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490篇 |
免费 | 1060篇 |
国内免费 | 82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12篇 |
儿科学 | 161篇 |
妇产科学 | 55篇 |
基础医学 | 548篇 |
口腔科学 | 195篇 |
临床医学 | 1403篇 |
内科学 | 814篇 |
皮肤病学 | 80篇 |
神经病学 | 196篇 |
特种医学 | 437篇 |
外科学 | 1069篇 |
综合类 | 2977篇 |
现状与发展 | 2篇 |
预防医学 | 1289篇 |
眼科学 | 48篇 |
药学 | 1258篇 |
12篇 | |
中国医学 | 1166篇 |
肿瘤学 | 45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3篇 |
2023年 | 148篇 |
2022年 | 354篇 |
2021年 | 408篇 |
2020年 | 383篇 |
2019年 | 165篇 |
2018年 | 198篇 |
2017年 | 288篇 |
2016年 | 189篇 |
2015年 | 377篇 |
2014年 | 513篇 |
2013年 | 644篇 |
2012年 | 1048篇 |
2011年 | 1046篇 |
2010年 | 980篇 |
2009年 | 881篇 |
2008年 | 879篇 |
2007年 | 822篇 |
2006年 | 672篇 |
2005年 | 576篇 |
2004年 | 420篇 |
2003年 | 359篇 |
2002年 | 301篇 |
2001年 | 252篇 |
2000年 | 232篇 |
1999年 | 65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15篇 |
1996年 | 14篇 |
1995年 | 16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5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66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1953年 | 1篇 |
193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目的:研究沙门氏菌胞周蛋白二硫键异构酶DsbA对乙肝疫苗HBsAg'a'表位构象的形成作用.方法:将沙门氏菌胞周蛋白二硫键异构酶DsbA基因克隆于PET32b载体上,与乙肝疫苗HBsAg'a'表位载体共转BL21菌,运用流式细胞仪和荧光显微镜观察HBsAg'a'表位构象的形成.结果:在没有沙门氏菌胞周蛋白二硫键异构酶D... 相似文献
52.
目的 尝试用新型自动化原位杂交仪(HS400Pro)建立规范化、标准化操作步骤.方法 可有效降低实验所需探针浓度、提高杂交效率.对5例已知HER-2阳性的乳腺癌存档蜡块,采用动态杂交技术行2种不同DNA探针标记(DIG和FITC),分别用手工和HS400Pro全自动杂交检测系统对比检测结果.结果 探针用专利杂交液按1∶40稀释后,采用新型自动化原位杂交仪37℃杂交12 h与手工37℃杂交18h结果一致.说明该仪器可以基本替代手工开展ISH.结论 自动化原位杂交仪的使用是实现ISH自动化、标准化、规范化的好方法.但要继续扩大检测样本量,找出HS400Pro的最佳杂交条件.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叶酸(folic acid,FA)对乙醇(ethanol,EtOH)诱发的人成淋巴细胞遗传损伤的影响.方法:人成淋巴细胞株GM12593培养在含有不同FA浓度(20、200、2 000 nmol/L)的RPMI-1640培养基中,并同时在每种FA浓度的培养体系中分别加入0.09%、0.36%和1.34% (V/V)的EtOH,8 d后用细胞松弛素B(cytochalasin B,CB)处理28 h,胞质阻断微核细胞组分析(cytokinesis-block micronucleus cytome assay,CBMN Cyt)比较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细胞遗传损伤,包括微核化双核细胞(micronucleated binueleated cell,MNed BNC)、核芽(nuclear bud,BUD)、核质桥(nucleoplasmic bridges,NPB)的频率差异.结果:乙醇在受试细胞中诱发MNed BNC、BUD和NBP频率显著升高(P<0.01);2 000 nmol/L的叶酸能显著降低由乙醇诱发的MNed BNC、BUD和NBP频率(P<0.01).结论:乙醇对细胞遗传物质具有损伤效应,叶酸对乙醇的遗传毒性具有防护效应.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讨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 对我院 1 982年至1 996年诊治的 834例乳腺癌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结果 维、汉等不同民族间乳腺癌的发病年龄、病理学类型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 P>0 .50 )。在不同年龄组腋淋巴结状态比较中 ,35~ 65岁组中以维吾尔族腋淋巴结转移率最高为 75.5% ( P<0 .0 0 5) ,而其余年龄组无明显差异 ( P>0 .1 0 ) ,且肿瘤大小以维吾尔族肿瘤直径较大 ( P<0 .0 5)。结论 维吾尔族乳腺癌患者其肿块多较大 ,腋淋巴转移率较高 ,此可能是由于不同民族间乳腺癌之生物行为之间的差异而造成. 相似文献
55.
热休克蛋白70在大鼠胰腺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 (HSP) 70在大鼠胰腺移植急性排斥反应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建立大鼠全胰、十二指肠移植模型 ,用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Blotting法定量检测移植胰腺组织中HSP70的表达 ,并观察其与病理学检查的相关性。结果 同基因移植组移植胰腺HSP70的表达水平在术后无明显变化 (P >0 .0 5) ;异基因移植组移植胰腺HSP70的表达水平在术后第 3、5和 7d逐渐升高 (P <0 .0 1 ) ,而且与病理学评分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 (P <0 .0 1 ,r =0 .934)。结论 检测HSP70在移植胰中的表达对急性排斥反应的早期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6.
人胆管癌相关基因CCR-L2/FXYD6大片段克隆与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建立胆管癌差异显示cDNA片段L2与人类基因组序列间联系,克隆人类胆管癌相关基因CCR-L2/FXYD6,测序、鉴定以供进一步研究。方法 通过同源性比较获取覆盖L-2cDNA的基因组序列。经序列分析设计可能目的基因的扩增引物1对。提取手术切除新鲜胆管癌组织总RNA,利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扩增人cDNA,克隆于载体pGEM—T,酶切、测序鉴定。结果从胆管癌组织中得到人CCR—L2/FXYD6基因大片段克隆(540bp),经测序与人基因组序列吻合,证实该基因在胆管癌组织表达明显,在正常胆管组织中低表达。结论 克隆出人CCR—L2/FXYD6基因的大片段,该基因在胆管肿瘤与正常组织表达存在明显差异,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7.
活体胃血供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活体胃血供的特点,旨在探索中晚期胃癌的局部灌注化疗方法。方法 对36例胃溃疡患者在行胃大部切除治疗时,进行亚甲蓝染色,观察活体胃各分支动脉自然血供区域和血流阻断后血供范围的变化。结果 术中见左、右胃网膜动脉和左、右胃动脉分别为胃大、小弯近、远段相应区域提供血液,胃壁组织染色时间很短;阻断动脉血流后,染色范围扩展,染色时间延长;阻断伴行静脉后,染色范围进一步扩展,染色时间再度延长。结论 胃左动脉和胃网膜右动脉为胃血供的主要动脉,其他动脉分支为辅助性动脉;一般情况下,经动脉灌注的亚甲蓝在胃组织停留时间极短;阻断伴行静脉后,可使该染料在组织停留时间延长。推测此法可使化疗药物在胃组织中存留时间延长,从而有利于胃癌的局部化疗。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Fas(s Fas)与浅表性膀胱癌复发之间的关系。方法:将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69例术后病理确诊为浅表性膀胱癌患者作为实验组,随机选取4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空腹抽取静脉血,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进行血清s Fas水平检测并对结果进行比较;根据3年内复发情况,将实验组膀胱癌患者分为复发组与无复发组,比较两组血清s Fas水平。结果:实验组复发18例,进展为肌肉浸润性膀胱癌(MIBC)13例。实验组血清s Fas水平为(0.15±0.13)ng·ml-1,对照组为(0.07±0.01)ng·ml-1,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血清s Fas水平为(0.16±0.08)ng·ml-1,无复发组为(0.09±0.04)ng·ml-1,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为MIBC者血清s Fas水平为(0.15±0.07)ng·ml-1,未进展为MIBC者为(0.14±0.03)ng·ml-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校正各因素后得出,膀胱灌注及血清s Fas值是预测膀胱癌复发的独立因素;而膀胱癌肿瘤直径、G3分级及膀胱灌注是预测膀胱癌进展为MIBC的独立因素。结论:血清s Fas可以作为预测浅表性膀胱癌复发的标志物,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术前血清s Fas水平可反映膀胱癌患者复发情况。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钙蛋白酶在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结扎/松解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建立小鼠心肌I/R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R组(冠状动脉结扎45 min,再灌注3h)及PD+I/R组(I/R前30 min静脉注射钙蛋白酶抑制剂-PD150606 1 mg/kg)。再灌注结束后,测定各组心肌梗死面积、细胞色素C含量、caspase-3活性。结果:与I/R组相比,PD150606预处理组心肌梗死区域面积明显减小,且PD150606能明显抑制由I/R引起的细胞色素C含量及caspase-3活性增加。结论:钙蛋白酶活化介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在小鼠心肌I/R损伤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0.
目的 观察腰椎手术中使用不同手术床仰卧位、俯卧位对患者中心静脉压(CVP)与腹内压(IAP)的影响,为临床俯卧位手术液体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2014年9月至12月全麻下行腰椎手术的患者36例,手术中使用Jackson手术床(Jackson组)与普通手术床(Normal组)患者各18例.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后仰卧位、俯卧位10 min时、手术结束前俯卧位及手术结束后仰卧位的CVP、IA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以及麻醉诱导后患者仰卧位和俯卧位10、30、60 min时的氧合指数(OI).采用线性回归方程分析IAP与CVP及不同体位IAP、CVP的相关性.结果 与仰卧位相比,两组患者俯卧位10 min时IAP均下降(P<0.01),Jackson组CVP下降(P<0.01),Normal组CVP升高(P<0.01);Jackson组MA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ormal组MAP、HR均下降(P<0.05);Jackson组OI升高(P<0.01),Normal组O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Jackson组患者俯卧位下IAP与CVP呈正相关(r=0.709 3,P<0.01),Normal组IAP与CVP之间无相关性(P>0.05);Jackson组和Normal组仰卧位下CVP与俯卧位下CVP均呈正相关(r=0.760 7,0.829 7;P<0.01);Jackson组和Normal组仰卧位下IAP与俯卧位下IAP均呈正相关(r=0.752 8,0.920 0;P<0.01).结论 使用Jackson手术床的患者翻身前后对循环影响小,俯卧位手术更有利于改善氧合.IAP可作为补液速度和补液量的补充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