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71篇
  免费   1386篇
  国内免费   882篇
耳鼻咽喉   209篇
儿科学   164篇
妇产科学   88篇
基础医学   814篇
口腔科学   234篇
临床医学   1660篇
内科学   1151篇
皮肤病学   139篇
神经病学   358篇
特种医学   559篇
外科学   1275篇
综合类   4069篇
现状与发展   3篇
预防医学   1570篇
眼科学   211篇
药学   1721篇
  31篇
中国医学   1566篇
肿瘤学   617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164篇
  2022年   447篇
  2021年   573篇
  2020年   500篇
  2019年   257篇
  2018年   286篇
  2017年   383篇
  2016年   325篇
  2015年   563篇
  2014年   708篇
  2013年   936篇
  2012年   1300篇
  2011年   1390篇
  2010年   1327篇
  2009年   1127篇
  2008年   1177篇
  2007年   1093篇
  2006年   959篇
  2005年   749篇
  2004年   532篇
  2003年   475篇
  2002年   322篇
  2001年   339篇
  2000年   243篇
  1999年   90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是一种常见的医院内获得性感染致病菌,其耐药性强,耐药谱广。亚胺培南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近年来治疗铜绿假单胞菌疗效较好的药物,但随着临床的广泛应用,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等产生了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有β-内酰胺酶的水解、外膜通透性降低和主动外排系统的排出等,这些耐药机制之间相互协同作用而产生高度耐药。针对这些耐药机制,开发活性更高、安全性更好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显得极为迫切。本文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92.
目的分析使用不同的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探讨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183例,患者平均年龄67.8岁,分别采用非手术治疗、动力髋螺钉(DHS)、髓内钉(PFN)内固定治疗。结果所有病例平均随访14.4个月(2个月至5年),6个月功能无异常:非手术治疗组为67.8%,DHS组为92.3%,PFN组为96.7%。结论不同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可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各种方法有其自身特点,PFN是髓内固定,更符合生物力学要求,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最佳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993.
苦瓜中新葫芦烷型皂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关健  潘辉  赵余庆 《中草药》2007,38(8):1133-1135
目的研究苦瓜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乙醇提取、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和硅胶柱色谱分离,通过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苦瓜中分离并鉴定了2对异构体。经13C-NMR光谱分析,其中一对异构体的化学结构初步确定为19R-5β,19环氧葫芦烷-6,23,25-三烯-3β,19-二醇(Ⅰa)和19S-5β,19环氧葫芦烷-6,23,25-三烯-3β,19-二醇(Ⅰb);另一对异构体的化学结构确定为5β,19环氧葫芦烷-6,23,25-三烯-3-O-吡喃葡萄糖苷(Ⅱa)和5β,19环氧葫芦烷-6,23,25-三烯-3-O-阿洛吡喃糖苷(Ⅱb)。结论化合物Ⅰa、Ⅰb、Ⅱa、Ⅱb均为首次从苦瓜中分离得到的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994.
 目的研究藏药大籽獐牙菜(Swertia macrosperma C.B.Clark)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解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大籽獐牙菜的脂溶性部分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8-二羟基-3,5-二甲氧基酮(swerchirin,Ⅰ)、1-羟基-3,5-二甲氧基酮(Ⅱ)、1,8-二羟基-3,7-二甲氧基酮(methylswertianin,Ⅲ)、1-羟基-3,7,8-三甲氧基酮(decussatin,Ⅳ),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Ⅴ)和1,5,8-三羟基-3-甲氧基酮(bellidifodin,Ⅵ)。结论化合物Ⅰ~Ⅴ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95.
焦扬  关天宇  周平安 《中医杂志》2007,48(3):259-261
目的 探讨肺痹汤防治肺纤维化作用及其机理。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肺痹汤高、中、低剂量组。西药对照组,每组10只。用博莱霉素复制大鼠肺纤维化模型后,肺痹汤高、中、低剂量组每天灌服肺痹汤,西药对照组灌服醋酸强的松,28天后处死大鼠,比较各组大鼠肺组织中p38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38 MAPK)以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表达。结果 模型对照组大鼠肺组织中p38 MAPK及TGF—β1表达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及各给药组(P〈0.05),肺痹汤能明显减少大鼠肺组织中p38 MAPK以及TGF—β1表达,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肺痹汤能明显减少博莱霉素所致的大鼠肺组织中p38 MAPK及TGF—β1表达,这可能是其防治肺纤维化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996.
目的:观察中医心理疗法联合柴胡疏肝散治疗神经症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0例,用中医心理疗法联合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对照组30例,实施森田心理疗法治疗。以SDS(抑郁自评量表)、SAS (焦虑自评量表)为疗效评定工具,将两种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有显著差异,并且治疗组疗效持久、稳定。结论:中医心理疗法联合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神经症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997.
目的通过24h动态血压(ABPM)监测,探讨短效联合长效降压药物对有晨峰现象及杓型曲线高血压病患者的作用,并以平滑指数(SI)评价药物的疗效。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的符合1999年WHO/ISH制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的高血压病患者90例,经ABPM 24h检测血压节律呈杓型及超杓型。随机分为A组30例,予洛汀新片剂10mg口服,6∶00及18∶00各服1次;B组30例,予倍它乐克片剂25mg晨醒时口服及洛汀新片剂10mg11∶00口服;C组30例,予卡托普利片剂25mg晨醒时口服及洛汀新片剂10mg11∶00口服。治疗2周后复查ABPM,得出24h平均血压、清晨平均血压、夜间最低血压、清晨-睡眠血压差、血压SI。结果治疗前3组24h平均血压、清晨血压、清晨-睡眠血压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2周后B、C两组与A组比较,24h平均血压、清晨平均血压及清晨-睡眠血压差均显著降低(P〈0.01);C组与B组比较,24h平均收缩压、清晨平均血压均显著降低(均P〈0.05)。收缩压SIC组高于A组(P〈0.01);而B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舒张压SI3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晨醒时服短效降压药物(如卡托普利、倍它乐克)联合长效降压药物(如洛汀新)控制血压既能达到长效药物持续平稳的降压效果,又能更好的控制清晨高血压、24h平均血压,减小清晨-睡眠血压差。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呆聪液对痴呆大鼠模型脑内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PP)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22月龄的老龄大鼠,用海人酸破坏脑基底核法,造成学习和记忆功能障碍的痴呆动物模型,通过水迷宫法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观察了呆聪液对痴呆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脑内β-APP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老龄痴呆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脑内β-APP基因表达增强。呆聪液的3个不同剂量组与痴呆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都能明显提高学习记忆能力,降低脑内β-APP mRNA含量,并有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呆聪液能改善老龄痴呆大鼠的学习和记忆功能并下调β-淀粉样前体蛋白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999.
细支气管肺泡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细支气管肺泡癌(BAC)的多层螺旋CT(MSCT)特征性表现及其病理学对照。方法对60例经纤维支气管镜、手术病理证实的BAC进行回顾性分析,MSCT上观察病灶的部位、分布、内部结构及边缘特征,与病理对比其相关特征。结果BAC分为结节型、炎症型和弥漫型三种。其中结节型占40%(24/60),炎症型28.3%(17/60),弥漫型31.7%(19/60)。结节型病灶中79.2%位于胸膜下区,45.8%显不规则形,能够明确中心小低密度区(空泡征、细支气管含气征、小空洞征)出现率58.3%,磨玻璃样密度和晕征29.2%,尾征75%。炎症型病灶边缘磨玻璃样密度或多发结节52.9%,实变内空泡征或蜂房状35.3%,弥漫型中31.6%可见中心小低密度区的特征。结论BAC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与病理对比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可以认为MSCT是BAC的临床首选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研究蛋白质Z(protein Z,PZ)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86例恶性肿瘤患者的PZ、FⅦ:C、FⅧ:C、FX:C、FⅪ:C进行测定。PZ用ELISA法,血浆FⅦ:C、FⅧ:C、FⅩ:C、FⅪ:C用一期法与ACL-2000全自动凝血仪进行测定。45名健康人作为对照。同时对复发转移组与未复发转移组作分析比较。结果恶性肿瘤组的PZ水平(1210.89ng/ml±251.13ng/ml)明显下降(对照组为2378.83ng/ml±429.51ng/ml),FⅦ:C、FⅧ:C、FⅩ:C、FⅪ:C水平明显升高,分别为162.42%±36.57%、201.95%±77.54%、120.27%±77.54%、145.88%±56.48%(对照组分别为116.70%±28.80%、70.15%±21.28%、76.13%±19.26%、77.23%±16.22%),P值均<0.01。相关研究中,发现恶性肿瘤组及对照组中的PZ水平与FⅦ:C、FⅧ:C、FⅩ:C水平之间均存在明显负相关(P值均<0.001),而PZ与FⅪ:C无相关性(P>0.05)。对肿瘤的病情研究发现,复发转移组PZ、FⅦ:C、FⅧ:C、FⅩ:C、FⅪ:C与未复发转移组比较,转移组的PZ更低,FⅦ:C、FⅧ:C、FX:C、FⅪ:C水平更高(P<0.01)。结论PZ水平在恶性肿瘤患者中明显减低,且与病情有关。PZ与FⅦ:C、FⅧ:C、FX:C存在明显负相关。提示PZ缺乏可能是恶性肿瘤患者获得性易栓症的一个新的发病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