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736篇 |
免费 | 2205篇 |
国内免费 | 117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84篇 |
儿科学 | 328篇 |
妇产科学 | 97篇 |
基础医学 | 1341篇 |
口腔科学 | 383篇 |
临床医学 | 2445篇 |
内科学 | 1935篇 |
皮肤病学 | 184篇 |
神经病学 | 339篇 |
特种医学 | 921篇 |
外科学 | 1779篇 |
综合类 | 5830篇 |
现状与发展 | 11篇 |
预防医学 | 2495篇 |
眼科学 | 181篇 |
药学 | 2384篇 |
17篇 | |
中国医学 | 2233篇 |
肿瘤学 | 92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0篇 |
2024年 | 307篇 |
2023年 | 331篇 |
2022年 | 664篇 |
2021年 | 786篇 |
2020年 | 724篇 |
2019年 | 441篇 |
2018年 | 450篇 |
2017年 | 625篇 |
2016年 | 469篇 |
2015年 | 775篇 |
2014年 | 990篇 |
2013年 | 1256篇 |
2012年 | 1953篇 |
2011年 | 2081篇 |
2010年 | 1883篇 |
2009年 | 1647篇 |
2008年 | 1677篇 |
2007年 | 1509篇 |
2006年 | 1423篇 |
2005年 | 1130篇 |
2004年 | 796篇 |
2003年 | 653篇 |
2002年 | 480篇 |
2001年 | 438篇 |
2000年 | 326篇 |
1999年 | 126篇 |
1998年 | 30篇 |
1997年 | 24篇 |
1996年 | 19篇 |
1995年 | 13篇 |
1994年 | 24篇 |
1993年 | 19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4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3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的治疗策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并评估在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时安全、简便和有效的治疗策略。[方法]对16例创伤性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的患者于清醒状态及X线透视机监视下先行早期持续闭合颅骨牵引复位。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行X线片和MRI/CT检查及ASIA神经功能评级。持续闭合牵引复位时行动态ASIA神经功能评级及X线透视机监视。损伤至开始牵引复位的间隔平均为31 h(6~52 h)。复位成功后维持颅骨牵引并择期行颈前路或颈前后路联合手术。9例患者于复位成功后再次行MR I扫描。[结果]治疗前MRI显示分别有8例和5例患者存在脱位节段的椎间盘突出和损坏;ASIA神经功能评级分别为:C级7例,D级5例,E级4例。16例患者均闭合复位成功且无一例出现神经功能恶化。复位成功后再次MRI扫描显示:6例脱位节段的椎间盘突出中有2例接近自动回纳,4例仍维持原样;3例脱位节段的椎间盘损坏中有2例维持原样,另1例转变为椎间盘突出。平均牵引重量为19 kg(10~32kg),平均牵引时间为53 min(30~135 min)。[结论]当患者处于清醒及检体合作的状态下通过动态神经功能评级及X线透视机监视,对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行早期持续闭合颅骨牵引复位,择期根据全身及局部状况行颈前路或颈前后路联合手术是一种安全、简便和有效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92.
93.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maspin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状况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初步探讨maspin的抑癌机制。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57例乳腺癌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检测乳腺癌组织中maspin和MVD的表达水平;与各临床病理学因素作统计学检验,分析maspin与MV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乳腺癌组织中maspin基因的表达与TNM分期、组织学分级、肿瘤体积以及总体生存状况呈显著负相关,也与MVD水平呈显著负相关。结论:maspin作为一种较新的抑癌基因,可能是通过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来抑制乳腺癌的生长、浸润和转移。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分期石膏固定治疗幼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本组97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共134髋)中男17例,女80例;年龄0.5~3.5岁。左侧34例,右侧26例,双侧37例。按Z ionts脱位程度分级:Ⅰ度9髋,Ⅱ度87髋,Ⅲ度38髋。根据年龄分成4组:1岁以下组(Ⅰ组)9例;1~2岁组(Ⅱ组,含2岁)45例;2~3岁组(Ⅲ组)37例;3岁以上组(Ⅳ组)6例。均行三至四期石膏外固定治疗。采用M ckay临床评定标准和Severin X线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97例经治疗1年后评价疗效:M ckay临床评分优88髋,良35髋,可7髋,差4髋,Ⅰ组和Ⅱ组优良率100%(13/13,62/62),Ⅲ组优良率86.3%(44/51),Ⅳ组优良率50.0%(4/8),总优良率91.8%(123/134),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083;Severin X线评分优80髋,良40髋,可9髋,差5髋,Ⅰ组和Ⅱ组优良率100%(13/13,62/62),Ⅲ组优良率82.4%(42/51),Ⅳ组优良率37.5%(3/8),总优良率89.6%(120/134),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083。结论:分期石膏外固定是治疗幼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可靠方法,患者应尽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95.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在危重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技术日趋成熟,在复杂性急性肾功能衰竭(ARF)中的应用已达成共识。而其临床应用范围已远远超过肾脏替代治疗领域,拓展至非肾脏病邻域已成为重症监护病房(ICU)各种危重病救治中多器官功能支持(MOST)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96.
乳腺结核的诊治探讨:附89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乳腺结核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1年间收治的89例乳腺结核的临床资料。结果:乳腺结核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边远山区农民及进城打工族是高发群体,误诊率高达62.9%。治疗以手术为主,辅以综合治疗;选择恰当时机,能减少手术切除范围,满足年轻女性生活质量的要求。结论:临床医生应提高对乳腺结核的认识,提高确诊率,以防漏诊误诊,特别是误诊为乳癌,以免给患者造成不应有的痛苦和负担。 相似文献
97.
98.
肝癌细胞中端粒酶逆转录酶与c-myc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HCC)中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与C—myc蛋白表达情况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2例HCC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hTERT与c—myc蛋白表达,并用TRAP—ELISA法检测上述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结果HCC组织中hTERT与C—myc蛋白阳性率分别为86.5%(45/52)和78.8%(41/52),它们与相应癌旁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CC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80.8%(42/52),明显高于相应癌旁组织(15.4%,8/52);HCC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hTERT及C—myc蛋白阳性表达率两两均呈显著正相关(r=0.761,P〈0.001;r=0.654,P〈0.001;r=0.486,P〈0.001)。结论HCC癌组织中hTERT与C—myc蛋白过度表达,两者相互作用而共同参与肝癌端粒酶活性的调控。 相似文献
99.
复拇指畸形391例临床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复拇指畸形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总结20年来经手术治疗的复拇指畸形391例病例,就其手术时机、治疗方法和术后继发畸形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随访123例(137侧),随访时间为2-15年,参照Kawabata评分方法,优52例(58侧),良36例(40侧),差35例(39侧)。其中从生后6个月-1岁手术者随访到45例(51侧),优22例(24侧),良15例(17侧),差8例(10侧)。术后继发畸形进行二次手术治疗的患者有47例(55侧)。结论复拇指畸形的手术年龄应选择在生后6个月-3岁为宜,术前详细评估、术中正确处理和术后长期随访是复拇指畸形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0.
目的研究108个汉族癫癎家系的遗传模式及其临床特征。方法用分离分析法和多基因阈值理论结合系谱分析对108个癫癎家系的遗传方式进行调查,同时按遗传流行病学方法研究其表型及其临床特征。结果共调查108个癫癎家系的2919个家庭成员。共发现24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家系,19个X-连锁显性或隐性遗传家系,51个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家系,另有14个家系为非孟德尔遗传模式。2个家系符合家族性颞叶癫癎,1个家系符合具有不同病灶的家族性部分性癫癎。108个家系中共有患者537例(已死亡67例),其中复杂部分性发作45例,单纯部分性发作12例,部分继发全身强直一阵挛性发作213例,强直性发作13例,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254例。结论重庆地区和四川省的汉族癫癎家系有多种不同的遗传模式。不同家系、同一家系中的不同患者可有不同的表型或预后。应特别关注家族性颞叶癫癎、具有不同病灶的家族性部分性癫癎的存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