学   999篇
药学   7243篇
  85篇
中国医学   5420篇
肿瘤学   3122篇
  2024年   217篇
  2023年   776篇
  2022年   1787篇
  2021年   2426篇
  2020年   1948篇
  2019年   1390篇
  2018年   1550篇
  2017年   1791篇
  2016年   1465篇
  2015年   2400篇
  2014年   3131篇
  2013年   4112篇
  2012年   5957篇
  2011年   6084篇
  2010年   5045篇
  2009年   4475篇
  2008年   4811篇
  2007年   4714篇
  2006年   4194篇
  2005年   3497篇
  2004年   2605篇
  2003年   2098篇
  2002年   1729篇
  2001年   1259篇
  2000年   1048篇
  1999年   491篇
  1998年   154篇
  1997年   136篇
  1996年   116篇
  1995年   107篇
  1994年   100篇
  1993年   67篇
  1992年   175篇
  1991年   150篇
  1990年   168篇
  1989年   184篇
  1988年   149篇
  1987年   160篇
  1986年   125篇
  1985年   110篇
  1984年   80篇
  1983年   61篇
  1982年   30篇
  1981年   30篇
  1980年   24篇
  1979年   45篇
  1975年   29篇
  1974年   21篇
  1973年   23篇
  1972年   2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小型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及血管内栓塞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小型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特点以及血管内栓塞的技术要点与疗效。方法对45例小型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或Trufill DCS Orbit微型三维填塞型水解铂金弹簧圈进行动脉瘤囊内栓塞。结果45个动脉瘤中41个瘤腔100%闭塞,3个95%闭塞,1个90%闭塞。术后44例临床痊愈,其治疗结果根据Glasgow预后评分:Ⅰ级29例,Ⅱ级11例,Ⅲ级3例,Ⅳ级1例,Ⅴ级1例;全组死亡率2.2%。栓塞术中并发脑血管痉挛6例。术后随访3-69个月均无再出血及复发。结论对小型颅内动脉瘤采用GDC或Truffill DCS Orbit微型三维填塞型水解铂金弹簧圈进行血管内囊内栓塞疗效可靠;根据小型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特点进行栓塞是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82.
社区皮肤擦伤患者创面处理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玉娥 《护理学杂志》2006,21(12):74-75
目的探讨效果好、经济、简单、方便的社区皮肤擦伤处理方法.方法将148例(180处创面)皮肤擦伤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60处.经常规清创处理后,A组采用0.25%碘伏外涂,4~5次/d;B组采用0.25%碘伏涂搽后,用"优拓"覆盖创面,再加盖无菌敷料,胶布固定,每日更换1次;C组采用0.25%碘伏涂搽后,用无菌干纱块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结果A组、B组创面愈合时间显著短于C组(均P<0.01).A组胶布过敏、创面感染率为0,且费用显著低于B组和C组(均P<0.01).结论社区皮肤擦伤患者创面采用0.25%碘伏涂搽疗效好,且经济、简单、方便.  相似文献   
83.
医疗改革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各国在医疗改革中都会遇到各自相关的问题。改革艰巨,但并不是不可能完成,本文作者认为,通过关注以分区的方式提供医疗服务可以让医疗改革取得实效。本文从划定分区边界的方式出发,介绍了制定分区医疗战略的五个步骤,并讨论了各医疗系统成功实施各自战略所需采取的措施,这也可以为我国正在推行的医疗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4.
85.
目的 将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和神经干细胞(NSCs)单独及联合移植应用于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大鼠,观察BDNF和NSCs移植对大鼠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及BDNF对内源性和外源性NSCs增殖、迁移及分化的影响.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新生大鼠海马NSCs,BrdU标记.实验动物随机分为A组(MCAo组);B组(MCAo+BDNF组);C组(MCAo+NSCs组);D组(MCAo+BDNF+NSCs组),每组16只,移植后进行神经功能损害评分(NSS),用免疫组织化学行BrdU、nestin、BrdU/NSE检测,分析结果.结果 移植后的2、4周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为:A组5.3±0.5、5.3±0.5;B组4.0±0.8、3.8±0.5;C组3.5±0.6、3.5±0.6;D组2.0 ±0.8、1.8±1.0,D组显著好于其他3组(P<0.05),B组与c组显著好于A组(P<0.05).nes.tin阳性细胞数:A组1.24±1.13,B组2.59±1.44(P<0.05),BrdU阳性细胞数:A组0.52±0.68,B组1.65±1.10(P<0.05).BrdU阳性细胞数:C组6.08±1.52,D组10.26±1.96(P<0.05),BrdU/NSE双阳性细胞数:C组1.74±1.04,D组3.58±1.20(P<0.05).结论 BDNF和NSCs移植单独及联合应用对MCAo大鼠的神经功能恢复均有作用,两者联合具有协同作用.BDNF对内源性NSCs的激活、增殖有促进作用,对外源性NSCs的增殖、迁移及分化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6.
目的 探讨应用输尿管镜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石街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5例输尿管石街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采用急诊输尿管镜弹道碎石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均临床痊愈,疗效满意.结论 认为输尿管镜弹道碎石术是治疗输尿管石街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87.
目的 探讨腮腺手术中耳大神经后支保留的可行性、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 我们对48例腮腺肿瘤患者,按常规隐蔽切口腮腺手术方法进行治疗,保留或不保留耳大神经后支。分别于术后10d及1、6、12个月进行随访,检测耳廓上部、耳垂、耳下区、耳前区和耳后区的触觉、痛觉,并观察其感觉变化情况。结果 48例中35例耳大神经后支保留,耳廓上部及耳后区感觉无减退。术后早期耳前、耳垂及耳下区感觉有不同程度的减退,以耳前区最明显,随着时间延长症状逐步好转,6个月时感觉接近正常。另13例耳大神经切断患者感觉减退症状更加明显,恢复时间延长。结论 腮腺手术中耳大神经后支保留是可行的,所采用的方法可靠,可减轻局部麻木感,提高患者术后早期生活质量,降低神经切断后产生局部永久性麻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8.
多层螺旋CT对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MSCT在胫骨平台骨折的分类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方面的价值。方法:对24例常规X线平片或临床诊断为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进行MSCT扫描,并对图像进行MPR、SSD和VR重建,对骨折的部位、范围、碎骨片的数量或骨折程度、胫骨平台受累情况、手术入路、骨质疏松程度及骨组织的缺损等做出评价。骨折的分型根据Swiss AO-ASIF法。结果:24例患者中有19例进行了手术治疗,术中所见与轴位MSCT和MPR、SSD及VR重建图像综合做出的诊断一致。结论:MSCT及其MPR、SSD、VR重建技术对于胫骨平台的骨折分型及术前评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治疗儿童难治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积极、有效的方法.方法对2例病程分别为5年和7年,狼疮肾Ⅲ级和Ⅳ级,主要表现为持续性血小板减少、蛋白尿和浆膜炎的患儿进行CD34+细胞分选的自身干细胞移植.首先经惠尔血动员、CS-3000血细胞分离机获取单个核细胞,通过CliniMACS CD34+细胞分选仪分别得到了1.7×106/kg及1.0×106/kg CD34+细胞,采集物中分别尚存2×105/kg和1×104/kg的CD3+细胞.用CTX 50 mg/kg·d×4 d+ATG(Fresennius S 5 mg/kg·d×3 d)预处理.结果两患者分别于+9 d和+7 d获粒细胞重建,自+15 d起血小板维持于正常水平.现已分别随访13月和6月,原发病症状完全消失,自身免疫相关抗体全部转阴,但细胞免疫功能仍未恢复,CD4细胞仍处于低水平.结论CD34+细胞分选的自身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难治型红斑狼疮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0.
接触镜与泪液形态关系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配戴不同种类接触镜后眼表面泪膜的形态、稳定性及泪液量的变化。方法 :对日戴SCL、RGPCL和Ortho KCL的 2 14名近视患者 4 2 8只眼 ,利用表面泪膜观察装置 (DR 1)观察戴镜前后眼表泪液膜和戴镜状态下镜上泪液膜的形态分级 ,同时测定泪膜破裂时间 (BUT)。利用酚红染色棉丝测定SCL戴镜前后的泪液量 ,并用折射仪 (AtagoCL 1)测量SCL含水量的变化。结果 :SCL配戴者随戴镜时间延长 ,BUT明显缩短 (P <0 .0 1) ,RGPCL和Ortho KCL配戴者戴镜 5年以内 ,BUT无明显变化 (P >0 .0 5 )。戴镜后RGPCL ,Ortho KCL和非戴镜正常眼三组间眼表泪膜分级比例差异无显著性 ,SCL组Ⅰ级比例为 6 .5 % ,显著低于其他组(16 .1%~ 2 3.0 % )。镜上泪膜 ,SCL、RGPCL和Ortho KCL三组均以Ⅳ级为主 (分别占 5 4 .4 %、5 3.4 %和 5 1.5 % ) ,SCLⅠ级比例仅 1.9% ,显著低于另二组 (分别占 6 .2 %和 12 .4 % )。SCL配戴者随戴镜时间延长 ,泪液量轻度减少 ,SCL含水量在戴镜 1w后即显著降低。结论 :科学配戴接触镜对泪液膜质量无明显影响 ,但SCL长期使用可能对泪膜有一定干扰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