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6683篇 |
免费 | 5564篇 |
国内免费 | 369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612篇 |
儿科学 | 1027篇 |
妇产科学 | 567篇 |
基础医学 | 6076篇 |
口腔科学 | 1803篇 |
临床医学 | 7504篇 |
内科学 | 8951篇 |
皮肤病学 | 977篇 |
神经病学 | 2749篇 |
特种医学 | 2971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5篇 |
外科学 | 8590篇 |
综合类 | 12327篇 |
现状与发展 | 13篇 |
一般理论 | 15篇 |
预防医学 | 5399篇 |
眼科学 | 1311篇 |
药学 | 6778篇 |
56篇 | |
中国医学 | 3961篇 |
肿瘤学 | 422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23篇 |
2023年 | 881篇 |
2022年 | 2116篇 |
2021年 | 3013篇 |
2020年 | 2407篇 |
2019年 | 1961篇 |
2018年 | 2151篇 |
2017年 | 1959篇 |
2016年 | 1799篇 |
2015年 | 2815篇 |
2014年 | 3745篇 |
2013年 | 4095篇 |
2012年 | 5857篇 |
2011年 | 6190篇 |
2010年 | 4847篇 |
2009年 | 4177篇 |
2008年 | 4477篇 |
2007年 | 4135篇 |
2006年 | 3985篇 |
2005年 | 3360篇 |
2004年 | 2414篇 |
2003年 | 1984篇 |
2002年 | 1638篇 |
2001年 | 1066篇 |
2000年 | 915篇 |
1999年 | 704篇 |
1998年 | 384篇 |
1997年 | 336篇 |
1996年 | 231篇 |
1995年 | 205篇 |
1994年 | 208篇 |
1993年 | 135篇 |
1992年 | 140篇 |
1991年 | 152篇 |
1990年 | 119篇 |
1989年 | 113篇 |
1988年 | 81篇 |
1987年 | 87篇 |
1986年 | 71篇 |
1985年 | 49篇 |
1984年 | 46篇 |
1983年 | 25篇 |
1982年 | 24篇 |
1981年 | 31篇 |
1980年 | 28篇 |
1979年 | 45篇 |
1978年 | 27篇 |
1977年 | 22篇 |
1975年 | 26篇 |
1973年 | 2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背景与目的 :探讨溴氰菊酯诱导神经细胞凋亡及其神经毒作用机制。 材料与方法 :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定性检测给予不同剂量水平(10 -4mol/L ,10 -5mol/L ,10 -6mol/L)的溴氰菊酯24h后 ,Fas、FasL、TNFR1蛋白在PC12细胞中的表达 ;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给予溴氰菊酯24h和48h后 ,Fas、FasL、TNFR1蛋白在PC12细胞中的相对表达量阳性细胞率(rateofpositivecells ,RPC)和平均荧光强度(meanfluorescenceintensity,MFI)及PC12细胞的凋亡率。 结果 :①Fas、FasL、TNFR1蛋白在对照组和各剂量组均为阳性表达 ,但镜下未见各蛋白在各组之间的差异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 :染毒24h后 ,Fas、FasL蛋白在各组的表达没有差异 ,而TNFR1蛋白在中剂量和高剂量组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有升高 ;染毒48h后 ,Fas、FasL、TNFR1蛋白在高剂量组表达(MFI分别为42.85±8.4、37.91±1.65、8.09±1.83)与各自对照组比较均有升高。②染毒24h后 ,各剂量组凋亡率没有升高 ;染毒48h后 ,高剂量组凋亡率与对照组凋亡率比较有升高。③染毒48h组细胞凋亡率与溴氰菊酯浓度、Fas、Fasl蛋白含量有直线相关关系。 结论 :溴氰菊酯可能通过死亡受体Fas诱导PC12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视神经鞘脑膜瘤的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方法。方法收治13例视神经鞘脑膜瘤,根据肿瘤位置采用3种不同经颅入路:单侧额部入路、经额经眶上缘入路及经额颧经眶上缘入路,利用显微外科技术安全显露眶上裂外侧部、眶上裂中央部切除肿瘤。结果肿瘤全切11例,部分切除2例。术后13例患者的眼球突出均恢复正常,11例其它症状和体征也恢复或改善。术后动眼神经麻痹1例,患侧眼失明2例。结论熟悉显微神经外科解剖学,利用显微外科技术选择合适的经颅入路,可以提高视神经鞘脑膜瘤的全切除率,并使颅眶区的正常结构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3.
Mortality: What Are the Roles of Risk Factor Prevalence,Screening, and Use of Recommended Treatment?
K. Robin Yabroff PhD MBA ; William F. Lawrence MD MSc ; Jason C. King MPH ; Patricia Mangan BA ; Kathleen Shakira Washington MPA ; Bin Yi MS; Jon F. Kerner PhD ; Jeanne S. Mandelblatt MD MPH 《The Journal of rural health》2005,21(2):149-157
CONTEXT: Despite advances in early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cervical cancer, women living in rural areas, and particularly in Appalachia, the rural South, the Texas/Mexico border, and the central valley of California, have had consistently higher rates of cervical cancer mortality than their counterparts in other areas during the past several decades. METHOD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published literature from 1966 to July 2002 to assess three potential pathways underlying this excess mortality--high human papilloma virus (HPV) prevalence, lack of or infrequent screening and advanced disease at diagnosis, and under-use of recommended treatment and shorter survival. FINDINGS: Living in rural areas may impose barriers to cervical cancer control, including lack of transportation and medical care infrastructures. Population characteristics that place women at greater risk for developing and dying from cervical cancer, such as low income, lack of health insurance, and physician availability, are concentrated in rural areas. Published data, however, are insufficient to identify the key reasons for the observed mortality patterns. CONCLUSIONS: At this time, given the lack of definitive evidence in the published literature, decisions about priorities in areas with high rates of cervical cancer mortality will depend on knowledge of current levels of screening, incidence, and stage distribution; and service delivery infrastructures, resources, and acceptability of interventions to the target population. 相似文献
104.
105.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合酶(NOS)在正常肝组织、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中表达的不同情况,分析其与微血管密度(MVD)之间的关系,探讨在原发性肝癌血管生成和肝癌细胞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80例原发性肝癌、40例肝硬化、20例正常肝组织中NOS的表达定位情况,并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微MVD.结果:肝癌、肝硬化中内皮细胞NOS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肝组织(P<0.01);肝癌细胞中NOSmRNA阳性率明显高于肝硬化中肝细胞,而后者又明显高于正常肝脏中肝细胞(P<0.01),此外,肝癌组织内皮细胞上NOSmRNA表达阳性者MVD显著高于阴性者(P<0.01).结论:①肝癌细胞cNOS的表达参与肝癌的发生过程;②肝癌血管内皮细胞NOS的表达在肝癌的血管生成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介绍作者所在的实验中心近年来对于黄斑区和近周边视网膜区 (≤ 8°)模糊认知感的研究结果。方法和结果 :先后介绍三个实验。实验一测量了近周边视网膜区的焦深 (即对视网膜离焦的主觉耐受程度 ) ,并将其与黄斑区的反应进行了比较。实验二测量了近周边视网膜区的模糊敏感阈值和模糊辨别阈值。上述两实验结果表明 ,人眼焦深在近周边视网膜区随其与黄斑的距离增大而逐渐升高 ,其值从黄斑区的 0 .89D增加到距黄斑 8度视角离心区的 3.51D。模糊敏感阈值 ,即导致初始模糊认知感的视网膜离焦度 ,也随其与黄斑的距离增大而逐渐升高 ;其值从黄斑区的 0 .85D增加到距黄斑 8度视角离心区的 1 .89D。模糊辨别阈值 ,即在初始模糊认知感的条件下觉察初始模糊程度改变的视网膜离焦度 ,同样亦随其与黄斑的距离增大而逐渐升高 ,其值从黄斑区的 0 .4 5D增加到距黄斑 8度视角离心区的 0 .93D。基于实验一 ,二的结果 ,作者设计了实验三 :通过测量视标大小对焦深的影响以研究近周边视网膜区和黄斑区对模糊认知感的综合效应。结果表明 ,人眼焦深在近周边视网膜区随着视标尺寸的增大而逐渐升高 ,且据其数据分析结果及回归方程斜率的个体差异性 ,可将总体实验对象区分为两个亚组 :即“黄斑主导型”和“黄斑 周边视网膜协 相似文献
107.
108.
目的 探讨铅对分离的小鼠海马细胞内游离钙的影响及其及L型钙通道的作用。方法 采用低浓度胰蛋白酶消化法分离小鼠海马细胞 ,并以莹光指标剂 (Fura 2 )作Ca2 荧光探针 ,用双波长荧光法测定海马细胞 [Ca2 ] i。结果 铅可致分离的小鼠海马细胞 [Ca2 ] i 升高 [由静息时的 (2 0 3 4± 10 86)nmol L升至 (4 2 3 3± 19 2 6)nmol L] ,而不论胞外是否有钙 ;铅可抑制钾诱发海马细胞 [Ca2 ] i 升高 ,尼莫地平可加强这种抑制作用 ,而BayK864 4则可部分消除这种抑制作用。结论 铅可致分离的小鼠海马细胞 [Ca2 ] i 升高作用与胞内钙库释放有关 ;铅的抑制钾诱发海马细胞 [Ca2 ] i 升高作用与其抑制L型钙通道有关。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探讨静脉丙种球蛋白 (IVIg)和地塞米松 (DEX)对急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血小板参数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 6 0例急性ITP患儿随机分为DEX组和DI(DEX +IVIg)组。观察两组的平均止血时间 ;测定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 (PLT)、血小板压积 (PCT)、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 (PDW)值的变化。结果 DI组平均止血时间 ( 3 2± 1 1d)较DEX组平均止血时间 ( 5 4± 1 3d)明显缩短 (P <0 0 1 ) ,血小板上升速度明显增快。治疗后DEX组和DI组PLT和PCT值均逐渐升高 ,MPV和PDW值逐渐下降。但DI组PLT、PCT、MPV、PDW值变化更为显著 ,分别与DEX组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结论 IVIg联合DEX治疗急性ITP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DEX ;血小板的四项参数可作为判定急性ITP病情严重程度和评价疗效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0.
中药饮片小包装的剂量和质量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饮片小包装作为一项新型的配方模式的改革,其优势非常明显。但在实际使用中主要存在剂量和质量上的问题。药房应从剂量和质量管理入手,一方面监督生产企业做好小包装的剂量和质量工作,另一方面加强医院药房对小包装的剂量和质量管理,提高配方质量,更好地发挥中药饮片小包装的优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