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5篇 |
免费 | 20篇 |
国内免费 | 1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基础医学 | 32篇 |
临床医学 | 24篇 |
内科学 | 14篇 |
皮肤病学 | 2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3篇 |
外科学 | 12篇 |
综合类 | 59篇 |
预防医学 | 13篇 |
药学 | 33篇 |
中国医学 | 31篇 |
肿瘤学 | 7篇 |
出版年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13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27篇 |
2011年 | 27篇 |
2010年 | 29篇 |
2009年 | 21篇 |
2008年 | 18篇 |
2007年 | 17篇 |
2006年 | 14篇 |
2005年 | 13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非小细胞肺癌胸腰椎转移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6例非小细胞肺癌胸腰椎转移患者的手术治疗特点及相关预后因素。方法对非小细胞肺癌胸腰椎转移外科治疗患者2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26例患者,生存时间3~34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2个月,1年生存率49%。单发胸腰椎转移患者的生存期明显长于多发胸腰椎转移者(P=0.015)。肿瘤的病理类刑、原发肿瘤(T)和淋巴结转移情况(N)与生存期并无关系。结论对非小细胞肺癌单发胸腰椎转移者,积极的手术治疗可使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 方法 应用24 h动态心电图对80例无症状心肌缺血冠心病(CHD)患者进行检测,并记录结果. 结果 在80例CHD患者中发生心肌缺血者75例,占93.75%,共发生缺血性ST段下移824阵次,每例发作1~23阵次,平均8.3阵次,平均ST段下移(0.15±0.06)mV;无症状心肌缺血大多发生在白天,发作高峰位于6~12 h出现最少;心率增快的高低与缺血的程度呈正相关,心率越快,ST段下移越明显,诱发的心肌缺血越严重. 结论 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对元症状性心肌缺血病情评估和早期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3.
目的研究nm23和CD44v6在恶性黑色素瘤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5例皮肤恶性黑色素瘤和20例黑色素细胞痣中nm23和CD44v6表达情况。结果nm2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恶性黑色素瘤和黑色素细胞痣分别为40.0%和5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有淋巴结转移的和不伴有淋巴结转移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0%和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存期≥3年的阳性表达率为64.0%,生存期<3年的阳性表达率为25.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44v6的阳性表达率在恶性黑色素瘤和黑色素细胞痣分别为67.7%和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伴有淋巴结转移的和不伴有淋巴结转移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7%和51.4%,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44v6的阳性表达率与患者3年生存率情况无关。结论nm23蛋白高表达可在抑制恶性黑色素瘤转移过程中起一定作用,CD44v6蛋白高表达则可促进恶性黑色素瘤的转移;检测恶性黑色素瘤nm23和CD44v6基因蛋白的表达可作为临床预测转移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44.
45.
目的对比分析甲状腺显像热结节与甲状腺功能检测结果,探讨甲状腺热结节与甲状腺功能关系。方法收集2008年10月至2010年5月年诊断甲状腺结节且甲状腺显像呈现热结节的33例患者,记录热结节的数目、大小、对周围正常甲状腺显影的抑制情况等。收集患者的甲状腺功能检测结果。结果甲状腺显像热结节患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9例,亚临床甲功3例,甲状腺功能正常21例。结论甲状腺显像呈热结节表现是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Plummer病)及毒性甲状腺腺瘤的病理过程。甲状腺热结节的大小对甲状腺功能判定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6.
云厚朴两种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选择云厚朴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两种提取物中厚朴酚的含量。结果:乙醇回流法与超临界CO2萃取法(SFE—CO2)提取厚朴酚得率分别为2.63%、2.40%,浸膏得率分别为29.3%、10.1%,厚朴酚在浸膏中的含量为9.1%、23.7%。结论:超临界CO2萃取法优于乙醇回流提取法。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讨对踝关节骨折患者治疗中手术方法与手法复位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2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分别采用手法复位、手术复位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与愈合时间、治疗优良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15.89±4.23)d多于对照组(7.28±2.56)d,但愈合时间(12.35±2.85)周明显少于对照组(15.69±4.57)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优良率94.44%(34/36)高于对照组63.98%(23/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2.78%(1/36)、5.56%(2/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踝关节骨折患者治疗中,尽管采用手术治疗方法患者住院时间较长,但治疗效果显著,应在临床实践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大剂量乌司他丁在深低温停循环(DHCA)状态下对主动脉夹层体外循环(CPB)患者肺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36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行DHCA下大血管手术。患者被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n=18,接受总剂量为20 000 IU/kg乌司他丁)和对照组(n=18,接受等体积的0.9%生理盐水)。在麻醉诱导后(T0),主动脉阻断后30 min(T1)、停机后3 h(T2)、停机后6 h(T3)和停机后9 h(T4)五个时间点测定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和IL-8,肺功能参数(除外T1)等。结果乌司他丁组细胞炎性因子浓度较对照组在T1到T4之间显著降低,两组均在T2时间点出现峰值。与对照组在T2~T4的肺功能参数相比,乌司他丁组术后肺泡-动脉氧分压差、生理死腔、吸气峰压和平台压均显著降低,且静态顺应性和动态顺应性更好,显著缩短气管插管时间和重症监护室停留时间。结论大剂量乌司他丁可降低DHCA术后患者的细胞炎性因子水平,减少肺部损伤,改善CPB后肺功能,最终缩短气管插管和重症监护室停留时间。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喉癌患者外周血细胞免疫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1例喉癌患者(其中Ⅰ~Ⅱ期17例,Ⅲ~Ⅳ期24例;无淋巴结转移28例,有淋巴结转移13例;术后复发转移11例,无复发转移30例)手术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 CD3+、CD4+、CD8+、CD19+)及自然杀伤细胞( NK)水平。结果手术后41例患者NK水平升高, CD19+细胞水平下降( P<0.05), CD3+、CD4+、CD8+水平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Ⅲ~Ⅳ期患者比较,Ⅰ~Ⅱ期患者血CD4+细胞水平显著降低,CD19+细胞水平显著升高(P<0.05);有淋巴结转移喉癌患者外周血CD4+细胞水平显著下降,NK细胞水平显著升高(P<0.05);术后随访1年,复发或转移组外周血CD4+细胞水平显著下降,NK、CD19+细胞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喉癌患者外周血细胞免疫水平对转移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0.
Ⅲ期食管鳞癌的新辅助化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新辅助化疗在食管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37例Ⅲ期食管鳞癌患者,接受了2~4周期的术前新辅助化疗。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了单纯手术治疗。术后根据情况指定个体化的辅助治疗。Kaplan—Meier法计算两组生存率,χ2和Breslow方法检验两组中各项观察指标的差异。结果新辅助化疗组和对照组根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81.1%和80%(P=0.576),转移度分别为20.2%和25.8%(P=0.027);新辅助化疗组的根治性切除率稍高,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恢复情况两组差异无显著性;CR和PR患者较SD患者有较好的预后,但CR与PR患者间的预后差异不明显,另外,与单纯手术组相比,那些CR患者具有明显的生存优势。结论新辅助化疗有助于减少术后病理的淋巴结转移度,能提高根治性手术切除率,对化疗敏感的患者具有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