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15篇
  免费   2142篇
  国内免费   1346篇
耳鼻咽喉   151篇
儿科学   195篇
妇产科学   258篇
基础医学   1905篇
口腔科学   358篇
临床医学   2394篇
内科学   3178篇
皮肤病学   169篇
神经病学   840篇
特种医学   588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1714篇
综合类   3968篇
现状与发展   5篇
一般理论   3篇
预防医学   1645篇
眼科学   341篇
药学   2008篇
  16篇
中国医学   1232篇
肿瘤学   1629篇
  2024年   73篇
  2023年   233篇
  2022年   567篇
  2021年   766篇
  2020年   588篇
  2019年   525篇
  2018年   596篇
  2017年   582篇
  2016年   570篇
  2015年   773篇
  2014年   984篇
  2013年   989篇
  2012年   1306篇
  2011年   1384篇
  2010年   996篇
  2009年   861篇
  2008年   990篇
  2007年   1139篇
  2006年   1067篇
  2005年   970篇
  2004年   1015篇
  2003年   1207篇
  2002年   1100篇
  2001年   868篇
  2000年   556篇
  1999年   428篇
  1998年   214篇
  1997年   242篇
  1996年   168篇
  1995年   136篇
  1994年   111篇
  1993年   80篇
  1992年   78篇
  1991年   68篇
  1990年   55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46篇
  1987年   45篇
  1986年   35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13篇
  1977年   6篇
  1974年   6篇
  1973年   5篇
  196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股骨多段闭合骨折病人术前凝血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股骨多段闭合骨折病人术前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 选择创伤股骨多段闭合骨折后当天入院的病人20例,年龄19-45岁,ASA Ⅰ级,为试验组(Ⅰ组);选择健康成年人15人,年龄21-39岁,作为对照组(Ⅱ组);Ⅱ组于清晨空腹采上肢静脉血标本,Ⅰ组病人入院后于骨折的第2天、第6天(手术当天清晨)空腹采上肢静脉血样本,检测血栓弹力图(TEG)指标[R时间、K时间、α角、血栓最大幅度(MA)、血栓硬度(G)]、D-二聚体浓度(D-Di)、血小板计数(PLC)及血小板聚集率(PAgR)的变化。结果 Ⅱ组TEG指标、D-Di、PLC及PAgR均在正常范围。与Ⅱ组比较,Ⅰ组骨折后第2天,K时间缩短(P<0.05),α角、MA、G及D-Di增高(P<0.01);骨折后第6天,R时间缩短(P<0.05),α角、MA、G、D-Di、PLC及PagR增高(P<0.01)。与骨折后第2天比较,Ⅰ组骨折后第6天MA、G、PLT及PAgR增高(P<0.05或0.01)。结论 病人创伤骨折后凝血功能24 h内增强,随时间的延长至术日呈高凝状态,应加强术中管理,并采取相应措施预防术中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2.
目的:以原位杂交法检测PPL13在人胎盘组织的表达情况。方法:用DIG标记的PPL13有义RNA探针及反义RNA探针与胎盘组织切片进行原位杂交。结果:反义RNA探针杂交标本显色3h,显微镜下可见胎盘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中出现棕色沉淀物,滋养层细胞中未见棕色沉淀物;而有义RNA探针杂交标本显色24h仍无棕色沉淀物出现。结论:PPL13在人胎盘内皮细胞中特异性表达.提示PPL13可能与胎盘的屏障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3.
人脐血中血管内皮祖细胞体外扩增和鉴定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从人脐血中分离、培养、体外扩增血管内皮祖细胞(EPC)的方法及体外进行EPC的鉴定。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脐血中分离EPC,体外分别培养在包被有FN和不包被FN的培养皿中,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ABC法)鉴定培养贴壁细胞表面标志CD31、CD34及KDR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CD133及表达CD133细胞比例。结果:包被FN的培养皿中细胞贴壁及增殖均比未包被的多,免疫组化染色CD31、CD34及KDR均呈阳性,培养第4天流式细胞仪检测CD133^ 占21.3%。结论:密度梯度离心法可用于体外分离脐血中EPC进行实验研究,FN对于体外培养EPC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置管灌洗引流(LPLD)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早期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临床价值与技术特点。方法用LPLD的方法早期治疗21例SAP病人,对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LPLD手术时间(654±276)min,术后灌洗引流时间(113±86)d,术后住院时间(325±146)d。LPLD同期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5例,腹腔镜经胆囊管胆总管取石1例,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2例。1例术后4d死于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余20例治愈出院。术后随访2~22个月,发现假性胰腺囊肿1例,行内引流手术治愈。结论LPLD是SAP早期治疗中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它用微创的方法达到开腹手术全面探查、充分灌洗引流治疗SAP的目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5.
MUC1粘蛋白在进展期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MUC1粘蛋白在进展期胃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对胃癌预后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应用抗MUC1粘蛋白核心蛋白抗体(DF3抗体)检测60例胃癌根治标本及对照组20例胃正常黏膜组织标本MUC1粘蛋白表达.采用χ2检验及Kaplan-Meier生存曲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MUC1粘蛋白阳性表达率55%(33/60).有淋巴结转移胃癌组MUC1粘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1.0%(22/31),无淋巴结转移组MUC1粘蛋白阳性表达率为37.9%(11/29),组间差别显著(P<0.05).按PTNM分期,Ⅰ期胃癌的MUC1粘蛋白阳性表达率为20%,Ⅱ期表达率68.8%,Ⅲ期表达率53.3%,Ⅳ期表达率78.6%,Ⅰ期与Ⅱ、Ⅲ、Ⅳ期间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经Kaplan-Meier法生存曲线统计表明,MUC1阳性表达组5年生存状况较MUC1阴性组差(Log-Rank检验,P=0.037).结论在进展期胃癌中MUC1粘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随着胃癌的进展MUC1表达呈上升趋势;MUC1粘蛋白表达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76.
目的观察低强度激光照射对兔实验性牙齿移动牙槽骨组织中骨钙素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30只雄性大耳白兔,随机分为1、3、5、7、14和21d组,共6组,每组5只。在兔左右上颌第一磨牙与上颌切牙之间放置不锈钢闭合螺旋弹簧,牵引第一、二磨牙向近中移动。右侧为实验侧,以2.5J/cm2的He-Ne激光和514J/cm2的CO2激光同时照射。左侧为对照侧,不照射激光。拔除上颌第一磨牙,分别取其近、远中牙槽骨组织(根上2/3处),以放射免疫法检测牙槽骨组织中的骨钙素含量。结果低强度激光照射侧张力区骨钙素含量在施力1、3、5d组高于对照侧(P<0.05);压力区骨钙素含量以施力7d组最高,3、5d组照射侧骨钙素含量低于对照侧(P<0.05)。结论骨钙素在实验性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参与了破骨与成骨活动,低强度激光照射可影响正畸牙周组织中骨钙素水平的变化,对正畸牙周组织的骨改建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总结臀、会阴及其周围Ⅲ度烧伤的早期切痂治疗的经验。方法 对 3 2例臀、会阴Ⅲ度烧伤患者于伤后 3~ 7d内行切痂 ,嵌皮、大张皮片或皮瓣修复创面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皮瓣、皮片大部分成活好 ,外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臀、会阴及周围Ⅲ度烧伤早期切痂治疗可缩短疗程 ,减少外观及功能障碍 ,近远期效果好  相似文献   
78.
通过对常规医疗设备招标存在问题的思考,采用决策学多属性效用理论作为一种对策方法,并在实际操作中进行了尝试探索,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9.
目的 :营造良性竞争的机制和氛围 ,全面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通过资格认定、理论技术考试、民主测评及双项选择 ,由护理部聘任。结果 :较好地进行了人力资源的开发 ,竞聘上岗后的护士有责任感和使命感 ,工作积极主动 ,自觉地成为科室各项工作的带头人。加之岗位工资的兑现 ,更有利于护士长在科室开展工作 ,使科室各项护理工作质量显著提高。结论 :良性的竞争运行机制 ,使优秀护理人才脱颖而出 ,体现能级对应的原则 ,从而使护理质量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80.
目的检测颅咽管瘤组织中DNA拓扑异构酶Ⅱα(DNATopoⅡα)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肿瘤复发的关系,探讨其是否可作为判定颅咽管瘤预后的一个有效指标。方法设计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案,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和图像分析技术测定63例颅咽管瘤组织切片中DNA拓扑异构酶Ⅱα的表达水平,评价颅咽管瘤釉质上皮瘤与鳞状乳头瘤病理亚型、复发组与非复发组、原发组与复发组之间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32例釉质上皮瘤14例复发,31例鳞状乳头瘤6例复发;釉质上皮瘤与鳞状乳头瘤病理亚型之间以及复发组与非复发组肿瘤之间DNA拓扑异构酶Ⅱα的表达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原发组与复发组肿瘤之间DNA拓扑异构酶Ⅱα的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颅咽管瘤的病理亚型以及DNA拓扑异构酶Ⅱα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预后和复发有关,可作为预测肿瘤复发危险性的一个参考指标;DNA拓扑异构酶Ⅱα的表达水平在原发组和复发组肿瘤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提示肿瘤在复发过程中瘤细胞的增殖活性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