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67篇
  免费   2723篇
  国内免费   1792篇
耳鼻咽喉   140篇
儿科学   375篇
妇产科学   92篇
基础医学   1447篇
口腔科学   429篇
临床医学   2791篇
内科学   2263篇
皮肤病学   208篇
神经病学   698篇
特种医学   1000篇
外科学   2039篇
综合类   6794篇
现状与发展   3篇
预防医学   2990篇
眼科学   265篇
药学   2955篇
  33篇
中国医学   3189篇
肿瘤学   971篇
  2024年   148篇
  2023年   355篇
  2022年   909篇
  2021年   1118篇
  2020年   1034篇
  2019年   506篇
  2018年   495篇
  2017年   708篇
  2016年   526篇
  2015年   952篇
  2014年   1226篇
  2013年   1622篇
  2012年   2383篇
  2011年   2564篇
  2010年   2243篇
  2009年   1849篇
  2008年   1865篇
  2007年   1778篇
  2006年   1542篇
  2005年   1293篇
  2004年   807篇
  2003年   726篇
  2002年   648篇
  2001年   595篇
  2000年   447篇
  1999年   151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曲梅  田祎  黄瑛  张新  贾蕾  吕冰  张代涛 《现代预防医学》2022,(13):2413-2419
目的 分析2018—2021年北京市肠道门诊哨点医院分离到的沙门菌血清型及喹诺酮类药物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的流行情况。方法 采用玻片凝集法鉴定血清型;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药物敏感性;全基因组测序数据通过与MLST和ResFinder数据库比对,查询ST型别和耐药基因。结果 228株沙门菌共检出42种血清型,51种ST型。其中肯塔基沙门菌、肠炎沙门菌和黄金海岸沙门菌等9种血清型比较常见。77株沙门菌(33.8%)对萘啶酸耐药;40株(17.5%)对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耐药;38株(16.7%)对吉米沙星耐药。不同血清型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不同。228株沙门菌共筛选出5种喹诺酮耐药基因:qnrS(23.7%)、aac(6’)-Ib-cr(8.3%)、qnrB(6.6%)、OqxAB(1.3%)和qepA(0.4%);喹诺酮耐药决定区存在gyrA和parC的7种氨基酸突变:以parC:T57S(70.2%)最常见,其次是gyrA:D87N(14.9%)、parC:S80I(14.5%)、gyrA:S83F(14.5%)、gyrA:D87Y(7.9%)、gyrA:D87G(5.3%)和gyrA:S83Y(1.8%)。在组合突变中,以parC:S80I-gyrA:D87N-gyrA:S83F三突变,并伴随parC:T57S最多。耐药基因和突变位点在9种常见血清型中的检出率存在差异。结论 北京市沙门菌血清型及ST型种类繁多,携带喹诺酮耐药基因以qnrS、aac(6’)-Ib-cr和 qnrB为主,存在gyrA和parC多个位点突变并协同作用。应持续监测血清型和耐药性,以指导临床有针对性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分析家庭养育方式与儿童睡眠状况的关系,寻求对儿童睡眠有利的养育方式,为改善儿童睡眠质量提供相应的参考。方法 收集2021年9—12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儿科体检的214名6~12岁儿童为研究对象,运用儿童版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C)及儿童睡眠习惯问卷(CSHQ)评价家长养育方式及儿童睡眠状况,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CSHQ总分在不同年龄(t=6.45,P<0.001)、共睡情况(F=11.82,P<0.001)、电子屏幕使用时间(F=5.13,P=0.007)等因素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父母EMBU-C与CSHQ的多个维度之间存在显著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从与抚养人同床睡到不同房间睡,CSHQ总分逐渐降低(β=-1.81),母亲情感温暖得分与CSHQ总分呈负相关(β=-0.50),电子屏幕使用时间与CSHQ总分呈正相关(β=1.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共同解释18%的变异(ΔR2=0.18)。结论 儿童的睡眠状况与年龄及家庭养育方式有关,家庭养育方式中的共睡和屏幕使用时间过长会降低儿童的睡眠质量,母亲情感温暖则对儿童睡眠的改善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基于NOD样受体蛋白3(NLRP3)/胱天蛋白酶-1(Caspase-1)/消皮素D(GSDMD)细胞焦亡通路,探讨益气养阴活血方防治糖尿病肾病(DKD)肾脏损伤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随机将50只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组8只、造模组42只。造模组高糖高脂饮食6周后予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建立DKD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缬沙坦组(8.33 mg·kg-1)、益气养阴活血方低、高剂量组(11、22 g·kg-1)。连续灌胃6周后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及24 h尿蛋白定量(24 h-UTP);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NLRP3/Caspase-1/GSDMD蛋白及其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FBG、CHO、TG、BUN、SCr、24 h-UTP及血清IL-1β、IL-18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肾组织病变程度严重,且肾组织NLRP3/Caspase-1/GSDMD蛋白及其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组FBG、CHO、TG、BUN、SCr、24 h-UTP及血清IL-1β、IL-18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P<0.01),肾组织病变程度得到改善,且肾组织NLRP3/Caspase-1/GSDMD蛋白及其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以益气养阴活血方高剂量组效果最佳。结论 益气养阴活血方可通过调控NLRP3/Caspase-1/GSDMD通路抑制细胞焦亡,缓解DKD大鼠炎症反应,减轻肾脏病理损伤。  相似文献   
104.
目的:对坤宁颗粒发挥抗凝血活性的质量标志物(Q-Marker)进行预测分析。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UHPLC-Q-TOF-MS/MS)对坤宁颗粒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检测条件为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2.1 mm×100 mm,1.8μm),流动相乙腈(A)-25 mmol·L-1乙酸铵水溶液(B)梯度洗脱(0~5 min,5%~22%A;5~10 min,22%~30%A;10~15 min,30%~95%A;15~20 min,95%~5%A;20~30 min,5%A),流速0.2 m L·min-1,柱温30℃,进样量1μL;电喷雾离子源(ESI),正、负离子检测模式。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对化学成分的靶点与异常子宫出血(AUB)的靶点进行交互分析,利用网络拓扑分析筛选出关键成分;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10批坤宁颗粒的指纹图谱,采用血液凝固法及纤维蛋白原平板法测定坤宁颗粒的抗凝血活性,建立其谱效关系;选择拓扑分析与谱效关系中共有的成分作为Q-Marker,并对其...  相似文献   
105.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籍、方书并结合近现代文献资料,笔者对杜仲药材的名称、基原、产地、品质评价、采收加工、炮制历史沿革及产地变迁情况进行了系统梳理及考证,以期为含杜仲的经典名方开发提供参考依据。经考证可知,历代本草均以杜仲为正名,基原为杜仲科植物杜仲Eucommia ulmoides的干燥树皮,古今一致;杜仲最早的产地为河南、山西、陕西、四川一带,自明代以来产地扩展至全国大部分地区,且推崇四川、陕西、重庆、贵州、湖北等地为杜仲的道地产区;近代以来总结其品质以皮厚、块大、粗皮刮净、断面多丝、内表面色暗紫为佳;杜仲的古代炮制加工方法主要有去粗皮切制生用和加酥蜜、姜汁、盐水、酒等辅料炮制,近现代以来炮制方法日趋简化,沿用的炮制方法主要为净制后切制生用、盐炙,建议挖掘不同杜仲炮制品的现代科学内涵,通过标准恢复传统主流炮制方法。基于宋代陈自明的三痹汤中杜仲“去皮,切,姜汁炒”的要求,根据考证结果,建议使用姜杜仲,即参考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炒法,以姜汁为辅料进行炮制后入药。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研究人参败毒散调控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Unc-51样激酶1(AMPK/ULK1)自噬通路抑制溃疡性结肠炎小鼠黏膜屏障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肠溶片组(西药组),人参败毒散高、中、低剂量组。通过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50%乙醇诱导UC模型,西药组(0.3125 g·kg-1)、人参败毒散高、中、低剂量组(31.2、15.6、7.8 g·kg-1)灌胃2周后,检测结肠组织病理学改变;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腺苷酸活化蛋白(AMPKα)mRNA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紧密连接蛋白中闭合蛋白(Occludin)、紧密连接蛋白蛋白-2(Claudin-2)、自噬标志蛋白p62、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LC3B)及AMPK/ULK1通路磷酸化蛋白p-AMPK、p-ULK1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结肠损伤评分明显上调(P<0.05),AMPKα mRNA表达明显下调(P<0.05),p-AMPK、p-ULK1、Occludin蛋白水平及LC3Ⅱ/Ⅰ明显下调(P<0.05),而p62、Claudin-2蛋白水平明显上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人参败毒散高、中、低剂量组的结肠损伤评分下降,AMPKα mRNA明显上调,p-AMPK、p-ULK1、Occludin蛋白水平及LC3Ⅱ/Ⅰ上升,而p62、Claudin-2蛋白表达下降,以人参败毒散中剂量组干预效应最明显(P<0.05)。结论 人参败毒散可抗肠道黏膜屏障损伤,以人参败毒散中剂量组疗效最佳,其机制可能与激活AMPK/ULK1自噬通路有关,通过加速LC3Ⅰ向LC3Ⅱ转化,促进p62降解,从而改善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Claudin-2功能,修复肠道机械屏障损伤。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探讨激励式呼吸训练联合口腔去污染对老年胃癌患者手术后肺炎(POP)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9年1月—2020年6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行胃癌根治术老年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激励式肺计量器训练联合洗必泰口腔去污染。分析两组POP发病率、口咽部定植菌检出率等指标。结果 共纳入96例老年胃癌手术患者,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8例。13例患者发生POP,POP发病率为13.54%。试验组患者POP发病率为6.25%,低于对照组的2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口咽部定植菌检出率(6.25%)低于对照组(2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及呼吸训练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术中机械通气时间、术后住院日数、抗菌药物费用、总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老年胃癌患者围手术期进行激励式呼吸训练和口腔去污染有助于改善运动耐量,减少呼吸道微生物定植,降低POP发病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三磷酸腺苷(ATP)生物荧光检测对气管镜清洗消毒合格参考值范围和检测方法。方法选取360条患者使用后的气管镜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120条。A组床旁预处理后分为A1、A2两组(每组60条气管镜),B组气管镜在人工清洗后分为B1、B2两组,C组气管镜在高水平消毒后分为C1、C2两组,A1、B1、C1组采用细菌采样,A2、B2、C2组进行ATP生物荧光采样。两种采样方法对气管镜表面采样为全部长度涂抹采样,管腔的采样方法均为冲刷法。同时选取临床使用后的60条气管镜经过人工清洗后,对管腔运用冲洗法,对冲洗液进行ATP生物荧光检测,比较冲洗法和冲刷法对管腔采样的有效性。结果气管镜在人工清洗后,对管腔采样的冲洗法和冲刷法,两组ATP总量的相对发光值(RL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气管镜在A1、B1组的细菌采样中,管腔和表面菌落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高水平消毒后表面和管腔菌落数均为0;气管镜在A2、B2、C2三组的ATP生物荧光检测采样中,表面ATP总量RLU值A2与B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B2与C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管腔ATP总量RLU值A2与B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B2、C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0)。结论 ATP生物荧光采样冲刷法对气管镜管腔采样更有效;人工清洗环节非常重要,人工清洗后气管镜表面和管腔ATP总量建议低于10 000和3 400。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超声清创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对肛周脓肿合并感染患者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激活素A(Activin A,ACTA)水平及创面血流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1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肛周脓肿合并感染患者117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A组(n=39)、对照B组(n=39)、联合组(n=39)。常规干预基础上对照A组采取超声清创,对照B组采取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联合组采取超声清创及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统计三组治疗情况、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评分、创面血流量及经皮氧分压、EGF、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ACTA、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联合组创面愈合时间、感染控制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2.39±2.01)d、(5.22±1.56)d、(13.91±2.51)d短于对照A组、对照B组,创面细菌清除率为(89.13±4.64)%高于对照A组、对照B组(P<0.001);治疗后1 d、3 d、7 d、14 d三组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对照A组、对照B组(P<0.05);治疗后1 d联合组创面血流量及经皮氧分压分别为(0.92±0.25)PU、(35.69±3.20)mmHg大于对照A组、对照B组(P<0.05);治疗后1 d联合组血清EGF、TGF-β分别为(0.70±0.11)μg/L、(0.68±0.12)μg/L高于对照A组、对照B组(P<0.05);治疗后1 d联合组血清ACTA、CRP分别为(9.45±3.58)μg/L、(5.71±2.68)mg/L低于对照A组、对照B组(P<0.05);联合组疗效优于A组和B组(P<0.05)。结论联合采取超声清创及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肛周脓肿合并感染,可改善创面愈合及感染控制情况,缓解疼痛程度,增加创面血流量及经皮氧分压,调节EGF、ACTA等水平,提高整体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研究博卡病毒混合感染对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临床特征的影响,分析其高危因素。方法 收集2017年11月-2019年10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因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儿童的鼻咽分泌物标本3 350例,进行呼吸道多病原学检测。结果 3 350例标本中博卡病毒(hBoV)阳性167例(5.0%),其中hBoV单纯感染102例(61.1%),混合感染65例(38.9%),混合感染主要病原有病毒26例(15.6%)、肺炎支原体16例(9.6%)、细菌11例(6.6%)、混合2种以上病原12例(7.2%)。hBoV单纯感染、hBoV混合病毒、hBoV混合支原体、hBoV混合细菌和hBoV混合2种以上病原各组在咳嗽、喘息、发热、呼吸困难、肺部啰音、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BoV混合细菌感染组发生重症肺炎的比例高于hBoV混合病毒及hBoV混合支原体感染组(χ2=15.648,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前病程>7 d是混合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40, 95%CI:1.002~1.079)。结论 hBoV有较高的混合感染率。hBoV混合细菌感染可能会加重病情。入院前病程>7 d的患儿应警惕hBOV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