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4篇 |
免费 | 27篇 |
国内免费 | 1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篇 |
儿科学 | 1篇 |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10篇 |
临床医学 | 41篇 |
内科学 | 12篇 |
皮肤病学 | 4篇 |
神经病学 | 8篇 |
特种医学 | 4篇 |
外科学 | 1篇 |
综合类 | 72篇 |
预防医学 | 25篇 |
药学 | 37篇 |
中国医学 | 16篇 |
肿瘤学 | 1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8篇 |
2013年 | 10篇 |
2012年 | 25篇 |
2011年 | 19篇 |
2010年 | 21篇 |
2009年 | 21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13篇 |
2006年 | 16篇 |
2005年 | 25篇 |
2004年 | 16篇 |
2003年 | 13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5篇 |
1997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外周静脉不同采血方法对急诊血标本溶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外周静脉3种不同采血方法对血标本溶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9~11月既需要静脉输液又需要静脉采血的1036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决定采血方式,A组343例,采用留置针连接采血器采血;B组365例,采用留置针连接注射器采血;C组328例,采用单纯采血器采血.分别记录每种采血方法的溶血情况和溶血程度.结果 A组血标本的溶血率为14.72%,B组的溶血率为25.21%,C组的溶血率为3.50%,3组溶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惰性分离促凝管(黄色封盖)比枸橼酸钠凝血试验管(蓝色封盖)更易溶血.18G留置针溶血率为9.32%,20G留置针溶血率为19.81%,22G留置针溶血率为32.58%.结论 单纯采血器采血溶血率最低,其次为留置针连接采血器采血,留置针连接注射器采血溶血率最高. 相似文献
62.
摘要:目的:克隆烟曲霉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hioredoxin reductase,TR)基因并构建原核表达载体,获得烟曲霉TR重组蛋白,并鉴定其抗原性。 方法:用RT-PCR方法从烟曲霉总RNA中扩增出TR cDNA片段,克隆至pMD18-T载体,并转化E.coli JM109。经序列分析证实后,提取重组克隆质粒双酶切获得目的基因,与表达载体pET28a(+)连接,转化E.coli BL21(DE3),筛选重组表达质粒。用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重组融合蛋白表达,用SDS-PAGE及免疫印迹法分析重组蛋白质,并用亲和层析柱进行纯化。 结果:构建了含TR全长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IPTG诱导后可高效表达。免疫印迹结果表明该重组蛋白质可被侵袭性曲霉病患者血清识别。 结论:成功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ET28a(+)/TR,并在大肠埃希菌中获得了高效表达,重组蛋白质具有良好的抗原性,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3.
目的 分析当前血吸虫病流行状况 ,为制订防治对策提供依据。 方法 以流行村为单位 ,统计全省疫区1996~ 2 0 0 3年各项疫情指标 ,结合各年度疫情专题调查材料 ,分析全省血吸虫病流行态势和流行特点 ,提出防治对策。结果 1996~ 2 0 0 3年 ,全省人群与耕牛感染率下降 5 3 .9%和 5 9.6% ;疫区人群年均急感发病率呈波动状态 ,波幅 1.8/ 10万~ 5 .0 / 10万 ;全省螺情仍呈上升态势 ,钉螺面积净增 8.10km2 。 结论 安徽省血吸虫病疫情主要表现为 :以青少年成批急性感染为主的突发疫情 ,钉螺面积扩大与螺密度增加 ,未控制流行区人畜重复感染严重 ,内陆流行乡村疫情回升等。因此 ,做好区域性防治规划 ,控制人群的感染与发病 ,加强钉螺的监测与控制措施 ,是当前全省血吸虫病防治策略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64.
α粒子诱发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癌变的DNA修复基因表达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与目的 :DNA修复系统在细胞基因组完整性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研究探讨α粒子辐射诱发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癌变的DNA修复基因表达谱变化。 材料与方法 :采用Cy5和Cy3分别标记的癌变细胞BERP35T4和亲本细胞BEP2D的cDNA探针与DNA修复基因cDNA微矩阵杂交、ScanArray3000扫描仪扫描和ImaGene3.0软件分析比较基因表达差异。 结果 :分析比较了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癌变前(BEP2D)和后(BERP35T4)126个DNA修复相关基因的表达谱 ,发现细胞癌变后有10个修复基因的表达降低 ,这些基因分别参与DNA链断裂修复、核苷酸切除修复和碱基切除修复反应 ,3个基因(DNA_PKcs、SMUG和RAD18)表达上调。结论 :细胞DNA修复表达改变是辐射诱发细胞恶性转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5.
王京芬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9(4):249-251
目的观察人参皂甙Rg3对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乳腺癌手术后、化疗或放疗后患者1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63例,在手术、化疗、放疗全部结束后2周开始口服人参皂甙Rg3(参一胶囊),每次2粒,2次/d,饭前30min服用,连用2个月为1疗程,休息2个月重复上述治疗,依次循环;对照组:67例,在手术、化疗、放疗全部结束后2周开始口服贞芪扶正胶囊,每次6粒,2次/d,其他用法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患者的生存曲线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束时的无复发生存率:治疗组为88.89%,对照组为74.63%,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束时的总生存率:治疗组为93.65%,对照组为82.09%,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乳腺癌手术后、辅助化疗、放疗结束后的患者,人参皂甙Rg3可有效预防其复发转移,提高生存率,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66.
67.
目的:探讨儿茶酚抑素(CST)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CHF病人97例,入院时采集病人一般资料及相关临床数据,测定CST水平,选择同期体检健康成人50名作为对照,分析CHF病人CST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之间的关系.所有CHF病人随访2年,绘制病人CST水平与2年内再发心力衰竭的ROC曲线;根据2年内是否发生心血管事件分为再发心血管事件组与非事件组,分析CHF病人再发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结果:CHF组病人CS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HF病人心功能分级与CST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1),LVEF水平则与CST呈负相关关系(P<0.01).随访2年,失访5例,再发心力衰竭住院27例,病死4例,依据ROC曲线,以CST=0.75 ng/mL预测CHF病人再发心力衰竭的价值较高,敏感度为96.8%,特异度为85.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加、LVEF降低和CST升高均为CHF病人再发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CST水平与CHF病人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检测CST对评估CHF病人预后有明确价值. 相似文献
68.
目的观察分析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巩膜外路术后晚期再脱离的原因、治疗方式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657例(657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经巩膜外路手术治疗6个月后再脱离的16例患者(16眼)的临床资料。结果首次术后晚期再脱离的发生率为2.44%。手术至再脱离的时间为6~45个月,平均(23.87±18.46)个月。16例再脱离患者中,11例出现新的裂孔,5例原裂孔再次裂开;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B级4例,C级10例,D级2例;15例接受再次手术,其中4例仍行巩膜外路手术,11例行玻璃体切割术,13例再次手术成功。术后随访4~16个月,未出现新的脱离。结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巩膜外路术后晚期再脱离的发生率较低,原因可能为PVR的加重或玻璃体基底部的牵引。根据玻璃体视网膜的状况选择再次手术方式,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探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特点、手术方式及病理学特点与其复发和癌变的关系.方法 对42例病理证实的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进行1-3年随访,对随访结果与其相应的临床特点、手术方式及病理学特点进行多参数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及肿瘤发生部位与肿瘤的复发、癌变无关(p>0.05);②鼻内窥镜手术(或内窥镜辅助手术)没有显著降低癌变率(p>0.05),但复发率明显降低(p<0.01);③对临近骨质的侵犯、瘤细胞不典型增生程度及核分裂像多少与癌变、复发有关(p<0.01).结论 手术方式的改进,降低了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复发率,但没有改变其癌变率;瘤细胞不典型增生、核分裂像可能与癌变、复发有关. 相似文献
70.
目的 研究膳食补充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对糖尿病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上海某社区185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MUFA干预组(MUFA组,n=125)和对照组(n=60).MUFA组食用富含MUFA的茶油3个月,对照组仍食用习惯用油.所有患者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后3月检测血糖(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空腹胰岛素和血脂水平,并就各项指标进行组内干预前后和组间的比较分析.结果 MUFA组干预3月后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或P<0.01).组间比较显示,干预前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月后,MUFA组空腹血糖、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组内干预前后和组间比较显示,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膳食补充MUFA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脂代谢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