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699篇
  免费   9888篇
  国内免费   6086篇
耳鼻咽喉   1153篇
儿科学   1792篇
妇产科学   1104篇
基础医学   12786篇
口腔科学   2122篇
临床医学   14696篇
内科学   15963篇
皮肤病学   2046篇
神经病学   5483篇
特种医学   5242篇
外国民族医学   26篇
外科学   10773篇
综合类   21371篇
现状与发展   23篇
一般理论   9篇
预防医学   10036篇
眼科学   2573篇
药学   13126篇
  81篇
中国医学   6441篇
肿瘤学   7827篇
  2024年   146篇
  2023年   920篇
  2022年   2071篇
  2021年   3978篇
  2020年   2956篇
  2019年   2679篇
  2018年   2901篇
  2017年   3007篇
  2016年   3221篇
  2015年   4952篇
  2014年   6405篇
  2013年   7003篇
  2012年   10084篇
  2011年   10678篇
  2010年   8120篇
  2009年   6975篇
  2008年   8166篇
  2007年   8088篇
  2006年   7426篇
  2005年   6614篇
  2004年   5290篇
  2003年   5289篇
  2002年   4156篇
  2001年   3260篇
  2000年   2543篇
  1999年   1672篇
  1998年   916篇
  1997年   955篇
  1996年   645篇
  1995年   552篇
  1994年   468篇
  1993年   314篇
  1992年   367篇
  1991年   301篇
  1990年   267篇
  1989年   217篇
  1988年   180篇
  1987年   160篇
  1986年   124篇
  1985年   126篇
  1984年   70篇
  1983年   56篇
  1982年   38篇
  1981年   30篇
  1980年   20篇
  1979年   37篇
  1978年   34篇
  1976年   25篇
  1973年   27篇
  1970年   2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Cooking processes that gelatinize granules or disrupt structure might increase the glucose and insulin responses because a disruption of the structure of starch by gelatinization increases its availability for digestion and absorption in the small intestine. We hypothesized that the uncooked form of rice, which has a relatively low degree of gelatinization even though in powder form, would result in lower metabolic glucose and insulin responses compared with cooked rice (CR). To assess the effects of the gelatinization of rice on metabolic response of glucose and insulin, we investigated the glucose and insulin responses to 3 rice meals of different gelatinization degree in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n = 12): CR (76.9% gelatinized), uncooked rice powder (UP; 3.5% gelatinized), and uncooked freeze-dried rice powder (UFP; 5.4% gelatinized). Uncooked rice powders (UP and UFP) induced lower glucose and insulin responses compared with CR. The relatively low gelatinization degree of UPs resulted in low metabolic responses in terms of the glycemic index (CR: 72.4% vs UP: 49.7%, UFP: 59.8%) and insulin index (CR: 94.8% vs UP: 74.4%, UFP: 68.0%). In summary, UPs that were less gelatinized than CR induced low postprandial glucose and insulin responses.  相似文献   
142.
目的对单枚融合器联合单侧钉棒系统固定的生物力学性能进行评价。方法5具新鲜小牛腰椎标本,建立以下力学模型:A组:双侧开窗+双枚融合器置入+双侧椎弓根钉棒固定;B组:单侧小关节切除+单枚融合器斜向置入+同侧椎弓根钉棒固定;C组:单侧开窗+单枚融合器置入+同侧椎弓根钉棒固定;D组:单侧开窗+单枚融合器置入+对侧椎弓根钉棒固定。在生物力学平台上测试各试验组在不同工况下的ROM值。结果A组的固定最稳固,各工况下ROM值最低。B组的前后抗弯ROM值与A组差异无显著性,其左右侧弯和旋转方向的稳定性较A组有所降低。与B组比较,D组的前后弯曲性能与B组差异无显著性,其左右侧弯方向的ROM低与B组。两组的抗旋转ROM值差异无显著性。C组的左右抗弯及抗旋转性能均差于B、D组。结论单枚椎间融合器联合对侧椎弓根钉棒固定是一种力学性能较为优良组合,可以替代单侧斜向融合器并同侧椎弓根钉棒技术用于下腰椎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143.
目的总结完全性胸腹腔内脏反位合并十二指肠壶腹周围癌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报道2006年3月收治的1例极为罕见的完全性胸腹腔内脏反位合并十二指肠壶腹周围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病例,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本例患者病理诊断为十二指肠乳头及壶腹部腺癌Ⅰ-Ⅱ级。术后1周胆红素降至正常;但2周后出现胃-空肠吻合输出袢粘连性不完全性梗阻,经内镜下置管、鼻饲、营养支持、针灸等处理,40d后痊愈出院。经检索,全球自1936-2006年间报道的全胸腹腔内脏反位合并恶性肿瘤的患者仅15例;其中只有5例全胸腹腔内脏反位合并胰头与壶腹周围癌的报道。结论完全性胸腹腔内脏反位合并肿瘤时,若无明显禁忌证,应同样予以积极的外科治疗,术中操作应注意完全相反的解剖学结构。  相似文献   
144.
老年新鲜股骨颈骨折治疗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新鲜股骨颈骨折的术式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217例60岁以上新鲜股骨颈骨折,分别采用单钉固定(46例)、多针固定(37例)、AO空心钉固定(79例)、人工髋关节置换(55例)4种方法,对比骨折愈合率、股骨头坏死率、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结果 内固定组骨折愈合率83.3%(140/162),股骨头坏死率19.1%(31/162),髋关节功能优良率75.9%(123/162)。其中空心钉组骨折愈合率94.9%(75/79),股骨头坏死率6.3%(5/79),髋关节功能优良率91.1%(72/79)。人工关节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89.1%(49/55)。结论 内固定手术对老年新鲜股骨颈骨折有意义,AO空心钉固定操作简单,骨折愈合率高,可作首选内固定。人工髋关节置换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145.
急性重症胆管炎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讨论经皮经肝穿刺放置引流管(简称PTCD)减压引流治疗急性重症胆管炎(简称AOSC)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1996年3月~2001年4月行PTCD治疗AOSC病人15例,男10例,女5例,胆石症术后8例,胆管癌2例,胰腺癌3例,胆道畸形2例,其中4例放置了胆道内支架.结果 15例病人技术成功率100%,无1例出现穿刺置管所致的严重并发症.病情缓解后针对病因有8例行手术治疗痊愈,4例不能手术的肿瘤患者植入了胆道内支架,1例于置管后3d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2例置管引流病情稳定后因各种原因放弃继续治疗,保留引流管自动出院.结论 PTCD可有效降低胆管压力,缓解病情,降低AOSC的死亡率,为进一步的病因治疗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46.
动脉路去白细胞滤器在体外循环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观察常规瓣膜手术患者体外循环 (CPB)中应用动脉路去白细胞滤器的临床使用效果及对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  30例风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各 15例 ,试验组使用动脉路去白细胞滤器LG6 ,对照组使用常规的国产动脉过滤器。测定血细胞计数及分类、血浆丙二醛 (MDA)、髓过氧化物酶 (MPO)、白介素 - 1β(IL - 1β)和白介素 - 8(IL - 8) ,动脉血气分析。观察两组术前、注射鱼精蛋白后和术后 4h的氧合指数及气道压力。用Swan -ganz导管监测肺血管压力及阻力。结果 白细胞计数 :实验组 -右房 (8.4 7± 2 .0 1)× 10 9/L、左房(7.96± 2 .2 7)× 10 9/L(P >0 .0 5 ) ,对照组右房 (10 .6 9± 2 .4 7)× 10 9/L、左房 (9.6 7± 1.98)× 10 9/L(P <.0 0 1)。血小板和红细胞压积两组无差异。术后肺氧合指数 (PaO2 /FiO2 × 10 0 )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术后其它肺参数如肺血管阻力 (PVR)、平均肺动脉压 (MPAP)、肺毛细血管楔压 (PCWP)和气道压力等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血浆MDA ,MPO ,IL - 1β和IL - 8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CPB中应用动脉路去白细胞滤器可暂时减少循环血液中的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量 ,减少再灌注过程中白细胞的肺内滞留 ,对术后肺功能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7.
目的 探讨实时双平面超声心动图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83例受检者进行实时双平面超声 (BP)检查 ,其中男 46例 ,女 3 7例 ,平均年龄 2 0 92± 19 16岁。正常人 10例 ,先天性心脏病 44例 ,心瓣膜病 2 6例 ,其他心脏病变3例。结果 实时双平面超声有助于理解心脏立体解剖 ;能通过有限的声窗获得更多的切面 ,并可显示常规经胸超声不易得到的切面 ;多切面显示心脏瓣膜及其病变 ,有利于获得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的最佳观察平面 ;多切面显示房、室间隔缺损 ,便于寻找缺损的最佳显示切面以及与毗邻结构的关系。房、室间隔缺损BP、2DE测值与手术测值均有良好相关性 ;室间隔缺损BP测值与手术测值无显著性差异 ;BP、2DE均有低估房间隔缺损大小的倾向。实时双平面超声能同时显示复杂先心病的多种解剖畸形 ,有利于确定房室连接 ;辨认主、肺动脉。结论 实时双平面超声有其独特的优势 ,可为心血管疾病的准确诊断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8.
在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病程中腔静脉滤器的应用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腔静脉滤器(Vena cava filter VCF)在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PE)病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结合本组25例高危深静脉血栓一肺栓塞患者,对其中24例置放5种构型的永久型或临时型下腔静脉滤器(IVCF)26枚的临床疗效、影响病程与预后因素及病生理改变,复习文献分析讨论。结果:DVT有可能脱落导致PE或致死性肺栓塞;置放IVCF可有效预防肺栓塞,早期进行溶栓治疗,改变预后。结论:严格按适应证植入IVCF,对DVT—PE的早期治疗和预防致死性肺栓塞有重要意义,但其应用价值需进行综合评价和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9.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IGF-Ⅰ)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 1(IGFBP—1)与妊高征(PIH)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放射法测定50例妊高征孕妇(PIH组)和108例正常孕妇(对照组)的血清 IGF-Ⅰ、IGFBP-1水平,并对其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妊高征孕妇血清 IGF-Ⅰ水平低于正常孕妇(P<0.05),且重度妊高征孕妇血清 IGF-Ⅰ水平低于中度和轻度孕妇(P<0.05,P<0.01)。②妊高征孕妇血清 IGFBP-1水平高于正常孕妇(P<0.05),且重度妊高征孕妇血清 IGFBP-1水平高于中度和轻度孕妇(P<0.05,P<0.01)。③两组孕妇血清 IGF-Ⅰ水平与血清 IGFBP-1水平呈负相关(r=-0.386,P<0.05)。④妊高征孕妇血清 IGF-Ⅰ水平与舒张压呈负相关(r=-0.386,P<0.05),血清 IGFBP-1水平与舒张压呈正相关(r=0.632,P<0.01)。结论:妊高征孕妇血清 IGF-Ⅰ、IGFBP-1水平的高低可反映妊高征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50.
冠心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冠心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150例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及各项化验检查,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以Gensini积分值表示,对冠心病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多因素线性回归证实: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P=0.030),而性别、年龄、空腹血糖、糖尿病、高血压、吸烟、家族史及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无明确相关.结论: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