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6264篇 |
免费 | 7993篇 |
国内免费 | 446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651篇 |
儿科学 | 1189篇 |
妇产科学 | 539篇 |
基础医学 | 6837篇 |
口腔科学 | 1205篇 |
临床医学 | 9861篇 |
内科学 | 9251篇 |
皮肤病学 | 808篇 |
神经病学 | 2993篇 |
特种医学 | 2723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9篇 |
外科学 | 6876篇 |
综合类 | 16588篇 |
现状与发展 | 18篇 |
一般理论 | 11篇 |
预防医学 | 7515篇 |
眼科学 | 1771篇 |
药学 | 8366篇 |
119篇 | |
中国医学 | 6123篇 |
肿瘤学 | 525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1篇 |
2024年 | 1095篇 |
2023年 | 1432篇 |
2022年 | 2892篇 |
2021年 | 3648篇 |
2020年 | 3128篇 |
2019年 | 2473篇 |
2018年 | 2237篇 |
2017年 | 2560篇 |
2016年 | 2290篇 |
2015年 | 3420篇 |
2014年 | 4443篇 |
2013年 | 4735篇 |
2012年 | 6480篇 |
2011年 | 6989篇 |
2010年 | 5553篇 |
2009年 | 4584篇 |
2008年 | 4918篇 |
2007年 | 4827篇 |
2006年 | 4399篇 |
2005年 | 3725篇 |
2004年 | 2698篇 |
2003年 | 2521篇 |
2002年 | 2127篇 |
2001年 | 1605篇 |
2000年 | 1108篇 |
1999年 | 697篇 |
1998年 | 350篇 |
1997年 | 379篇 |
1996年 | 258篇 |
1995年 | 203篇 |
1994年 | 162篇 |
1993年 | 119篇 |
1992年 | 98篇 |
1991年 | 87篇 |
1990年 | 83篇 |
1989年 | 83篇 |
1988年 | 45篇 |
1987年 | 46篇 |
1986年 | 37篇 |
1985年 | 34篇 |
1984年 | 18篇 |
1983年 | 21篇 |
1982年 | 12篇 |
1981年 | 11篇 |
1980年 | 7篇 |
1979年 | 18篇 |
1978年 | 10篇 |
1977年 | 10篇 |
1975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目的:通过观察龙牡壮骨冲剂对小鼠胃肠动力和血浆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影响,以探讨该药对胃肠动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龙牡壮骨冲剂大剂量组、中剂量组、小剂量组,用胃复安、阿托品、新斯的明、肾上腺素注射液尾静脉注射分别复制胃肠动力紊乱小鼠模型,以营养性半固体糊灌胃,标记并测量胃残留率和小肠推进比,同时以放免法测量血浆VIP水平。结果:胃复安可致胃排空加速,同时胃复安可致血浆VIP水平降低(均为P<0.05)。阿托品可致胃排空减慢,同时可致血浆VIP升高(均P<0.05)。新斯的明可致小肠推进比增加,同时可致血浆VIP降低(均P<0.05)。肾上腺素可致小肠推进比降低并可致血浆MLT降低、VIP升高(均P<0.05)。龙牡壮骨冲剂对正常组小鼠胃残留率和小肠推进比无影响,大剂量龙牡壮骨冲剂对胃复安所致胃排空加速、阿托品所致胃排空减慢、新斯的明所致小肠推进比增加、肾上腺素所致小肠推进比降低有逆转作用(均P<0.05),中小剂量龙牡壮骨冲剂亦有一定的逆转作用。龙牡壮骨冲剂对各组VIP紊乱有逆转作用,且与剂量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龙牡壮骨冲剂可双向调节胃肠运动,并具有剂量依赖性,其对胃肠动力的调节作用可能是通过影响血液中胃肠激素水平实现的。 相似文献
992.
目的观察生晒参超微饮片对脾虚小鼠小肠黏膜形态学的影响。方法选用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空白对照组、生晒参汤剂组、生晒参超微饮片全剂量组(含生药2.5g/kg)及生晒参超微饮片1/2剂量组(含生药1.25g/kg),采用利血平法制备脾虚动物模型,分别给予生理盐水、生晒参超微滤液及生晒参传统汤剂,造模及给药后处死小鼠,取小肠空肠段作光镜HE染色观察小鼠小肠黏膜形态改变,电镜观察小肠超微结构变化。结果用药后生晒参超微饮片全剂量组能明显改善脾虚小鼠小肠上皮微绒毛,改善细胞质和细胞器结构,有显著的修复作用。结论生晒参超微饮片对脾虚小鼠小肠黏膜的修复作用优于生晒参传统汤剂。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集成毛细管电泳芯片快速分离尿蛋白条件的初步优化。方法:考察了分离电压(1200~2000V)、进样时间(10~30s)及乙胺浓度(0.5~2%(v/v))对尿蛋白分离的影响。结果:以75mmol/L pH10.3硼酸盐缓冲液含9.73μmol/L乳酸钙、1%(v/v)乙胺为电泳缓冲液,在以500V的进样电压进样15s、分离电压1500V条件下,电泳分离尿蛋白能分出更多蛋白峰。结论:通过优化可以有效地提高电泳芯片分离尿蛋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94.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评估与手术时机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应用(APACHE—Ⅱ)评估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意义和手术时机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2年1月-2006年7月我科收治疗的8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非手术治疗,死亡5例。32例手术治疗,死亡3例。手术组的危重程度(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非手术组,但是2组的死亡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多数重症急性胰腺炎可以非手术方式治愈。正确掌握手术时机和合理的手术方式、采用个体化综合治疗措施,可以提高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995.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骨髓基质细胞因子表达情况,及其对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探讨SLE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ELISA方法观察SLE患者骨髓基质细胞培养液IL-6、MIP-1、IFN-γ、TGF-β等细胞因子的表达,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观察基质细胞培养上清液对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结果】SLE患者骨髓基质细胞培养液IL-6、MIP-1、IFN-γ浓度明显增高,TGF-β则降低,3种细胞因子与SLEDAI评分相关;正常人及SLE患者骨髓基质细胞上清液均对刀豆蛋白A诱导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SLE患者的上清液抑制作用明显低于正常人;在分别加入抗MIP-1、抗IFN-γ单抗后,骨髓基质细胞上清液对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而加入抗TGF-β单抗后,抑制作用明显减弱。【结论】SLE患者骨髓基质细胞对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较弱,与其部分细胞因子异常表达有关,骨髓基质细胞可能与SLE的发病、发展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996.
目的了解淄博市中小学生生长发育规律,掌握体质健康状况。方法根据淄博市自1985-2005年的7-18岁中小学生体质调研资料的身体形态发育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各项形态指标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交叉年龄及突增高峰年龄均有提前的趋势。结论淄博市中小学生的形态发育有提前趋势,饮食结构的改变也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97.
998.
从病案信息利用的范围及病案信息利用的管理两大方面阐述了病案在信息时代所处的地位及其利用价值,同时就拓展病案利用价值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99.
1000.
长期酒精灌胃对大鼠肝脏糖原含量和肝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长期酒精灌胃对Wistar大鼠肝组织糖原含量及结构的影响。方法48只大鼠随机分4组,按酒精灌胃剂量分为A组:0.5g/(kg·d)、B组:2.5g/(kg·d)、C组:5g/(kg·d)及对照D组(生理盐水等容量灌胃)进行观察比较。5个月后取肝组织,行一般性体质参数、肝组织HE染色、PAS染色及肝糖原含量(M2酶标仪,比色法)等测定。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酒精灌胃鼠的体重、肝重均有降低,B、C组降低明显; 肝组织糖原定量分析显示,A、B、C 3组糖原含量均明显降低,酒精灌胃剂量与肝组织糖原含量呈明显相关性(P<0.001),大剂量C、B组糖原降低显著;HE染色显示,酒精灌胃大鼠的肝细胞脂滴空泡增大、增多,炎性细胞浸润;PAS染色显示糖原颗粒明显减少,B、C组明显。结论长期酒精灌胃明显降低Wistar 大鼠肝细胞内糖原储备水平,造成的肝细胞脂肪变及炎性病变对肝组织结构有明显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