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890篇
  免费   4654篇
  国内免费   1696篇
耳鼻咽喉   524篇
儿科学   1134篇
妇产科学   1165篇
基础医学   6160篇
口腔科学   1150篇
临床医学   6271篇
内科学   11118篇
皮肤病学   1092篇
神经病学   3285篇
特种医学   1225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6246篇
综合类   6174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一般理论   9篇
预防医学   4851篇
眼科学   1289篇
药学   5009篇
  53篇
中国医学   2295篇
肿瘤学   3182篇
  2024年   167篇
  2023年   719篇
  2022年   1698篇
  2021年   2697篇
  2020年   1915篇
  2019年   1822篇
  2018年   1996篇
  2017年   1772篇
  2016年   1518篇
  2015年   2219篇
  2014年   2924篇
  2013年   3409篇
  2012年   5041篇
  2011年   5107篇
  2010年   3446篇
  2009年   2972篇
  2008年   3643篇
  2007年   3565篇
  2006年   3109篇
  2005年   2842篇
  2004年   2220篇
  2003年   2105篇
  2002年   1710篇
  2001年   494篇
  2000年   397篇
  1999年   342篇
  1998年   290篇
  1997年   261篇
  1996年   232篇
  1995年   183篇
  1994年   151篇
  1993年   120篇
  1992年   109篇
  1991年   80篇
  1990年   86篇
  1989年   74篇
  1988年   71篇
  1987年   57篇
  1986年   62篇
  1985年   51篇
  1984年   46篇
  1983年   45篇
  1982年   59篇
  1981年   66篇
  1980年   36篇
  1979年   44篇
  1978年   21篇
  1977年   32篇
  1976年   32篇
  1973年   1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目的 了解2008-2014年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随访管理工作进展。方法 采用随访干预、CD4+T淋巴细胞(CD4)检测和配偶/固定性伴HIV抗体检测3个指标分析随访管理工作进展,利用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中2008-2014年数据库,分析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全国HIV/AIDS的随访干预率由2008年的55.7%上升到2014年的94.7%,CD4检测率由2008年的48.4%上升到2014年的88.3%,配偶/固定性伴HIV抗体检测率由2008年的48.3%上升到2014年的91.1%。3项指标均逐年增长,经趋势χ2检验均有统计学意义(随访干预:χ2=180 466.733,P<0.01;CD42=35 982.374,P<0.01;配偶检测:χ2=43 108.270,P<0.01)。注射吸毒途径HIV/AIDS随访干预率和配偶检测率较低,监管场所HIV/AIDS的3项指标均较低,感染途径不详者3项指标最低。结论 我国HIV/AIDS随访管理指标显著提高,HIV/AIDS得到有效随访管理服务。今后要加强注射吸毒途径感染以及监管场所HIV/AIDS的随访管理工作,首诊时加强个人信息的收集。  相似文献   
993.
994.
目的研究甘草渣中的总黄酮体外对羟自由基(·OH)的清除作用。方法将甘草渣中的总黄酮提取物制成不同浓度溶液,利用电子顺磁共振(EPR)技术检测甘草渣中总黄酮对体外产生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率。结果甘草渣中的总黄酮在0.25~25 mg/m L范围内对·OH自由基清除率随浓度增加呈上升趋势,分别为50.53%、59.89%、65.64%、69.30%、80.06%。结论甘草渣中的总黄酮有明显的清除羟自由基的作用,EPR技术和试验结果可用于甘草渣中黄酮类物质有效活性成分的初步筛选。  相似文献   
995.
目的:分析体外受精 (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卵细胞浆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 (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embryo transfer,ICSI-ET)术后双胎妊娠的临床生殖结局,探讨降低辅助生殖技术中多胎率的有效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IVF/ICSI-ET术后获得双胎妊娠的425例孕妇的妊娠并发症?分娩方式和围产期结局?结果:①行IVF/ICSI-ET 4 603个治疗周期,双胎率23.35%,流产率9.18%,妊娠并发症发生率13.41%,出生缺陷发生率1.60%;②活胎双胎组孕周[(29.66 ± 3.64周) vs. (30.69 ± 3.47周)]? 出生体重[(2.64 ± 0.45)kg vs. (3.12 ± 0.64)kg]低于活胎单胎组,剖宫产率(97.68% vs. 77.38%)?早产率(41.06% vs. 16.67%)?低体重儿发生率(42.05% vs. 19.05%)高于活胎单胎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多胎减胎组和自然减胎组比未减胎组获得良好的生殖结局,孕周[(38.00 ± 2.03)周?(37.89 ± 2.46)周 vs. (36.43 ± 1.77)周)]和出生体重[(3.05 ± 0.65)kg?(3.15 ± 0.63)kg vs. (2.64 ± 0.45)kg]?早产率(13.64%?15.71% vs 37.24%)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辅助生殖技术中,双胎较单胎妊娠发生早产?低出生体重不良风险高,需重视其围生期保健和产前检查?临床早期预测并进行减胎等补救性手段是安全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一种较好的方法提高麻醉时气管插管深度的准确性和操作的灵活性。方法 100例全麻插管患者(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50例,依据套囊上缘距胸骨角距离调整导管深度,使触摸套囊位置位于胸骨上窝;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插管深度确定方法完成插管(男性23 cm,女性21 cm)。插管完毕经听诊和Et CO2确认后使用纤支镜测量导管尖端到隆突的距离,插管深度以导管尖端到隆突的距离在2-4 cm为合适。记录导管深度是否合适、插管过深、插管过浅的例数、插管深度合适率,以及拔管后2 h喉痛、套囊带血等插管并发症的例数。结果试验组插管深度合适的47例(94%),过浅3例(6%),过深0例;对照组插管合适的40例(80%),过浅2例(4%),过深8例(16%),两组间插管深度合适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喉痛3例,气管套囊带血1例;对照组喉痛2例,气管套囊带血2例,两组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插管方法相比较,将套囊置于胸骨上窝处,可提高气管导管插入深度的准确性,且并不明显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97.

Purpose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was to summarize the experiences of African psychiatric nurses in their workplace by examining the findings of existing qualitative studies.

Methods

Eleven studies published in English, Portuguese, and Spanish, between 1998 and 2016, which explored psychiatric nurses' experiences in Africa, were included.

Findings

After meta-aggregation, five key findings were identified: 1)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2) perceptions of professional safety and insecurity, 3) relationship with the patient, 4) emotional experiences and 5) recommendations for improvement.

Discussion

The findings in this study highlight the stressful nature of the work climate of the psychiatric nurse in South Africa. More focus on improving working conditions and providing support is necessary to increase the quality of care for psychiatric mental health patients and their nurse providers.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不同容量小水囊对足月妊娠产妇促宫颈成熟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50例足月妊娠并进行引产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3组,每组各50例,30 ml小水囊组(A组)、80ml小水囊组(B组)及150 ml小水囊组(C组)。比较3组产妇引产前后宫颈评分情况、促宫颈成熟效果、产妇分娩结局及新生儿结局。结果 B组产妇促宫颈成熟有效率为96.0%(48/50),C组为98.0%(49/50),均明显高于A组的84.0%(4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0、4.03,P<0.05);B组及C组产妇的产后Bishop评分明显高于A组,而引产至临产时间及第一产程时间均明显短于A组(P=3.96、3.85、4.05,P<0.05);B组与C组经阴道分娩率分别为90.0%(45/50)及92.0%(46/50),均明显高于A组的54.0%(27/5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2,P<0.05),而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产妇产后出血量、3组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4、0.47、0.37,P>0.05),而C组新生儿窒息率、脐带脱垂率明显高于A组及B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80 ml小水囊应用于足月妊娠产妇的促宫颈成熟效果好,对产妇及新生儿均不会造成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9.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