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31篇
  免费   482篇
  国内免费   189篇
耳鼻咽喉   56篇
儿科学   103篇
妇产科学   25篇
基础医学   339篇
口腔科学   75篇
临床医学   534篇
内科学   481篇
皮肤病学   62篇
神经病学   193篇
特种医学   166篇
外科学   371篇
综合类   1273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611篇
眼科学   148篇
药学   553篇
  3篇
中国医学   383篇
肿瘤学   225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126篇
  2021年   230篇
  2020年   169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141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202篇
  2014年   231篇
  2013年   315篇
  2012年   410篇
  2011年   447篇
  2010年   431篇
  2009年   349篇
  2008年   413篇
  2007年   417篇
  2006年   305篇
  2005年   224篇
  2004年   173篇
  2003年   156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7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5篇
  1975年   5篇
  1965年   3篇
  1957年   3篇
  1955年   6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冠心病家族史青少年载脂蛋白E、B的基因多态性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 探讨青少年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apoB基因多态性对冠心病的遗传易感性。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对244名健康汉族大学生(冠心病家族史阳性者109人,阴性者135人)的apoE、apoB XbaI、apoB 3’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variable number of tandem repeat ,VNTR)基因型进行分析。结果 阳性组的e4、x^ 、VNTR—B(hypervariable element,HVE>38)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且与血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aPoBl00水平升高有显著相关(P<0.05)。结论 apoE的e4、apoB Xba I的x^ 、apoB3’VNTR的VNTR—B可能为冠心病的重要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42.
难治性便秘综合治疗及影响因素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综合治疗对难治性便秘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将84例难治性便秘分为非重叠组和重叠组。应用个体化综合治疗4周,观察便秘症状评分变化及总有效率,分析IC患者的重叠症状和心理障碍状态对疗效的影响。结果(1)84例便秘患者中,重叠组和非重叠组分别占40.5%和59.5%。(2)重叠组和非重叠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50.0%和78.0%(P<0.05)。(3)对37例IC患者的心理测试调查显示,59.4%(22/37)有心理障碍状态,重叠组和非重叠组伴有心理障碍状态对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4.8%和31.5%(P<0.05)。结论适合个体化的综合治疗使多数难治性便秘缓解症状,但伴有重叠症状,尤其心理障碍状态则影响疗效。  相似文献   
43.
目的对国内外护士主导的高血压管理相关研究进行范围审查,为完善护士主导的高血压防治措施提供循证建议。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维普、Web of Science、PubMed、CINAHL、Cochrane和Embase等数据库2010年1月1日至2020年9月20日相关研究,提取相关信息。结果共纳入22篇文献。主导护士类别包括社区护士、医院护士、专科护士,管理团队以护士主导的多学科团队为主,管理形式以面对面会议、电话随访、电子邮件等形式为主,管理内容涉及评估、设定健康目标、个性化指导、与多学科团队沟通、转介、评价与反馈等,评价指标以患者血压变化/血压控制达标率、治疗/服药依从性为主,仅1项以社区护士为主导的研究显示与常规护理相比血压未明显下降。结论护士主导的高血压管理措施对单纯性原发性高血压具有较好效果。建议基于区域医联体,建立医院—社区—家庭高血压管理模式;完善我国社区护士认证与培养体系;借鉴其他发展中国家护士处方权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制定相关法律法规,适当给予护士一定范围内处方权;发展“互联网+”慢病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44.
基于早期预警评分系统,构建了急诊患者早期分级预警方案,并借助信息化手段,将方案嵌入急诊护理信息系统中,设置了颜色分级提醒功能,实现了分级预警闭环管理。实施后,急诊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频次增加,抢救成功率提高,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认为基于信息化的急诊患者早期分级预警方案提高了急救质量,保障了患者安全,但需在医护协作、护理人力分配、信息资源整合等方面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45.
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和执业满意度直接影响医疗服务质量。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从员工需求切入,建立并实施员工关爱计划:横向包括身心健康、社会支持、个人成长与职业生涯发展等;纵向贯彻危机前、危机中、危机后三级援助体系。实践后,员工满意度、社会支持水平、幸福感有所提升,职业倦怠阳性率有所下降。员工关爱计划在管理理念、方案完善、人才培养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46.
目的 对感染性腹泻样本进行检测鉴定,并对轮状病毒A组进行病毒分离,研究2019年广东省部分地区感染性腹泻病原学及轮状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12日,采集广东省广州市、东莞市和江门市临床感染性腹泻患者粪便样本,进行多重RT-PCR扩增和微球杂交技术检测鉴定,并对轮状病毒A组阳性样本进行分离后,采用半巢式PCR试验对阳性细胞培养物进行G/P基因分型。结果 共纳入706例合格病例,病原体总检出率43.06%,病毒检出率18.13%高于细菌检出率8.36%高于寄生虫检出率1.27%。病毒病原谱以轮状病毒A组G9P[8]和诺如病毒GII型感染为主,细菌病原谱以沙门菌和艰难梭菌为主,寄生虫以蓝氏贾第鞭毛虫为首。不同季度、不同年龄组病原谱构成各不相同。轮状病毒A组主要受累群体为≤5岁儿童,主要时间分布于1—4月,基因型呈现多样性,包括G2P[4]、G3P[8]和G9P[8]。结论 2019年广东省部分地区感染性腹泻病毒类病原体高于细菌类高于寄生虫类,轮状病毒A组G9P[8]、诺如GII型、沙门菌和蓝氏贾第鞭毛虫是最主要的病原体,且G9P[8]型A组轮状病毒毒株在轮状病毒感染中占主导趋势。在防控病毒性和细菌性腹泻的同时,应警惕寄生虫所致腹泻并重视混合感染的病原学监测。  相似文献   
47.
目的基于主成分分析(PCA)-决策树模型分析脑卒中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血清免疫炎性因子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9年12月江西省上饶市人民医院确诊的176例脑卒中患者,根据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40例和未感染组136例。记录患者临床特征,检测血白细胞(WBC)计数、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和卡方自动交叉检验(CHAID)模型分析影响脑卒中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WBC、CRP、PCT、SIL-2R预测肺部感染的价值。结果脑卒中肺部感染与患者年龄、卒中类型、是否合并糖尿病、吸烟史、吞咽困难、意识障碍、侵入性操作有关(P<0.05);感染组患者血WBC、CRP、PCT和SIL-2R水平高于未感染组(P<0.05);糖尿病、侵入性操作、CRP和PCT均为影响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CA-ROC分析显示,血WBC、CRP、PCT、SIL-2R和联合预测主成分1(PC1)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70、0.816、0.854、0.686、0.918;PCA-卡方自动交互检测(CHAID)模型分析显示,WBC、CRP、PCT、SIL-2R和PC1预测肺部感染的准确率为77.33%、84.72%、86.90%、79.02%和89.24%。结论血清PCT水平可用于预测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临床可重点关注合并糖尿病、意识障碍和侵入性操作的患者。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血清CA125和唾液酸(SA)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卵巢良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0例卵巢巧克力囊肿、30例卵巢良性肿瘤和15例正常妇女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清CA125值,比色法测定血清SA值。结果 卵巢巧克力囊肿组血清CA125均值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而血清SA增值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血清CA125测定对巧克力囊肿有辅助诊断价值,且有助于与卵巢良性肿瘤的鉴别。  相似文献   
49.
IntroductionReoperative parathyroidectomy for persistent and recurrent 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 is dependent on radiology. This study aimed to compare outcomes in reoperative parathyroidectomy at a single centre using a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and newer imaging studies.Materials and methodsRetrospective case note review of all reoperative parathyroidectomies for persistent and recurrent 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 over five years (June 2014 to June 2019; group A). Imaging modalities used and their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complications and cure rates were compared with a published dataset spanning the preceding nine years (group B).ResultsFrom over 2000 parathyroidectomies, 147 were reoperations (101 in group A and 46 in group B). Age and sex ratios were similar (56 vs 62 years; 77% vs 72% female). Ultrasound use remains high and shows better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76% vs 57 %). 99mTc-sestamibi use has declined (79% vs 91%) but the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has improved (74% vs 53%). 4DCT use has almost doubled (61% vs 37%) with better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88% vs 75%). 18F-fluorocholin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 and ultrasound-guided fine-needle aspiration for parathyroid hormone are novel modalities only available for group A. Both carried a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of 100%. Venous sampling with or without angiography use has decreased (35% vs 39%) but maintains a high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86% vs 91%). Cure rates were similar (96% vs 100%). Group A had 5% permanent hypoparathyroidism, 1% permanent vocal cord palsy and 1% haematoma requiring reoperation. No complications for group B.ConclusionOptimal imaging is key to good cure rates in reoperative parathyroidectomy. High-quality, non-interventional imaging techniques have produced a shift in the preoperative algorithm without compromising outcomes.  相似文献   
50.
侯雨  朱琳  张奇镔  叶小风  柯俏颖  徐志士  魏颖慧 《中草药》2023,54(12):3815-3823
目的 研究大黄-黄芪多组分自微乳的处方与制备工艺,评价制剂质量,并考察其大鼠肠吸收特性。方法 通过溶解度实验、油相与乳化剂和助乳化剂配伍实验及伪三元相图的绘制,筛选出最优处方组成;并从自微乳的外观、形态、粒径、稳定性等方面对自微乳进行评价。通过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实验考察自微乳的肠吸收特性。结果 自微乳处方中油相为辛酸癸酸单双甘油酯、乳化剂为聚氧乙烯蓖麻油35、助乳化剂为乙二醇。在微乳形成区选择各辅料用量,采用适宜方法加入大黄总蒽醌及黄芪总皂苷制得的组分自微乳,外观均一透明,加水分散后形成黄色乳光的微乳液,透射电镜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下观察到微乳分散均匀,无黏连,呈大小均一圆球形乳滴;平均粒径为(33.01±0.12)nm、多分散指数(polydispersion index,PDI)为0.10±0.02、电位为(-10.10±1.00)m V;自微乳中大黄总蒽醌和黄芪总皂苷质量分数分别为6.29、8.80 mg/g。自微乳中大黄总蒽醌在十二指肠、空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Ka)及表观吸收系数(Papp)较回肠段均有显著提高;黄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