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91篇 |
免费 | 56篇 |
国内免费 | 3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8篇 |
儿科学 | 29篇 |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46篇 |
口腔科学 | 4篇 |
临床医学 | 75篇 |
内科学 | 41篇 |
皮肤病学 | 2篇 |
神经病学 | 6篇 |
特种医学 | 6篇 |
外科学 | 59篇 |
综合类 | 129篇 |
预防医学 | 34篇 |
眼科学 | 24篇 |
药学 | 44篇 |
中国医学 | 51篇 |
肿瘤学 | 2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15篇 |
2021年 | 23篇 |
2020年 | 12篇 |
2019年 | 14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13篇 |
2016年 | 11篇 |
2015年 | 25篇 |
2014年 | 21篇 |
2013年 | 25篇 |
2012年 | 30篇 |
2011年 | 41篇 |
2010年 | 43篇 |
2009年 | 40篇 |
2008年 | 45篇 |
2007年 | 47篇 |
2006年 | 37篇 |
2005年 | 35篇 |
2004年 | 15篇 |
2003年 | 21篇 |
2002年 | 15篇 |
2001年 | 11篇 |
2000年 | 13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3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观察瘦素(leptin)对缺氧复氧人正常肝细胞(L02)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L02细胞分别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缺氧12 h复氧组(IR组)和缺氧12 h复氧加不同浓度的瘦素(分别为100 μg/L、200 μg/L、400 μg/L、800 μg/L 和1 600 μg/L)干预组, 以流式细胞仪分析、DNA缺口末端标记 (TUNEL) 试验、荧光定量 PCR 等方法观察leptin 对L02肝细胞凋亡、Fas/FasL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R组细胞凋亡率和TUNEL细胞阳性率增加(P<0.01),加用不同浓度瘦素干预组的细胞凋亡率和TUNEL细胞阳性率与IR组相比明显下降(P<0.05);(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R组 L02 细胞中Fas/FasL mRNA表达明显上调(P<0.01);加用不同浓度瘦素干预组与IR组相比,Fas/FasL mRNA表达下降,以400 μg/L瘦素作用明显,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瘦素能减轻缺氧复氧培养L02肝细胞的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其下调细胞中Fas/FasL 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新生儿双侧声带麻痹的病因、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转归。 方法 对新生儿中心在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双侧声带麻痹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儿的基本资料、病因、治疗情况及预后情况,并对患儿进行门诊及电话随访。 结果 共纳入28例患儿,男18例,女10例,年龄1~24 d,中位年龄3.5 d。92.9%(26/28)的患儿为足月儿,53.6%(15/28)的患儿为剖宫产。患儿首发症状主要为吸气性喉鸣及呼吸困难,占比高达78.6%(22/28),其次为呛奶及呕吐,占比为14.3%(4/28)。先天性双侧声带麻痹23例(82.1%,23/28),其中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病变7例(23.8%),先天性心脏病6例(21.4%),喉气管疾病6例(21.4%),胃食管反流疾病2例(7.1%);后天获得性声带麻痹5例(17.9%,5/28),获得性因素中多发于食管、气管疾病术后(80%,4/5)。全部患儿中8例(28.6%)行气管切开。所有患儿随访时间1个月~4年,死亡4例。气管切开患儿8例中,1例12个月时顺利拔管,1例堵管中,余5例目前随访16~47个月声带仍无恢复。观察等待20例患儿中,11例(64.7%)在后期随访的1~38个月内痊愈,声带活动恢复,6例(35.3%)在后期随访的5~17个月内声带活动改善,活动后喉鸣。 结论 新生儿双侧声带麻痹病因以先天性多见,共患病因素多,临床多表现为喉鸣及呼吸困难,部分有吞咽困难。气管切开术在新生儿双侧声带麻痹中并不是普遍必要的,多数先天性双侧声带麻痹患儿可自行恢复,预后较好,不要过早行外科手术干预。 相似文献
23.
目的 了解2008年北京市未经抗病毒治疗HIV-1感染者中耐药株传播水平,为耐药监测和临床抗病毒治疗工作提供本底资料.方法 参照WHO提出的HIV耐药警戒线调查方法(HIV drug resistance threshold survey,HIVDR-TS)指导方案,收集6个月内检测发现的60~70名小于25岁的感染者血浆样本,检测HIV-1 pol区亚型及耐药基因型,并计算耐药株检出率、评价传播水平.结果 61份符合要求的样本共获得50个有效pol区序列.感染途径以同性传播为主,占62%;亚型分布以B(42%)、CRF01_AE(28%)、CRF07_BC(26%)3种为主.出现1例针对PI类药物的耐药突变株,检出率为2%(1/50);出现1例针对NRTI类药物的耐药突变株,检出率为2%(1/50);未出现针对NNRTI类药物的耐药突变株,检出率为0.蛋白酶(PR)区和逆转录酶(RT)区的耐药突变株检出率均为2%,均属于低度传播范围(<5%).结论 北京市未经抗病毒治疗HIV-1感染者中出现PR和RT区的耐药突变株,传播水平尚处于低流行状态,现有的抗病毒治疗方案是可行的,治疗前尚不需要进行大规模耐药性检测.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双氢睾酮(DHT)对大鼠原代卵泡颗粒细胞抗苗勒管激素(AMH)表达的影响。方法 从95只21 d SD雌性大鼠中提取颗粒细胞原代培养48 h后,先用HE染色检测细胞形态,卵泡刺激素受体(FSHR)细胞免疫荧光检测细胞纯度;然后根据干预方法和实验的不同,随机将细胞分为对照组(无药物干预)、10-8mol/L DHT组、10-5mol/L DHT组,2×10-5mol/ L蛋白激酶B(Akt)抑制剂(MK-2206 2Hcl)组和10-8mol/L DHT+2×10-5mol/L MK-2206 2Hcl组,分别使用相应浓度的试剂干预细胞3 h。干预完成后,细胞免疫荧光染色观察AMH表达的部位和变化;Western blotting测定不同组的AMH、Akt、p-Akt蛋白表达量。结果 大鼠原代卵泡颗粒细胞的纯度为93.33%±3.09%,AMH表达在大鼠原代卵泡颗粒细胞膜和细胞质中;与对照组相比,10-8 mol/L DHT和10-5 mol/L DHT均可使颗粒细胞AMH表达增加(P<0.05),但这两个浓度的DHT对颗粒细胞AMH的表达影响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10-8 mol/L DHT可以使p-Akt、AMH表达升高,2×10-5 MK-2206 2Hcl使AMH表达降低(P<0.05);与2×10-5MK-2206 2Hcl相比,10-8mol/L DHT+2×10-5 MK-2206 2Hcl处理组AMH表达升高(P<0.05)。结论 DHT可以上调大鼠原代卵泡颗粒细胞AMH的表达,这种作用可能与Ak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25.
目的 了解2008年北京市未经抗病毒治疗HIV-1感染者中耐药株传播水平,为耐药监测和临床抗病毒治疗工作提供本底资料.方法 参照WHO提出的HIV耐药警戒线调查方法(HIV drug resistance threshold survey,HIVDR-TS)指导方案,收集6个月内检测发现的60~70名小于25岁的感染者血浆样本,检测HIV-1 pol区亚型及耐药基因型,并计算耐药株检出率、评价传播水平.结果 61份符合要求的样本共获得50个有效pol区序列.感染途径以同性传播为主,占62%;亚型分布以B(42%)、CRF01_AE(28%)、CRF07_BC(26%)3种为主.出现1例针对PI类药物的耐药突变株,检出率为2%(1/50);出现1例针对NRTI类药物的耐药突变株,检出率为2%(1/50);未出现针对NNRTI类药物的耐药突变株,检出率为0.蛋白酶(PR)区和逆转录酶(RT)区的耐药突变株检出率均为2%,均属于低度传播范围(<5%).结论 北京市未经抗病毒治疗HIV-1感染者中出现PR和RT区的耐药突变株,传播水平尚处于低流行状态,现有的抗病毒治疗方案是可行的,治疗前尚不需要进行大规模耐药性检测. 相似文献
26.
目的分析北方一寻常型银屑病家系的发病与HLA-A、B、DRB1等位基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聚合酶链反应(PCR-SSO)方法检测一北方家系16人的HLA-A、B、DRB1等位基因。结果家系中共有6人患寻常型银屑病,其中4个早发寻常型银屑病患者(Ⅱ-2、Ⅱ-4、Ⅲ-1、Ⅲ-5)发病均在30岁以前,B位点均为B*13、DRB1位点均为DRB1*07;家系中有6人携带单倍型11-15-15,其中4人发病(Ⅰ-2、Ⅱ-2、Ⅱ-4、Ⅲ-1),年龄稍小的2人未发病(Ⅲ-3、Ⅲ-4)。结论此家系中寻常型银屑病的发病涉及多个易感位点,携带B*13-DRB1*07基因的早发病者可能与对遗传因素和/或环境因素敏感性增加有关;易感单倍型携带者的发病受环境因素和/或其他易感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肝移植围术期血液中单核细胞TLR4及血清细胞因子浓度的变化。方法:采集15例肝移植患者外周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单核细胞TLR4的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1β和IL-8,分析TLR4表达与细胞因子的关系。结果:单核细胞TLR4在新肝期3 h、新肝24 h显著上调表达(P<005);新肝24 h细胞因子的浓度显著高于其它各时间点 (P<001);新肝24 h时TNF-α、IL-1β和IL-8的浓度与单核细胞TLR4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发生急性肺损伤患者TLR4表达强且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28.
目的: 观察胆红素(BR)和内毒素(LPS)联合作用对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生长及细胞间缝隙连接(GJ)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NRK52E细胞,不同浓度的BR和LPS联合干预,用MTT测量细胞生长;观察它们对生长融合细胞(有GJ形成)和生长未融合细胞(无GJ形成)集落形成的影响;采用细胞荧光免疫示踪法分析细胞间GJ的功能。结果: BR 从17.1 μmol/L增加至 513 μmol/L,可浓度依赖性地增加细胞生长;当BR浓度继续增加时,细胞生长逐渐降低。LPS(10-1 000 μg/L)能浓度依赖性地降低NRK52E细胞生长。 BR和LPS 联合作用下,513 μmol/L BR增加100 μg/L LPS作用下的细胞生长(P<0.05),而684 μmol/L BR降低100 μg/L LPS的细胞生长(P<0.05);513 μmol/L BR能增加100 μg/L LPS作用下GJ传递数目(P<0.05),684 μmol/L BR降低100 μg/L LPS作用下的GJ传递数目。 结论: BR和LPS联合作用时,513 μmol/L BR降低LPS的细胞毒性,684 μmol/L BR增加LPS的细胞毒性,其改变可能是通过细胞间缝隙连接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腮腺癌术后高危复发区用何种照射方法可以更有效的使靶区剂量均匀及更好的保护危及器官.方法 对8例腮腺癌术后患者设计治疗计划,处方剂量为95%计划靶区(PTV)60 Gy/30次.对常规放疗、二维适形放疗(2D-CRT)、三维适形放疗(3D-CRT)和调强放疗(IMRT)等放射治疗技术的腮腺癌术后靶区进行放疗计划设计,分析比较各种治疗计划靶区适形度和在保护危及器官等方面的优劣.结果 在2D-CRT时,以计算点深度取3.5 cm,电子线能量采取12 MeV及X射线/电子射线(X/E)剂量比为1∶2时靶区的适形度和均匀度较好,危及器官的受量较低.与2D-CRT比较,常规放疗照射野能够较好地包括CT断层图像上勾画的靶区.与2D-CRT及3D-CRT相比,IMRT计划有最好的靶区适形度及均匀度,同时对危及器官有较好的保护作用.结论 X射线与电子线混合线束照射时,剂量计算点深度取3.5 cm左右、电子线能量采取12 MeV及X/E剂量比为1∶2时,靶区的适形度和均匀度较好,对正常组织的保护较好,但具体患者最好用计划系统来选择以上指标.常规放疗按解剖标志确定的照射野能够较好地包括三维靶区.IMRT计划的靶区适形度及均匀度最好,并且危及器官受量较低,在腮腺癌术后放射治疗中IMRT技术是值得推广并普及的放射治疗技术.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患者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62例临床淋巴结阴性(cN0)的PTMC患者的术前彩超及临床病理资料,应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侧颈区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结果:全组患者中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为38.5%,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率为23.6%。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χ~2=7.312,P0.05)、肿瘤直径(χ~2=14.321,P0.001)、包膜受侵(χ~2=21.689,P0.001)、多灶癌(χ~2=13.086,P0.001)、中央区淋巴结阳性(χ~2=69.421,P0.001)、肿瘤位置(χ~2=19.028,P0.001)与侧颈区淋巴结转移明显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1.758)、肿瘤直径≥7mm(OR=1.710)、包膜受侵(OR=3.337)、多灶(OR=1.778)、中央区淋巴结阳性(OR=7.504)、肿瘤位于上极(OR=4.084)是PTMC患者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侧颈区淋巴结的转移风险随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数目的增多而增加(≥3枚:OR=19.957)。结论:cN0期PTMC的侧颈淋巴结转移与多个因素有关,对于存在这些危险因素的患者,首次手术治疗时应考虑行患侧侧颈区淋巴结探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