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449篇
  免费   11217篇
  国内免费   7140篇
耳鼻咽喉   823篇
儿科学   1683篇
妇产科学   715篇
基础医学   7709篇
口腔科学   2255篇
临床医学   14429篇
内科学   10841篇
皮肤病学   1112篇
神经病学   2793篇
特种医学   4281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0028篇
综合类   30301篇
现状与发展   37篇
预防医学   13392篇
眼科学   1752篇
药学   13776篇
  139篇
中国医学   10043篇
肿瘤学   5695篇
  2024年   533篇
  2023年   1509篇
  2022年   3648篇
  2021年   4700篇
  2020年   4008篇
  2019年   2421篇
  2018年   2553篇
  2017年   3172篇
  2016年   2564篇
  2015年   4479篇
  2014年   5823篇
  2013年   7027篇
  2012年   9881篇
  2011年   10604篇
  2010年   9619篇
  2009年   8445篇
  2008年   8758篇
  2007年   8515篇
  2006年   7511篇
  2005年   6011篇
  2004年   4621篇
  2003年   4073篇
  2002年   3346篇
  2001年   2725篇
  2000年   2028篇
  1999年   938篇
  1998年   407篇
  1997年   418篇
  1996年   334篇
  1995年   266篇
  1994年   220篇
  1993年   129篇
  1992年   110篇
  1991年   95篇
  1990年   58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46篇
  1987年   38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8篇
  1963年   7篇
  1959年   6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12篇
  1956年   5篇
  1955年   5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结直肠de novo癌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青  姜泊 《胃肠病学》2006,11(3):132-134
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已能发现越来越多的微小和早期结直肠病变。部分报道曾描述了一种微小而极具侵袭性的结直肠癌,因其缺乏起源于腺瘤的证据,被称为“de novo癌(de novo carcinoma)”。这类肿瘤由于挑战了经典的腺瘤癌变途径而引起众多争议,但由于其所显示的独特生物学特性,也得到了各国学者的充分重视。本文将对de novo癌的概念、争议及其临床、分子生物学水平的特点进行初步概述。  相似文献   
82.
近交系胎鼠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体外定向分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体外培养近交系大鼠胚胎腹侧中脑前体细胞(VMP)并诱导其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DN),为研究DN定向分化的分子机制提供细胞模型。方法取材胎龄11d的近交系大鼠胚胎VMP,体外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增殖培养7d后换用L-抗坏血酸-2-磷酸酯倍半镁盐(AA-2P)诱导分化为DN,随后进行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结果细胞总数扩增49.76倍,免疫荧光染色显示β-TubulinⅢ阳性的神经元中(71.33±20.42)%为TH阳性的DN,后者占细胞总数的(24.85±12.85)%。结论近交系大鼠VMP经体外原代培养能够得到较高比例的DN,可作为深入研究DN定向分化分子机制的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83.
重组耻垢分枝杆菌-Sj26GST疫苗的免疫保护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初步研究重组耻垢分枝杆菌疫苗rMc-Sj26GST(recombinant M.smegmatis mc2155-Sj26GST)对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用耻垢分枝杆菌重组疫苗rMc-Sj26GST免疫雄性BALB/c小鼠,检测小鼠淋巴细胞刺激指数(SI),腹腔巨噬细胞培养上清释放NO量,小鼠血清IFN-γ、IL-2的含量,并计数小鼠肝、肺活细菌数.结果小鼠脾淋巴细胞刺激指数(SI)为2.64±1.37,与Mc组(载体组)1.28±0.41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小鼠血清IFN-γ为196.43 pg*ml-1,与Mc组112.57 pg*ml-1相比,差异有显著性,较对照组高41%;小鼠血清中IL-2的浓度较对照组高.经rMc-Sj26GST疫苗免疫的小鼠受结核杆菌攻击后其肺、肝脏结核杆菌数较对照组少.结论耻垢分枝杆菌重组疫苗rMc-Sj26GST增强了小鼠细胞免疫功能,并使小鼠能抵抗结核杆菌的攻击.  相似文献   
84.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对右室起搏患者左室收缩运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 (QTVI)评价右室心尖起搏 (RVAP)VVI型对左心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 应用GEVivid 7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对 2 0例RVAP患者和 2 0例正常人的心尖四腔切面的室间隔和左室外侧壁速度和位移曲线进行观察 ,测量心电图Q波分别至室间隔和左室外侧壁收缩期峰速度的时间 ,并除以R R间期进行校正。结果 QTVI显示右室起搏器置入者的室间隔与左室外侧壁速度曲线的收缩期S波非同步出现。Q波至室间隔收缩期峰速度的时间短于Q波至左室外侧壁收缩期峰速度的时间 ,两者分别为 ( 0 .12± 0 .0 2 )s和 ( 0 .14± 0 .0 2 )s,P <0 .0 5。结论 右室起搏后早期的左室整体收缩功能虽未见明显下降 ,但QTVI可以发现室间隔与左室壁收缩明显的不协调 ,可作为早期分析左室收缩运动的定量方法。  相似文献   
85.
86.
刘瑾  杨青  王绵珍  兰亚佳 《现代预防医学》2003,30(5):689-693,696
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是一组锌离子依赖的蛋白水解酶,在ECM降解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研究表明,MMPs活性异常不仅能促进肿瘤血管形成,还是人类多种肿瘤侵袭和转移的必要条件。本文就与肺癌侵袭和转移有关的MMPs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7.
腺性膀胱炎三种治疗方法治疗效果的随访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腺性膀胱炎三种治疗方法的效果。方法  86例腺性膀胱炎患者分别行膀胱药物灌注、经尿道电切、经尿道电切加膀胱药物灌注治疗。随访观察症状缓解程度和膀胱镜病检结果 1年。结果  73例完成了随访调查 ,占 84.9%。三种方法治疗后症状缓解程度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膀胱镜病检复查 ,灌注治疗效果好于电切治疗效果 ,综合治疗效果好于电切治疗效果 ,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比较灌注治疗后膀胱镜病检阴性例数 ( 2 2 /2 8)与综合治疗后膀胱镜病检阴性例数 ( 3 0 /3 4)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 χ2 =1.0 60 ,P =0 .3 0 3 )。结论 膀胱药物灌注和经尿道电切加膀胱药物灌注的膀胱镜病检复查 ,效果好于电切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88.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分类与手术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2001年12月手术治疗219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诊治情况,探讨其骨折分类与治疗方法的选择.……  相似文献   
89.
经导管封闭治疗小儿继发孔房间隔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经导管封闭治疗小儿房间隔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16例ASD患儿.男6例,女10例;年龄2~14(8±4)岁,体重10~40(23±9)Kg.先行右心导管用球囊导管测量ASD大小,选择适合的封堵器,在X线及超声引导下释放封堵器堵闭ASD,术后随访疗效,追踪残余分流率和并发症.结果应用此法封闭16例ASD,全部成功.手术时间为(70±30)血n,透视时间(13±8)min,术中无明显并发症.术后随访右房、右室径较术前明显缩小,恢复正常(P<0.05);无残余分流发生.结论经导管封闭治疗小儿房间隔缺损术具有创伤小,成功率高,安全性好的优点,但其长期疗效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 - 1(ICAM - 1)及其调节因子白细胞介素 - 1β在脊髓缺血 -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和作用。 方法 建立大鼠急性脊髓缺血 -再灌注损伤模型 ,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技术 ,检测脊髓再灌注损伤血管内皮ICAM - 1mRNA和白细胞介素 - 1β(IL - 1β)mRNA表达量。 结果 正常对照组和单纯缺血组不引起细胞因子和黏附分子表达量的增加 (P >0 .0 5 ) ,而再灌注后缺血区细胞因子、黏附分子的表达及多形核白细胞 (PMN)浸润先后发生了改变。缺血 30min后再灌注 2h ,IL - 1βmRNA的表达量为 (1.0 76± 0 .330 )V ,约为正常对照组的 2倍 (P <0 .0 1) ;再灌注 6h达到高峰 ,并持续至 12h。I CAM - 1mRNA表达量于再灌注 4h为 (0 .94± 0 .12 )V (P <0 .0 1) ;再灌注 12h ,其单位微血管面积内ICAM - 1蛋白荧光强度约比单纯缺血组增加了 3倍 (P <0 .0 0 1)。 结论 脊髓缺血 -再灌注损伤时 ,ICAM - 1及其调节因子IL - 1β在继发性脊髓损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