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8650篇 |
免费 | 11785篇 |
国内免费 | 666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974篇 |
儿科学 | 1458篇 |
妇产科学 | 727篇 |
基础医学 | 7528篇 |
口腔科学 | 2061篇 |
临床医学 | 13418篇 |
内科学 | 10716篇 |
皮肤病学 | 1235篇 |
神经病学 | 2909篇 |
特种医学 | 4503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8867篇 |
综合类 | 29790篇 |
现状与发展 | 30篇 |
预防医学 | 11530篇 |
眼科学 | 1684篇 |
药学 | 12548篇 |
161篇 | |
中国医学 | 11280篇 |
肿瘤学 | 568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8篇 |
2024年 | 1609篇 |
2023年 | 1826篇 |
2022年 | 3898篇 |
2021年 | 4653篇 |
2020年 | 4104篇 |
2019年 | 2558篇 |
2018年 | 2524篇 |
2017年 | 3196篇 |
2016年 | 2540篇 |
2015年 | 4210篇 |
2014年 | 5394篇 |
2013年 | 6375篇 |
2012年 | 9541篇 |
2011年 | 10127篇 |
2010年 | 9062篇 |
2009年 | 7845篇 |
2008年 | 8016篇 |
2007年 | 7873篇 |
2006年 | 7159篇 |
2005年 | 5709篇 |
2004年 | 4254篇 |
2003年 | 3869篇 |
2002年 | 3153篇 |
2001年 | 2701篇 |
2000年 | 1974篇 |
1999年 | 887篇 |
1998年 | 368篇 |
1997年 | 392篇 |
1996年 | 289篇 |
1995年 | 230篇 |
1994年 | 200篇 |
1993年 | 109篇 |
1992年 | 97篇 |
1991年 | 87篇 |
1990年 | 58篇 |
1989年 | 60篇 |
1988年 | 37篇 |
1987年 | 27篇 |
1986年 | 23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12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12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66年 | 2篇 |
1965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195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上颌骨复合体骨缝牵张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颅颌面骨发育不足治疗新方法,采用骨缝牵张成骨技术刺激猴上颌骨诸骨缝再生,延长面中三分之一。方法实验选用猕猴6只,分为A(4岁)、B(4岁)、C(6岁)、D(8岁)4只,对照组E(5岁)、F(5岁)2只。相当于人类年龄的12.6~22.5岁。对应于人类青少年中后期与成熟期早期。于牵张前3月采用自行研制的前牵引支抗种植体行骨融合种植体植入术。部位为前鼻嵴下方牙槽突内及颧牙槽嵴上各植入两枚种植体。待骨融合后,麻醉状态下安放颅骨坚强外固定架。将NiTi—SMA螺簧连接于支抗种植体与固定架面具之间,进行牵张延长面中三分之一。采用力值为A,B猴500g,C猴800g,D猴1.200g。E,F不加力自然生长。牵引方向与牙A平面平行。牵张后4、8、10、12周分别取材。进行头颅标本与大体观察;模型测量;X线检查。结果实验组上颌骨均得到不同程度延长。结论不同年龄组实验动物可以通过骨缝牵张诱导缝区大量新骨形成,各缝因受力大小和方向不同而呈现多样性反应,牵张力值较大者形成的新骨多,加大牵引力值可使成年动物达到同样效果:前牵引支抗种植体能够承受实验所加力值。颅骨外固定坚强牵引牵张器具有稳定可靠的牵张作用。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恒牙初期和恒牙晚期口呼吸所致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的矫治时机。方法对12例恒牙初期和14例恒牙晚期口呼吸所致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儿,均以快速扩弓联合Tip-Edge技术进行矫治,用图像数字化X线头颅定位摄片仪,作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对比分析。结果恒牙初期组治疗完成后的SNB、Y-axis、SN-MP和FH-MP等测量值,分别减小了2.88°、1.74°、1.48°和2.23°,而S-Go增加了3.21 mm,与恒牙晚期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而恒牙晚期患儿治疗后上切牙倾斜度明显减小,其变化大于恒牙初期组患者(P<0.05)。结论恒牙初期进行治疗更有利于垂直向的控制。 相似文献
33.
目的:观察脂质体携带的可溶性白介素-1受体(sIL-1RI)基因重组质粒注入山羊颞下颌关节(TMJ)上腔后,在TMJ髁突软骨及滑膜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在全身其他重要器官组织中的表达,为施行基因治疗TMJ骨关节病(OA)奠定基础。方法:将脂质体携带的sIL-1RI基因重组质粒分别注入6只山羊TMJ的关节上腔。注射后第2、4周,分别处死3只动物。抽取TMJ关节滑液,用ELISA法检测关节滑液中的蛋白表达量。采用q检验,对实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均数间的两两比较。切取完整关节标本以及肝脏、心脏、肾脏和脑组织,免疫组化法检测重组质粒在这些脏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重组质粒pcDNA3/sIL-1RI在山羊TMJ的滑膜细胞、软骨细胞及软骨下组织均有表达。ELISA方法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山羊肝脏、心脏、肾脏和脑等全身重要组织器官中未见表达。结论:脂质体携带的重组质粒pcDNA3/sIL-1RI,可在山羊TMJ有效地表达,关节外组织未见表达,因此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34.
热休克蛋白60、70在口腔扁平苔藓中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 (heatshockprotein ,HSP) 60和HSP70在口腔扁平苔藓病变中的作用。方法 对 62例口腔扁平苔藓、1 0例正常口腔粘膜、2 1例慢性盘状红斑狼疮、1 0例粘膜良性淋巴组织增生病 ,46例白斑进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 ,分析HSP60、HSP70在口腔扁平苔藓中的表达 ;对 1 2例口腔扁平苔藓和 5例正常粘膜进行逆转录PCR实验 ,观察HSP60、HSP70mRNA的变化。结果 HSP60在口腔扁平苔藓病损区的表达较其他各组显著增强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 )。HSP70在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病损区的表达下调。RT PCR结果显示 ,HSP60、HSP70mRNA表达增强。结论 HSP60及HSP70在口腔扁平苔藓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5.
腺样囊性癌细胞系中肿瘤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腺样囊性癌细胞系ACC-2中不同表型的肿瘤细胞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和研究,为肿瘤干细胞学说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单细胞体外培养法,了解腺样囊性癌细胞(ACC-2)的分裂、增殖特点;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ACC-2细胞表面CD44和CD24表达的差异性;应用免疫磁珠技术,分离不同表型的ACC-2细胞后,以裸鼠成瘤试验了解不同表型ACC-2细胞的成瘤能力。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X~2检验。结果:体外单细胞培养的ACC-2,仅有4.5%可持续分裂、增殖。CD44-和CD44 /CD24 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均无长期存活能力。不同表型的ACC-2动物成瘤试验结果显示,CD44 /CD24-亚群的ACC-2细胞最低成瘤接种细胞数显著低于常规ACC-2细胞,CD44-和CD44 /CD24 细胞则均无成瘤能力。免疫组化染色证实,CD44 /CD24-肿瘤细胞具有分化为其他表型肿瘤细胞的能力。结论:细胞表面抗原为CD44 CD24-的肿瘤细胞仅占ACC-2肿瘤细胞的极少部分,这些细胞具有极强的增殖能力和分化为其他表型肿瘤细胞的能力。ACC-2肿瘤细胞的增殖和成瘤能力源于CD44 / CD24-细胞亚群。未分离的ACC-2细胞与CD44 /CD24-ACC-2细胞在与细胞分化、凋亡、黏连、信号传导等有关的基因上存在差异。提示ACC-2中存在肿瘤干细胞,而CD44 /CD24-是ACC-2肿瘤干细胞必须兼备的表面标志。 相似文献
36.
菌斑固相、变形链球菌及葡聚糖对酸的缓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糖代谢后菌斑固相缓冲力的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采集40名18~21岁的大学生的饥饿牙菌斑,体外10%蔗糖孵育1h。体外制备无糖培养和2%蔗糖培养的变链菌团。以25mmol/L KCl制备菌斑固相、变链菌团和不溶性葡聚糖混悬液及可溶性葡聚糖溶液,用1mmol/LHCl滴定并计数细菌密度,统计学分析。结果变链菌团代谢蔗糖后的缓冲容量为(0·099±0·047)mmol/L,比无蔗糖培养的变链菌团的缓冲容量(0·609±0·202)mmol/L低,且缓冲力随细菌密度降低直线下降,葡聚糖几乎没有缓冲作用[(0·028~0·032)mmol/L]。人牙菌斑固相缓冲力的变化规律与体外纯菌培养研究结果一致。结论菌斑固相缓冲力与所含细菌密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7.
38.
39.
目的 探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并发症数目与焦虑障碍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10月于陕西省人民医院心血管疾病内一科住院治疗的295例T2DM患者,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其进行焦虑障碍评估,并分析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无并发症患者HAMA评分(5.06±2.10)分、合并1个并发症(8.24±3.66)分、合并2个并发症(12.93±3.54)分、合并3个并发症(16.88±4.60)分、合并4个并发症(18.50±2.66)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HAMA评分与年龄(r=0.250,P<0.001)、糖尿病病程(r=0.431,P<0.001)、每天注射胰岛素次数(r=0.255,P<0.001)、血红蛋白(HB,r=--0.209,P<0.001)、总胆固醇(TC,r=0.134,P=0.021)、肌酐(Cr,r=0.230,P<0.001)呈线性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年龄、糖尿病病程、高血压、HB、Cr、是否使用胰岛素、聚居地、有无使用降糖药、每天注射胰岛素次数后,T2DM患者TC(OR=1.675,P=0.005)、B型钠尿肽(BNP,OR=1.013,P=0.045)、糖尿病并发症数目(OR=5.021,P<0.001)与HAMA评分相关.结论 T2DM患者并发症数目、总胆固醇及BNP均可增加T2DM患者焦虑发生的危险性,其中糖尿病并发症数目对焦虑发生的影响力更大. 相似文献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