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813篇
  免费   49352篇
  国内免费   2349篇
耳鼻咽喉   2130篇
儿科学   4935篇
妇产科学   978篇
基础医学   18629篇
口腔科学   5863篇
临床医学   18347篇
内科学   27498篇
皮肤病学   7886篇
神经病学   14465篇
特种医学   408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8361篇
综合类   13099篇
现状与发展   8篇
一般理论   25篇
预防医学   9864篇
眼科学   1880篇
药学   11979篇
  59篇
中国医学   5962篇
肿瘤学   9462篇
  2024年   214篇
  2023年   631篇
  2022年   1556篇
  2021年   3129篇
  2020年   6687篇
  2019年   11706篇
  2018年   11000篇
  2017年   12740篇
  2016年   13052篇
  2015年   13803篇
  2014年   14301篇
  2013年   15568篇
  2012年   8766篇
  2011年   8734篇
  2010年   13222篇
  2009年   9047篇
  2008年   5942篇
  2007年   4698篇
  2006年   4260篇
  2005年   3352篇
  2004年   2810篇
  2003年   2197篇
  2002年   1873篇
  2001年   1828篇
  2000年   1461篇
  1999年   672篇
  1998年   148篇
  1997年   137篇
  1996年   106篇
  1995年   106篇
  1994年   92篇
  1993年   64篇
  1992年   148篇
  1991年   135篇
  1990年   137篇
  1989年   114篇
  1988年   123篇
  1987年   99篇
  1986年   113篇
  1985年   94篇
  1984年   65篇
  1983年   59篇
  1982年   37篇
  1981年   27篇
  1980年   27篇
  1979年   37篇
  1975年   29篇
  1973年   27篇
  1971年   26篇
  1970年   2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贺琪珺  盛丹丹  陈泽  周敏  周欣  梁紫珊  陈定芳  贺福元 《中草药》2023,54(11):3622-3630
目的 利用分子拓扑结构探讨归肺和大肠经中药成分“印迹模板”的特征,并进行实验验证,确定归肺和大肠经可能的物质基础。方法 以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药学》为基准,为排除其他经络如肝经、肾经等混合归经的影响,对443味中药(不包含附药)进行归纳且只确定归肺和大肠经中药,再通过查阅中国知网和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归纳总结出归肺和大肠经中药化学成分,并对其中相同的化学成分进行整理、删减、合并,计算分子连接性指数(molecular connectivity index,MCI);运用夹角余弦法计算出各成分MCI与总体平均MCI的相似度,确定成分部位和对照品;建立相似度与保留时间的关系,进行中药与对照品的HPLC指纹图谱的印迹性比较,从而确定归肺和大肠经可能表征的化学结构特征。结果共获得11味中药的886种化学成分,黄酮、蒽醌、鞣质类成分的相似度较高,且在药材中分布集中,故选取其中相似度排名依次为...  相似文献   
992.
梁龙鑫  任璐彤  刘婷婷  高源  徐广  肖小河  柏兆方 《中草药》2023,54(11):3524-3533
目的 研究甘草中有效组分对脓毒血症的防治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小鼠骨髓来源巨噬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acrophages,BMDM)构建体外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like receptor thermal protein domain associated protein 3,NLRP3)炎症小体激活模型及H2O2诱导的氧化应激模型筛选出甘草抗炎、抗氧化应激的有效组分,采用ip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20 mg/kg)诱导C57BL/6小鼠脓毒血症致死模型以及脓毒血症模型,评价致死模型中小鼠的生存率及脓毒血症模型小鼠腹腔灌洗液中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在渗出细胞中的占比以及外周血和腹腔灌洗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结果 基于BMDM细胞NLRP3炎症小体激活模型筛选出甘草中有效组分刺甘草查耳酮,可显著抑制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ystein-asparate protease-1,Ca...  相似文献   
993.
张敏  梁凤妮  孙延文  韩菲  周妍  荣一方  邱峰  丁丽琴 《中草药》2023,54(14):4740-4761
杜仲Eucommia ulmoides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二类保护植物,其皮、叶、雄花和种子均具有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化学成分研究发现杜仲不同部位(皮、叶、雄花、种子)主要有木脂素类、环烯醚萜类、黄酮类、苯丙素类、萜类和甾体类等成分,具有抗骨质疏松、抗炎、神经保护、降血压、降血糖、调血脂、免疫调节、抗菌、抗病毒等药理作用,广泛应用在医药、保健食品、饲料添加剂及日化用品等多个领域。通过对2000年1月—2022年12月在中国知网(CNKI)和PubMed数据库中发表的杜仲文献进行检索,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772篇,其中有效文献188篇。综述了杜仲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研究和开发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为后续杜仲的临床应用及相关产品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通过以网络药理学为基础的策略研究防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收集防风活性成分和治疗RA的潜在靶点,并评估活性成分的药理和毒理学等相关参数;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筛选核心靶点,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进一步验证核心靶点和疾病的关联;对核心成分和相应靶点进行分子对接。体外通过CCK-8实验、细胞迁移和侵袭、细胞凋亡、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阐明别欧前胡素对MH7A细胞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通路的调控作用。结果 从防风中共鉴定出18种活性成分和66个与筛选出的RA疾病靶基因相交的潜在靶基因,最终获得了汉黄芩素、β-谷甾醇、5-O-甲基维斯阿米醇和别欧前胡素等核心成分。防风治疗RA的潜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PI3K/Akt、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凋亡等信号通路和多种生物过程来实现,以发挥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分子对接证实了所有的核心成分和关键靶点均具有很好的对接活性。别欧前胡素抑制MH7A细胞的活力、迁移和侵袭(P<0.05、0.01),诱导细胞凋亡(P<0.01),并显著下调IL-1βIL-6IL-8、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MMP-1)和MMP-3的基因表达(P<0.01)。分子分析表明别欧前胡素通过抑制PI3K/Akt通路发挥对MH7A的调控作用。结论 成功预测了防风治疗RA的有效成分和潜在靶点,为进一步探究其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揭示了别欧前胡素通过PI3K/Akt通路抑制RA成纤维样滑膜细胞的活力、迁移、侵袭及细胞因子和MMPs的表达,并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95.
潘浩敏  刘微  梁钧杰  饶小勇  张尧  余德发  李哲  罗晓健 《中草药》2023,54(12):3842-3850
目的 研究半浸膏颗粒中饮片细粉含量对其物理性质和压缩性能的影响。方法 以肠炎宁片为模型药物,测定含不同饮片细粉比例的肠炎宁颗粒的粉体学性质、压缩过程参数、抗张强度等指标,采用不同压缩方程对片剂抗张强度-压力、孔隙率-压力、抗张强度-孔隙率的变化规律进行拟合,阐明肠炎宁半浸膏片的成型机制,并用主成分分析对粉体学性质、压缩过程参数及拟合系数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当肠炎宁颗粒中的饮片细粉含量小于6%时,随着饮片细粉含量的增加,粒子间的结合力增强,粉体的成型性增强;当含量超过6%后,饮片细粉弹性作用增强,粒子间结合力减弱,抑制成型。结论 从压缩成型角度说明了肠炎宁半浸膏片中饮片细粉含量的临界值为6%,可为半浸膏片的处方工艺优化提供较好的理论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对洋紫荆Bauhinia variegate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综合利用Sephadex LH-20、Chromatorex C18、Diaion HP20SS等柱色谱分离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综合应用HR-ESI-MS、NMR、ECD等多种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洋紫荆花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6-二羟基亚环己基乙腈-8-β-D-葡萄糖苷(1)、L-色氨酸(2)、咖啡酸甲酯(3)、对羟基苯甲酸β-D-吡喃葡萄糖酯苷(4)、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5)、山柰酚-3-O-β-芸香苷(6)、山柰酚-5-O-[α-L-鼠李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7)、kaempferol3-O-β-glucopyranosyl(1→2)[α-rhamnopyranosyl(1→6)]-β-glucopyranoside(8)。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蝙蝠葛氰苷G,化合物2~6、8为首次从洋紫荆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97.
过科烨  卢忠明  梁春  邓华舟 《新中医》2023,55(5):155-158
目的:观察清热除湿凉血方加减辅助治疗湿热型面部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6例湿热型面部痤疮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助清热除湿凉血方加减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皮损症状评分、皮肤生理指标(表皮皮脂含量、角质层含水量、经表皮失水量);评估2组临床疗效及病情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高于对照组79.17%(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及皮损数量、皮损程度、皮损肿痛、皮损颜色等皮损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及皮损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表皮皮脂含量、经表皮失水量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角质层含水量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表皮皮脂含量、经表皮失水量低于对照组(P<0.05),角质层含水量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治疗组复发率4.44%,低于对照组21.05%(P<0.05)。结论:清热除湿凉血方加减辅助治疗湿热型面部痤疮疗效显著,能够...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究健脾益气汤联合化疗对肺癌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肺癌术后患者临床资料,将采用常规化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n=53),采用健脾益气汤联合化疗的患者纳入试验组(n=53)。比较两组疗效和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免疫功能、生存质量及体重、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化疗,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下降,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 对照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水平均下降,CD8+水平上升(P<0.05); 试验组CD3+、CD4+、CD4+/CD8+水平均上升,CD8+水平下降,试验组CD3+、CD4+、CD4+/CD8+、CD8+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两组免疫球蛋白(Ig)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试验组IgM、Ig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两组治疗后Karnofsky体能状况(KPS)评分、体重均上升,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 治疗期间两组恶心呕吐、脱发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肝功能异常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益气汤联合化疗可改善肺癌术后患者免疫功能,改善患者中医证候和生存质量,改善患者体重,减少化疗药物不良反应,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99.
肝豆状核变性(WD)在西医学上是铜代谢障碍导致全身多器官损害等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常染色体隐性单基因遗传疾病,病变影响肝、脑、肾、角膜等重要脏器。中医通过对WD患者临床症状及病理改变的认识,认为WD的基本病理因素为痰浊、瘀血,二者相互作用而发病,以痰瘀互结为主要的病机,贯穿疾病发展始终,故而运用化痰祛瘀法治疗WD在临床中常见。众多研究表明运用中药汤剂、中医外治法化痰祛瘀治疗可以有效缓解WD患者临床症状,发挥排铜优势、改善肝纤维化、改善脑流动力学、抑制炎症和抗氧化应激作用,进而延缓疾病进程,控制疾病发展。现结合新近研究成果,对化痰祛瘀法在WD的临床应用予以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WD提供中西医结合治疗有效的方案及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分析不同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腰椎间盘退变程度差异,并探讨BMD与腰椎间盘退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2017年1月~2020年1月因腰腿痛于本院脊柱骨科门诊就诊的13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资料.基于体质量指数,分为正常组(18.50.05);三组下腰椎椎体(L3、L4)BMD水平、下腰椎椎间盘(L3-4、L4-5)退变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肥胖组L3与L4 BMD水平、L3-4与L4-5段椎间盘退变程度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超重组L3与L4 BMD水平、L3-4与L4-5段椎间盘退变程度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L3 BMD水平与L3-4椎间盘退变程度呈负相关(r=-0.547,P<0.05);L4 BMD水平与L4-5椎间盘退变程度呈负相关(r=-0.741,P<0.05).结论 BMI与腰椎BMD、腰椎间盘退变程度存在关联;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肥胖患者,更易发生下腰椎椎间盘退变,下腰椎椎体BMD与相邻椎间盘退变程度呈负相关,椎间盘退变程度随BMD水平升高有减缓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