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7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0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73篇
内科学   29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76篇
预防医学   39篇
药学   53篇
中国医学   17篇
肿瘤学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DL-3-n-Butylphthalide (NBP) is a synthetic compound based on L-3-n-Butylphthalide which was isolated from seeds of Apium graveolens. The present study aims at evaluating the outcome of NBP given prior to and after the onset of ischemic stroke in 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 (SHR) and normotensive Wistar Kyoto rats (WKY). Stroke was induced by the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CAO) in SHR and WKY. For pre-treatment, NBP was administered to SHR and WKY daily for two months prior to MCAO. For post-treatment, NBP was given daily for seven consecutive days after MCAO. Seven days post-surgery, rats were tested for the presence of neurological deficits.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and 2,3,5-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 (TTC) staining were employed to calculate the infarct volume. The cerebral cortex and corpus striatum in the ischemic penumbra area were examined microscopically for pathological changes. In SHR, NBP pre- and post-treatment significantly lowered neurological deficit scores, reduced infarct volume, and minimized pathological changes in the penumbra area when compared to oil-vehicle treated controls. In WKY, these beneficial effects were observed only in the post-treatment group. The beneficial effects of NBP post-treatment were greater in WKY than in SHR. Results indicated that NBP could exert both preventive and therapeutic effects on ischemic stroke in SHR, but only exerted therapeutic effect in WKY.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提高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和监控效果。方法:探索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围手术期使用、处方点评、监控等方面的信息化管理。结果:抗菌药物的处方使用比例不断下降,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比例、时间等趋于规范和合理,抗菌药物的监控更及时、有效。结论:及时、有效地规范瑞金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抗菌药物使用趋于合理,医疗资源有效地下降,大大提高了药事工作效率与管控效果。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早产儿晚期"屏气发作"的原因及干预措施。方法按照《早产儿管理指南》对本院新生儿科2006年6月-2009年6月出院后2~4周的早产儿进行了随访,并记录出生时一般情况、随访时日龄、日期(季节)、喂养方式和出院后的疾病征象等;采用雷度ABL800血气分析仪测定微量血Ca2+、K+、Na+。结果早产儿晚期"屏气发作"的原因与"低离子钙血症"相关,补充钙剂和维生素AD可缓解症状。结论 "屏气发作"有可能是"低钙惊厥"的特殊表现形式,是早产儿晚期常见的疾病征象;目睹其发作过程,可能存有"低氧血症"而加重已有脑损伤的早产儿病情;屏气发作导致睡眠障碍不仅继续影响、干扰其生长发育,且引起儿童时期各系统疾病,导致早产儿不良结局。  相似文献   
104.
目的建立基于JCI标准的预防住院患儿跌倒的措施,减少跌倒的发生。方法对患儿跌倒事件用鱼骨图进行原因分析,确定要因,并进行基于JCI标准的持续质量改进:完善和落实患儿防跌倒的管理制度和加强评估,及早识别高跌倒风险人群和高跌倒风险区域,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加强培训和检查,全员参与持续质量改进,制定和落实防跌倒健康教育和工人拖地的标准流程、增加防跌倒设置和环境警示标识等。结果采取针对性的对策后,患儿跌倒发生率由原来的0.125‰降至最低0.024‰。结论修订防跌倒管理制度和加强评估,加强对高风险跌倒特别是1~3岁患儿和高风险跌倒区域的管理,加强健康教育,落实清洁工人标准化操作流程,提供安全的设施等措施,并进行持续质量改进,能有效减少住院患儿跌倒的发生,确保患儿安全。  相似文献   
105.
目的研究电压门控性钾通道亚型(Kv1.5)在高原低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中的作用,观察二氯醋酸钠(DCA)对高原低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小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电压门控性钾通道Kv1.5亚型基因表达的影响和肺动脉高压的降压作用。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8只)、高原低压低氧组(HA组,8只)及DCA干预组(DCA组,8只)。N组置于平原处室内喂养,HA组和DCA组均同时置于模拟的海拔5000m高原环境,DCA组大鼠予以DCA70mg·kg-1·d-1灌胃。21d后测量三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小动脉平滑肌和心脏壁厚度,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三组大鼠PASMCs Kv1.5 mRNA,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迹法观察大鼠PASMCsKv1.5蛋白的表达。结果模拟高原5000m21d后,HA组大鼠mPAP明显高于N组(P0.01),其肺小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表现为管壁厚度占外径的百分比(WT%)、管壁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比(WA%)和右心室与左心室加室间隔之比(RV/LV+S)较N组明显升高(P均0.01)。与HA组相比,DCA组mPAP则明显降低(P0.01),表现血管重构减弱,WT%和WA%明显下降(P0.01),RV/LV+S下降(P0.01)。HA组Kv1.5 mRNA明显低于N组(P0.01),DCA组Kv1.5 mRNA则明显恢复表达(P0.01)。HA组肺小动脉壁Kv1.5平均光密度低于N组(P0.01),DCA组则明显高于HA组(P0.01)。蛋白表达呈现相似结果。结论高原低压低氧性大鼠PASMCs Kv1.5表达明显受到抑制,DCA具有恢复Kv1.5表达、阻止肺小动脉重塑及降低肺动脉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6.
两种单剂量米非司酮用于紧急避孕的随机双盲比较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无保护性生活后一定时间内采用低剂量米非司酮(10mg与25mg)紧急避孕是否具有相同的避孕效果。方法 在中国各地10个计划生育研究中心和医院中进行双盲、随机的比较研究。符合条件并在无保护性生活120h内要求紧急避孕的3052例妇女被随机分配于米非司酮10mg或25mg两组。结果 在3052例妇女中失访22例,有明确结果者3030例,服米非司酮10mg者1516例,服米非司酮125mg者1514例。每组各有17例妊娠,妊娠率为1.1%。与10mg米非司酮的妊娠率相比,25mg组的相对危险度为1.0,双侧检验95%可信限为(0.51~1.95)。两种剂量均可预防85%~86%未经治疗的预期妊娠。若服药后再有无保护性生活,妊娠率几乎增加一倍。随着服药时间的延迟,效果有下降趋势。副反应不常见,并且很轻。结论 米非司酮10mg用于5d内紧急避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越早使用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07.
背景:应用抗凝药物预防膝关节置换后血栓形成已经成为学科界的共识。目的:利用SCI数据库文献检索和深度分析功能,对膝关节置换后应用药物预防血栓形成的10年文献资料趋势进行多角度探讨分析。设计:文献计量学分析。资料提取:以英文"knee arthroplasty/prosthesi(膝关节置换),thrombosis(血栓),prevention/prophylaxis(预防),warfarin(华法林),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低分子肝素),rivaroxaban(利伐沙班),aspirin(阿司匹林)"为关键词,检索SCI数据库2001-01/2010-12收录的相关文献,并将分析结果及资料导出,以文字和图表的形式进行统计和计量分析,描述其分布特征。入选标准:纳入检索的范围为膝关节置换后应用药物预防血栓形成的相关文献。文献类型包括研究原著、综述、会议记录及摘要、快报文章、编辑素材。排除与文章目的无关的文献、大于10年较陈旧的文献、未发表的文章以及需电话追踪和手工检索逐一分析的文献。主要数据判定指标:以文献的类型、出版时间、来源期刊、学科类别、文献被引情况、国家地区分布、机构分布、发表文献的作者分布以及膝关节置换后应用不同药物预防血栓形成的文献对比进行相关分析。结果:SCI数据库2001/2010收录膝关节置换后应用药物预防血栓形成相关文献484篇,研究原著391篇居首位,其中6篇文章可以确定为经典文献。文献数量的时间分布上2001/2010呈总体上升趋势,Thrombosis and Haemostasis《血栓形成和止血》杂志发表文献量最多,33篇,占全部文献的6.818%。结论: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来源于SCI数据库关于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药物预防血栓形成的文献进行分析,可为了解该领域的概貌、现状和进一步研究确定热点提供有价值的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08.
葡萄球菌属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葡萄球菌属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及对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链阳霉素类(MLS)的耐药表型。方法用Kirby-Bauer法测定葡萄球菌属对14种抗菌药的敏感性,进行D试验测定MLS耐药表型。结果在230株葡萄球菌属中,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CN)分别为9.9%和79.8%。对青霉素都呈现高度耐药。未发现万古霉素及替考拉宁耐药菌株,126株葡萄球菌属对红霉素耐药,54.8%(23/42)株金葡菌为结构型耐药;在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CNS),44.0%(37/84)为结构型耐药,41.7%(35/84)为外排型耐药。对红霉素耐药但对克林霉素敏感的葡萄球菌中,17株为诱导型克林霉素耐药。结论应加强对葡萄球菌的耐药性监测,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应进行D试验。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左心室舒张末期瞬间扩张比(TID)与血管狭窄程度和累及范围关系。方法:收集2004年5月至2006年12月在我院行99mTc-MIBI心肌灌注运动和负荷检查的患者183例,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所示的血管狭窄程度和累及范围及核素灌注显像的缺血程度分类,比较不同程度的狭窄和缺血TID值。结果:在无狭窄组和无缺血组的TID值分布为0.9~1.1,狭窄组和缺血组TID值随累及范围扩大和严重程度加重而增加,但在轻度缺血及狭窄组与正常组的比较中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而狭窄程度大于70%或心肌灌注呈不可逆的缺血组TID值均有显著改变。结论:门控心肌灌注显像的TID计算可反映心功能状况,对评估心肌缺血造成的心功能损害具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0.
目的通过对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密度(PSAD),总PSA(tPSA),游离PSA/总PSA(fPSA/tPSA)的ROC曲线分析,进一步探讨三者在前列腺癌(PCa)"诊断灰色带"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tPSA在4~10ng/ml之间的前列腺增生(BPH)患者92例、前列腺癌患者36例。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tPSA和fPSA,经直肠超声(TRUS)测定前列腺体积,计算fPSA/tPSA和PSAD。比较BPH组和PCa组间tPSA,PSAD,fPSA/tPSA各指标的差异,分析各指标在ROC曲线下的面积、各指标的诊断特异性及敏感性。结果PCa组血清tPSA与BPH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别(P>0.05),PCa组血清fPSA/tPSA较BPH组降低(P<0.01),PSAD检测值均较BPH组升高(P<0.01)。tPSA,fPSA/tPSA比值,PSAD在ROC曲线下的面积从大到小为PSAD>fPSA/tPSA>tPSA。在诊断敏感性相同(84.6%)情况下,PSAD诊断特异性(72.5%)明显高于fPSA/tPSA比值的诊断特异性(45.5%)。当fPSA/tPSA比值,PSAD临界值分别取0.15和0.16时,诊断前列腺癌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是69.2%和72.7%,84.6%和72.5%。结论当tPSA处于"诊断灰色带"时,PSAD和fP-SA/tPSA可以有效的提高前列腺癌的诊断特异性和敏感性,而且PSAD较tPSA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