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35篇 |
免费 | 26篇 |
国内免费 | 46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23篇 |
妇产科学 | 26篇 |
基础医学 | 53篇 |
口腔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87篇 |
内科学 | 44篇 |
皮肤病学 | 5篇 |
神经病学 | 43篇 |
特种医学 | 45篇 |
外科学 | 64篇 |
综合类 | 16篇 |
预防医学 | 22篇 |
眼科学 | 8篇 |
药学 | 25篇 |
肿瘤学 | 45篇 |
出版年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9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10篇 |
2014年 | 14篇 |
2013年 | 23篇 |
2012年 | 35篇 |
2011年 | 22篇 |
2010年 | 21篇 |
2009年 | 22篇 |
2008年 | 17篇 |
2007年 | 43篇 |
2006年 | 19篇 |
2005年 | 20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15篇 |
2001年 | 17篇 |
2000年 | 15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14篇 |
1997年 | 20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76年 | 6篇 |
1975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综述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的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2000-01/2006-11有关干细胞治疗糖尿病方面文献,检索词“diabetes mellitus and stem cell not review”,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资料选择:对检索到的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相关文献进行整理,选取针对性强文章。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权威杂志文章。资料提炼:共检索到359篇相关文献,有关胚胎干细胞、胰腺干细胞、造血干细胞、神经干细胞、骨髓基质干细胞在糖尿病方面研究文章50篇,其中29篇符合要求。资料综合:干细胞极强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为糖尿病的细胞治疗开辟了新途径,按其发育阶段不同可以将干细胞分为胚胎干细胞和胰腺干细胞、造血干细胞、神经干细胞、骨髓基质干细胞等成体干细胞。干细胞移植是治疗糖尿病的一条新途径。干细胞生成胰岛素分泌细胞前需要经过诱导分化、细胞选择和细胞成熟3个阶段。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部分实验已纠正糖尿病动物的高血糖状态。结论:干细胞定向分化为胰岛β细胞研究为糖尿病患者点燃了新希望,其勿庸置疑的成为治疗糖尿病的最佳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82.
目的:观察针刺足三里、悬钟2穴对缺血性脑卒中脑血管功能的影响,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并对临床疗效做出评价。方法:选择2004-11/2006-05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古城医院针灸科、荆州市第五人民医院中医康复科、荆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中医科3单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合适病例160例,采用查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针刺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现代医学常规干预方法进行治疗:卧床,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感染,控制颅内压、血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针刺组在此基础上加针刺足三里、悬钟2穴,采用慢速捻转进针法针刺,留针20~30min,每隔5min行针1次。1次/d。两组患者治疗30d。并以经颅多普勒检测观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前后脑血管舒缩反应能力、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大脑半球侧枝循环代偿功能的变化,同时以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为指标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160例病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针刺组与治疗前相比,脑血管舒缩反应能力明显加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97,P<0.05),且优于对照组(t=2.45,P<0.05)。②针刺组与治疗前相比,脑血流自动调节能力明显改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8.01,P<0.01),且优于对照组(t=7.67,P<0.05)。③针刺组与治疗前相比,大脑半球侧枝循环代偿功能得到加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15,P<0.05),且优于对照组(t=5.16,P<0.05)。④针刺组与治疗前相比,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明显降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4.83,P<0.01),且优于对照组(t=5.43,P<0.05)。结论:针刺足三里、悬钟2穴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血管舒缩反应能力、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大脑半球侧枝循环代偿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并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3.
Bowers L Jeffery D Simpson A Daly C Warren J Nijman H 《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2007,57(2):153-160
AIM: This paper reports an examin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dverse incident rates, the arrival of new junior staff on wards, and days of the week on acute psychiatric wards. BACKGROUND: Incidents of violence, absconding and self-harm in acute inpatient services pose risks to patients and staff. Previous research suggests that the arrival of inexperienced new staff may trigger more adverse incidents. Finding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cidents and the weekly routine are inconsistent. METHOD: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f formally reported incident rates, records of nursing student allocations and junior doctor rotation patterns, using Poisson Regression. Variance between days of the week was explored using contingency table analysis. The data covered 30 months on 17 psychiatric wards, and were collected in 2002-2004. FINDINGS: The arrival of new and inexperienced staff on the wards was not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s in adverse incident rates. Most types of incidents were less frequent at weekends and midweek. Incident rates were unchanged on ward-round days, but increased rates were found on the days before and after ward rounds. CONCLUSION: Increased patient tension is associated with raised incident rates. It may be possible to reduce incident rates by moderating stimulation in the environment and by mobilizing support for patients during critical periods. 相似文献
84.
神经生长因子对局灶性脑缺血神经干细胞巢蛋白表达及细胞类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实验于2006-02/07在锦州医学院科学实验中心完成。将72只健康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每组24只。采用Logna等改良法复制大脑中动脉血栓模型,动物清醒2h后进行功能评价,动物神经功能达到2级的纳入实验。假手术组除不进行大脑中动脉线栓外,其余同模型组。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于缺血后立即腹腔注射神经生长因子1000μg/kg,1次/d。于缺血后1,3,7,14d处死动物,运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双标的方法观察神经生长因子对脑缺血后神经干细胞巢蛋白的表达及其细胞类型的影响。结果:72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和模型组大脑皮质均可见巢蛋白阳性细胞,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与模型组相比,除缺血后1d外,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其他时间点的巢蛋白阳性细胞数均明显高于模型组,两组缺血后各时间点的巢蛋白阳性细胞数均高于假手术组[模型组:(3.47±0.51),(5.13±1.14),(13.95±3.56),(8.97±2.08)个;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3.81±0.66),(9.88±2.08),(19.87±3.86),(26.17±2.90)个,假手术组:0,P<0.05,P<0.01]。②模型组和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3d时缺血皮质巢蛋白阳性突起主要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共存,14d时巢蛋白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共存明显增多。结论:神经生长因子能增加局灶性脑缺血后巢蛋白的阳性细胞的数目,并促进其分化为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相似文献
85.
亲属活体肾移植18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总结亲属活体肾移植的临床经验,以期提高该技术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选择2005—11/2006—12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收治的亲属活体肾移植患者18例,均知情同意。受体均为慢性肾小球肾炎;供体年龄24-74岁,17例有血缘关系,另一例为妻子供肾。均行经腰开放手术取肾,左侧供肾15例,右侧供肾3例。术后受体采用环孢素A+霉酚酸酯+激素三联低剂量免疫抑制剂方案。结果:①所有供体在术后10d左右出院,均无严重并发症且肾功能正常。②16例受体均在术后1-3d内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另2例因供肾迷走血管损伤在术后5d左右血肌酐下降到200μmol/L,1个月左右稳定在160μmol/L。1例他克莫司仅服0.5-0.75mg/d,于术后5个月出现急性排斥反应。1例术后2个月出现环孢素A急性肾毒性(血药浓度谷值为343μg,L)。2例出现药物性肝炎。结论:亲属活体肾移植术较为安全,排斥反应少,结果满意。免疫抑制剂宜采用低剂量方案。 相似文献
86.
目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对骨组织的损伤有修复作用,许多体内外实验均表明外源性植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能明显促进骨形成过程。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转移对成骨细胞生长特性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01/07在解放军广州军区总医院医学实验科完成。成年雄性新西兰白兔,体质量1.5~2.5kg,采用聚乙烯亚胺(jetPEITM)介导真核分泌表达载体pcDNA3.1-bFGF及非分泌表达载体pEGFP-C3-bFGF转染原代培养的成骨细胞,消化收集转染成骨细胞以及未经转染的成骨细胞,利用血细胞计数器进行细胞计数,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同时测定DNA浓度、碱性磷酸酶及骨钙素含量的变化。结果:①未转染的细胞在第8天进入稳定期,而经转染的细胞在第10天才进入稳定期。未转染细胞最终达到的细胞数量为(1.70±0.02)×109L-1,而经转染的细胞数量为(2.10±0.03)×109L-1,差异显著(P<0.05)。②经pcDNA3.1-bFGF转染的成骨细胞的DNA量最高,约为(255±20)mg/L,而经pEGFP-C3-bFGF转染的成骨细胞的总DNA量约为(225±20)mg/L,未经转染的成骨细胞的总DNA量为(100±10)mg/L。③pcDNA3.1-bFGF转染的成骨细胞培养至第9天后,碱性磷酸酶分泌量为(8.0±0.22)IU/mL;而未转染的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分泌量为(13.12±0.18)IU/mL。经pEGFP-C3-bFGF转染的成骨细胞所分泌的碱性磷酸酶与未经转染的细胞的分泌量相当,约为(12.56±0.24)IU/mL。④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骨钙素分泌量的变化趋势与碱性磷酸酶相同,但重组质粒转染成骨细胞与未转染细胞最终分泌的骨钙素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①经pcDNA3.1-bFGF及pEGFP-C3-bFGF重组质粒转染后,成骨细胞的生长特性有一定的变化,与添加外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影响基本相同。②pcDNA3.1-bFGF转染的细胞分泌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能够促进细胞分裂增殖,降低碱性磷酸酶的表达,而pEGFP-C3-bFGF转染的细胞不能分泌表达蛋白,难以发挥其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87.
目的:观察脊髓损伤后不同时间移植真皮多能干细胞对大鼠运动功能修复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6-06/2007-03在第三军医大学生理学教研室完成。①实验材料:实验动物2~4月龄SPF级SD大鼠,体质量(210±40)g,雌雄不限,由第三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真皮多能干细胞为第三军医大学防原医学系从SD大鼠真皮中提取和分离。②实验方法:将42只SD大鼠在L4水平制成脊髓全横断损伤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n=6)、真皮多能干细胞移植组(n=36)。真皮多能干细胞移植组又分为6个时间点:损伤后1,4,7,10,14,21d移植组,每组6只。各移植组于伤处移植大鼠真皮多能干细胞,而对照组于损伤后7d注射等量磷酸盐缓冲液。③实验评估:分别于移植后1d、1周、4周、8周、12周对各组大鼠进行动物行为学和脊髓诱发电位检测。结果:42只实验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动物行为学评分:4周以后各组动物行为学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移植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各移植组间比较,以损伤后7,10d移植组动物行为学评分改善最显著。②各组大鼠脊髓诱发电位检查:体感诱发电位和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和波幅值于移植后8,12周后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各移植组间比较,以损伤后7,10d移植组体感诱发电位和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和波幅值改善最显著。结论:脊髓损伤后7~14d进行真皮多能干细胞移植可明显改善大鼠后肢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88.
目的:介绍了Bateson提出双重束缚概念的过程,阐述双重束缚概念的特征,并且论述了这一概念对心理治疗起到的积极作用以及概念本身存在的问题。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在ProQuest数据库、EBSCOhost数据库中搜索1980-01/2006-05相关文章,检索的关键词为“doublebind”,“paradox”;在西南大学图书馆手工查找有关“双重束缚”资料。资料选择:对查找的资料进行筛选,纳入阐述双重束缚提出的历史、概念以及应用的文献。排除:①非实证研究和综述。②管理、文化和道德中双重束缚的研究。③重复性的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49篇文章,选择与本文相关的28篇进行综述。另外还参考《理解人性》,《家庭治疗基础》两本书籍。资料综合:“双重束缚”是Bateson结合“再学习”和“Russellian矛盾”两个概念提出的。对“双重束缚”的各种定义均体现了这一概念的如下特征:矛盾性、命令性、不平等性、不可逃避性和长期性。“双重束缚”在心理治疗中有广泛的应用,但是各种对“双重束缚”的研究都存在着不足。结论:“双重束缚”的提出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它对精神分裂、精神错乱的形成有一定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89.
Annechien J A Lambeck Anne P G Crijns Ninke Leffers Wim J Sluiter Klaske A ten Hoor Mike Braid Ate G J van der Zee Toos Daemen Hans W Nijman W Martin Kast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2007,13(8):2385-2391
PURPOSE: To evaluate if serum cytokine levels could be used as diagnostic or prognostic markers in ovarian cancer. EXPERIMENTAL DESIGN: A cytokine bead array was done to simultaneously analyze 14 cytokines in the sera of 187 ovarian cancer patients with complete clinicopathologic data and follow-up, 45 patients with benign ovarian tumors, and 50 healthy controls. Serum levels of the well-known serum tumor marker CA-125 were routinely measured in all patients. RESULTS: Serum levels of CA-125, interleukin 6 (IL-6), IL-7, and IL-10 were elevated in ovarian cancer patients compared with patients with benign ovarian tumors. Analyzing the cytokines in combination with CA-125 showed that a combination of IL-7 and CA-125 serum levels could accurately predict 69% of the ovarian cancer patients, without falsely classifying patients with benign pelvic mass. The cytokines IL-6, IL-7, IL-8, IL-10, 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 (MCP-1), and IP-10 and CA-125 were associated with disease-free and overall survival in univariate analysis. In multivariate analysis, IL-7 and IP-10 were independent predictors of overall survival, although after inclusion of the clinicopathologic parameters, only stage and residual disease remained as independent predictors of survival. CONCLUSIONS: IL-7 levels were found to be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ovarian cancer and could be used in combination with CA-125 to distinguish between malignant and benign ovarian tumors. 相似文献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