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650篇
  免费   9042篇
  国内免费   5796篇
耳鼻咽喉   844篇
儿科学   1588篇
妇产科学   763篇
基础医学   7260篇
口腔科学   1812篇
临床医学   11527篇
内科学   9746篇
皮肤病学   966篇
神经病学   2660篇
特种医学   342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5篇
外科学   8108篇
综合类   21170篇
现状与发展   33篇
一般理论   3篇
预防医学   8890篇
眼科学   1772篇
药学   10273篇
  103篇
中国医学   8074篇
肿瘤学   5458篇
  2024年   421篇
  2023年   1426篇
  2022年   3659篇
  2021年   4519篇
  2020年   3760篇
  2019年   2483篇
  2018年   2528篇
  2017年   3019篇
  2016年   2463篇
  2015年   3975篇
  2014年   4991篇
  2013年   5688篇
  2012年   8085篇
  2011年   8776篇
  2010年   7101篇
  2009年   5998篇
  2008年   6410篇
  2007年   5931篇
  2006年   5420篇
  2005年   4548篇
  2004年   3118篇
  2003年   2640篇
  2002年   2031篇
  2001年   1539篇
  2000年   1225篇
  1999年   771篇
  1998年   351篇
  1997年   356篇
  1996年   276篇
  1995年   224篇
  1994年   218篇
  1993年   114篇
  1992年   100篇
  1991年   64篇
  1990年   81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44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Glial glutamate transporter-1 (GLT-1) plays an essential role in removing glutamate from the extracellular space and maintaining the glutamate below neurotoxic level in the brain. To explore whether GLT-1 plays a role in the acquisition of brain ischemic tolerance (BIT) induced by cerebral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CIP), the present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observe in vivo changes in the expression of GLT-1 and 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GFAP) in the CA1 hippocampus during the induction of BIT, and the effect of dihydrokainate (DHK), an inhibitor of GLT-1, on the acquisition of BIT in rats. Immunohistochemistry for GFAP showed that the processes of astrocytes were prolonged after a CIP 2 days before the lethal ischemic insult, which could protect pyramidal neurons in the CA1 hippocampus against delayed neuronal death induced normally by lethal ischemic insult. The prolonged processes extended into the area between the pyramidal neurons and tightly surrounded them. These changes made the pyramidal layer look like a 'shape grid'. Simultaneously, the prolonged and extended processes showed a great deal of GLT-1. Western blotting analysis showed significant upregulation of GLT-1 expression after the CIP, especially when it was administered 2 days before the subsequent lethal ischemic insult. Neuropathological evaluation by thionin staining showed that DHK dose-dependently blocked the protective role of CIP against delayed neuronal death induced normally by lethal brain ischemia. It might be concluded that the surrounding of pyramidal neurons by astrocytes and upregulation of GLT-1 induced by CIP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acquisition of the BIT induced by CIP.  相似文献   
62.
矢状缝早闭(舟状头)全颅成形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治疗矢状缝早闭(舟状头)畸形的手术方法。方法采用David“‖”形颅缝重建法(6例)、旋转骨瓣截骨法(2例)、梅花颅骨瓣头颅盖成型法(3例)等术式对舟状头进行矫治。结果11例患儿均治愈,外形满意。结论1~3个月舟状头宜采用简单的David“‖”形颅缝重建法进行治疗,3个月以上的患儿可选用浮动颅骨瓣头颅成型术、梅花瓣法颅骨瓣头颅盖成型术等方法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63.
血红素氧合酶-1与脑出血的继发性损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发性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出血,发病率高,死亡率高[1],且脑出血后患者多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因此,探讨脑出血后脑组织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对于改善脑出血病情及预后是十分必要的。大量研究表明自发性脑出血后造成的脑损伤存在多种机制[2]:早期血肿机械占位效应、  相似文献   
64.
目的 研究糖尿病膀胱病变(Diabetic cystopathy,DCP)储尿期尿动力学特征及膀胱感觉功能障碍,为阐明DCP的发病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分别以链脲佐菌素(STZ)、蔗糖诱导制作大鼠DCP模型及利尿模型,正常大鼠作对照。采用免疫组化结合图像分析技术观察膀胱感觉神经递质CGRP及其纤维改变;制备离体全膀胱,作膀胱灌注测压观察膀胱顺应性改变;放免法测定逼尿肌舒张信号转导分子cAMP。结果 DCP8周时,膀胱壁尤其是粘膜下层的CGRP及其神经纤维明显减少;离体膀胱测压显示糖尿病膀胱顺应性升高;膀胱舒张作用明显弱于对照组和利尿组,逼尿肌cAMP含量显著低于后者。结论 ①DCP对膀胱功能的损害是多方面的:CGRP为主要递质的粘膜下层膀胱容量感觉纤维明显减少,膀胱顺应性改变是DCP的致病机制之一。②DCP早期即已发生储尿期功能障碍,并且可能是膀胱收缩功能损伤的因素。③非糖尿病性利尿状态(多尿)对膀胱功能构成一定的损害作用,但不是DCP形成的主要原因。提示临床上对糖尿病患者作必要的尿动力学检查能较早发现DCP,有助于保护膀胱功能。  相似文献   
65.
目的 近年来产生了一些用于分析基因表达数据的聚类算法,却很少有关于评价聚类算法方法的研究。本研究的目的是尝试建立一个定量的评价基因表达数据聚类结果的方法。方法 本研究提供了一个系统的评价聚类结果的方法,利用我们提出的实验均方误差F值对几个常见的聚类算法进行比较。结果 利用F值对类质量的评价和利用已有的生物学知识对类进行分析的结果一致。结论 实验均方误差F值可以定量地评判用于基因表达数据的聚类算法。  相似文献   
66.
脑血管意外尿失禁的机制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脑血管意外引起尿失禁的可能机制。方法对42例诊断为脑血管意外伴有尿失禁的患者进行尿动力学检查(包括静止期尿道压测定、充盈期及排尿期膀胱尿道功能测定)并按Burney分类进行分析,同时研究病变部位、脑血管意外性质和病变半球侧与尿动力学的关系。结果42例脑血管意外患者中,表现为逼尿肌反射亢进者31例(73.8%):其中外括约肌无抑制性松弛19例(45.2%),逼尿肌-外括约肌不协调3例(7.1%),逼尿肌-外括约肌协调9例(21.4%);逼尿肌反射减低,外括约肌协调者11例(26.2%);无逼尿肌功能正常者。发生膀胱顺应性减低5例(11.9%),发生尿感缺失者11例(26.2%)。初感尿容量(140.00±46.97)ml;膀胱最大容量(293.20±60.71)ml;最大尿道闭合压(65.14±19.83)cmH2O。逼尿肌最大收缩力(Pdetmax)为(60.98±31.11)cmH2O;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Pdet-Qmax)为(35.98±17.46)cmH2O;逼尿肌收缩时间(Tcon)为(86.07±36.09)sec;最大流量(Qmax)为(9.02±5.62)ml/s。中风后尿失禁患者其发病部位多见于基底节、皮层多灶以及额顶叶,脑出血与脑梗塞患者的尿动力学表现无明显差异,左右半球病变对尿动力学也无明显差异。结论脑血管意外后尿失禁的尿动力学异常主要为逼尿肌反射亢进,部分出现逼尿肌反射减弱,但感觉正常,感觉缺失者较少见;外括约肌功能以无抑制性松弛为主,其次为逼尿肌-外括约肌协调,少数出现不协调;较少出现膀胱顺应性降低。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经会阴125I粒子永久植入治疗前列腺癌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本组前列腺癌患者5例。年龄61 ̄83岁,平均70.4岁。临床分期T2bN0M0者2例,T3aN0M0者3例。Gleason评分6分者2例,7分者1例,8分者2例。术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4.5 ̄17.5ng/ml。T3a期患者植入治疗前先行内分泌治疗。术前制定治疗计划,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经会阴125I粒子永久植入操作。术后观察PSA水平变化,连续3次PSA升高即为生化复发,观察术后尿路和直肠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5例患者均术后恢复顺利。术后随访18个月,PSA均明显下降,PSA为0.1ng/ml者3例,0.01ng/ml者1例,0.04ng/m1者1例。5例患者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尿路刺激症状,但6个月后逐渐好转。4例术后出现排便次数增多,术后3个月均好转。未发现尿失禁、直肠溃疡等并发症。结论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经会阴125I粒子永久植入治疗前列腺癌的疗效确切,创伤较小。  相似文献   
68.
微处理器控制的植入式心脏起搏器专用电路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一种基于微处理器的植入式心脏起搏器专用电路设计。该设计采用的技术路线和国外现有技术方案不同,它采用通用微处理器设计,降低了投资风险,缩短了开发周期.特别适合于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69.
不同脑缺血和再灌流过程中大鼠脑组织NO含量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线栓法制成大鼠大脑中动脉梗塞 ( MCAO)模型 ,依 Hb O2 - NO法测定持续性脑缺血和缺血 /再灌流脑组织内 NO含量的变化 ,以探讨不同脑缺血和再灌流过程中 NO的变化规律及其意义。结果 :缺血 3小时受损脑组织 NO水平即增高 ,再灌流后 NO逐步升高 ,而持续性缺血状态下 NO则表现降低后再升高的变化。虽然两组 NO在 7天时均有明显降低 ,但仍高于缺血前水平。认为持续性脑缺血和缺血 /再灌流情况下 NO的变化规律有所不同 ,与缺血脑组织的缺氧及产生 NO所需底物供应缺乏有关 ,且可能与脑组织的损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0.
免疫反应在实验性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自然吸收中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通过检测CD3和IgG在实验性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自然吸收中的表达,探讨腰椎间盘突出后能否自然吸收及其可能的吸收机制。方法:将25只成年狗平均分成5组,从L2/3切取髓核组织,置于L5处的硬脊膜外,于术后2,4,6,8,12周,取动物标本以及正常部位的髓核组织,用CD3抗体和抗IgG进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约30%的标本局部为脂肪组织,54%的标本局部硬脊膜与骨粘连,16%的标本既无粘连也无脂肪,免疫组化测定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CD3^ 细胞的浸润程度呈递减趋势,而IgG沉积的分布程度呈递增趋势,正常髓核无CD3^ 细胞浸润,IgG沉积分布极少。结论:在椎管内,狗游离的髓核组织8-12周后可部分或全部自然吸收,其吸收机制是机体自身免疫反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