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31411篇 |
免费 | 34371篇 |
国内免费 | 1938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397篇 |
儿科学 | 5274篇 |
妇产科学 | 1922篇 |
基础医学 | 20468篇 |
口腔科学 | 6828篇 |
临床医学 | 38968篇 |
内科学 | 28190篇 |
皮肤病学 | 3702篇 |
神经病学 | 7494篇 |
特种医学 | 13555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0篇 |
外科学 | 27672篇 |
综合类 | 92489篇 |
现状与发展 | 76篇 |
一般理论 | 1篇 |
预防医学 | 39085篇 |
眼科学 | 3898篇 |
药学 | 40376篇 |
554篇 | |
中国医学 | 35939篇 |
肿瘤学 | 1526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584篇 |
2023年 | 4871篇 |
2022年 | 11351篇 |
2021年 | 13973篇 |
2020年 | 12174篇 |
2019年 | 6853篇 |
2018年 | 7318篇 |
2017年 | 9640篇 |
2016年 | 7526篇 |
2015年 | 13339篇 |
2014年 | 16907篇 |
2013年 | 21350篇 |
2012年 | 30638篇 |
2011年 | 32322篇 |
2010年 | 28770篇 |
2009年 | 25746篇 |
2008年 | 26543篇 |
2007年 | 25132篇 |
2006年 | 22124篇 |
2005年 | 17383篇 |
2004年 | 12136篇 |
2003年 | 9841篇 |
2002年 | 7469篇 |
2001年 | 6885篇 |
2000年 | 4961篇 |
1999年 | 1962篇 |
1998年 | 506篇 |
1997年 | 434篇 |
1996年 | 418篇 |
1995年 | 340篇 |
1994年 | 356篇 |
1993年 | 196篇 |
1992年 | 180篇 |
1991年 | 169篇 |
1990年 | 130篇 |
1989年 | 91篇 |
1988年 | 59篇 |
1987年 | 80篇 |
1986年 | 56篇 |
1985年 | 60篇 |
1984年 | 34篇 |
1983年 | 38篇 |
1982年 | 28篇 |
1964年 | 9篇 |
1959年 | 25篇 |
1958年 | 28篇 |
1957年 | 27篇 |
1956年 | 17篇 |
1955年 | 19篇 |
1954年 | 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31.
近几年来,在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技术的高速发展下,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亲肿瘤示踪显像剂99Tc^m-MIBI在卵巢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方面展现了越来越大的应用价值。本文介绍了显像剂99Tc^m-MIBI的显像机制以及多模态影像学技术,并阐明了99Tc^m-MIBI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技术在卵巢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2.
目的研究男性不育患者的Y染色体AZF微缺失情况,分析Y染色体AZF微缺失与性激素水平及男性不育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120例男性不育患者(其中包含98例非梗阻无精子症患者和22例严重少精症患者),和40例同期体检精液参数正常的体检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设为A组、B组和对照组,对比分析3组受试者的Y染色体AZF微缺失情况以及性激素指标水平。结果120例男性不育患者中共检出16例Y染色体AZF微缺失,A组的缺失率为14.29%,B组为9.09%,对照组未发现缺失,A组的缺失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6例Y染色体AZF微缺失的患者中,共包含12个位点缺失,其中单纯AZFb型、AZFb+c型、AZFc+d型和AZFb+c+d型分别3例、2例、10例和1例;3组的睾酮水平无明显差别(P>0.05),A组的黄体生成素和促卵泡生成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ZFb+c+d型基因缺失患者的FSH指标水平显著高于无AZF基因缺失和AZFb型、AZFb+c型、AZFc+d型缺失患者(P<0.05)。结论Y染色体AZF基因微缺失可能是影响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的重要因素之一,男性不育症患者的Y染色体AZF微缺失与患者的FSH水平具有密切关系,在临床诊治中,Y染色体AZF基因检测能够为男性不育症诊断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33.
大鼠肝再生过程中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鼠肝再生过程中肝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变化. 方法:建立肝切除动物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图像分析仪检测肝细胞PCNA的表达. 结果:PCNA强阳性肝细胞数及其总灰度值在肝大部切除后24 h明显增高,肝细胞阳性表达率在48 h达到峰值,至120 h趋于正常水平.结论:PCNA强阳性肝细胞呈规律性变化,提示残余肝可再生. 相似文献
34.
明确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与氨甲蝶呤(MTX)治疗4~7 d后治疗效果的相关性。回顾性分析34例输卵管妊娠患者且接受单剂量MTX治疗的临床资料。单剂量MTX治疗有效率为76.47%(26/34)。在26例MTX治疗有效患者中,7例显示治疗0~4 d后β-hCG水平降低>15%; 22例(64.71%)表现出治疗4~7 d后 β-hCG水平降低>15%。对于治疗4~7 d 后β-hCG水平降低>15%患者,RCO曲线下面积是81.7%,而治疗0~4 d后 β-hCG水平降低>15%患者对应值64.0%。 与治疗0~4 d后比较,治疗4~7 d后 β-hCG水平降低>15%能更很好预测单剂量MTX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35.
建立同时测定灌胃给予大鼠广金钱草提取物后胆汁中7种黄酮和1种酚酸类化合物浓度的HPLC-MS/MS,并用于胆汁排泄研究。大鼠灌胃给予广金钱草提取物后,分别在0~1,1~2,2~4,4~6,6~8,8~12,12~24 h时间段收集胆汁。色谱柱采用Diamonsil C18column(4.6 mm×150 mm,5μm),柱温40℃。以甲醇-0.01%乙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8 m L·min~(-1)。质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负离子模式下检测,多反应离子监测(MRM)模式进行定量。结果表明8种成分在测定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1 5),日内、日间精密度RSD15%,准确度RE-15%~15%,稳定性良好。提取回收率63.2%,内标归一化的基质因子RSD均未超过15%,符合要求。大鼠胆汁排泄研究结果显示,8种成分在胆汁中的原型排泄率均比较小,并且不同个体之间差别较大。该研究方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样品处理简单,可用于灌胃给予大鼠广金钱草提取物后胆汁中8种成分的排泄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36.
目的:研究大鼠尾静脉注射通络清脑注射剂后尿液中的代谢产物,为该制剂的作用机制分析提供参考。方法:大鼠尾静脉注射通络清脑注射剂,收集0~12 h尿液,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分析尿液样品,流动相0.1%甲酸水溶液-乙腈梯度洗脱,流速0.3 m L·min~(-1),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扫描范围m/z 100~1 400。结果:检测并鉴定到7个原型成分(黄芩苷,栀子苷,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Rb1,Rd和Re)及10个可能的代谢产物(其中4个来源于黄芩苷,6个来源于栀子苷)。10个可能的代谢产物分别为葡萄糖基化代谢物(B-M1,G-M2和G-M4),葡萄糖醛酸化代谢物(B-M2),甲基化代谢物(B-M3),水解代谢物(B-M4),去甲基化代谢物(G-M1),脱氢代谢物(G-M3)和羟基化代谢物(G-M5和G-M6),而人参皂苷类成分则暂时未能在尿液中检测到代谢产物。结论:尾静脉注射通络清脑注射剂后,大鼠尿液中能检测到黄芩苷和栀子苷的原型及不同途径的10个代谢产物,而三七总皂苷各成分则只检测到药物原型,暂时未能检测到代谢产物。 相似文献
37.
蓝布正提取物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NT-3,BDNF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蓝布正提取物(GHE)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制作VD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GHE高、中、低剂量组(7,3.5,1.75 g·kg~(-1))和阳性药组(天保宁银杏叶片,0.007 g·kg~(-1)),各组灌胃相应药物,每日1次,连续35 d,在第30~35天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束后处死大鼠,收集大脑样本,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CA1区B细胞淋巴瘤-2(Bcl-2)相关X蛋白(Bax),Bcl-2,神经营养因子-3(NT-3),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GHE高、中剂量组可明显缩短大鼠的逃避潜伏期,增加穿越平台数(P0.05);GHE高、中、低剂量组可显著降低海马CA1区Bax表达,升高Bcl-2,NT-3,BDNF表达(P0.05,P0.01)。结论:GHE能改善V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促进海马CA1区NT-3,BDNF的表达,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38.
以甘肃省某中医医院为例,从信息系统硬软件、信息系统应用、信息化人才队伍等方面分析中医院信息化建设现状及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方法。 相似文献
39.
运脾开胃散联合复方胃蛋白酶颗粒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和评价运脾开胃散联合复方胃蛋白酶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应用与疗效。方法从在我院就诊的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的厌食症患儿选取9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运脾开胃散联合复方胃蛋白酶颗粒口服,对照组给予复方胃蛋白酶颗粒口服。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食欲、食量均较前明显改善,但治疗组疗效更佳(P0.05)。治疗组痊愈15例,显效21例,有效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02%;治疗组痊愈10例,显效15例,有效7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8.05%(P=0.0410.05)。结论运脾开胃散联合复方胃蛋白酶颗粒治疗小儿厌食症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同时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厌食症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40.
目的研究山豆根对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BL6生长、增殖的影响。方法培养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BL6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处理组,对照组用不含药物的RMPI1640培养基进行处理,处理组分别采用含有400μg/ml、500μg/ml、600μg/ml、700μg/ml、800μg/ml山豆根提取物的RMPI1640培养基进行处理。采用细胞增殖抑制实验、黏附实验、侵袭重组基底膜实验、趋化性运动实验观察山豆根提取物对黑色素瘤细胞B16-BL6增殖、黏附、侵袭和转移的影响。结果山豆根提取物终浓度为700、800μg/ml时,B16-BL6细胞增殖生长OD值明显低于对照组(t=2.526,4.371,P0.05);山豆根提取物终浓度为500、600、700、800μg/ml时,黏附能力OD值明显低于对照组(t=4.856,8.515,8.926,12.357,P0.05),侵袭细胞数明显低于对照组(t=4.661,9.824,12.460,16.300,P0.05),趋化性运动细胞数明显低于对照组(t=2.698,3.906,6.012,7.974,P0.05)。结论山豆根具有抑制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BL6增殖、黏附、侵袭和转移的能力,且与药物剂量呈依赖性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