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4715篇 |
免费 | 6802篇 |
国内免费 | 436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720篇 |
儿科学 | 1499篇 |
妇产科学 | 434篇 |
基础医学 | 4328篇 |
口腔科学 | 1160篇 |
临床医学 | 9413篇 |
内科学 | 6767篇 |
皮肤病学 | 889篇 |
神经病学 | 1537篇 |
特种医学 | 2941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6701篇 |
综合类 | 21036篇 |
现状与发展 | 31篇 |
预防医学 | 8599篇 |
眼科学 | 1015篇 |
药学 | 8799篇 |
106篇 | |
中国医学 | 6742篇 |
肿瘤学 | 316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10篇 |
2023年 | 822篇 |
2022年 | 2046篇 |
2021年 | 2677篇 |
2020年 | 2398篇 |
2019年 | 1223篇 |
2018年 | 1374篇 |
2017年 | 1816篇 |
2016年 | 1358篇 |
2015年 | 2520篇 |
2014年 | 3422篇 |
2013年 | 4464篇 |
2012年 | 6741篇 |
2011年 | 6998篇 |
2010年 | 6459篇 |
2009年 | 6006篇 |
2008年 | 6207篇 |
2007年 | 6137篇 |
2006年 | 5419篇 |
2005年 | 4430篇 |
2004年 | 3200篇 |
2003年 | 2718篇 |
2002年 | 2119篇 |
2001年 | 2060篇 |
2000年 | 1494篇 |
1999年 | 557篇 |
1998年 | 128篇 |
1997年 | 134篇 |
1996年 | 134篇 |
1995年 | 79篇 |
1994年 | 85篇 |
1993年 | 54篇 |
1992年 | 45篇 |
1991年 | 32篇 |
1990年 | 26篇 |
1989年 | 18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19篇 |
1986年 | 20篇 |
1985年 | 13篇 |
1984年 | 13篇 |
1983年 | 13篇 |
1982年 | 13篇 |
1965年 | 4篇 |
1964年 | 6篇 |
1963年 | 4篇 |
1959年 | 9篇 |
1958年 | 11篇 |
1957年 | 11篇 |
1956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全肠外营养对早产儿营养、免疫功能及行为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全肠外营养(TPN)对早产儿营养、免疫功能及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监测55例TPN治疗早产儿的营养状况、肝肾功能、血脂水平、免疫功能及矫正胎龄40周时行为发育情况,并与25例未行TPN的早产儿对照分析。【结果】TPN治疗组体重增长快、体重日增长及治疗后体重高于对照组,TPN治疗后血清蛋白、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升高,肝肾功能及血脂检查无明显异常,矫正胎龄40周时NBNA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TPN能改善早产儿营养状况、促进免疫水平的提高和行为神经的发育,对早产儿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2.
提出一种利用相关性和RR间期比相结合的快速室性早搏的检测算法.该算法具有一定的病人自适应性.通过MIT-BIH心律失常数据库的验证,该方法对Normal和PVC有很高的识别率. 相似文献
73.
作者结合非典疫情及其它公共卫生问题对社会造成的影响 ,对如何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4.
目的 探讨子宫腺肌病(腺肌病)患者子宫内膜神经纤维分布与腺肌病发病以及痛经的关系.方法 选择经手术切除子宫的患者74例,其中腺肌病组32例(包括有痛经22例,无痛经10例),子宫肌瘤(肌瘤)组42例(包括有痛经15例,无痛经27例).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子宫内膜神经纤维的分布,分别用抗神经微丝蛋白(NF)抗体与抗蛋白基因产物9.5(PGP9.5)抗体检测有髓与无髓神经纤维.结果 腺肌病和肌瘤组有痛经者的子宫内膜功能层PGP9.5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检出率分别为64%(14/22)和67%(10/15),PGP9.5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密度分别为0.6(0~9.4)和0.6(0~6.0)条/mm2;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均无NF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检出.腺肌病和肌瘤组无痛经者的子宫内膜功能层均无神经纤维检出.腺肌病组痛经者与无痛经者的子宫内膜基底层PGP9.5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检出率和神经纤维密度分别为64%(14/22)和1.1(0~12.0)条/mm2、50%(5/10)和0.6(0~3.0)条/mm2;NF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检出率和神经纤维密度分别为23%(5/22)和0(0~0.6)条/mm2、20%(2/10)和0(0~1.0)条/mm2.肌瘤组痛经者与无痛经者的子宫内膜基底层PGP9.5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检出率和神经纤维密度分别为80%(12/15)和1.6(0~10.0)条/mm2、44%(12/27)和0(0~5.0)条/mm2;NF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检出率和神经纤维密度分别为40%(6/15)和0(0~0.4)条/mm2、15%(4/27)和0(0~1.0)条/mm2;子宫内膜基底层PGP9.5和NF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密度在腺肌病和肌瘤组痛经者间以及在无痛经者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两组痛经者子宫内膜基底层PGP9.5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密度均显著高于同组无痛经者(P均<0.05).结论 子宫内膜PGP9.5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可能参与痛经的发生;NF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可能与痛经的发生无关;子宫内膜神经纤维增生可能与疾病本身无关. 相似文献
75.
分别以单甲氧基聚乙二醇和4臂聚乙二醇引发己酸内酯开环聚合制得线型和星型聚乙二醇-聚己酸内酯(PEG-PCL)两亲嵌段共聚物。IR1、H-NMR和GPC测试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共聚物具有预期的结构。该PEG-PCL两亲嵌段共聚物中PEG组分具有结晶性。共聚物在水相中自组装形成聚集体,聚集体的水合直径小于50 nm。高浓度共聚物在水性介质中会发生凝胶-溶胶转变,在凝胶-溶胶转变温度以下,共聚物形成凝胶网状结构。共聚物中PEG组分的结晶性、在水相中生成的聚集体的水合直径以及凝胶-溶胶转变行为均与聚合物的组成以及分子形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6.
目的研究12d大鼠胚胎脏层卵黄囊(VYS)向多胚层组织分化的潜能和在逆转录病毒感染下的肿瘤性转化特征。方法在不同培养条件、移植位点的条件下,观察VYS体内外分化的改变;另外利用逆转录病毒载体将荧光蛋白基因(GFP)转染12d卵黄囊细胞,对GFP标记的转化细胞进行体内外研究。结果在不同培养条件下,均对体外培养的或体内移植的大鼠卵黄囊向三个胚层分化的进程无特异的导向性。将荧光蛋白标记卵黄囊克隆细胞接种在裸鼠皮下长出了未分化的间质细胞肉瘤。结论12d大鼠胚胎脏层卵黄囊具有向三胚层分化的潜能;逆转录病毒感染导致卵黄囊间质细胞发生肿瘤性转化。 相似文献
77.
生化检查对人工髋关节感染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评价翻修术前生化检查对人工髋关节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45例人工髋关节翻修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以血沉(ESR)和C-反应蛋白(CRP)作为诊断标准对人工髋关节感染进行诊断,并与“金标准”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血沉和CRP诊断人工髋关节感染的灵敏度分别为57.89%、68.42%,特异度分别为85.71%、88.89%,阳性预测值分别为37.93%、48.15%,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10%、94.92%,准确度分别为20.00、18.62,Youden指数分别为0.44、0.57。结论血沉和CRP作为人工髋关节翻修术前的常规检查,对人工髋关节感染的诊断具有筛选价值;两者结合起互补作用,可以增加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8.
超声组织定征(ullrasonic tissue characterization,UTC)是探讨组织声学特性与超声表现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方法.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无创性超声检测新技术,可对声像图进行量化检测,以期达到区别不同组织、正常及异常情况以及辨别病变性质,程度的目的,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由于超声通过组织的传输和反射特性的复杂性,超声和组织相互作用的机制尚未十分明了,人们只能从声速,声衰减、散射、组织硬度回声强度、声学参数测量与组织成份的对照、超声显微镜等不同方面对超声组织定征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9.
脑作为高级中枢其伤后自我修复能力差,伤残率、病死率高,使创伤性脑损伤(traum atic brain in jury,TB I)成为影响家庭安定、社会经济发展的公害之一。因此,研究创伤性脑损伤的发生发展机制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脑创伤后除可直接导致神经细胞坏死外,各种有害因素还可通过一定的途径,将信号转导到核内引起细胞核反应,启动许多基因表达的变化,发挥持久性作用,最终导致迟发性神经细胞死亡,即凋亡(apop-tosis)。即使这些有害物质得以清除,但所激活的信号分子仍会继续发生级联反应,即产生放大效应,因此,深入探讨脑创伤后神经细胞死亡的信号传导… 相似文献
80.
Objective: Using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ROC) curve to evaluate the value of pulse wave velocity (PWV) in the diagnosi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Methods: By using coronary angiography as golden diagnostic standard of CHD, 218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both CHD group (n=121) and non-CHD group (n = 97). All these patients received PWV test. The efficacy of PWV of each artery segments in the diagnosis of CHD was evaluated by ROC curve.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were calculated with the golden diagnostic standard of CHD. Results:The PWV of right carotid to femoral artery (Rc-f), left carotid to femoral artery (Lc-f), right radial to carotid artery (Rc-r), left radial to carotid artery (Lc-r) in CHD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non-CHD group (9. 31±1. 75 vs 7.60±1.59, P<0. 01; 9. 02±1.71 vs 7. 52±1.50, P<0. 01; 8. 69±1. 37 vs 8. 00±1. 27, P<0. 01; 8.52±1. 03 vs 8. 03±1. 2, P<0. 01 respectively). However, the PWV of both right and left femoral to ankle artery (Rf-a and Lf-a)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 then compared the area under curve (AUC) of each ROC(AUCROC) of PWV of Rc-f, Lc-f Rc-r and Lc-r to evaluate their diagnostic efficacy for CHD. We found that AUCROC of Rc-f PWV was the biggest (AUCROC = 0. 818), at the peak point of its ROC curve, the PWV was 8. 32 m/s. PWV>8. 32 m/s of Rc-f could predict the presence of CHD with a sensitivity of 79% and specificity of 77%. Conclusion: The PWV of Rc-f, Lc-f, Rc-r, Lc-r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CHD group than that in non-CHD group, and PWV of Rc-f is the most accurate in the detection of CHD. The PWV>8. 32 m/s of RC-F is a valuable predictor of CHD.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