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92篇
  免费   3155篇
  国内免费   1591篇
耳鼻咽喉   230篇
儿科学   408篇
妇产科学   136篇
基础医学   1700篇
口腔科学   506篇
临床医学   3461篇
内科学   2483篇
皮肤病学   229篇
神经病学   608篇
特种医学   115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2篇
外科学   2187篇
综合类   7594篇
现状与发展   9篇
预防医学   3179篇
眼科学   215篇
药学   3532篇
  65篇
中国医学   2812篇
肿瘤学   1617篇
  2024年   150篇
  2023年   432篇
  2022年   1094篇
  2021年   1355篇
  2020年   1153篇
  2019年   606篇
  2018年   658篇
  2017年   818篇
  2016年   674篇
  2015年   1220篇
  2014年   1465篇
  2013年   1850篇
  2012年   2644篇
  2011年   2704篇
  2010年   2413篇
  2009年   2087篇
  2008年   2127篇
  2007年   1989篇
  2006年   1685篇
  2005年   1308篇
  2004年   935篇
  2003年   759篇
  2002年   581篇
  2001年   576篇
  2000年   427篇
  1999年   143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1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3篇
  1960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01.
目的探讨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病原菌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9年2月500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患者临床资料,观察颅内感染发生情况,分析感染组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500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手术患者共有42例发生颅内感染,发生率为8.40%。年龄、肿瘤直径、手术时间、术中脑脊液漏、术后留置引流管是导致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从42例感染患者脑脊液标本中共分离出51株病原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感染占比33.33%最高,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根据术后28 d患者临床结局,比较生存(n=493)和病死(n=7)患者,高龄、肿瘤直径较大、肿瘤具侵袭性、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的病死比例较高(P<0.05)。结论年龄、肿瘤直径、手术时间、术中脑脊液漏、术后留置引流管均是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感染病原菌主要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术后颅内感染不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2.
目的 分析重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为早期预测新冠肺炎轻型普通型进展为重型危重型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20年1月17日—3月14日在长沙市第一医院收治的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基本情况、流行病学、临床和实验室资料。采用回顾性队列分析研究重型危重型新冠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指标。 结果 169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136例为轻型普通型,33例为重型危重型。单因素分析显示,重型危重型和轻型普通型在年龄、饮酒史、感染地为湖北、有明确接触史、合并慢性心脏病、高血压、总蛋白、白蛋白、淋巴细胞、血糖、乳酸脱氢酶、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有饮酒史(OR=3.06)、有慢性心脏疾病(OR=15.26)、总蛋白偏低(OR=2.13)、入院时血糖升高(OR=4.91)、C反应蛋白升高(OR=12.34)为重型危重型新冠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 有饮酒史、有慢性心脏疾病、入院时总蛋白偏低、血糖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为重型危重型新冠肺炎的危险因素。提示医师在诊疗过程中应重点关注有以上因素的轻型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  相似文献   
203.
目的建立测定海鱼中无机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方法海鱼样品经稀硝酸超声热水浴提取后,AS7阴离子交换色谱柱分离,3.5 mmol/L(NH4)2CO3+1%甲醇与100 mmol/L(NH4)2CO3+1%甲醇流动相梯度洗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以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定量。结果在1~100μg/L的线性范围,6种砷形态化合物的回归方程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优于0.9996,检出限为0.05~0.25μg/L,定量限为0.17~0.84μg/L,3个浓度加标回收率为88.5%~106.4%,相对标准偏差为2.5%~4.9%。结论本方法满足海鱼中无机砷含量的测定要求,提取快速,稳定,操作简单,检出限低,方法的重现性好,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204.
【目的】 研究COVID-19疫情暴发给学术交流及学术出版带来的深远影响。【方法】 利用文献调研法和案例分析法挖掘COVID-19疫情带来的学术环境变化,并探讨学术出版的整体变化趋势和国内外出版机构的应对方式。【结果】 COVID-19疫情改变了当前的学术交流环境:加速推进开放科学进程,快速传播的预出版模式受到青睐,开放评审促进快速学术交流,多项基金项目助力COVID-19科学研究,中国科研人员应对COVID-19反应积极而迅速。出版机构顺应学术出版的整体趋势,为科学共同体提供大量免费服务,扩大知识服务的目标群体,提供海量知识及COVID-19快速发表通道,我国出版机构应对COVID-19也采取了大量积极举措。【结论】 国内外出版机构应对突发事件时应建立学术出版应急机制,增强知识服务能力,促进知识创新及传播,以适应一个全新的快速发展的学术环境。  相似文献   
205.
目的 评价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联合OSA-18量表和针对儿童的改良版Epworth嗜睡量表(ESS-CHAD)初筛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的准确性,以探讨更简便、快捷、可行的基层医院初筛疑似儿童OSA的方法。方法 纳入2020年8月13日—2021年2月8日就诊于本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睡眠监测中心完成整夜多导睡眠监测的儿童139例作回顾性分析研究,其家长在医生协助下完成OSA-18量表和ESS-CHAD。分析LSaO2和两种量表及三者联合早期初筛疑似儿童OSA的诊断价值。结果 LSaO2预测儿童是否患OSA的最佳界值为90.5%(P<0.00, AUC=0.82)。OSA-18和ESS-CHAD依据不同界值分别诊断儿童OSA的灵敏度最高,分别为74.8%、22.7%。LSaO2/OSA-18,LSaO2/ESS-CHAD、OSA-18/ESS-CHAD诊断儿童OSA的灵敏度最高,分别为88.2%、68.1%、77.3%。 结论 LSaO2有诊断儿童OSA的临床价值,OSA-18量表较ESS-CHAD初筛疑似儿童OSA有更高的灵敏度,但特异度低,LSaO2联合OSA-18量表诊断儿童OSA的灵敏度、特异度均较其他联合诊断方式高。在无法进行睡眠监测的基层医院可考虑应用LSaO2 与OSA-18量表结合的方式初步筛查儿童OSA。  相似文献   
206.
目的 分析肺部解脲脲原体(UU)感染对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影响,为早产儿BPD的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及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8个数据库,收集关于肺部UU感染对BPD影响的队列研究,检验标本为气管内分泌物,检索时间为自建库至2020年4月15日,采用Stata 15.1软件对纳入研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21项研究,均为队列研究,其中18篇文献以生后28 d为评估结局,9篇文献以校正胎龄36周为评估结局,共包含研究对象3 039例,其中UU感染组831例,非UU感染组2 085例。随机效应模型显示,UU感染不会增加BPD的发病风险(出生后28 d评估:RR=1.69, 95%CI:1.42~2.01, 矫正胎龄36周评估:RR=1.20, 95%CI:0.91~1.58)。 结论 基于现有研究数据,不能确定UU感染是BPD的影响因素,尚需统一的BPD诊断标准以及更高质量的队列研究来探索UU感染与BPD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7.
  目的  研究2003—2018年中国20~79岁女性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变化趋势,对未来五年宫颈癌发病及死亡率的趋势进行预测。  方法  收集我国2003—2018年20~79岁女性宫颈癌的发病和死亡数据,利用联结点回归模型分析趋势变化规律,进一步利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探讨年龄、时期和队列因素对宫颈癌发病和死亡率的影响。分别建立自回归滑动平均混合模型(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model, ARIMA)、灰色模型(grey model, GM)(1,1)和误逆差传播(back propagation, BP)神经网络模型对发病率和死亡率进行拟合,选取预测精度高的模型预测未来五年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结果  2003—2018年间女性宫颈癌的发病率具有2个转折点,发病趋势先快速上升随后下降;死亡率具有1个转折点,趋势是先下降再上升。总体上看,宫颈癌的发生风险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大,在55~<60岁达到峰值后缓慢下降。死亡风险从年龄上看不断上升,时期效应随着时期的推进而增大,队列效应则不断减弱。通过对比发现BP神经网络模型拟合的效果较好。  结论  2003—2018年间中国女性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整体上呈现下降的趋势,受年龄影响较大而受时期和队列的影响较小,未来五年发病率和死亡率将呈下降趋势。因此,应加强女性宫颈癌筛查和HPV疫苗接种工作,做好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208.
 目的 通过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耐第三代头孢菌素的大肠埃希菌(3GCR-E.coli)、耐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肺炎克雷伯菌(3GCR-KP)等细菌耐药数据构建灰色预测模型,分析细菌耐药特征的变化趋势,探讨灰色预测模型在细菌耐药领域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2014-2018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中MRSA、CRPA和CRAB、3GCR-E.coli、3GCR-KP等耐药率数据构建灰色预测GM (1,1)模型。用后验差比C值和小误差概率P值评估模型精度,用相对误差和级比偏差评估模型拟合效果,并用2019-2020年数据对模型预测效果进行验证。最终根据模型对2021-2023年的耐药率进行预测。结果 本研究构建的GM (1,1)模型对MRSA、CRPA、CRAB、3GCR-E.coli和3GCR-KP等细菌耐药率预测效果较好,根据该模型预测到2023年其耐药率分别可降低至23.9%、15.2%、50.2%、43.8%、26.1%。结论 全国针对细菌耐药情况采取的控制措施取得明显成效,GM (1,1)模型对细菌耐药率预测效果较好,可在细菌耐药管理领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9.
中文医学术语标准对卫生健康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具有重要意义,中文医学术语标准的开发需要完善的组织管理机制和模式支撑。本研究通过分析国外典型医学术语标准开发和应用的管理模式,结合国内医学术语标准发展现状,提出了中文医学术语标准开发的管理体系框架,探讨了中文医学术语标准的制定、维护和推广过程中应关注的管理要素,对我国医学术语标准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10.
阴茎癌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阴茎癌有效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 :总结分析 5 6例阴茎癌发病及治疗情况 ,其中鳞状细胞癌5 0例 ,乳头状瘤癌变 6例 ,行阴茎部分切除术 48例 ,阴茎全切并会阴部造口术 6例 ,双腹股沟淋巴清扫术 10例 ,包皮环切并血卟啉光敏治疗 2例。结果 :5 1例获得随访。行阴茎部分切除术者 5年和 10年生存率分别为83 3 %和 80 % ,行阴茎全切术者 5年生存率为 6 6 8%。结论 :包茎及包皮过长是导致阴茎癌的主要诱因。对于Ⅰ、Ⅱ期阴茎癌行阴茎部分切除术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