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6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75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30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58篇
内科学   92篇
皮肤病学   38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89篇
外科学   40篇
综合类   79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58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9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6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5篇
  1975年   6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测量国人全膝关节假体置换术胫骨近端截骨面后缘至腘窝血管之间的距离,以期为临床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避免损伤腘窝血管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选择2006-06/12于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体检的50名正常成人(53膝),男29名(31膝),女21名(22膝)。所有观察对象均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道德委员会批准。对所有膝关节进行MRI扫描,在胫骨外侧平台以下10mm水平横断面上辨认腘动静脉,并测量胫骨近端截骨面后缘至腘窝动静脉的距离。结果:53膝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男性胫骨近端截骨面后缘至腘动脉、腘静脉平均距离为(6.7±2.5,7.3±2.3)mm,95%可信区间分别为5.8~7.6mm,6.5~8.1mm。②女性胫骨近端截骨面后缘至腘动脉、腘静脉平均距离为(6.6±1.9,7.1±2.7)mm,95%可信区间分别为:5.8~7.4mm,5.9~8.3mm。③不同性别观察对象胫骨近端截骨面后缘至腘血管的距离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腘窝血管紧邻全膝关节假体置换术胫骨近端截骨面后缘,不同性别间无明显差异。全膝关节假体置换术中进行胫骨近端截骨,特别是后方操作时需特别谨慎,以避免损伤腘窝血管。  相似文献   
92.
目的:分析假体的选择与手术操作技术对非肿瘤性肩关节损伤人工肩关节置换术治疗的影响。方法:选择2001-04/2006-10在上海长征医院、西藏军区总医院、扬州第一人民医院等进行肩关节置换术患者33例。肱骨急性近端粉碎性骨折28例:行单极人工肩关节置换术17例,双极人工肩关节置换术1例,全肩关节置换术3例。肱骨头缺血坏死2例、骨性关节炎3例,均行全肩关节置换术。术后9个月时22例患者参加随访,18个月时17例参加随访,30个月时5例参加随访。结果:33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1例肱骨假体留置过长致肩关节上举运动痛、静止不痛,翻修术后缓解。其余32例完全不疼。②术后患者上举85°~130°,平均(98.7±6.0)°,外旋17°~36°,平均(30.0±5.7)°。内旋75°~101°,平均(82.5±4.8)°。③患者假体置位较好,除1例肱骨假体未完全插入髓腔,翻修后正常。④材料与组织的生物相容性能:符合美国FDA及欧洲CE标准。结论: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人工肩关节假体,术中假体固定方法的选择以及术后外固定材料的佩戴对肩袖功能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3.
从兔股骨头中提取总RNA的方法特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建立一种高效、快速的骨组织总RNA提取方法。方法:实验于2005-01/2006-01在昆明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和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中科院细胞与分子进化重点实验室完成。取健康新西兰大白兔1只,截取其股骨头,迅速置于液氮罐中保存,于研钵中研磨,使骨组织始终保存于液氮中,继续研磨,如此重复3次,然后利用Trizol使骨细胞结构迅速破坏,将粉末转入离心管,室温静置5min。随后加入氯仿等有机溶剂处理、离心,使RNA与细胞DNA、蛋白质及其他成分分离从而得到总RNA。最后鉴定RNA的质量、纯度及产率,取2μL提取出的RNA在体积分数为0.008的甲醛变性琼脂糖凝胶上进行电泳,主要观察RNA的28S、18S及5S三个条带是否清晰,有无降解和DNA污染。以99μLDEPC水稀释1μLRNA样品,紫外分光光度计测量其吸光度(A)值,A260/A280之比值表示RNA的纯度,同时根据吸光度值计算其质量浓度。结果:①对提取的兔股骨头RNA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可显示清晰的28S、18S两个条带,5S条带亦可见,表明了RNA是完整的。②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兔股骨头中提取出的RNAA260/A280,结果表明由本法提取的RNA纯度高,无DNA和蛋白质的污染。③经紫外分光光度计吸收定量,每毫克兔股骨头组织能提取1.0~1.2μg的总RNA。结论:本法提取骨组织总RNA方便、快捷,质量高,可用于骨组织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相似文献   
94.
目的:对不同个体椎骨短期精度进行观察,发现骨质疏松的严重程度不同其短期精度不同。分析DPX-MD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测量不同个体椎骨骨面积、骨矿含量、椎体宽、椎体高的短期精密度,了解上述指标对骨矿含量或骨密度测定的影响,以便为骨矿含量或骨密度检测质量控制和减少误差提供依据。 方法:实验于2004-05/2006-12在川北医学院人体解剖实验室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骨密度室完成。①对象:铝体模;3个活体椎体(38岁骨密度正常男性;40岁骨质疏松症男性;62岁轻微骨量减少女性);1个带软组织的死体椎体(由川北医学院人体解剖实验室提供)。②方法及评估:采用美国Lunar公司生产的DPX-MD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测量各椎体的椎骨面积、骨矿含量、椎体宽、椎体高及骨矿含量/椎体宽。3次/d,连续测定5d。铝体模和死体椎体两端均用小木块固定在6.5cm的高度,放在15cm的水浴中,为减少误差由一人操作。由不同椎骨面积、骨矿含量、椎体宽、椎体高及骨矿含量/椎体宽可得到各自的变异系数。 结果:①腰椎各椎体和L2~4的骨矿含量的变异系数:各椎体或L2~4骨矿含量变异系数从正常男性椎体、骨质疏松症男性椎体、轻微骨量减少女性椎体与死体椎体呈依次增大。②各椎体和L2~4的椎骨面积、椎体宽、椎体高的变异系数:椎骨面积、椎体宽的值从铝体模、正常男性椎体、骨质疏松症男性椎体、轻微骨量减少女性椎体与死体椎体呈依次增大,尤其是轻微骨量减少女性椎体与死体椎体较大;椎体高的变异系数以骨质疏松症男性椎体与轻微骨量减少女性椎体较大,尤其是轻微骨量减少女性椎体的变异系数最大。 结论:不同个体椎骨骨面积、骨矿含量、椎体宽、椎体高的精度不同,对骨密度测定的影响不同。椎间隙欠清楚者由于椎体分椎线难于确定,椎体高度的测定对骨密度测定影响较椎间隙清楚者大;有骨质增生和骨质疏松越严重者由于椎体边缘线难于确定,椎体宽度的测定对骨密度测定影响较无骨质增生和骨密度正常者大;有骨质增生存在和骨质疏松越严重,骨面积的测定对骨密度测定影响越大;骨质疏松越严重,骨矿含量测定对骨密度测定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95.
颈动脉血管重构特征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体内的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血管重构是高血压的重要病理变化,是高血压导致器官损害的结构基础。实验观察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颈动脉中层组织学的相关变化,以验证血管重构的特点。方法:实验于2006-06/2007-03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心血管内科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及分组:12周龄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10只,同性别周龄的WKY大鼠10只为对照,喂养18周后终止实验。②实验过程及评估:开始及每2周测鼠尾收缩压。实验结束后,麻醉后取颈动脉,行苏木精-伊红、苦味酸-天狼星红、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的双重染色(P/VB法),利用计算机辅助成像系统测算颈动脉中膜厚度、腔径、血管中膜厚/腔径、中膜横截面积、中膜细胞平均核面积及中膜的胶原面积百分比、弹性纤维面积百分比、弹性纤维面积与胶原面积的比值。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纤维粘连蛋白、层粘连蛋白等抗原在颈动脉壁的表达,并计算颈动脉中膜细胞增殖指数;以原位末端标记法标记血管壁的凋亡细胞,计算颈动脉中膜细胞凋亡指数。结果:2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实验开始和结束前的收缩压均>150mmHg,高于WKY大鼠(P<0.01)。②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颈动脉中膜厚度、腔径、中膜厚度/腔径、中膜横截面积、中膜胶原面积百分比均高于WKY大鼠(P<0.01),而中膜弹性纤维面积百分比、弹性纤维面积与胶原面积比值均低于WKY大鼠(P<0.01)。③α-平滑肌肌动蛋白在两组大鼠颈动脉中膜均可表达,提示中膜细胞为血管平滑肌细胞。④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中膜血管平滑肌细胞平均核面积大于WKY大鼠(P<0.01),中膜细胞增殖指数与WKY大鼠差异无显著性(P>0.05),中膜细胞凋亡指数显著低于WKY大鼠(P<0.01)。⑤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颈动脉中膜纤维粘连蛋白、层粘连蛋白的光密度值(IA值)及染色阳性面积百分比高于WKY大鼠(P<0.01)。⑥颈动脉中膜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指数与中膜横截面积呈显著负相关(r=-0.872,P<0.01);纤维连接蛋白表达的吸光度值与中膜横截面积呈显著正相关(r=0.954,P<0.01)。结论: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颈动脉存在明显的重构,其特点为中膜肥厚、平滑肌细胞肥大、凋亡减少及胶原、纤维粘连蛋白、层粘连蛋白的过度沉积。  相似文献   
96.
高血压血管重构及高血压状态下的颈动脉血管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高血压颈动脉重构特点、机制,为临床控制高血压并逆转颈动脉重构提供新靶点。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维普全文电子期刊数据库所有相关高血压动脉重构及颈动脉重构方面的文献,检索词“动脉重构,颈动脉重构,高血压”,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中文。同时计算机检索Entrez PubMed所有相关高血压动脉重构及颈动脉重构方面的文献,检索词“artery remodeling,carotid artery remodeling,hypertention”,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English。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包括高血压大动脉重构机制及颈动脉重构方面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纳入标准:有关高血压颈动脉形态学、平滑肌细胞及细胞外基质重构及其机制的文献。排除标准:与高血压颈动脉重构无关的文献。资料提炼:共检索到168篇关于高血压动脉重构及颈动脉重构的文献,最终纳入39篇符合标准的文献。资料综合:颈动脉血管重构导致高血压的发展和并发症的出现。高血压颈动脉的重构形态学上以壁厚/腔径比值增高、顺应性下降为特点。血管中层平滑肌细胞总体积增加及动脉壁细胞外基质组成成分的变化是高血压颈动脉重构的重要内容。高血压颈动脉重构的机制与细胞增殖、凋亡及血管炎症、纤维化有关。结论:高血压的治疗必须重视血管的保护及血管重构的逆转。通过药物干预及基因治疗,逆转血管重构,将成为多种心血管疾病治疗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7.
目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和磷酸钙骨水泥作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填充物,应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法比较两种材料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生物学效应。方法:实验于2003-03/09在南通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和上海大学上海生物力学工程研究所合作完成。①利用WD-5型万能材料机测量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和磷酸钙骨水泥铸件力学性质。②选取骨质疏松患者1例(患者知情同意),排除其他疾患,应用CT扫描技术、图形数字化方法获取胸腰段的三维坐标,利用ANSYS5.0有限元分析软件等工具建立骨质疏松患者胸腰段的三维有限元模型。③模拟L1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其和相邻椎体及椎间盘的负荷传递、应力、位移等进行分析。结果:①获取了精确的T11 ̄L3的多排螺旋CT扫描断层影像数据,经ANSYS5.0软件处理后得到4718个节点,1642个薄极单元,4495个八节点等参单元的骨质疏松患者胸腰段三维有限元力学模型。②采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作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填充物,比骨质疏松椎体应力增加了近15%。后部结构的应力平均增加13.2%,其中椎弓根增加5.9%,峡部增加6.25%,关节点增加27.6%。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在稳定椎体、恢复强度和刚度的同时,可能使其后部结构及相邻腰椎出现应力集中现象。③采用磷酸钙骨水泥作为椎体成形术填充物,比骨质疏松椎体应力平均增加了7%,应力集中现象明显小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结论:三维有限元力学分析表明两种材料均提高了椎体的抗变形能力,有利于椎体功能的重建。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相比,磷酸钙骨水泥能减少成形椎体和相邻椎体之间的应力梯度,从长远看,能减少椎体退变和相邻椎体骨折的机会。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胰岛素分泌细胞分化的可能性,并观察其动态变化。方法:实验于2005-09/2007-03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完成。①标本来源:骨髓标本15例来自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成人骨髓检查结果正常者,均签署捐献同意书。②实验方法:无菌条件下取骨髓2.0~5.0mL,采用percoll分离液和贴壁法获得纯化的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③实验评估:流式细胞仪行细胞表面抗原检测,在适当的条件下诱导其分化为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采用两步法向胰岛素分泌细胞诱导,观察其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活化素A、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尼克酰胺等因子刺激下向胰岛素分泌细胞分化的动态变化。双硫踪染色鉴定胰岛样细胞团,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细胞分泌胰岛素的情况,RT-PCR检测胰岛细胞特异基因的表达。结果: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特性及免疫表型:分离培养获得的贴壁细胞,呈形态均一的梭形,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CD45表达阴性,CD29、CD44表达阳性。②向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的诱导分化:此类细胞经茜素红染色、油红O染色均呈阳性,可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③向胰岛素分泌细胞的诱导分化:第1步诱导后出现细胞簇,双硫腙染色不着色,胰岛素分泌量少,仅检测到PDX-1基因的表达,证实其为胰岛前体细胞。第2步诱导后细胞簇数目逐渐上升,至诱导14d大部分细胞簇经双硫腙染色都呈红色。④诱导后培养上清中胰岛素含量:诱导第3,7,14,21天的胰岛素分泌量分别为(15.3±4.9),(34.1±5.6),(40.4±5.3),(39.8±5.1)mU/L。⑤胰岛细胞特异基因的表达:诱导7d仅检测到PDX-1基因的表达,insulin1、insulin2和Glut2基因均不表达。诱导14,21d检测到insulin2、PDX-1基因表达,insulin1基因弱表达,Glut2基因不表达。结论:体外分离、纯化得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7d可分化出胰岛前体细胞,不具功能性;诱导14d后可成功地分化出成熟的具有功能性的胰岛素分泌细胞。  相似文献   
99.
蛇胆汁中牛磺胆酸含量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分析了3种测定蛇胆汁中主要成分牛磺胆酸含量的方法,制定科学合理统一的质量标准。方法:用薄层层析-磷钼酸比色法、薄层扫描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蛇胆汁中主要成分牛磺胆酸进行测定,并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薄层层析-磷钼酸比色法、薄层扫描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含量测定结果有一定差异,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48%,98.51%和100.34%,RSD分别为4.6%,4.3%和1.5%。结论:高效液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