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583篇 |
免费 | 1223篇 |
国内免费 | 77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12篇 |
儿科学 | 161篇 |
妇产科学 | 55篇 |
基础医学 | 568篇 |
口腔科学 | 201篇 |
临床医学 | 1409篇 |
内科学 | 818篇 |
皮肤病学 | 80篇 |
神经病学 | 216篇 |
特种医学 | 444篇 |
外科学 | 1060篇 |
综合类 | 3027篇 |
现状与发展 | 2篇 |
预防医学 | 1306篇 |
眼科学 | 49篇 |
药学 | 1267篇 |
13篇 | |
中国医学 | 1230篇 |
肿瘤学 | 46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篇 |
2024年 | 159篇 |
2023年 | 191篇 |
2022年 | 378篇 |
2021年 | 421篇 |
2020年 | 400篇 |
2019年 | 184篇 |
2018年 | 205篇 |
2017年 | 296篇 |
2016年 | 196篇 |
2015年 | 384篇 |
2014年 | 522篇 |
2013年 | 656篇 |
2012年 | 1052篇 |
2011年 | 1036篇 |
2010年 | 974篇 |
2009年 | 870篇 |
2008年 | 874篇 |
2007年 | 816篇 |
2006年 | 658篇 |
2005年 | 567篇 |
2004年 | 416篇 |
2003年 | 358篇 |
2002年 | 303篇 |
2001年 | 251篇 |
2000年 | 230篇 |
1999年 | 63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15篇 |
1996年 | 14篇 |
1995年 | 16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7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5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4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66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1953年 | 1篇 |
193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目的:分析德湿康藻酸钙敷料填塞时间对鼻显微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4月在我院诊为双侧鼻息肉、慢性鼻窦炎,且双侧病变程度相似的44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1例,女13例,20~85岁,平均49.6岁。患者均行双侧鼻显微手术,随机将双侧鼻腔分为两组,试验组侧鼻腔填塞浸润庆大霉素16万U和地塞米松5mg的德湿康藻酸钙敷料,术后7d取出填塞物或待其自行脱落;对照组侧填塞干德湿康藻酸钙敷料,术后48h取出填塞物。观察鼻出血、疼痛度、鼻腔黏膜水肿程度、分泌物渗出,测量鼻通气阻力和鼻声反射,每日观察并清理鼻腔内干痂,记录取干痂的持续时间和疼痛度。结果:两组止血效果均满意,无1例需加强填塞。抽取填塞物时试验组1例有少量渗血,对照组6例有少量渗血,3例因出血较多需重新填塞(P<0.05);其余指标试验组均好于对照组,统计学显示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延长德湿康藻酸钙敷料的填塞时间能有效地降低取出填塞物时的再出血率和疼痛度,且术后创面结痂少,愈合好。 相似文献
122.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SpO2和PaO2对早期发现重症肺炎伴Ⅰ型呼衰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17例重症肺炎伴Ⅰ型呼衰患者入院时和入院3天后的气急、紫绀、呼吸频率、最低SpO2和最低PaO2等.结果重症肺炎伴Ⅰ型呼衰患者入院时气急2例(2/17)、口唇紫绀1例(1/17)、呼吸频率>30次/分3例(3/17),但全部病例SpO2<90%和PaO2<60mmHg(17/17).入院3天后出现气急、紫绀和呼吸频率>30次/分(17/17),其中最低SpO2<80%4例、最低PaO2<50mmHg6例、最低PaO2<40mmHg 3例.结论重症肺炎Ⅰ型呼衰患者的SpO2和PaO2下降比气急、紫绀和呼吸频率增快的出现提早约2.3±1.7天.所以,肺炎病人入院后3天内,应常规动态监测SpO2或/和PaO2,尤其是高龄体弱、原有基础病者,更要强调入院时SpO2首测、定时复查和动态监测,必要时测PaO2,可早期发现并发Ⅰ型呼衰的重症肺炎. 相似文献
123.
Ya-ping HE Ya NI Ai-zhen HONG Li-wen SONG Yu-bao WANG Si-chang CHOW Yu-ying YUAN Qi-xian SHI Elvira Hinsch Klaus-Dieter Hinsch Wan-xiang XU 《生殖与避孕(英文版)》2005,16(1):1-10
Objective To try making huZP3a^22-176 and huZP3b^177-348 polypeptides (representing an intact huZP^322-348 protein without its N-terminal signal peptide and C-terminal transmembrane domain ) express in E. coli at a higher level Methods The cDNAs encoding huZP3a and huZP3b were obtained with PCR method. The pBV221 plasmid was used to construct thermo-inducible recombinant expression vector. Purification of two target expression products employed an improved method of preparative gel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Results Two polypeptides of recombinant huZP3a (rhuZP3a) and recombinant huZP3b (rhuZP3b) were all expressed respectively in an E. coli BL21(DE3)pLysS strain at a higher level, which were recognized by two specific polyclonal antisera in Western blotting test which recognize a linear B cell epitope present in rhuZP3a or rhuZP3b respectively. Using the shake-flask method, approximately 5 mg of rhuZP3a and rhuZP3b with more than 95% relative homogeneity were harvested from 1 L culture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The availability of two rhuZP3 polypeptides will help in detecting the immunogenicities of rhuZP3a and rhuZP3b through animal experiments and confirming the function domain of non-glycosylated huZP3 to induce acrosome reaction in vitro. 相似文献
124.
125.
用分子结构参数计算了一类含有液晶聚酯和聚乙二醇的嵌段共聚物的无扰尺寸和扩展因子 ,进而应用Meier的微相分离理论对该类液晶嵌段共聚物的微区尺寸进行了理论计算 ,并用透射电镜测试了该液晶嵌段共聚物的微区尺寸 ,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值相符 . 相似文献
126.
在高职护理成人护理教学中采用疾病与症状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即以疾病分类组织课堂教学;以症状分类组织课下学习,共有气急、心悸、牙龈出血、腹痛、尿痛、口渴、头痛、腰腿痛8个常见症状,学习后以小组为单位在课上进行汇报,其他组学生和教师共同从课件制作、电子文稿、课堂汇报、答疑4个方面进行评价。疾病与症状相结合有助于学生理解、应用成人护理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27.
对临床护理专家工作领域和能力要求的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临床一线护理人员对临床护理专家(clinical nurse specialist,CNS)的工作领域和能力要求的认知情况。方法于2006年11月至2007年3月对各级医院临床护理人员及护理管理人员100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表为自行设计。结果临床护理人员认为首先开始培养CNS的专科工作领域集中于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以及专科技术要求较高的工作领域。临床护理人员认为CNS的必备能力前10项主要注重于临床工作能力,但对于CNS科研、教育、管理和咨询的角色职能,尚未得到一致认同,尤其对参与科研工作、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为卫生行政部门提供专家意见和保持继续教育学习等指标的分值相对较低。结论临床护理人员认为首先于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领域以及专科技术要求较高的工作领域开始培养CNS,但对于CNS科研、教育、管理和咨询的角色职能,尚未得到一致认同,尤其对于科研工作的重视程度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28.
西安市部分社区老年人抑郁症状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西安市部分市社区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发生情况,了解老年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应用老年抑郁量表(the 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GDS)及自行编制的危险因素调查表,对西安市3个行政区8个社区1950名≥60岁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所得资料用卡方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统计处理。结果老年抑郁症状发生率为24.9%。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月收入及是否丧偶、独居、有无社会保障的老年人群抑郁症状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月收入1000元以下、独居是老年抑郁症状发生的危险因素(OR〉1.5),而70~79岁年龄组抑郁症状发生可能性较60~64岁年龄组低(OR〈0.7)。结论城市社区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率较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并给予及时干预和积极疏导,以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减轻其精神痛苦,维护其良好的社会功能和独立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29.
杭州市社区925名老年人认知功能损害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社区老年人认知功能损害患病率及影响因素,为社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单纯随机抽样,使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及自行设计的问卷,对925名社区老年人进行面对面的访谈调查,数据经SPSS 13.0软件进行X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老年人认知功能损害患病率为14.7%,年龄、学历、生活满意度、生活自理能力和锻炼情况是影响老年人认知功能损害患病的因素.结论 杭州市老年人认知功能损害的患病率较高;年龄较大、学历较低、缺乏锻炼是老年人认知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生活自理能力好及生活满意度较低是老年人认知功能损害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30.
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与抑郁症状发生相关性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与抑郁症状发生的关系。方法2006年随机抽取西安市某社区60岁以上无抑郁症状的老年人93名,运用简明健康测量量表(SF-36)评定其生活质量;至2008年再次追踪随访,并用老年抑郁量表(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GDS)测评抑郁症状的发生情况。结果抑郁组老年人的基线生活质量总分明显低于非抑郁组(P<0.05),生活质量及其5个维度的得分与抑郁得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总体健康维度低分组发生抑郁症状的危险性是高分组的4.24倍。结论全面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尤其是加强健康自评,对预防抑郁症状的发生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