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853篇
  免费   3531篇
  国内免费   2662篇
耳鼻咽喉   250篇
儿科学   470篇
妇产科学   264篇
基础医学   3756篇
口腔科学   576篇
临床医学   5086篇
内科学   4727篇
皮肤病学   336篇
神经病学   1540篇
特种医学   99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7篇
外科学   2896篇
综合类   7882篇
现状与发展   14篇
预防医学   2825篇
眼科学   941篇
药学   4192篇
  42篇
中国医学   2698篇
肿瘤学   2535篇
  2024年   121篇
  2023年   558篇
  2022年   1351篇
  2021年   1839篇
  2020年   1460篇
  2019年   1109篇
  2018年   1136篇
  2017年   1182篇
  2016年   1017篇
  2015年   1666篇
  2014年   2165篇
  2013年   1996篇
  2012年   3071篇
  2011年   3223篇
  2010年   2265篇
  2009年   1894篇
  2008年   2222篇
  2007年   2238篇
  2006年   2019篇
  2005年   1751篇
  2004年   1235篇
  2003年   1124篇
  2002年   924篇
  2001年   801篇
  2000年   684篇
  1999年   644篇
  1998年   363篇
  1997年   366篇
  1996年   289篇
  1995年   242篇
  1994年   232篇
  1993年   137篇
  1992年   127篇
  1991年   147篇
  1990年   114篇
  1989年   92篇
  1988年   67篇
  1987年   57篇
  1986年   43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41.
242.
目的研究转录调控蛋白PrfA对两组新近发现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基因的体外转录作用。方法利用本室近年来建立的体外转录系统,对两组基于转录基因组体内研究发现的5个可能的受PrfA不同调节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基因进行了体外转录活性的研究。结果第一组中的hpt基因的体外转录活性受PrfA正调节,而其它4个基因既不被PrfA正调节也不被负调节。结论除hpt基因外,其它4个基因体外转录结果与体内实验不相一致,说明PrfA在体内可能通过复杂多样的非直接方式、或者还需要一些目前未知的因子来调控这些新近发现的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243.
面神经颞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为预防额颞区手术和翼点入路的颅内手术损伤面神经颞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60侧成人头部标本,解剖观测面神经颞支的分支、行程及层次。结果:(1)面神经颞支多为2~4支,占95.00%(57侧)。(2)面神经颞支离开腮腺上缘后向前上走行,从颧弓浅面跨过进入额颞区,后走行于浅筋膜和颞筋膜浅层之间;在腮腺上缘及颧弓上缘处面神经颞支的最后1支距耳屏尖的距离分别为(23.79±0.27)mm和(30.67±0.37)mm。结论:面神经颞支入肌前在颧弓以下一段位置较深、以上表浅。从耳屏尖向前23mm范围内无该神经通过,为手术安全区。  相似文献   
244.
Optimization of combined electron and photon beams for breast cancer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Recently, 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and modulated electron radiotherapy have gathered a growing interest for the treatment of breast and head and neck tumours. In this work, we carried out a study to combine electron and photon beams to achieve differential dose distributions for multiple target volumes simultaneously. A Monte Carlo based 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 was investigated, which consists of a set of software tools to perform accurate dose calculation, treatment optimization, leaf sequencing and plan analysis. We compared breast treatment plans generated using this home-grown optimization and dose calculation software for different treatment techniques. Five different planning techniques have been developed for this study based on a standard photon beam whole breast treatment and an electron beam tumour bed cone down. Technique 1 includes two 6 MV tangential wedged photon beams followed by an anterior boost electron field. Technique 2 includes two 6 MV tangential intensity-modulated photon beams and the same boost electron field. Technique 3 optimizes two intensity-modulated photon beams based on a boost electron field. Technique 4 optimizes two intensity-modulated photon beams and the weight of the boost electron field. Technique 5 combines two intensity-modulated photon beams with an intensity-modulated electron field. Our results show that technique 2 can reduce hot spots both in the breast and the tumour bed compared to technique 1 (dose inhomogeneity is reduced from 34% to 28% for the target). Techniques 3, 4 and 5 can deliver a more homogeneous dose distribution to the target (with dose inhomogeneities for the target of 22%, 20% and 9%, respectively). In many cases techniques 3, 4 and 5 can reduce the dose to the lung and heart. It is concluded that combined photon and electron beam therapy may be advantageous for treating breast cancer compared to conventional treatment techniques using tangential wedged photon beams followed by a boost electron field.  相似文献   
245.
非悬滴开放式培养法在鸡胚背根节体外培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针对悬滴培养法在操作和应用上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改用操作简便、适用范围广的非悬滴开放式培养法培养鸡胚背根节。将数个鸡胚背根节按一定间隔种植在内置生长基质盖玻片的35mm培养皿中,加人适量培养液,置于CO2。孵箱中进行培养。结果显示.从培养24h至60h各时期,培养皿中背根节生长状况均良好,神经突起明显增长,表明用非悬滴开放式培养法培养鸡胚背根节是可行且可靠的。  相似文献   
246.
白藜芦醇诱导胃癌原代细胞凋亡(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诱导胃癌原代细胞发生凋亡的可能性,揭示该凋亡发生与Bcl-2和Bax之间的关系。 方法: 在体外实验中,采用MTT比色法测定白藜芦醇对胃癌原代细胞的生长抑制率;以透射电镜和TUNEL 染色法,定性、定量地研究白藜芦醇与胃癌原代细胞凋亡的关系;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和RT-PCR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的表达。 结果: 白藜芦醇对胃癌原代细胞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随白藜芦醇浓度增加和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强;白藜芦醇诱导胃癌原代细胞出现典型的凋亡细胞形态;TUNEL 染色法可见,经白藜芦醇处理24 h、48 h、72 h、96 h后,胃癌原代细胞凋亡数明显随时间增加。免疫组化发现经白藜芦醇处理24 h、48 h、72 h、96 h后,胃癌原代细胞的Bcl-2蛋白阳性率减少,Bax蛋白阳性率增加。经白藜芦醇处理24、48、72、96 h后,RT-PCR检测发现胃癌原代细胞bcl-2和bax的mRNA表达阳性,并显示bcl-2 mRNA条带密度随时间的延长而递减,bax mRNA条带密度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强。 结论: 白藜芦醇可能通过下调bcl-2的表达和上调bax的表达而诱导胃癌原代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247.
目的:对微创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内固定和传统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进行比较.方法:将91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传统组46例采用传统方式置入内固定物治疗,微创组45例采用微创方式置入内固定物.对两组手术创伤大小、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主要通过考察手术切口长度、出血量、输血量、血红蛋白下降幅度、术后术区肢体肿胀情况、血沉变化等来反映手术创伤大小.结果:两组手术创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传统组大于微创组(P<0.05).微创组有2例复位不良,传统组有3例复位不良,两组均无深部血肿发生.传统组围手术期死亡2例,其余患者均顺利出院,获12~30个月随访,平均17.1个月.两组各有1例在随访期间死于其它内科疾病,其余骨折均获愈合.术后平均骨折愈合时间微创组3.6个月,传统组3.8个月.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微创组84.1%,传统组79.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隆间骨折,手术创伤小,有利于围手术期恢复和髋关节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248.
为获取有功能的IV型II类反式激活因子基因 (CIITA IV ) ,诱导肿瘤细胞表达MHCII类分子 ,从IFN γ刺激的THP 1细胞中以RT PCR获得CIITA IV ,将其连接到pGEMT easy载体。对所构建的pcDNA3 1 CIITA IV型表达载体进行反复测序后发现 ,所获得的CIITA IV基因存在结构变异 ,在 2 87位插入了 3个核苷酸TAG ,使 2 86 2 88位的AAG改变成为ATAGAG(2 86 2 90 ) ,并引起其他 8个座位核苷酸 (及推导的氨基酸残基 )发生改变。将表达载体转入原先不表达MHCII类分子的HeLa细胞中 ,检测到所获得的IV型CIITA变异体具有诱导人II类分子HLA DR表达的能力。空载体和CIITA IV基因导入的HeLa细胞中 ,DR阳性细胞百分率分别为 0 0 1 %和 37 6 4 %。该基因已从GenBank得到登录号 ,表明这是一个具有诱导HLA DR分子表达功能的IV型CIITA新基因。  相似文献   
249.
碱性MAGE家族新成员restin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和抗体制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从维甲酸诱导的白血病细胞系HL60中,克隆编码219个氨基酸的新基因restin,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制备抗血清并进行初步应用。方法:采用PCR技术,以维甲酸诱导的白血病细胞的cDNA为模板,扩增出restin的编码区。将其克隆入大肠杆菌表达载体中。经过温度诱导获得restin表达蛋白。利用SDS-PAGE纯化的目的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该蛋白的抗血清。以该抗体做间接免疫荧光,初步观察restin在COS-7细胞内的表达分布。结果:大肠杆菌中表达的restin蛋白的Mr为26000。将其初步纯化后免疫新西兰白兔制备的抗血清,用Westernblot检测其效价为1∶800。间接免疫荧光显示,restin蛋白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结论:成功地制备抗restin的抗体,为进一步研究restin蛋白在组织中的表达、细胞内亚定位以及信号转导通路提供了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250.
目的:研制功能性鼠抗人OX40单克隆抗体。方法:以转人OX40的转基因细胞L929-OX40为免疫原,常规免疫6—8周龄的雌性BALB/c小鼠;采用B淋巴细胞融合技术,将免疫小鼠脾脏细胞与SP2/0融合,以L929-OX40转基因细胞及PHA活化的T细胞为抗体筛选阳性细胞,经免疫荧光标记分析对杂交瘤进行反复筛选和多次的克隆化培养;采用快速定性试纸法及竞争抑制结合试验分析了该单抗的亚类及抗原识别位点;采用MTT法分析单抗在体外对T细胞的促增殖效应以及ELISA分析活化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结果:获得1株持续、稳定分泌鼠抗人OX40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命名为7E11),该单抗能特异性地识别人OX40分子和介导有效的共刺激信号,体外促进活化的T细胞增殖和细胞因子的分泌。结论:成功研制成一株能分泌功能性鼠抗人OX40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该抗体特异性地识别人OX40分子并具有在体外协同刺激T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