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534篇
  免费   19560篇
  国内免费   9872篇
耳鼻咽喉   1573篇
儿科学   2786篇
妇产科学   1052篇
基础医学   13107篇
口腔科学   3445篇
临床医学   21682篇
内科学   18087篇
皮肤病学   2365篇
神经病学   5146篇
特种医学   6801篇
外国民族医学   9篇
外科学   16340篇
综合类   46799篇
现状与发展   42篇
一般理论   3篇
预防医学   20729篇
眼科学   2602篇
药学   22024篇
  226篇
中国医学   17609篇
肿瘤学   9539篇
  2025年   28篇
  2024年   2737篇
  2023年   3076篇
  2022年   6368篇
  2021年   7696篇
  2020年   6545篇
  2019年   4421篇
  2018年   4234篇
  2017年   5235篇
  2016年   4438篇
  2015年   7384篇
  2014年   9608篇
  2013年   11227篇
  2012年   15902篇
  2011年   16755篇
  2010年   14820篇
  2009年   13174篇
  2008年   13585篇
  2007年   13166篇
  2006年   11884篇
  2005年   9607篇
  2004年   7014篇
  2003年   5892篇
  2002年   4648篇
  2001年   4211篇
  2000年   3123篇
  1999年   1413篇
  1998年   539篇
  1997年   532篇
  1996年   438篇
  1995年   329篇
  1994年   324篇
  1993年   237篇
  1992年   189篇
  1991年   183篇
  1990年   175篇
  1989年   137篇
  1988年   100篇
  1987年   99篇
  1986年   89篇
  1985年   63篇
  1984年   38篇
  1983年   34篇
  1982年   34篇
  1981年   23篇
  1980年   18篇
  1979年   19篇
  1959年   16篇
  1958年   19篇
  1957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纳米细菌是一种能通过0.1μm滤菌膜的微生物,能产生坚硬的生物矿化外壳,参与体内结石的形成。在唾液、牙齿表面、牙菌斑、髓石中都发现了纳米细菌的存在。纳米细菌与牙周病的发生是否有关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从纳米细菌的生物学特征、培养鉴定、致病机理、与全身疾病和牙周病的关系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2.
33.
影响再植牙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分析再植牙根吸收的发生率、发生时间、牙齿在口腔内的保留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1988~2002年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就诊的59名患儿的68颗延期再植恒牙进行1~15年的临床回顾性分析。结果 再植牙根吸收的发生率为71%;根吸收最常发生在外伤后3~6个月;年龄越大,越早发生根吸收;钙离子导入能延长再植牙在口腔内的保留时间;延期再植牙的脱出时间对其在口腔内的保留时间长短影响较小。结论 延期再植牙经适当的临床治疗,仍可在口腔内保留数年。  相似文献   
34.
软衬材料用于下颌慢性牙槽嵴疼痛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评价软衬材料用于治疗下颌慢性牙槽嵴疼痛的效果。方法:对16例下颌慢性牙槽嵴疼痛的患者,采用Molloplast-B软衬材料衬垫下颌全口义齿,于修复后1个月行舒适度问卷调查,采用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于使用软衬前后进行咀嚼效能测定。结果:16例患者的疼痛症状均有缓解,7例患者的固位有改善,14例咀嚼效果有改善;使用软衬后咀嚼效能显著提高。结论:短期内Molloplast-B软衬材料对下颌慢性牙槽嵴疼痛,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龋病与口腔白色念珠菌家族传播的关系。方法2007年10月至2008年3月间采集35个家庭(119个样本)口腔牙菌斑,用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检测白色念珠菌基因型,并记录龋失补(DMFT)指数。结果18个家庭(18/35,51.4%)、34个样本(34/119,28.6%)中检出白色念珠菌,其中11个家庭存在家族传播(11/18,61.1%)。呈垂直传播、垂直-水平传播和水平传播的白色念珠菌基因型一致率分别为0(0/5),66.7%(2/3),66.7%(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571,P<0.01)。念珠菌感染与DMFT指数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口腔白色念珠菌的传播呈明显的基因多态性,念珠菌感染与龋病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一种创伤较小的后牙牙槽脊增宽,同期植入CDIC种植体的方法。方法:通过使用后牙骨挤压骨膨胀的技术获得初期固位。结果:两例病例获得成功,近期成功率达100%。结论:上颌后牙区骨挤压骨膨胀技术结合上颌窦闭式提升术植入CDIC种植体是一种解决后牙区骨萎缩的方法。  相似文献   
37.
Calbindin-D28k与肌动蛋白在人健康及龋坏牙齿中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albindin—D28k与肌动蛋白在健康和龋坏人恒牙中的分布相关性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calbindin—D28k与肌动蛋白在正常、中龋和深龋人牙中的表达并观察比较。结果 正常组Calbindin—D28k在前期牙本质远髓2/3区域染色阳性,肌动蛋白在成牙本质细胞及住于矿化牙本质中的细胞突呈阳性;中龋组位于前期牙本质中的成牙本质细胞突Calbindin—D28k与肌动蛋白均呈强阳性,Calbindin—D28k在病损区前期牙本质全层呈阳性且较正常组明显增强;深龋组Calbindin—D28k染色部位主要位于成牙本质细胞核。结论 在第三期牙本质形成活跃的成牙本质细胞中Calbindin—D28k与肌动蛋白的分布变化具有一致性,均与牙本质基质的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38.
目的:通过模拟临床治疗单个下切牙先天缺失病例的方法,分析Bolton全牙比,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选取50副单个下切牙先天缺失病例模型,测量牙量,模拟7种治疗方法分别计算全牙比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测得单个下切牙先天缺失病例的全牙比明显小于国人正常值,在七种模拟设计方案中,拔除上颌两个双尖牙、拔除上颌两个双尖牙一个下切牙及不拔牙后全牙比之间均有统计差异。结论:在治疗单个下切牙先天缺失病例的设计方案中,拔除上颌两个双尖牙一个下切牙后,全牙比相对更接近正常值。  相似文献   
39.
成人牙周炎治疗前后龈沟液蛋白质的电泳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成人牙周炎患者同一位点基础治疗前后1个月龈沟液(gingivalcrevicularfluid,GCF)中蛋白成分的改变,以期发现能够反映牙周健康及疾病状况的特异蛋白。方法采用滤纸条法收集12例成人牙周炎患者56个位点GCF样本,以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法分离,ImageMasterTM电泳图象分析仪分析其中的蛋白质。结果治疗后蛋白区带数及非血清源低分子量12000,10000蛋白的丰度及百分含量较治疗前显著减少(分别为P<0001和P<005),而38000蛋白百分含量呈增加趋势且与治疗前牙周探诊深度和GCF量呈负相关(P<005)。结论分子量为12000,10000的蛋白与牙周炎症有关;分子量38000的蛋白与疾病的好转有关  相似文献   
40.
人牙周膜细胞体外三维立体培养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建立人牙周膜细胞(PDLC)体外三维立体培养模型,初步探讨两种支架材料应用于牙周组织工程的可行性,为进一步研究牙周组织生理病理及牙周组织工程奠定实验基础。方法:组织块法培养人PDLC,传代扩增后,接种于珊瑚和珊瑚转化羟基磷灰石(CHA)两种三维支架上,体外继续培养3d,进行细胞计数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细胞在两种支架材料上均能形成良好贴附并增殖,扫描电镜可见两种支架材料均具有良好的多孔网状结构,细胞在支架材料上生长旺盛,伸展充分。结论:可通过将人PDLC接种到珊瑚或CHA上建立体外三维立体培养模型,珊瑚和CHA均有望成为牙周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