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4891篇 |
免费 | 11939篇 |
国内免费 | 665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392篇 |
儿科学 | 2401篇 |
妇产科学 | 689篇 |
基础医学 | 7126篇 |
口腔科学 | 2111篇 |
临床医学 | 15554篇 |
内科学 | 10217篇 |
皮肤病学 | 1190篇 |
神经病学 | 2229篇 |
特种医学 | 4062篇 |
外科学 | 10637篇 |
综合类 | 35597篇 |
现状与发展 | 25篇 |
预防医学 | 15522篇 |
眼科学 | 1179篇 |
药学 | 16331篇 |
170篇 | |
中国医学 | 12379篇 |
肿瘤学 | 467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75篇 |
2023年 | 1453篇 |
2022年 | 3766篇 |
2021年 | 4727篇 |
2020年 | 4262篇 |
2019年 | 2251篇 |
2018年 | 2377篇 |
2017年 | 3538篇 |
2016年 | 2462篇 |
2015年 | 4778篇 |
2014年 | 6372篇 |
2013年 | 8174篇 |
2012年 | 11523篇 |
2011年 | 11947篇 |
2010年 | 11273篇 |
2009年 | 10134篇 |
2008年 | 10145篇 |
2007年 | 9846篇 |
2006年 | 8905篇 |
2005年 | 6950篇 |
2004年 | 4912篇 |
2003年 | 3792篇 |
2002年 | 2958篇 |
2001年 | 2602篇 |
2000年 | 1890篇 |
1999年 | 713篇 |
1998年 | 146篇 |
1997年 | 113篇 |
1996年 | 114篇 |
1995年 | 101篇 |
1994年 | 114篇 |
1993年 | 85篇 |
1992年 | 49篇 |
1991年 | 47篇 |
1990年 | 29篇 |
1989年 | 28篇 |
1988年 | 21篇 |
1987年 | 37篇 |
1986年 | 28篇 |
1985年 | 18篇 |
1984年 | 18篇 |
1983年 | 14篇 |
1982年 | 14篇 |
1965年 | 21篇 |
1963年 | 11篇 |
1962年 | 19篇 |
1959年 | 13篇 |
1958年 | 26篇 |
1957年 | 30篇 |
1956年 | 1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培养神经元缺氧后蛋白激酶A(PKA)活性变化及其与神经元缺氧凋亡的关系。方法建立体外培养W istar大鼠胎鼠皮层神经元模型及培养神经元缺氧模型,用不同浓度的PKA抑制剂(Rp-cAMP),在不同的缺氧时相点观察神经元细胞膜和细胞质中PKA的活性、Bc l-2和TUNEL表达的规律。结果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培养神经元细胞膜PKA的活性显著增加,Bc l-2表达降低,TUNEL荧光染色阳性率及平均荧光强度显著升高。而应用Rp-cAMP后细胞凋亡情况显著减轻。结论PKA和Bc l-2均参与了缺氧神经元凋亡;PKA抑制剂Rp-cAMP可减轻缺氧神经元凋亡,且该作用与Bc l-2表达降低有关;PKA的激活在缺氧神经元凋亡中起促发作用。 相似文献
52.
IFN-γ在沙眼衣原体呼吸道感染中免疫防御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与IFN-γ作用相关的酶吲哚胺2,3二氧化酶(IDO)、诱导性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和NADPH氧化酶(ox)gp91在沙眼衣原体呼吸道感染中的表达及与机体防御的关系,探讨衣原体感染中IFN-γ免疫防御作用的机制.方法:用沙眼衣原体小鼠肺炎株(MoPn)通过鼻腔感染C57BL/6(H-2b)小鼠,用过氧化物酶连接的鼠抗衣原体脂多糖单抗染色HeLa 229细胞,检测衣原体在肺组织的生长;用RT-PCR检测衣原体感染后第7及14天小鼠肺组织IFN-γ、IDO、iNOS和gp91NADPH ox mRNA表达.结果:MoPn呼吸道感染后小鼠肺组织匀浆衣原体活性测定,于感染后第2天,HeLa 229细胞内可见有衣原体包涵体生长,IFU值增高,于感染后第7天IFU达最高水平,以后逐渐下降,至感染后21天基本恢复到基线水平.与未感染的对照组比较,Th1细胞因子IFN-γ于感染后第7天表达显著增高,感染后14天有所降低,但仍维持较高水平;同时衣原体感染可显著诱导与IFN-γ作用相关的三种酶IDO、iNOS和gp91 NADPH ox在小鼠肺组织的表达,感染后第7及14天,IDO,iNOS及gp91 NADPH ox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其中IDO和gp91 NADPH ox于感染后第7天mRNA表达增高显著(P<0.01),14天略有下降(P<0.05).结论:衣原体呼吸道感染诱导Th1细胞因子IFN-γ mRNA高表达,参与宿主对衣原体的清除及机体免疫防御,此作用可能与其相应的酶IDO、iNOS和gp91 NADPH ox表达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53.
TCRVβ7.1基因修饰T细胞对乳腺癌细胞杀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TCPVβ7.1基因转染前后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对乳腺癌细胞株杀伤活性的影响。方法:脂质体包裹PdWA3.1vβ7.1后转染健康人PBMC,流式细胞仪检测PdWA3.1Vβ7.1基因表达,改良MIT法检测TCRVβ7.1基因转染前后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对乳腺癌细胞株杀伤活性。结果:TCRVβ7.1基因转染可显著增加正常人PBMC该基因表达,转染前后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对乳腺癌细胞株杀伤活性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用TCR基因修饰可明显提高正常人PBMC对乳腺癌细胞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54.
抗SARS-CoV抗原的人源Fab段噬菌体抗体库的构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利用抗SARS冠状病毒IgG抗体阳性的SARS康复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 ,构建人源Fab段抗体文库。方法 :制备外周血淋巴细胞总RNA ,逆转录成cDNA。以其为模板 ,利用针对家族特异性Ig基因的引物扩增重链Fd段和轻链基因 ,并重组到噬菌粒载体pComb3中 ,将重组噬菌粒载体电转化大肠杆菌XL 1Blue,酶切鉴定抗体库的重组率 ,并测定噬菌体抗体库的库容量。结果 :构建了源于SARS康复患者血清中抗Fab段的抗体文库 ,轻链、重链Fd段基因的重组率分别为91%和 75 % ,库容量为 7.2 3× 10 7。结论 :成功地构建了抗SARS CoV抗原的人源Fab段噬菌体抗体库 相似文献
55.
恒河猴tPA基因的克隆、测序与真核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采用高浓度乙二醇(EG-8)作为胚胎冷冻保护剂,以高浓度的半乳糖作为解冻稀释液,对MMTV-Wnt-1转基因小鼠的早期囊胚进行玻璃化冷冻保存。结果在EG-2中平衡4-6min和解冻时间为3-5min时获得了最佳冷冻效果。此条件下冷冻胚胎的总回收率为88.61%(109/123);回收胚胎在体外发育率达88.99%(97/109);孵化率达81.65%(89/109);发育胚胎的移植出生率为38.36%(69/181);冷漠胚胎移植出生后经PCR检测一半小鼠整合阳性。结果表明使用高浓度的乙二醇作为冷冻保护剂和以高浓度的半乳糖作为冻稀释液能有效地保存转基因小鼠胚胎。 相似文献
56.
Bio—Normalizer(BN)对体外鼠胚大脑神经细胞缺氧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研究Bio-Normalizer(BN)对大脑神经细胞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本研究采用无血清体外细胞培养方法,培养鼠胚大脑神经细胞,将神经细胞造成缺氧损伤,在无血清培养液中加入不同剂量的BN,观察BN对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将细胞分为4组,Ⅰ组为缺氧BN浓度为0mg/ml组;Ⅱ组为缺氧BN浓度为0.1mg/ml组,Ⅲ组为缺氧BN浓度为0.5mg/ml组;Ⅳ组为非缺氧BN浓度为0mg/ml组。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发育的情况,于细胞培养后的第4天收集细胞,测定生化指标,同时进时光镜和电镜病理检查。结果:缺氧0.1mgBN/ml组的神经细胞MTT及NSE活性均高于缺氧0mgBN/ml组,并有显著差别(P<0.05);形态学观察结果也显示缺氧0.1mgBN/ml组和0.5mgBN/ml组的神经细胞缺氧损伤后恢复明显好于缺氧0mgBN/ml组。结论:BN对大脑神经细胞缺氧损伤恢复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7.
目的 研究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的免疫功能状态。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检测膜表面白细胞介素2受体(Tac)、植物血凝素刺激后的膜表面白细胞介素2受体(Tac-a),MTT比色法检测白细胞介素2活性(IL-2)。结果 与健康儿童比较,先心病患儿IL-2活性和Tac-a都显著降低(P<0.01);与非紫绀型先心病患儿比较,紫绀型先心病患儿IL-2活性显著降低(P<0.01)。结论 先心病患儿免疫功能缺陷可能是其易患感染性疾病的原因之一,增强免疫治疗对预防先心病患儿感染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58.
目的 介绍急性乙状结肠扭转行纤维结肠镜复位治疗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 采用国产CS-120型纤维结肠镜对二例急性乙状结肠扭转病人进行检查复位。结果 急性乙状结肠扭转病人可通过非手术治疗方法即行纤维结肠镜检查复位获得成功。结论 纤维结肠镜操作简单、成功率高,不失为非手术治疗乙状结肠急性扭转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9.
纳络酮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并心源性休克1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纳络酮在心急性心肌梗塞(AMI)并心源性休克中的作用及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近4年来AMI并发心源性休克的患者35例,随机分普通组17例和纳络酮组18例进行救治,结果:常规组有效率为29.4%,纳络酮组有效率为61.1%,经x^2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AMI并心源性休克在无条件实施急诊血运重建术的医院,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络酮治疗,可显著提高有效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60.
Effect of Bmk venom microinjected into LS on electric activities of nociceptive neurons in Pf of rat
目的 :研究外侧隔核是否是蝎毒产生中枢镇痛作用的重要部分之一。方法 :用玻璃微电极记录束旁核的单位放电 ;通过不锈钢套管向外侧隔核内微量注射 0 .0 3%蝎毒。结果 :外侧隔核内微量注射0 .0 3%蝎毒可以明显地减弱束旁核内的痛兴奋神经元和痛抑制神经元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结论 :外侧隔核是蝎毒产生中枢镇痛作用的重要部位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