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49篇 |
免费 | 32篇 |
国内免费 | 1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篇 |
儿科学 | 30篇 |
妇产科学 | 6篇 |
基础医学 | 45篇 |
口腔科学 | 34篇 |
临床医学 | 55篇 |
内科学 | 194篇 |
皮肤病学 | 28篇 |
神经病学 | 56篇 |
特种医学 | 88篇 |
外科学 | 110篇 |
综合类 | 29篇 |
预防医学 | 39篇 |
眼科学 | 19篇 |
药学 | 33篇 |
中国医学 | 1篇 |
肿瘤学 | 27篇 |
出版年
2023年 | 5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23篇 |
2017年 | 13篇 |
2016年 | 16篇 |
2015年 | 13篇 |
2014年 | 15篇 |
2013年 | 17篇 |
2012年 | 24篇 |
2011年 | 27篇 |
2010年 | 25篇 |
2009年 | 35篇 |
2008年 | 22篇 |
2007年 | 38篇 |
2006年 | 23篇 |
2005年 | 23篇 |
2004年 | 16篇 |
2003年 | 11篇 |
2002年 | 12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20篇 |
1997年 | 31篇 |
1996年 | 28篇 |
1995年 | 18篇 |
1994年 | 14篇 |
1993年 | 15篇 |
1992年 | 16篇 |
1991年 | 20篇 |
1990年 | 12篇 |
1989年 | 19篇 |
1988年 | 22篇 |
1987年 | 15篇 |
1986年 | 26篇 |
1985年 | 19篇 |
1984年 | 12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9篇 |
1980年 | 9篇 |
1979年 | 9篇 |
1978年 | 9篇 |
1977年 | 9篇 |
1976年 | 8篇 |
1975年 | 9篇 |
1974年 | 6篇 |
1971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72.
73.
74.
75.
76.
77.
长期运动对十二指肠黏膜一氧化氮合成和铁贮存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长期运动对十二指肠黏膜一氧化氮合成和铁贮存的影响及一氧化氮对铁贮存的调节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4/09在江苏大学医学院铁代谢研究室完成。①健康雌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静息组、静息并应用一氧化氮抑制剂组、运动组、运动并应用一氧化氮抑制剂组,每组10只。②静息并应用一氧化氮抑制剂组和运动并应用一氧化氮抑制剂组饮用水中含有一氧化氮抑制剂(1g/L),运动组和运动并应用一氧化氮抑制剂组的大鼠游泳3个月。③3个月后分析各组大鼠血浆铁饱和度,一氧化氮浓度以及十二指肠黏膜一氧化氮含量和非血红素铁含量。结果:实验过程中死亡11只,进入结果分析29只(静息组8只、静息并应用一氧化氮抑制剂组5只、运动组8只、运动并应用一氧化氮抑制剂组8只)。①运动及一氧化氮抑制剂对大鼠血浆铁饱和度和一氧化氮浓度的影响:运动组的血浆铁饱和度低于静息组(P<0.01);运动并应用一氧化氮抑制剂组的血浆铁饱和度低于静息并应用一氧化氮抑制剂组(P<0.05),并且高于运动组(P<0.05)。运动组血浆一氧化氮浓度显著高于静息组(P<0.01);运动并应用一氧化氮抑制剂组的血浆一氧化氮浓度低于运动组(P<0.01),与静息并应用一氧化氮抑制剂组差别不显著(P>0.05)。②运动及一氧化氮抑制剂对大鼠十二指肠黏膜一氧化氮和非血红素铁含量的影响:运动组的十二指肠一氧化氮含量高于静息组(P<0.01);静息并应用一氧化氮抑制剂组的一氧化氮含量低于静息组(P<0.01);运动并应用一氧化氮抑制剂组的一氧化氮含量低于运动组(P<0.01),但高于静息并应用一氧化氮抑制剂组(P<0.01),与静息组差别不显著。与静息组比较,运动组和静息并应用一氧化氮抑制剂组的十二指肠黏膜非血红素铁含量均降低(P<0.05)。结论:静息状态下十二指肠黏膜细胞一氧化氮合成具有较高的紧张性,可能参与维持非血红素铁含量。长期运动可刺激十二指肠黏膜一氧化氮合成,降低铁贮存。但其机制是否涉及运动诱导的一氧化氮的直接作用以及是否参与铁吸收的调节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8.
79.
Prevention of transfusion-associated graft-versus-host disease: selection of an adequate dose of gamma radia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dose of gamma radiation necessary to inhibit T- lymphocyte function and prevent transfusion-acquired graft-versus-host disease (TA-GVHD), a donor plateletpheresis component was initially divided into ten 20-mL samples. One sample was not irradiated, while the other nine samples were treated with gamma radiation at doses ranging from 500 to 4500 cGy. T-lymphocyte function was subsequently measured by mixed lymphocyte cultures and mitogen stimulation assays. The results were assessed in each test by calculating the percentage of inhibition of each irradiated sample as compared to that of the unirradiated sample. The accuracy of the delivered dose of gamma radiation was measured with thermoluminescent dosimeters. It was concluded that a nominal dose of 3000 cGy (actual dose delivered, 2898 cGy) is the appropriate amount of gamma radiation needed to eliminate T- lymphocyte-mediated graft-versus-host disease. 相似文献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