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262篇 |
免费 | 666篇 |
国内免费 | 35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60篇 |
儿科学 | 68篇 |
妇产科学 | 69篇 |
基础医学 | 614篇 |
口腔科学 | 101篇 |
临床医学 | 927篇 |
内科学 | 790篇 |
皮肤病学 | 48篇 |
神经病学 | 268篇 |
特种医学 | 178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6篇 |
外科学 | 488篇 |
综合类 | 1409篇 |
现状与发展 | 4篇 |
一般理论 | 1篇 |
预防医学 | 556篇 |
眼科学 | 216篇 |
药学 | 726篇 |
10篇 | |
中国医学 | 376篇 |
肿瘤学 | 37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1篇 |
2023年 | 101篇 |
2022年 | 247篇 |
2021年 | 327篇 |
2020年 | 310篇 |
2019年 | 210篇 |
2018年 | 213篇 |
2017年 | 234篇 |
2016年 | 194篇 |
2015年 | 301篇 |
2014年 | 356篇 |
2013年 | 443篇 |
2012年 | 549篇 |
2011年 | 515篇 |
2010年 | 458篇 |
2009年 | 380篇 |
2008年 | 425篇 |
2007年 | 396篇 |
2006年 | 323篇 |
2005年 | 280篇 |
2004年 | 226篇 |
2003年 | 184篇 |
2002年 | 149篇 |
2001年 | 120篇 |
2000年 | 78篇 |
1999年 | 56篇 |
1998年 | 33篇 |
1997年 | 30篇 |
1996年 | 22篇 |
1995年 | 19篇 |
1994年 | 17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1973年 | 2篇 |
1970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82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胰腺损伤性胰瘘3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腺损伤性胰痿的防治原则与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31例胰腺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35例并发胰瘘患者行"损伤控制性"手术(damage control surgery,DCS)并实施围手术期综合治疗方案.结果:35例胰瘘患者中3例经引流管造影显示形成内瘘自愈,9例术后形成胰腺假性囊肿行Roux-on-Y囊肿空肠内引流术,2例因MODS、腹腔感染死亡,其余患者均治愈.随访3个月~5年,出院患者无因胰瘘并发症等相关因素死亡者.结论:胰腺损伤性胰瘘的防治需全方位考虑实施DCS及围手术期综合治疗方案,既要有效控制原发损伤,又要积极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UDCA)对胆肠吻合术后胆道逆行性感染的预防作用。
方法:将2年间收治的50例接受胆肠吻合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除传统的胆肠吻合术后处理外,对照组于术后给予维生素C,而观察组则给予UDCA。比较两组术后胆道逆行性感染的发生率。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
结果:观察组术后胆道逆行感染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4.0%vs.32.0%)(P<0.05)。
结论:胆肠吻合术后应用UDCA安全,可显著降低术后胆道逆行感染的发生率。
43.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是治疗胰头癌、壶腹周围癌、十二指肠癌的主要术式。1935年Whipple首先施行PD手术成功,故大家又称PD为Whipple手术。Whipple手术的特点:复杂、费时、术后并发症多、死亡率高。而胰瘘是Whipple术后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生率是15%~20%,它亦是术后引起腹腔感染、腹腔大出血等其它严重并发症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术后早期致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4.
目的:CT灌注成像评估颅颈部动脉重度狭窄病人支架成形术前的脑血流动力学状况。材料和方法:对40例重度颅颈部动脉狭窄病人(男性28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58.3±18.8岁)行CT血流灌注成像,其中颈内动脉狭窄24例,椎基底动脉狭窄11例,大脑中动脉狭窄5例。CT灌注检查采用GE 16层螺旋CT扫描仪,根据狭窄动脉供血范围选择适当的扫描层面,计算并测量缺血区灌注参数值,包括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及平均通过时间(MTT),并将病变侧与健侧对照。结果:5例病例CT灌注未见明显异常,而其余35例病人均显示不同程度的低灌注区,按照缺血程度分为三组,分别为Ⅰ组:MTT延长,CBF下降,CBV正常;Ⅱ组:MTT延长,CBF下降,CBV轻度升高;Ⅲ组:MTT延长,CBV、CBF均下降,经Kruskal-Wallis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缺血分布区域分为4种类型:动脉直接供血型,盗血型,分水岭型和混合型。结论:CT灌注技术可以有效地反映颅颈部动脉狭窄病人的血流动力学状况及缺血分布类型,为临床医师进行合理治疗提供客观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45.
颅颈部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前后脑CT灌注成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在颅颈部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前后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表现及其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 对15例颅颈部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成形术前、后分别行CT血流灌注成像,其中颈内动脉狭窄9例,椎基底动脉狭窄5例,大脑中动脉狭窄1例.计算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及平均通过时间(MTT),并将病变侧与健侧对照.采用Wilcoxon配对秩和检验对手术前、后的灌注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5例术前CT灌注成像均显示不同程度的低灌注区,表现为MTT延迟及不同程度的CBF下降,与健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3例在支架置入后表现为灌注明显改善,CBF、MTT均恢复到正常水平.1例术后无明显改善,另1例表现为缺血区灌注量进一步减低.手术前、后的灌注参数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18个月随访,有1例术后6个月发生再狭窄. 结论 CT灌注技术可以准确地反映颅内外血管狭窄患者支架成形术前后的的血流动力学状况,客观地评价外科治疗的疗效和预后,为临床医师进行合理治疗提供客观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46.
47.
目的评价低分子肝素(LWMH)治疗脓毒症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电子检索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3年6月,收集LWMH治疗脓毒症患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方法学质量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进行评定,采用Rev Man 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到199篇相关文献,经过进一步阅读文献内容后,最终纳入8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合计449例患者。提取数据后,进行Mete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LWMH治疗可以降低脓毒症患者的病死率[RR=0.62,95%CI 0.46~0.84,P=0.002];降低患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估Ⅱ(APACHEⅡ)评分[加权标准差(WMD)=-1.87,95%CI-2.87~-0.95,P<0.0001];提高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加权标准差(WMD)=-0.31,95%CI-0.57~-0.04,P=0.03];增加患者的血小板计数[WMD=15.05,95%CI 10.85~19.25,P<0.00001]。结论 LWMH治疗脓毒症,可以降病死率和APACHEⅡ评分,提高D-二聚体水平和血小板计数。 相似文献
48.
目的:观察用桂枝茯苓胶囊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对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2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4年2月就诊于我院的118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各5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静脉滴注甲硝唑及青霉素常规西医抗生素治疗,1次/d;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桂枝茯苓胶囊内服治疗,3粒/次,3次/d,1w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治疗后观察患者下腹部坠胀、疼痛、腰骶部酸痛等症状的缓解情况,统计临床治疗的有效率;治疗前后对患者的痛感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评价,观察痛感的缓解情况;检测2组患者炎性细胞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变化情况;治疗后随访半年,统计患者复发率。结果:经治疗后2组患者下腹部坠胀、疼痛、腰骶部酸痛等临床症状均得到缓解,以观察组缓解程度更为明显,观察组的有效率9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7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经治疗后痛感有所缓解,VAS疼痛评分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以观察组的降低幅度尤为突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炎性细胞指标CRP、IL-2、TNF-α均有所改善,以观察组的变化程度尤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半年后,对照组患者的复发率23.7%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8.5%,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桂枝茯苓胶囊联合抗生素能有效缓解慢性盆腔炎患者的痛感,降低患者的炎性细胞水平,有良好的抗炎作用,疗效确切,是中西医结合论治妇科病的有效方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构建含小分子肽P1-GFP融合基因慢病毒载体, 用携带P1-GFP融合基因的慢病毒感染MSC, 使MSC具有靶向性, 将靶向MSC注入小鼠体内后观察MSC在小鼠脾脏的定位及与淋巴细胞的关系。方法 用组织片贴壁法培养健康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含小分子肽P1-GFP融合基因慢病毒载体并感染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通过尾静脉将转入P1-GFP融合基因的MSC注入小鼠体内, 18 h后免疫组化染色观察GFP在小鼠脾脏的定位。 结果 培养的健康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生长良好, MSC感染含P1-GFP融合基因的慢病毒18 h后MSC开始出现绿色荧光, 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 荧光强度逐渐增强, 72 h达高峰。靶向MSC表达髓系干细胞的表面标记 CD105(90.0%)/CD44(98%),CD73(85.0%)/CD90(98.5%)。将靶向MSC经尾静脉注入小鼠体内, 18 h后小鼠脾脏出现大量GFP阳性细胞, 并与脾脏淋巴细胞密切接触。结论 本研究成功构建了含P1-GFP融合基因的靶向MSC, 靶向MSC成功定向脾脏, 并与脾脏淋巴细胞密切接触, 可用于后续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不同品种芦荟的蒽甙的抑菌作用研究.方法:选取新鲜的皂质芦荟、木立芦荟、龙山芦荟、中华芦荟和库拉索芦荟叶各10条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并比较不同品种芦荟叶皮和叶肉中蒽醌的含量的差异;测定不同品种芦荟叶皮中的蒽醌对大肠杆菌、金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效果的差异;测定芦荟蒽醌对各受试菌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不同品种的芦荟叶皮中的蒽醌含量均高于叶肉中的含量,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皂质芦荟、木立芦荟、龙山芦荟叶皮中的蒽醌含量高于中华芦荟和库拉索芦荟,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芦荟品种中的蒽醌对大肠杆菌、金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都有一定的抑菌效果,其中皂质芦荟中的蒽醌对大肠杆菌、金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效果均比较理想,抑菌环直径均超过了7mm;中华芦荟和库拉索芦荟中的蒽醌对各受试菌的抑菌效果相对较差,抑菌环直径均未超过5mm.芦荟中蒽醌溶液在较低浓度下对个受试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能力,其中对大肠杆菌和金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均为0.125mg/mL,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0.063mg/mL,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0.25mg/mL.结论:不同品种的芦荟叶皮中的蒽醌含量均高于叶肉中的含量,皂质芦荟中的蒽醌对各受试菌的抑菌效果比较理想,芦荟蒽醌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效果最敏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