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931篇
  免费   16213篇
  国内免费   11058篇
耳鼻咽喉   1732篇
儿科学   2234篇
妇产科学   1376篇
基础医学   15063篇
口腔科学   2865篇
临床医学   20166篇
内科学   20395篇
皮肤病学   1927篇
神经病学   6525篇
特种医学   6185篇
外国民族医学   68篇
外科学   16970篇
综合类   35584篇
现状与发展   49篇
一般理论   10篇
预防医学   13870篇
眼科学   3651篇
药学   17487篇
  187篇
中国医学   12585篇
肿瘤学   12273篇
  2024年   593篇
  2023年   2276篇
  2022年   5912篇
  2021年   7667篇
  2020年   6159篇
  2019年   4660篇
  2018年   5113篇
  2017年   5204篇
  2016年   4910篇
  2015年   7799篇
  2014年   9505篇
  2013年   9911篇
  2012年   14304篇
  2011年   15344篇
  2010年   11586篇
  2009年   9675篇
  2008年   10858篇
  2007年   10451篇
  2006年   9755篇
  2005年   8268篇
  2004年   5853篇
  2003年   5503篇
  2002年   4519篇
  2001年   3439篇
  2000年   2642篇
  1999年   2012篇
  1998年   1164篇
  1997年   1104篇
  1996年   870篇
  1995年   787篇
  1994年   605篇
  1993年   385篇
  1992年   416篇
  1991年   327篇
  1990年   302篇
  1989年   230篇
  1988年   206篇
  1987年   187篇
  1986年   141篇
  1985年   110篇
  1984年   57篇
  1983年   44篇
  1982年   33篇
  1981年   38篇
  1980年   20篇
  1979年   42篇
  1977年   19篇
  1976年   17篇
  1974年   22篇
  1973年   2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不同胎龄的胎儿和少儿皮肤中bax,bcl-2和p53基因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凋亡相关基因bax, bcl-2和p53在不同胎龄的胎儿皮肤和少儿皮肤组织中表达的变化特征及其可能的生物学意义。方法: 运用末端脱氧核糖转移酶介导的生物素化脱氧尿嘧啶缺口标记技术(TUNEL)检测18例不同胎龄(13-32周)的胎儿皮肤和6例少儿皮肤组织中细胞凋亡的变化后,提取这些皮肤组织中的总RNA,分离mRNA,用RT-PCR方法检测bax, bcl-2和p53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特征。结果: 随着胎儿的生长发育,皮肤组织中的细胞凋亡率逐渐增加。在早期妊娠胎儿的皮肤中,bcl-2基因表达水平较高,随着胎龄的增加,bcl-2基因的转录本含量逐渐降低,在少儿的皮肤组织中,这种基因的表达量明显低于早期妊娠胎儿皮肤(P<0.01)。与bcl-2基因不同,在早期妊娠胎儿皮肤组织中,p53基因表达水平较低,而在晚期妊娠胎儿和少儿的皮肤内,该基因表达较强,而bax基因在不同发育时期的胎儿和少儿皮肤组织中表达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晚期妊娠胎儿和少儿皮肤组织中细胞增殖减缓,细胞趋向分化或凋亡的增加可能与p53基因表达增强,bcl-2表达降低相关;而p53表达降低,bcl-2表达升高可能是早期妊娠胎儿皮肤中细胞凋亡较少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索Opa相互作用蛋白5(OIP5)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对PANC-1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通过数据库分析OIP5在胰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用实时定量PCR(RT-qPCR)和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人胰腺癌细胞系MIAPaCa-2、PANC-1、KP-3、BxPC-3细胞中OIP5 mRNA和蛋白表达;构建OIP5基因沉默质粒的慢病毒(pGCSIL-shOIP5)和对照质粒慢病毒(pGCSIL-shCtrl),分别感染PANC-1细胞,分为OIP5基因沉默组和shCtrl对照组,5 d后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测定慢病毒敲低效率,流式细胞计量术检测细胞凋亡;OIP5基因沉默组和shCtrl对照组连续5 d进行MTT检测和细胞计数;OIP5基因沉默组和shCtrl对照组孵育10 d形成集落,Giemsa染色分别集落总数。结果胰腺癌中OIP5 mRNA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胰腺组织(P<0.05),OIP5高表达患者的总存活率显著低于OIP5低表达患者(P<0.05),且其无病生存率也显著降低(P<0.05);OIP5在MIAPaCa-2、PANC-1和KP-3中表达较高,而在BxPC-3细胞系中的表达较低;MTT检测结果显示OIP5沉默在第4和第5天显著降低了PANC-1细胞的增殖速率(P<0.01);OIP5沉默后细胞集落数(平均为9个)显著低于shCtrl对照组中的数量(平均为40个)(P<0.01);OIP5沉默后PANC-1细胞凋亡比例为8.3%显著高于shCtrl的4.5%(P<0.01)。结论OIP5在胰腺癌细胞系中异常高表达,OIP5基因可调控胰腺癌PANC-1细胞的增殖、凋亡以及集落形成,提示OIP5可能在胰腺癌发病机制中作为癌基因发挥作用,从而为胰腺癌的靶向治疗提供了潜在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研究细胞角蛋白(CK)19、galectin(Gal)-3、HBME-1在甲状腺不同病变表达的特点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了21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结甲)、14例毒性甲状腺肿(甲亢)、15例甲状腺滤泡性腺瘤(腺瘤)、13例滤泡性癌、13例滤泡型乳头状癌及48例经典型乳头状癌中单克隆抗体CK19、Gal-3、HBME-1的表达。结果 甲状腺病变中3种标记表达均位于细胞质;CK19、Gal-3、HBME-1的表达在甲状腺良性病变(结甲、甲亢、腺瘤)大多为弱阳性或阴性,而滤泡性癌阳性明显增加、乳头状癌(滤泡型及经典型)大多为中、强阳性,3种标记在甲状腺不同病变的阳性表达率结甲为52.4%(11/21)、9.5%(2/21)、19.0%(4/21),甲亢为50.0%(7/14)、7.1%(1/14)、7.1%(1/14),腺瘤为60%(9/15)、13.3%(2/15)、13.3%(2/15),滤泡性癌为76.9%(10/13)、61.5%(8/13)、53.8%(7/13),滤泡型乳头状癌为:100%(13/13)、84.6%(11/13)、92.3%(12/13),经典型乳头状癌为100%(48/48)、93.8%(45/48)、95.8%(46/48);在甲状腺良性病变(结甲、甲亢、腺瘤)与恶性病变(滤泡性癌、乳头状癌)间3种标记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00);同时3种标记在滤泡样病变即腺瘤、滤泡性癌和滤泡型乳头状癌间亦有显著差异(CK19:P=0.038,Gal-3:P=0.001,HBME-1:P=0.000)。结甲有9例,甲亢有7例,腺瘤有6例3种标记均不表达,滤泡性癌仅有1例,而乳头状癌(滤泡型及经典型)没有病例3种标记均不表达,同一病例有2种以上阳性表达在结甲、甲亢、腺瘤、滤泡性癌、滤泡型乳头状癌和经典型乳头状癌中分别为14.2%(3/21)、21.4%(3/14)、20.0%(3/15)、69.2%(9/13)、92.3%(12/13)、100.0%(48/48),在甲状腺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间以及滤泡样病变间差异亦有显著性(P=0.000)。结论 CK19、Gal-3、HBME-1的检测尤其是联合检测对甲状腺病变的诊断、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4.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42例肝活切组织石蜡切片中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进行检测,并与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免疫组织化学及血清学检测进行比较,HBV-PCR阳性率为73.8%,高于组织及血清HBsAg阳性率(分别为59.5%和50.0%)。3例病理形态呈肝炎改变,而血清HBsAg(─)的肝组织中有2例检出HBV-DNA,提示PCR的高度敏感性和准确性。83.3%的门脉性肝硬变和87.5%的肝细胞癌组织中HBV-PCR呈阳性,进一步证实了上述两病与HBV的关系密切。我们还发现肝细胞淤胆患者HBV感染率较高,HBV-DNA及组织HBsAg阳性比例各为6/9和4/8。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探讨前列地尔脂微球(liposome prostaglandin E1,Lipo-PGE1) 不同用药时间和途径对肝脏血流灌注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健康成年犬12只,经左小隐静脉注射Lipo-PGE11 μg/kg,速度均为0.05 μg·kg-1·min-1。分别于0 min、5 min、15 min、30 min后行肝脏CT灌注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perfusion imaging,CTPI)扫描,计算肝动脉灌注量(hepatic arterial perfusion,HAP)、门静脉灌注量 (portal vein perfusion,PVP)、总肝灌注量(total liver perfusion,TLP),对照分析不同时间Lipo-PGE1对肝脏血流灌注的影响。选取健康成年犬24只,随机平均分成4组:对照组、外周静脉用药组、肝动脉组、肠系膜上动脉组。Lipo-PGE1的用药量均为1 μg/kg、用药速度均为0.05 μg·kg-1·min-1,0.9%生理盐水用量为20 mL。各组用药5 min后行肝脏CTPI,比较分析不同途径给予Lipo-PGE1对肝脏血流灌注的影响。结果: 经外周静脉注射Lipo-PGE10 min、5 min、15 min、30 min后CTPI测量的HAP(mL·min-1·mL-1)分别为:0.22 ±0.65、0.24±0.65、0.22±0.69、0.22±0.06;PVP (mL·min-1·mL-1):1.22±0.40、1.88±0.59、1.55±0.55、1.29 ±0.57;TLP (mL·min-1·mL-1)分别为:1.44±0.42、2.12±0.61、1.77±0.56、1.51±0.58。方差分析显示HAP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F=0.249,P>0.05),而PVP、TLP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F=3.812,P<0.05)、(F=3.805,P<0.05)。5 min组PVP、TLP增加最为显著,15 min、30 min时两者仍处于高值水平。对照组和外周静脉组、肝动脉组、肠系膜上动脉组的HAP (mL·min-1·mL-1)分别为:0.22±0.06、0.24±0.06、0.31±0.07、0.26±0.05;PVP (mL·min-1·mL-1)分别为1.28±0.38、2.33±0.41、2.37±0.55、2.83±0.94;TLP (mL·min-1·mL-1)分别为:1.50±0.40、2.57±0.42、2.67±0.58、3.09±0.94。方差分析显示HAP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F=2.248,P>0.05),而PVP、TLP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F=6.892,P<0.01)、(F=7.802,P<0.01)。经肠系膜上动脉给药较其它途径给药PVP、TLP增加趋势更为显著。结论: Lipo-PGE1能显著增强肝脏血流灌注,且主要影响门静脉灌注分量,介入技术可为快速改善肝血流灌注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96.
人体肠道生物力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人体肠道的生物力学特性,采用电子拉伸机对人体肠道进行一维拉伸试验。结果表明,人体肠道应力-应变关系为指数函数关系。人体肠道各段的指数系数a值接近,但材料常数C有一定的差异,说明肠道各段应力-应变趋势是一致的。在一定应力下,肠道各段轴向与环向的相对伸长率是不同的,表明人体肠道具有各向异性的特性。在一定应变下,肠道各段的增量弹性模量不同,结肠增量弹性模量相对较小,因而更容易发生变形。本研究为肠道内窥镜机器人的研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97.
目的:了解肺炎克雷伯杆菌与膀胱上皮细胞的相互关系,观察肺炎克雷伯杆菌在人膀胱上皮细胞抹T24中生存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肺炎克雷伯杆菌临床分离抹03138侵袭T24细胞,并用庆大霉素杀死细胞外的细菌,分别于细菌进入细胞后的4、24、48及72h裂解细胞,释放出细胞内的活细菌,用平板菌落计数法计数胞内活菌数。结果:T24细胞内的肺炎克雷伯杆菌03138抹在实验48h内有一定生长,试验72h细胞内活菌数量明显减少。加入细胞因子(TNF-αd和INF-γ)可以促进上皮细胞清除胞内细菌。结论:膀胱上皮细胞清除进入细胞内的肺炎克雷伯杆菌,可能是泌尿道天然免疫的一种防御机制,而细胞因子可以调控上皮细胞的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998.
静电法制备小微囊包裹成年猪胰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索用静电法制备小微囊包裹成年猪胰岛细胞。方法 用自制的静电微囊发生装置、制备海藻酸钠 -多聚赖氨酸 -海藻酸钠 (APA)微囊 (微囊直径 <35 0 μm) ,包裹成年猪胰岛 ,体外检测APA小微囊猪胰岛生物活性及微囊膜的通透性 .结果 静电法制备的APA微囊直径 30 0~ 35 0 μm ,大小相对均一 .小微囊包裹成年猪胰岛后 ,每个微囊内可见 1~ 2个胰岛团 ,表面光滑 .囊内胰岛组织学结构完整 ,体外培养微囊化胰岛素分泌良好 ,葡萄糖刺激释放明显 ,显示了良好的细胞活力及微囊膜通透性 .结论 用我们自制的静电微囊发生装置能制备APA微囊包裹成年猪胰岛细胞 ,微囊直径 30 0~ 35 0 μm ,表面光滑 ,囊内猪胰岛生物活性良好  相似文献   
999.
Numerous microbial pathogens exploit complement regulatory proteins such as factor H (FH) and factor H-like protein 1 (FHL-1) for immune evasion. Fba is an FHL-1 and FH binding protein express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human pathogenic bacterium, Streptococcus pyogenes, a common agent of pharyngeal, skin, and soft-tissue infections.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demonstrate that Fba and FHL-1 work in concert to promote invasion of epithelial cells by S. pyogenes. Fba fragments were expressed as recombinant proteins and assayed for binding of FHL-1 and FH by Western blotting,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and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A binding site for FHL-1 and FH was localized to the N-terminal half of Fba, a region predicted to contain a coiled-coil domain. Deletion of this coiled-coil domain greatly reduced FHL-1 and FH binding. PepSpot analyses identified a 16-amino-acid segment of Fba which overlaps the coiled-coil domain that binds both FHL-1 and FH. To localize the Fba binding site in FHL-1 and FH,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was used to assess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streptococcal protein and a series of recombinant FH deletion constructs. The Fba binding site was localized to short consensus repeat 7 (SCR 7), a domain common to FHL-1 and FH. SCR 7 contains a heparin binding site, and heparin was found to inhibit FHL-1 binding to Fba. FHL-1 promoted entry of Fba(+) group A streptococci into epithelial cells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but did not affect invasion by an isogenic fba mutant. To our knowledge,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f a bacterial pathogen exploiting a soluble complement regulatory protein for entry into host cells.  相似文献   
1000.
ST2作为Th2细胞亚群标志以及其与支气管哮喘的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各自主要分泌IFN γ和IL 4的Th1和Th2亚群 ,与临床疾病的关系十分密切。如何从表面标志上加以区分是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ST2是近年来提出的Th2细胞的稳定标志物。本工作在体外成功地诱导人脐带血T细胞向Th1或Th2分化的基础上 ,应用逆转录PCR分析了ST2mRNA的表达特点。证实ST2在人Th2细胞上的选择性表达。为了探索ST2、Th2与支气管哮喘的关系 ,本工作进一步检测了正常人和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 β actin、ST2以及IFN γ和IL 4的mRNA水平。结果显示 :支气管哮喘患者ST2mRNA水平升高 ,IL 4水平也明显升高 ,但IFN γ无变化。这提示ST2作为Th2细胞的标志物 ,有可能成为Th2极化性疾病如哮喘发病机制研究的一个参考性标志 ,至于ST2是否有可能作为治疗的靶分子 ,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