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614篇
  免费   15450篇
  国内免费   10800篇
耳鼻咽喉   1614篇
儿科学   2679篇
妇产科学   2086篇
基础医学   20423篇
口腔科学   3264篇
临床医学   23468篇
内科学   25592篇
皮肤病学   2518篇
神经病学   8999篇
特种医学   7081篇
外国民族医学   81篇
外科学   17503篇
综合类   34216篇
现状与发展   42篇
一般理论   11篇
预防医学   15742篇
眼科学   4360篇
药学   20151篇
  188篇
中国医学   10713篇
肿瘤学   14133篇
  2024年   1856篇
  2023年   2721篇
  2022年   5487篇
  2021年   7240篇
  2020年   5877篇
  2019年   5210篇
  2018年   5118篇
  2017年   4992篇
  2016年   4983篇
  2015年   7463篇
  2014年   9642篇
  2013年   9756篇
  2012年   14412篇
  2011年   15357篇
  2010年   11268篇
  2009年   9520篇
  2008年   11443篇
  2007年   11522篇
  2006年   10919篇
  2005年   9916篇
  2004年   8015篇
  2003年   8397篇
  2002年   6951篇
  2001年   5443篇
  2000年   4318篇
  1999年   3278篇
  1998年   1941篇
  1997年   1951篇
  1996年   1378篇
  1995年   1226篇
  1994年   1036篇
  1993年   672篇
  1992年   807篇
  1991年   698篇
  1990年   622篇
  1989年   508篇
  1988年   489篇
  1987年   411篇
  1986年   370篇
  1985年   308篇
  1984年   201篇
  1983年   156篇
  1982年   95篇
  1981年   83篇
  1980年   62篇
  1979年   136篇
  1978年   75篇
  1975年   55篇
  1974年   65篇
  1973年   5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壳寡聚糖对变形链球菌表面疏水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壳寡聚糖对变形链球菌细胞表面疏水性的影响,从而进一步了解壳寡聚糖影响细菌黏附的机制。方法:使用不同浓度(10-2、10-1、1g/L)的壳寡聚糖溶液处理变形链球菌,并采用微生物黏着碳氢化合物法测试细胞表面疏水性。结果:随壳寡聚糖浓度增加,变形链球菌ATCC25175细胞表面疏水性有显著性降低。结论:壳寡聚糖可能通过降低细菌表面疏水作用而抑制变形链球菌的黏附。  相似文献   
42.
小腿外侧皮瓣在口腔内缺损修复中的应用:附9例报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小腿外侧皮瓣在口腔颌面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应用该修复方法,共进行了9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的修复,并对该皮瓣的应用解剖,制作技术及其优缺点进行了讨论。结果应用的9侧小腿外侧皮瓣均获得成功。结论小腿外侧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的软组织缺损并和腓骨肌皮瓣共蒂和串联修复软组织缺损均是一种可取方法  相似文献   
43.
Sun L  Liang S  Sa Y  Wang Z  Ma X  Jiang T  Wang Y 《Journal of dentistry》2011,39(10):686-692

Objective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acidic and neutral 30% hydrogen peroxide (HP) on human tooth enamel in terms of chemical structure, mechanical property, surface morphology and tooth colour.

Methods

Twenty-seven human dental blocks were obtained from premolars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n = 9): Group acidic HP (30% HP, pH ≈ 3.6), Group neutral HP (30% HP, pH ≈ 7.0) and Group DW (distilled water, pH ≈ 6.8). Attenuated total reflection-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ATR-FTIR), Raman spectroscopy,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AFM) investigation, microhardness test and colour measurements were carried out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ATR-FTIR and Raman spectroscopy were analysed and then the carbonate:mineral ratio (C:M), Raman absolute intensity (RAI), Raman relative intensity (RRI), and laser-induced fluorescence intensity (FI) were obtained for evaluation.

Results

The C:M, percentage microhardness and percentage RRI of group acidic HP decreased more significantly than those of group neutral HP (P = 0.02, P = 0.001, P < 0.001, respectively) and group DW (P = 0.01, P = 0.008, P < 0.001, respectively). Whilst group neutral HP and group DW had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above terms (P = 0.818, P = 0.528, P = 0.158, respectively). Significant morphological alterations were observed in group acidic HP. Group acidic HP and neutral HP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ercentage FI (P = 0.652) and ΔE (P = 0.906).

Conclusions

This study suggested that neutral 30% HP had the same efficiency in tooth bleaching and it caused less deleterious effects on enamel than acidic 30% HP.  相似文献   
44.
应用超声波非破坏性拆除固定修复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们对口腔美学要求的提高,烤瓷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但烤瓷修复体的损坏,以及修复后基牙出现牙髓炎或根尖周炎的治疗,已成为临床医生颇感棘手的问题。按过去切割等破坏性拆除的方法,往往损坏修复体或使修复体变形,不仅增加病人的就诊次数,也增加了病人经济上的负担。本文利用超声技术对36例固定修复体作非破坏性拆除。取得较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材料和方法1研究对象选择1995~1996年由口腔修复科转至口腔内科病人共36人,男15人,女21人,年龄24~61岁。其中单冠13例,连冠3例,3个单位固定桥11例,3个位以上的固定桥9例。粘…  相似文献   
45.
涎腺肌上皮癌的生物学行为及治疗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为了总结涎腺肌上皮癌的生物学行为及有效治疗,作者对19例涎腺肌上皮癌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其临床特点为:发病部位以腮腺为最常见,其次为腭部;部分肿瘤生长迅速,广泛侵犯周围组织;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不很高,但血行性转移率高;治疗后极易复发;患者预后差。其生物学行为属高度恶性肿瘤。治疗以根治性切除为主,原则上不作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放射治疗不敏感。对于局限性肿瘤复发灶及时手术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6.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与c-myc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TM法分别检测MMP-7和c-myc在49例口腔鳞状细胞癌和5例正常口腔黏膜上皮中的表达情况。结果1)MMP-7和c-myc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7%和77.6%。2)在不同病理分级、不同临床分期和有无淋巴转移的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MP-7阳性表达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不同病理分级和有无淋巴转移的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myc阳性表达率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4)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MP-7和c-myc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MMP-7和c-myc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均有高表达,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病过程中,其高表达具有协同效应,共同促进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47.
通过调查中国北京地区和日本横滨地区青少年对错(牙合)畸形的认知情况,探讨不同地区青少年对正畸治疗的理解和认识差异.方法对中国北京地区5500名青少年和日本横滨地区4646名青少年进行关于错(牙合)畸形认知情况的问卷调查,并进行χ<'2>检验.结果北京地区回收问卷3964份(72.1%),横滨地区回收问卷3291份(70.8%).北京地区已行正畸治疗的青少年为753例(19.0%),横滨地区为467例(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79.2%已行正畸治疗的横滨青少年认为做正畸治疗好,比北京(66.0%)高.不同年龄段横滨青少年对正畸治疗需较长时间的了解程度均高于同年龄段北京青少年.与北京青少年(494名,65.7%)相比,更高比例的横滨青少年(370名,78.6%)认为(牙合)畸形会对面部健康带来不利影响.结论横滨地区行正畸治疗的青少年比例比北京地区小,但更多的横滨青少年认为做正畸治疗好,高于北京青少年.横滨青少年对正畸治疗的认知程度高于北京,且横滨青少年更注重错牙(牙合)畸形对面部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成人单侧后牙反患者髁突的对称性及矫治后髁突位置(R)的变化。方法:21例成功矫治的单侧后牙反成年患者作为实验组,男10例,女11例,年龄18~23岁,平均21.8岁。21例安氏Ⅰ类错患者作为对照组,男10例,女11例,年龄19~23岁,平均22.1岁。实验组矫治前后与对照组均拍摄全颌曲面断层片和双侧矫正薛氏位片,测量髁突的不对称指数和髁突在关节窝中的相对位置。结果:实验组两侧髁突高度(CH)不对称,与对照组相比,CH的不对称指数明显增大(P<0.05)。实验组矫治前后两侧髁突在关节窝中的位置均无显著性差异,但与矫治前相比,矫治后非反侧髁突相对位置由前位趋于正中位(R由13.52减小为9.48)。结论:成人单侧后牙反患者的髁突形态存在不对称性,而髁突位置相对对称,颞下颌关节可随咬合关系和下颌骨位置的变化发生改建;正畸治疗后髁突位置更加协调。  相似文献   
49.
50.
改良失活法在牙髓炎疼痛控制中的临床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改进多聚甲醛牙髓失活法与传统失活法的临床效果,并观察其在60岁以上老年人的效果差异.方法:观察两种方法在A、B两个年龄组间牙髓失活时疼痛发生率、牙龈坏死、所封失活剂能否被完整取出、牙髓失活效果以及去除冠髓时牙髓出血情况,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两个年龄组改良方法疼痛发生率均低于传统方法(P<0.01).A组改良法失活效果优于传统法(P<0.01);B组改良法与传统法差异无显著性(P>0.05).改良法失活剂完整取出率高于传统法(P<0.01);两个年龄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各组均没有牙龈坏死情况.结论:改良法优于传统法.可以有效提高牙髓失活效果,降低疼痛等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患牙的疗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