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43篇
  免费   500篇
  国内免费   387篇
耳鼻咽喉   192篇
儿科学   61篇
妇产科学   60篇
基础医学   644篇
口腔科学   101篇
临床医学   742篇
内科学   839篇
皮肤病学   38篇
神经病学   344篇
特种医学   235篇
外科学   684篇
综合类   1191篇
预防医学   458篇
眼科学   114篇
药学   686篇
  11篇
中国医学   355篇
肿瘤学   475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119篇
  2022年   246篇
  2021年   272篇
  2020年   262篇
  2019年   171篇
  2018年   208篇
  2017年   198篇
  2016年   181篇
  2015年   272篇
  2014年   331篇
  2013年   333篇
  2012年   525篇
  2011年   545篇
  2010年   345篇
  2009年   261篇
  2008年   360篇
  2007年   407篇
  2006年   298篇
  2005年   243篇
  2004年   188篇
  2003年   186篇
  2002年   162篇
  2001年   144篇
  2000年   137篇
  1999年   154篇
  1998年   86篇
  1997年   101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3年   2篇
  1957年   1篇
  1936年   1篇
  1934年   1篇
  192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观察马兜铃内酰胺-Ⅰ(AL-Ⅰ)能否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及其在细胞内的分布、蓄积情况。方法:以体外培养的人类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系(HK-2)为研究对象,用不同质量浓度的AL-Ⅰ(5~20μg.mL-1)处理细胞,采用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内由AL-Ⅰ产生荧光的有无及其分布,并在洗去含AL-Ⅰ的培养液后继续培养HK-2细胞48h,观察细胞内AL-Ⅰ荧光的持续情况以判断其蓄积性。结果:不同质量浓度的AL-Ⅰ(5~20μg.mL-1)处理细胞0.5h内,均能在肾小管上皮细胞内观察到蓝绿色的AL-Ⅰ荧光,并且荧光仅分布于细胞浆中,而在细胞核内未观察到。在洗去含AL-Ⅰ培养液后继续培养时AL-Ⅰ的荧光可在细胞内持续存在48h以上,其持续存在部位仍为细胞浆。结论:AL-Ⅰ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其分布部位在细胞浆,不进入细胞核;AL-Ⅰ在细胞浆内的蓄积可能与其致肾损伤的毒性作用机制有关,即通过进入肾细胞并蓄积于细胞内在肾病过程中持续发挥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构建"循经移疮泄毒"治疗晚期癌肿方法的操作流程,并初步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晚期肝癌患者循足厥阴肝经在"膝关"腧穴下行部位实施移疮泄毒,采用ELECSYS电化学分光免疫法对移疮部位的渗出液和同期血清中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等进行检测,并与非肝经所对应脏腑晚期癌肿患者的循肝经移疮泄毒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晚期肝癌患者循肝经移疮泄毒的发疱液中检出高于血清浓度的癌胚抗原(CEA)等物质。结论:采用"循经移疮泄毒"法,有助于癌肿毒性物质排出体外。  相似文献   
103.
The Wnt/β-catenin signaling pathway is crucial for human organ development and is involved in tumor progression of many cancers. Accumulating evidence suggests that the expression of β-catenin is, in part, regulated by specific microRNAs (miRNA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expression of a recently identified epithelial to 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associated tumor suppressor microRNA (miR)-200a, in cancer cells. We also aimed to identify specific miR-200a target genes and to investigate the antitumor effects of miR-200a on the Wnt/β-catenin signaling pathway. We employed TOP/FOP flash luciferase assays to identify the effect of miR-200a on the Wnt/β-catenin pathway and we confirmed our observations using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To determine target genes of miR-200a, a 3' untranslated region (3' UTR) luciferase assay was performed. Cell viability, invasion and wound healing assays were carried out for functional analysis after miRNA transfection. We further investigated the role of miR-200a in EMT by Western blot analysis. We found fluctuation in the expression of miR-200a that was accompanied by changes in the expression of members of the Wnt/β-catenin signaling pathway. We also determined that miR-200a can directly interact with the 3' UTR of CTNNB1 (the gene that encodes β-catenin) to suppress Wnt/β-catenin signaling. MiR-200a could also influence the biological activities of SGC790 and U251 cells. Our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miR-200a is a new tumor suppressor that can regulate the activity of the Wnt/β-catenin signaling pathway via two mechanisms. MiR-200a is a candidate target for tumor treatment via its regulation of the Wnt/β-catenin signaling pathway.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的排尿期/储尿期评分比值(international prostatic symptom score-voiding/storage sub-score ratio,IPSS-V/S)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ransurethral electrovaporization prostatectomy,TUVP)术后下尿路症状(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LUTS)再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234例接受TUVP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患者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nternational prostatic symptom score,IPSS)等临床资料。按照IPSS-V/S比值将患者分为A组(IPSS-V/S≤1,80例)和B组(IPSS-V/S>1,154例)。术后6个月再次评估IPSS,储尿期症状评分(international prostatic symptom score-storage,IPSS-S),排尿期症状评分(international prostatic symptom score-voiding,IPSS-V)和生活质量评分(quality of life,QOL)。结果:234例患者术后6个月IPSS和QOL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0,P=0.000;t=34.3,P=0.000)。术后6个月B组患者IPSS改善程度明显优于A组[(12.36±3.67)分 vs. (8.20±3.21)分](t=8.96,P=0.000)。其中A组术后6个月IPSS-S明显高于B组[(9.61±2.88)分 vs. (5.55±2.63)分](t=10.8,P=0.000);而2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IPSS-V对比无统计学差异(t=1.56,P=0.120)。虽然A组术后6个月的QOL明显改善[(3.59±0.91)分 vs.(5.19±0.55)分](t=14.8,P=0.000),但是基本满意及以上者仅占13.75%,明显低于B组的70.78%。A组术后6个月IPSS-S各症状评分均有一定改善,改善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尿急评分、尿频评分和夜尿评分,其中夜尿评分改善率最低,仅为36.3%(29/80),是A组患者IPSS及QOL改善较小的重要原因。结论:相比IPSS,IPSS-V/S更能准确反映TUVP术后疗效,LUTS排尿期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储尿期症状。对于以夜尿症为主的BPH/LUTS患者,TUVP对患者QOL改善有限,需要引起临床医师重视。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影响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患儿Kasai术后生存率的因素,为临床治疗方案选择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2007年1月至2014年1月间胆道闭锁行肝门空肠吻合术(Kasai术)且资料完整的患儿共132例,随访至2015年1月。所有数据录入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运用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分别采用Kaplan-Meier法及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132例患者的手术时年龄、巨细胞病毒感染、术中病检肝硬化程度、术后是否应用激素与生存率间关系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综合分析。结果:132例患儿存活35例,死亡97例;存活患儿中位随访时间为53.3(12~86.17)个月。BA患儿Kasai 术后1年预计生存率为(32.0±6.0)%,2年及5年预计生存率分别为(26.0±4.0)%及(24.0±4.0)%;术后未应用激素组存活率为18.7%(17/91),应用激素组存活率为43.9%(18/41);肝硬化组存活率为18.9%(14/74),非肝硬化组存活率为36.2%(21/58),经Log-rank检验,术后应用激素及非肝硬化为影响患儿长期生存的重要因素(P=0.027,P=0.037);经COX回归分析发现,术后激素应用是影响患儿生存率的重要独立因素(RR=0.602,95%CI=0.377~0.964,P=0.034)。结论:Kasai术为提高胆道闭锁患儿生存率的有效治疗方式。术后合理应用激素治疗可能是提高术后生存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对1990至2019年中国女性卵巢癌流行趋势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我国卵巢癌的预防提供更科学的依据。方法: 从全球疾病负担2019数据库获取中国及其他地区卵巢癌发病、死亡及伤残调整寿命年指标的估计数和标准化率,比较评估中国卵巢癌的流行负担及危险因素变化。用GLOBOCAN库对2020至2040年中国卵巢癌发病及死亡人数进行预测。结果: 1990至2019年,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省卵巢癌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分别由2.56/10万和4.72/10万增至4.54/10万和8.68/10万,年龄标准化死亡率由1.76/10万和2.63/10万增至2.77/10万和3.84/10万,增幅超过全球、日本及新加坡。其中,50~54岁年龄组女性发病人数最多,发病率的峰值出现在70~74岁。2019年卵巢癌死亡的三大危险因素分别是高空腹血糖、高体质指数和职业性石棉暴露。30年间,中国卵巢癌的年龄标准化伤残调整寿命年率(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DALY)随社会人口学指数(socio-demographic index,SDI)增加而增加。此外,据GLOBOCAN数据库预测,中国卵巢癌疾病负担会持续加重,预计到2040年,发病人数较2020年增加17.9%,死亡人数增加33.0%。结论: 中国女性卵巢癌疾病负担仍然较重,且在不断上升,需要针对不同年龄段及风险人群采取相应的有效预防措施,加强对高风险人群的监测,以进一步降低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107.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促使全国高校师生云端集合、采用线上方式进行课程教学。线上教学平台、教学方式、交流手段、讲授内容与方法等因素相比传统教学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传统教学质量监控方式难以适应。南方医科大学以学生学习效果为中心,跨越教学平台、课程学科、教学方式等因素变化障碍,将期末课程评价分解为阶段性课程评价;以大数据思维解析、引导在线教学质量,在课程评价转型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探讨将虚拟现实(VR)技术应用于外科学研究生手术技能培训的可行性,并对其培训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以创建肾切除术的VR软件为例,将该VR软件应用于外科学研究生的手术培训,并与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比较,了解其培训效果。同时发放调查问卷,了解该VR软件的性能特点及技术优势。采用SPSS 23.0进行t检验。结果 采用VR软件培训组的考试成绩[(92.17±0.38)分]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方式培训组的考试成绩[(87.94±0.4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共回收有效调查问卷35份,82%以上的调查对象认为VR手术教学具有训练画面逼真、立体感强、界面友好、操控简单、交互性良好、便于全维度观看、课程内容精彩丰富、学习效果好、能够激发学习兴趣等优势,100%调查对象认为VR手术教学能够替代传统手术教学方法。结论 将VR技术应用于外科学研究生手术技能的培训具有可行性;将VR技术应用于外科学研究生手术技能培训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方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9.
房芳  明艳  董璞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5):1413-1414
目的:探讨脾动脉部分栓塞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效果和护理措施.方法:将29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6例)和对照组(1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脾切除治疗,实验组改为采用脾部分栓塞治疗,对比疗效.结果:脾栓塞组与脾切除组的近期、远期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脾部分栓塞治疗不仅达到了与脾切除相似的疗效,还能保留脾脏部分免疫功能;且手术创伤小,安全性好,采取适当的护理后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患者更易接受.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探讨骨髓基质细胞移植对化疗小鼠造血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BABL/C小鼠骨髓基质细胞体外扩增培养,然后移植化疗后的同系小鼠,观察不同时点外周血象、骨髓集落形成单位、骨髓细胞增殖指数和脾细胞增殖反应的变化。结果 输注扩增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无毒副反应,移植了骨髓基质细胞的小鼠各项指标到第7天就已恢复至正常水平,而对照组则需14d,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 骨髓基质细胞移植不仅能够加快化疗小鼠造血功能的重建,而且有助于免疫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