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24篇
  免费   1529篇
  国内免费   994篇
耳鼻咽喉   78篇
儿科学   274篇
妇产科学   120篇
基础医学   982篇
口腔科学   241篇
临床医学   1756篇
内科学   1121篇
皮肤病学   320篇
神经病学   322篇
特种医学   582篇
外科学   1202篇
综合类   4184篇
现状与发展   4篇
预防医学   2126篇
眼科学   206篇
药学   1881篇
  21篇
中国医学   1654篇
肿瘤学   773篇
  2024年   86篇
  2023年   207篇
  2022年   565篇
  2021年   569篇
  2020年   585篇
  2019年   276篇
  2018年   315篇
  2017年   440篇
  2016年   296篇
  2015年   631篇
  2014年   789篇
  2013年   1066篇
  2012年   1443篇
  2011年   1517篇
  2010年   1394篇
  2009年   1290篇
  2008年   1329篇
  2007年   1126篇
  2006年   1041篇
  2005年   761篇
  2004年   526篇
  2003年   441篇
  2002年   332篇
  2001年   313篇
  2000年   238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8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探讨膀胱非尿路上皮性肿瘤的诊断、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46例膀胱非尿路上皮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4例,女12例。年龄30~82岁,平均61.3岁。术前辅助检查主要包括B超、盆腔CT、膀胱镜加病理活检以及131I-MIBG。42例行手术治疗,4例放弃手术。结果:46例术前或术后病理检查诊断为膀胱鳞状细胞癌19例,膀胱腺癌18例(单纯性非脐尿管腺癌8例,脐尿管腺癌5例,转移性腺癌5例),膀胱小细胞癌4例,膀胱嗜铬细胞瘤5例。术后40例随访12~72个月,膀胱嗜铬细胞瘤5例均健在,膀胱鳞癌及腺癌各2例随访至14~26个月仍存活,其余患者平均存活时间13.2个月。结论:膀胱非尿路上皮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确诊时大多已是晚期,预后差。膀胱根治性切除术是除转移性癌和小细胞癌外的膀胱非尿路上皮性恶性肿瘤的推荐手术方案,小细胞癌以化疗为主,转移性癌以改善尿路症状为主,良性嗜铬细胞瘤以膀胱部分切除为主。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Y形阴囊皮瓣治疗小儿重度尿道下裂的适用范围和疗效。方法:背侧包皮不充裕的重度尿道下裂患儿12例,包括阴囊型7例,会阴型5例;合并阴茎阴囊不全转位11例,完全转位1例。年龄11个月~12岁,平均4.2岁。采用Y形阴囊皮瓣成形尿道并同期纠正阴茎阴囊转位。结果:平均随访2年,术后阴茎伸直及外观满意,尿道口位置正常。发生尿瘘4例(33.3%),尿道狭窄1例(8.3%),手术总成功率达58.3%。结论:Y形阴囊皮瓣适用于背侧包皮少的小儿重度尿道下裂的治疗,且能同期纠正阴茎阴囊转位,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的手术效果。方法对75例胸腰段脊柱结核患者均采用一期后路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其中后路采用AF内固定、前路采用自体肋骨支撑植骨8例,后路采用钉棒系统内固定、前路采用自体肋骨支撑植骨40例,后路用钉棒系统固定、前路采用钛网植骨27例。结果手术时间150~270 min;术中失血量750~2 100 ml。术中无大血管、硬脊膜损伤。术后并发症:前路切口感染1例,脊神经根激惹1例,交感神经激惹1例,均在3个月内恢复。75例均获随访,时间20~60个月。植骨融合率:术后6个月为91.5%,术后1年为100%。末次随访时Frankel分级:B级6例均恢复至D级,C、D级37例均恢复至E级。两下肢感觉运动功能、括约肌功能均得到一定程度恢复。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结核病灶无复发。结论术前经过充分准备,以规范的全身抗结核治疗(化疗)为基础,加强营养支持治疗,采用后路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可以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84.
目的 评价miR-221在前列腺癌细胞系中表达的变化对其神经内分泌样转化及其侵袭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Northern blot检测LNCaP、LNCaP-AI两种前列腺癌细胞系中7种microRNA的表达变化;细胞转染法检测在雄激素剥夺环境中LNCaP和LNCaP-AI细胞系中miR-221的作用;CCK-8法检测细胞在不同阶段的生长增殖水平;Transwell法检测转染细胞的侵袭能力;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的细胞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dishevelled-2( DVL2)表达的变化.结果 与雄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ADPC)的细胞系LNCaP相比,miR-221在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AIPC)的细胞系LNCaP-AI中明显高表达.通过转染使miR-221在LNCaP细胞系中高表达可促进细胞的NSE表达,加速其神经内分泌样分化.而在LNCaP-AI细胞系中下调miR-221水平则会升高靶基因DVL2的表达水平,并增强LNCaP-AI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结论 该实验证实在AIPC和ADPC细胞系中miR-221存在表达差异.miR-221可促进前列腺癌细胞的神经内分泌样转化,这可能是导致前列腺癌雄激素非依赖转化的重要原因.MiR-221可通过作用DVI2调节晚期前列腺癌细胞的转移和侵袭.  相似文献   
85.
郝林  王涛  刘巍峰  金韬  牛晓辉 《中华骨科杂志》2012,32(11):1015-1019
 目的 探讨应用前方带股血管蒂的股四头肌肌皮瓣覆盖臀后部创面的半骨盆截肢术(前侧皮瓣半骨盆截肢术)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患者预后和并发症情况。方法 自2009年4月至2010年10月,北京积水潭医院骨肿瘤科对10例患者采用前侧皮瓣半骨盆截肢术,男9例,女1例;年龄30~62岁,平均45岁。软骨肉瘤7例、上皮样肉瘤1例、多形性脂肪肉瘤1例、梭形细胞肉瘤1例。结果 9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21.5个月。术后仅1例出现轻度皮缘坏死,无伤口感染者。局部复发3例(33.3%),2例软骨肉瘤、1例上皮样肉瘤。死亡3例(33.3%),包括复发的2例、另1例软组织脂肪肉瘤患者因肺转移死亡;1例复发患者带瘤存活;2例患者肺转移带瘤存活;余3例未见复发和转移。结论 前侧皮瓣半骨盆截肢术适用于:(1)臀后部软组织肿块侵及皮肤皮下或反应区到达皮下;(2)骨盆恶性肿瘤复发需行半骨盆截肢,原手术切口污染臀部软组织,无法使用常规后侧皮瓣;(3)臀部皮肤软组织因放疗等原因影响后侧皮瓣血运。此手术的必要条件是髂外血管到股血管通畅良好,可顺利游离且不在肿瘤反应区内。适应证明确的情况下,前侧皮瓣覆盖较常规后侧半骨盆截肢更便于操作和覆盖,便于获得更好的外科边界,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6.
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出血风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影响PCNL出血的风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218例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31例,女87例.年龄19 ~70岁,平均48岁.其中鹿角形结石146例.7例有开放或PCNL手术史.合并糖尿病41例,高血压病89例.本组手术均由同一术者完成.对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伴随疾病、结石类型、穿刺肾盏、通道数量、通道大小、手术时间及术者经验等相关因素进行单变量及多变量回归分析. 结果 207例手术获得成功,11例因通道建立失败改开放或终止手术.采用单通道碎石176例,多通道碎石31例.采用18 F通道163例,24 F通道44例.平均手术时间78.4 min.输血16例,输血率为7.7%,1例行选择性肾动脉栓塞,1例行肾脏切除.单变量分析中,鹿角形结石(P =0.034)、合并糖尿病(P =0.030)、通道数量(P=0.019)、通道大小(P =0.008)及手术时间(P=0.001)是影响输血率的主要因素.平均血红蛋白下降11.2 g/L.其中鹿角形结石患者平均血红蛋白下降(12.4±4.6)g/L,非鹿角形结石患者(8.3±3.3)g/L;单通道碎石(10.8±3.2)g/L,多通道碎石(13.2±3.5)g/L;18F通道碎石(10.5±2.5)g/L,24 F通道碎石(13.2±4.4) g/L;糖尿病患者(12.7±5.3) g/L,非糖尿病患者(10.8±4.1)g/L.鹿角形结石(P <0.001)、合并糖尿病(P =0.015)、通道数量(P =0.016)、通道大小(P <0.001)及手术时间(P <0.001)是影响血红蛋白下降的主要因素.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合并高血压、穿刺位置、既往手术史及术者经验不是影响出血的主要因素.多变量回归分析中,鹿角形结石( OR=1.92)、合并糖尿病(OR=1.75)、多通道(OR =2.45)、大通道(OR=1.32)及手术时间过长(OR=1.66)显著增加出血的风险. 结论 鹿角形结石、多通道、大通道、合并糖尿病及手术时间过长可显著增加PCNL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87.
目的 探讨儿童头孢曲松相关尿路及胆囊假性结石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 方法 2011年3月收治头孢曲松相关尿路及胆囊假性结石患儿l例,男,6岁.入院前9d诊断为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予头孢曲松钠3 g/d[ll7 mg/(kg· d)]治疗,用药3d出现双侧腹痛、恶心、呕吐,遂停药.停药后2d腹部B超检查示右肾盂扩张,其内可见0.7 cm×0.4 cm强回声团,后伴弱声影.停药后4d复查B超示胆囊内数个强同声光点,未见声影;右肾盂扩张加重,肾盂输尿管交界处见1.6 cm较强回声,声影不明显,右侧输尿管扩张;左肾盂扩张1.1 cm,左侧输尿管扩张.SCr313μmol/L. 结果 行膀胱镜下双侧输尿管插管并冲洗,冲出较多胶冻样沉淀物.停药后6d复查SCr正常,复查B超示胆囊内强[回声光团体积较前增大;右肾盂扩张减轻;左肾盂扩张无明显改变,左输尿管扩张稍缓解.再次行膀胱镜下输尿管插管并冲洗,仍冲出较多胶冻状沉淀物.此后双侧腹痛间断发作,但较前有所缓解.停药后7d复查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停药后10 d尿液变清亮、腹痛消失,复查CT未见尿路结石,双侧肾盂及输尿管无扩张,胆囊内可见较强回声团.停药后22 d复查B超示胆囊、双侧肾及输尿管均未见异常.随诊1个月,尿道及胆囊结石无复发.结论 头孢曲松相关尿路合并胆囊假性结石病例较少见.应用头孢曲松后出现尿路及胆道系统结行症状,应想到头孢曲松相关假结石病.  相似文献   
88.
目的 评价山莨菪碱对过度训练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Toll样受体4(TLR4)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48只,体重200~22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C组,n=8)、力竭运动组(E组,n=24)和山莨菪碱组(A组,n=16).采用大鼠游泳至力竭建立过度训练模型,A组于力竭运动前20 min腹腔注射山莨菪碱10 mg/kg后进行力竭运动.检测肾组织细胞凋亡和肾小管上皮细胞TLR4蛋白、TLR4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C组比较,E组和A组细胞凋亡率升高,肾小管上皮细胞TLR4蛋白和TLR4 mRNA表达上调(P<0.05);与E组比较,A组细胞凋亡率降低,肾小管上皮细胞TLR4蛋白和TLR4 mRNA表达下调(P<0.05).结论 山莨菪碱可通过下调过度训练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TLR4表达,抑制肾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探讨成人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与预后。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3年1月1日至2017年6月30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淋巴瘤中心收治的68例初治成人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患者,分析其疗效及预后。结果 68例成人T-ALL患者中位年龄23(14~60)岁,男性多见。第1疗程后完全缓解(CR)率73%,皮质T-ALL的CR率最高,其他T-ALL其次,早期前体T淋巴细胞白血病最低,分别为100%、73%、54%(χ 2=5.712,P=0.058);年龄>35岁病例组首疗程CR率低于≤35岁病例组(40%比79%,χ 2=6.364,P=0.012),性别、白细胞计数各组的首疗程CR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2疗程后总CR率93%。化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SCT)、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SCT)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10个月、24个月、未达到(P=0.002)。5年总生存率为25%,化疗、auto-SCT、allo-SCT中位OS分别为24、34、30个月(P=0.007),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33%、38%(P=0.037)。将性别、年龄、白细胞计数、达CR时间>4周、T亚型等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100×10 9/L是影响无复发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风险比2.540,95%CI=1.058~6.099,P=0.037)。结论 成人T-ALL患者预后差,造血干细胞移植可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0.
郝亮亮 《西部医学》2017,29(3):375-377+381
【摘要】 目的 观察分段切断内括约肌加纵切横缝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及其并发症情况。方法 选取环状混合痔患者80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外剥内扎术治疗,治疗组采用分段切断内括约肌加纵切横缝术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7天、1月、3月大便顺畅程度、肛缘水肿程度、肛门括约肌功能、治愈率及复发率,比较两组间临床疗效的差异,评定其效果。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排便更为顺畅,肛缘水肿程度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及对照组患者肛门括约肌功能损伤程度一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治愈率及复发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手术方式远期疗效一致。结论 分段切断内括约肌加纵切横缝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