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0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31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9篇
临床医学   89篇
内科学   13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70篇
综合类   123篇
预防医学   32篇
眼科学   17篇
药学   57篇
  3篇
中国医学   24篇
肿瘤学   5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 制作具有微沟槽图形的硅橡胶(silicone rubber,SR)表面改性材料,检测改性前后材料表面理化性质,初步评价细胞相容性.方法 利用具有微沟槽图形的方形母版,采用浇灌的方法成功制作表面具有微沟槽图形的硅橡胶改性材料,同时进行碳离子注入处理,并采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水接触角等技术测量改性前后硅橡胶的表面理化性质.通过细胞黏附实验、CCK-8细胞增殖实验以及Western blot等技术观察人真皮成纤维细胞的生长情况以及Talin、Zyxin蛋白的表达.结果 AFM观察到各组材料表面形貌出现明显的差异,微沟槽硅橡胶(patterned SR,P-SR)以及微沟槽-碳硅橡胶(patterned carbon ion implanted SR,PC-SR)均可在表面见微沟槽图形,而碳硅橡胶(carbon ion implanted SR,C-SR)出现不规则凸凹结构.水接触角显示材料进行微沟槽图形化处理后,可增加材料的水接触角.细胞黏附和增殖实验提示对材料进行微沟槽图形化处理后,细胞的黏附和增殖能力较C-SR降低,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免疫荧光观察到人真皮成纤维细胞在P-SR和PC-SR组排列有序.Western blot检测细胞黏附相关蛋白Talin、Zyxin的表达在C-SR和PC-SR组高于SR组(P<0.05).结论 微沟槽图形可影响硅橡胶的表面性能和细胞的增殖、排列等功能,对减轻包膜挛缩发生率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全景胃镜对十二指肠主乳头观察的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 2017年3月至2017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接受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按照随机化分组、自身对照原则,将符合入选标准的研究对象按就诊顺序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普通胃镜检查(A组)或者全景胃镜检查(B组)。以十二指肠主乳头的观察情况作为主要评价指标,比较两组对十二指肠主乳头的观察率。 结果 根据入组标准共纳入100例患者,其中A组51例、B组49例。B组十二指肠主乳头全部观察率优于A组[7959%(39/49)比4118%(21/51),χ2=15366,P=0000],而对十二指肠主乳头的总体观察率(全部、部分观察率之和)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00%(49/49)比9216%(47/51),χ2=2221,P=0136]。 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检查,无出血、穿孔、死亡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 全景胃镜广阔的视野有效提高了十二指肠主乳头观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3.
24.
目的通过临床大样本研究,进一步明确内镜下射频消融术(RFA)治疗胃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选择2014年10月至2019年12月经解放军总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术前筛查的175例患者证实为胃LGIN的255例病变纳入研究,并进行内镜下RFA,关注其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采用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进行疼痛评分,并追踪其复查随访结果。 结果255例病变均成功完成内镜下RFA,术中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的治愈率分别为91.3%、90.8%、89.4%、88.2%、86.5%,术后腹痛为主要并发症。 结论内镜下RFA是治疗胃LGIN的一种安全有效、操作简便、可门诊治疗的新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5.
目的在大样本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内镜超声引导下聚桂醇消融术(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guided lauromacrogol ablation,EUS-LA)治疗胰腺囊性肿瘤(pancreatic cystic neoplasms,PCNs)的安全性和长期疗效。方法前瞻性纳入2015年4月—2019年4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255例疑诊PCNs的患者,其中仅使用聚桂醇作为消融剂行EUS-LA治疗的患者共计57例。以消融术后影像学体积变化为疗效评估标准,并观察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纳入的57例行EUS-LA治疗的PCNs患者年龄(52.0±14.6)岁,其中女38例、男19例。33例病变位于胰腺头颈部,24例位于胰腺体尾部。共有50例患者接受影像学随访,EUS-LA治疗后囊肿的中位体积从术前的11 434.1 mm3减小至639.4 mm3 (Z=-5.556,P<0.01),中位直径从32.0 mm减小至12.0 mm(Z=-6.161,P<0.01),完全缓解24例(48.0%),部分缓解14例(28.0%),稳定12例(24.0%)。12例患者进行第2次消融,总消融69例次,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4.3%(3/69)。随访12个月以上的患者34例,其中18例(52.9%)获得完全缓解,9例(26.5%)获得部分缓解, 7例(20.6%)病变稳定。结论EUS-LA治疗PCNs安全有效,且长期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黏膜刀辅助息肉切除术(knife assisted polypectomy,KAP)治疗结直肠带蒂息肉(巴黎分型0-Ⅰp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2019年9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和徐汇区中心医院内镜中心行KAP治疗的42例结直肠带蒂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手术切除操作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初步分析KAP的治疗效果。结果对42例患者共48枚息肉完成切除,息肉中位直径2.0 cm(0.8~3.5 cm),操作时间(11.3±1.1)min。所有患者术中无严重出血和穿孔发生,术后无迟发性出血、迟发性穿孔及电凝综合征发生。术后病理显示手术完整切除率为100%。结论KAP治疗结直肠带蒂息肉操作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Laimer纤维在贲门失弛缓症(AC)患者中的发生情况及其形态学特征。方法收集107例行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治疗的AC患者的病例资料,重新筛查每例患者的POEM手术视频,根据患者性别、年龄段、AC内镜下Ling分型及Laimer纤维所在部位分类统计Laimer纤维发现率并行对比分析。结果44例存在Laimer纤维,发现率为41.12%(44/107)。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AC患者中发现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ingIIb型发现率最高(46.15%,12/26),其次为I型(45.83%,22/48),Ⅲ型无发现,Ling各型发现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042,P=0.564);Laimer纤维均位于食管下段括约肌中,食管右侧壁发现率最高(36.45%,39/107),其次为食管左侧壁(3.74%,4/107),食管前壁无发现,食管各部位发现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7.468,P=0.000),但是食管不同部位黏膜隧道开口者发现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7.055,P=0.070)。结论Laimer纤维较为普遍存在于AC患者食管下段括约肌中,且多见于食管右侧壁,但与AC的发病关系以及对食管下段括约肌功能的影响尚需进一步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究微小RNA-150(miR-150)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30例确诊为STEMI并行急诊PCI治疗患者,依照患者PCI术后6月是否发生MACE分为MACE组(n=36)和非MACE组(n=94)。比较2组患者miR-150表达水平及临床一般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6月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Spearman相关性分析miR-150与各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miR-150对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6月内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 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合并症(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梗死部位、术后用药、急诊PCI时间、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CE组心率(HR)、收缩压、舒张压、血小板、C反应蛋白(CR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显著高于非MACE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miR-150水平显著低于非MACE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史、HR、LVEF、CRP、CK-MB、NLR、miR-150均为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6月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iR-150与高血压史、HR、CRP、CK-MB、NLR水平呈明显负相关性,与年龄、LVEF呈明显正相关性(P=0.000)。ROC曲线表明,miR-150诊断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6月内发生MACE的切点为0.23,曲线下面积为0.905(95%CI 0.871~0.939)。结论低水平miR-150为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6月内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检测miR-150水平可帮助评估急性STEMI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9.
A new propeller‐like small molecule was synthesized with three terminal amino side groups. The molecule was found to be a selective nucleic acid binder towards telo21 G‐quadruplex DNA compared with other representative nucleic acids including single‐stranded DNA (dA21), duplex DNA (ds26) and RNA. The fluorescent signal of the molecule upon interaction with telo21 G‐quadruplex structure shows remarkable enhancement (Fmax/F0 = 17.9) while interaction with other nucleic acids shows the signal enhancement which is less than 2.1. In addition, a good linear relationship of binding signal correlated with the concentration of telo21 DNA was obtained. Molecular docking study was also performed to acquire the binding behaviour and its interaction modes of the molecule with the structure of human telomeric DNA G‐quadruplex. The modelling results show that the three conjugated terminal units (dimethylaminobenzyl groups) associated through the ethylene bridges with the central methylated pyridine ring formed a co‐planar conformation upon stacking onto the G‐quartets via pi‐pi stacking interactions. This could be the key reason that the molecule shows excellent fluorescent signal of binding towards telo21 G‐quadruplex DNA rather than other types of nucleic acids.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细菌溶解产物胶囊联合匹多莫德颗粒对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8年8月在榆林市第二医院就诊的82例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编号,采用奇偶数法分为观察组(n=41)和对照组(n=41)。对照组给予匹多莫德颗粒,0.4 g/次,3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细菌溶解产物胶囊7 mg/次,1次/d。均治疗21 d。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肺功能、莱塞斯特咳嗽生命质量问卷(LCQ)评分及免疫功能指标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0.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85%(P<0.05)。治疗后,两组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流速(PEF)和FEV1/FVC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肺功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LCQ评分(生理、心理、社会和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LCQ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白介素-4(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IL-4、TNF-α和IgE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细菌溶解产物胶囊联合匹多莫德颗粒可有效改善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肺功能和生活质量,提高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