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912篇
  免费   4460篇
  国内免费   3259篇
耳鼻咽喉   510篇
儿科学   557篇
妇产科学   303篇
基础医学   3395篇
口腔科学   907篇
临床医学   5309篇
内科学   4539篇
皮肤病学   429篇
神经病学   1453篇
特种医学   1669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4325篇
综合类   11093篇
现状与发展   8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4452篇
眼科学   598篇
药学   5228篇
  48篇
中国医学   4146篇
肿瘤学   2657篇
  2024年   238篇
  2023年   658篇
  2022年   1593篇
  2021年   2093篇
  2020年   1758篇
  2019年   1166篇
  2018年   1184篇
  2017年   1382篇
  2016年   1128篇
  2015年   1799篇
  2014年   2350篇
  2013年   2668篇
  2012年   3814篇
  2011年   3952篇
  2010年   3399篇
  2009年   2820篇
  2008年   3026篇
  2007年   2971篇
  2006年   2678篇
  2005年   2144篇
  2004年   1629篇
  2003年   1582篇
  2002年   1471篇
  2001年   1255篇
  2000年   868篇
  1999年   534篇
  1998年   238篇
  1997年   223篇
  1996年   185篇
  1995年   160篇
  1994年   153篇
  1993年   70篇
  1992年   80篇
  1991年   78篇
  1990年   61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64年   2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4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通过是否进行腭咽肌肉重建的两组腭裂修复术后患者鼻咽内窥镜的比较观察,了解腭咽部肌肉重建术后腭咽闭合状况的改变。方法将41例腭裂术后患者,按照在腭裂修复时是否进行腭咽肌肉重建分为重建组(22例)和非重建组(19例),以鼻咽纤维内窥镜记录静态和发音时腭咽闭合运动状况,对两组患者腭咽闭合运动类型和状况进行比较。结果重建组静态腭咽腔形态较非重建组明显缩小,各壁光滑丰满,未见软腭鼻腔面V型缺损畸形;动态时以环状闭合为主。非重建组静态腭咽腔形态较大,可见软腭鼻腔面V型缺损畸形;动态时以冠状闭合为主。经比较重建组腭咽闭合良好率(90.91%)明显优于非重建组(37.31%)。结论鼻咽内窥镜观察证实腭咽肌肉重建腭裂修复术后腭咽闭合功能恢复明显优于非重建组。腭裂修复术时重建腭咽肌肉有助于缩小腭咽腔和更易于达到良好的腭咽闭合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显微手术夹闭、血管内栓塞和栓塞后手术夹闭3种治疗方法,探讨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安全有效方案。方法显微手术瘤颈夹闭30个动脉瘤,栓塞34个动脉瘤,栓塞后夹闭15个动脉瘤。结果夹闭组30个完全夹闭,无复发,死亡率6%(2/30)。栓塞组完全闭塞率70.6%(24/34),复发率17.6%(6/34),死亡率11.8%(4/34)。栓塞后手术组15个完全夹闭,无复发,死亡率6.7%(1/15)。治疗结束用GOS评价,1个月后3组良好率分别为80.0%、79.4%和80.0%;半年后良好率分别为90.0%、88.2%和86.7%。结论显微手术瘤颈夹闭术仍然是治疗破裂动脉瘤的有效方法,具有1次治疗彻底和复发率低的优势,并可作为栓塞失败的补救手段。  相似文献   
13.
本刊的审稿专家可使用同一个用户名作为审稿人进行稿件审理和作者投稿。(3)作者投稿请直接登录中华医学会业务巾心下信息管理平台的稿件远程管理系统,点击“作者在线投稿”。投稿成功后,系统自动发送回执邮件。作者可随时点击“在线查稿”,获知该稿件的审稿情况、处理进展、审稿意见、终审结论等;有关稿件处理的相关结果编辑部不再另行纸质通知。  相似文献   
14.
腔隙性脑梗死的MRI与CT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的影像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比较MRI和CT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0例经临床、MRI诊断明确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病灶形态大小、部位、数量进行统计。结果:①120例行MRI检查患者共发现病灶890个,最多见于豆状核(占40.8%),其次为放射冠、丘脑、内囊、尾状核、桥脑,可为圆形、椭圆形、条索状病灶。②32例既做CT,又做MRI患者中,MRI检出的病灶数为CT的5.1倍,其中绝大多数CT漏检病灶直径≤5mm或位于幕下。结论:①腔隙性脑梗死常为多发,且第一次临床发病时多数患者颅内已存在无症状性腔隙性脑梗死病灶;②腔隙性脑梗死灶易为CT忽略,尤其是幕下病灶或≤5mm的病灶,这是造成既往文献报道腔隙性脑梗死好发部位差异较大的一个主要原因;③尽管腔隙性脑梗死病灶较小(≤10mm),但大部分(60.0%)急性期存在在周边水肿,需要相应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5.
侯建乐 《齐鲁药事》2009,28(12):755-757
目的分析ADR在我市的零售药店发生特点。方法Excel电子表和手工筛选方法,按患者性别、年龄、涉及药品种类、临床具体表现及给药途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零售药店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以口服药物为主,中成药的不良反应不可忽视。不良反应的种类以消化系统最多,其次分别为神经系统反应和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儿科用药由于选择慎重不良反应数较少。结论 ADR现象比较普遍,应合理使用解热镇痛抗炎药、循环系统药和抗微生物药物,中成药的不良反应不可忽视,要加强对零售药店的药品的不良反应(ADR)监测,加快药品不良反应信息的传递,保障公众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6.
阿米替林合并认知疗法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阿米替林合并认知疗法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符合CCMD 3诊断标准的 86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给予阿米替林合并认知治疗 ,对照组织给予阿米替林治疗 ,疗程 12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阴性症状量表 (SANS)评定临床疗效 ,采用副反应量表 (TESS)评定副反应。结果 在治疗的 4、8、12周末 ,HAMD评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显效率分别为 83 95 %和 6 1 90 % (u =5 .83,P <0 0 5 )。结论 阿米替林与认知治疗组结合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疗效好于单用阿米替林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控制性降压是否增加脊髓对牵拉损伤的易感性。材料与方法健康成年杂种犬6只,随机分为常压和控制性降压脊髓牵拉损伤组。观察常压及控制性降压水平下相同程度牵拉损伤后脊髓血流(SCBF)、体感诱发电位(SEP)、神经源性运动诱发电位(NMEP)改变的差异。结果 外周血有创动脉压(MABP)平均下降幅度为40.5%。经SSPS统计软件独立样本t检验,不同牵拉水平下,常压组及低压组的SCBF(%)、SEP波幅(Asep)(%)及NMEP波幅(%)无显著差异。结论 尼卡地平控制性降压不增加脊髓对牵拉损伤的易感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MR显微成像技术研究阿尔茨海默病转基因小鼠老年斑的沉积情况。方法2只17个月龄阿尔茨海默病转基因[V717I]小鼠和2只野生型小鼠,行活体T2WI,然后对照影像定位结果进行组织学切片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T2WI中老年斑的沉积情况以及其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的对应关系。结果转基因小鼠T2WI上显示大脑皮层和海马区可见点状低信号,且部分低信号可以和组织学切片所显示的老年斑相对应;野生型小鼠T2WI未见明显的低信号,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也未见到染色阳性的斑块。结论MR显微成像技术检测老年斑的沉积是可行的,且可用来特异性地诊断阿尔茨海默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经鼻腔直接入路行蝶窦及中颅窝手术的方法. 方法鼻内镜下经较宽大一侧鼻腔将中鼻甲向外推移,鼻腔扩张器扩大视野,直达并开放蝶窦前壁, 鼻内镜与显微镜联合切除病变. 结果 10例孤立性蝶窦炎术后症状消失.6例蝶窦囊肿、脑膜瘤均一次手术切除.32例垂体腺瘤17例全切除,12例次全切除,3例大部分切除,术后补充X刀治疗.48例术后随访6个月~3.5年,平均2.5年,蝶窦囊肿、蝶窦炎、脑膜瘤无复发,3例垂体腺瘤复发,无颅内感染并发症,无鼻腔粘连、鼻出血等鼻腔并发症. 结论鼻内镜联合显微镜经鼻腔蝶窦及中颅窝手术损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效果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从血清生化,病毒学,肝纤维化指标以及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的角度分析拉米夫定(LMD)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1例,给予口服LMD100 mg/d,连用1 a,动态观察服药0,24和48 wk肝功能、乙肝五项、HBV-DNA定量、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Ⅲ型前胶原(PⅢP)和Ⅳ型胶原(ⅣC)的变化,通过肝组织穿刺活检,观察用药前后肝脏组织病理学的改变.结果:LMD治疗48 wk,可显著抑制HBV-DNA(copy/L)复制(6.13×109±4.03×105 vs 9.01×105±4.89×103,P<0.01),使大多数患者肝功能(nkat/L,ALT:1697±907 vs550±503;AST:1787±717 vs 498±430)恢复正常(P<0.01),显著降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水平(P<0.01).减轻肝细胞坏死,汇管区炎细胞浸润及纤维化.结论:LMD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一种较为切实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