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337篇 |
免费 | 2472篇 |
国内免费 | 124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17篇 |
儿科学 | 269篇 |
妇产科学 | 130篇 |
基础医学 | 1380篇 |
口腔科学 | 275篇 |
临床医学 | 2760篇 |
内科学 | 1948篇 |
皮肤病学 | 180篇 |
神经病学 | 330篇 |
特种医学 | 887篇 |
外科学 | 1943篇 |
综合类 | 6361篇 |
现状与发展 | 5篇 |
预防医学 | 2737篇 |
眼科学 | 266篇 |
药学 | 2716篇 |
24篇 | |
中国医学 | 2493篇 |
肿瘤学 | 103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7篇 |
2024年 | 370篇 |
2023年 | 388篇 |
2022年 | 775篇 |
2021年 | 918篇 |
2020年 | 797篇 |
2019年 | 466篇 |
2018年 | 478篇 |
2017年 | 629篇 |
2016年 | 517篇 |
2015年 | 823篇 |
2014年 | 1169篇 |
2013年 | 1425篇 |
2012年 | 1955篇 |
2011年 | 2066篇 |
2010年 | 1990篇 |
2009年 | 1787篇 |
2008年 | 1795篇 |
2007年 | 1772篇 |
2006年 | 1542篇 |
2005年 | 1119篇 |
2004年 | 798篇 |
2003年 | 724篇 |
2002年 | 509篇 |
2001年 | 505篇 |
2000年 | 388篇 |
1999年 | 145篇 |
1998年 | 28篇 |
1997年 | 24篇 |
1996年 | 31篇 |
1995年 | 21篇 |
1994年 | 15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7篇 |
1959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195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 探讨阴囊基底细胞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阴囊基底细胞癌患者的资料.患者平均年龄66(50~74)岁.主要症状为阴囊皮肤出现斑块或结节伴瘙痒,病程1~20年.肿瘤最大径1.5~4.5cm.5例曾误诊为湿疹或皮炎.7例均经活检确诊,均无远处转移.7例均行肿瘤广泛切除术治疗.结果 7例术后病理检查见肿瘤为基底样细胞和间质组成的团块,标本切缘均为阴性.1例术后21个月发生左腹股沟淋巴结转移,行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术后随访36个月无瘤生存.1例术后48个月出现双肺转移,予环磷酰胺+表阿霉素+顺铂联合方案化疗6个疗程,获得完全缓解.化疗结束后13个月无瘤生存.其余5例术后未行辅助放、化疗,随访14~72个月均无瘤生存.结论阴囊基底细胞癌临床罕见.手术广泛切除肿瘤有可能获得治愈.部分患者在术后数年会发生转移,术后需要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探讨肝切除、肝门-空肠吻合治疗Bismuth Ⅳ型肝门部胆管癌.方法 9例Bismuth Ⅳ型肝门部胆管癌均行肝切除(Ⅳb段、Ⅴ段及尾状叶部分肝组织切除),胆道的重建采用肝门-空肠吻合,所有胆管分支均不结扎,均汇人肝门胆汁湖.结果 9例患者均行肝切除、达到Rο根治性切除、肝门-空肠吻合.围手术期无死亡,术后四周血清AST、ALT、TB明显下降.术后出现胆漏1例、胆道少量出血1例、伤口感染1例,4例均经保守治疗后顺利出院.Karnofsky评分平均为86分.平均随访24.9(9~42)个月,1例于术后9个月死于肿瘤肝内转移,1例于术后17个月死于肿瘤腹腔广泛转移,其余7例目前健康生存,术后已平均生存28.3个月.结论 肝切除、肝门-空肠吻合可提高肝门部胆管癌手术根治切除率、利于胆道通畅引流,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探讨白花丹素对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凋亡的作用及其和RelA(p65)表达的关系.方法 应用不同浓度梯度的白花丹素(1、5、1O、15、20 μmol/L)共同培养PC-3细胞24、48 h,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PC-3细胞增殖活力,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细胞,透射电镜观察超微病理变化,计算药物半数抑制浓度(IC50).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扩增检测RelA(p65).结果 24 h组在10~20 μmol/L,48 h组在5~20 μmol/L时均出现生长抑制,IC50分别为12.88、3.71 μmol/L.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PC-3随作用浓度的上升凋亡率增加并呈现浓度依赖关系.透射电镜观察作用后PC-3呈现典型凋亡表现.RT-PCR结果提示其细胞凋亡率同Rel A(p65)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白花丹素体外实验可能通过抑制Rel A(p65)表达诱导PC-3的凋亡.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配体15-脱氧-△12,14-前列腺素J2(15d-PGJ2)对兔耳增生性瘢痕Ⅰ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探讨15d-PGJ2防治增生性瘢痕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新西兰大白兔18只,在兔耳腹侧面制作2 cm×3 cm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每耳2个,共计72个,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随机分组,分别用15d-PGJ2及生理盐水行瘢痕内注射,1次/d,共7次.停药后第14、21天两组同时取材;每组每次切取18个组织块.应用免疫组织化学、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及Western blot检测Ⅰ型胶原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15d-PGJ2注射后瘢痕体积缩小,变软变平,色泽轻度变浅.Ⅰ型胶原主要分布于真皮的细胞间质、成纤维细胞胞质中,血管壁上亦见阳性信号,在各个时间点15d-PGJ2组Ⅰ型胶原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较对照组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AR-γ的配体15d-PGJ2可降低瘢痕内Ⅰ型胶原的含量,引起瘢痕萎缩,从而防治瘢痕. 相似文献
995.
胃旁路术对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Roux-en-Y胃旁路术对糖尿病Coto-Kakizaki(CK)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18只GK大鼠随机等分为Roux-en-Y胃旁路手术组(RYGB组)、假RYGB组和对照组;观察手术后1、2、4、12周各组大鼠空腹血糖、C肽和体质量增加值变化,同时观察手术后4周、12周血浆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变化.结果 手术前3组大鼠各检测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1、2、4、12周RYGB组大鼠空腹血糖(7.0±0.8比6.5±1.0比6.3±1.5比5.6±1.7比4.3±0.5,P<0.01)明显降低,空腹C肽(0.21±0.06比0.28±0.09比0.52±0.06比0.71±0.06比0.78±0.06,P<0.01)显著升高;手术后4、12周大鼠糖化血红蛋白(9.71±1.34比9.09±1.21比7.34±1.17,P<0.01)、甘油三酯(1.32±0.17比0.87±0.05比1.22±0.15,P<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61±0.25比1.21±0.20比1.16±0.15,P<0.01)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同醇(0.83±0.10比1.11±0.12比1.23±0.16,P<0.01)明显升高(P<0.01).各组大鼠体质量增加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RYGB组和对照组其余各检测指标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oux-en-Y胃旁路术可改善非肥胖糖尿病GK大鼠血糖和血脂代谢,且与体质量变化无关.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探讨角蛋白20(CK20)和Ki-67在膀胱癌中的表达与膀胱癌的侵袭、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54例膀胱癌组织中CK20和Ki-67的表达.结果 CK20在103例肿瘤组织中有表达,阳性率为66.9%.CK20的表达和膀胱癌的T分期及远处转移呈正相关(P<0.05).Ki-67在126例肿瘤组织中有阳性表达,阳性率为81.8%.Ki-67在膀胱癌组织的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T分期、远处转移呈正相关(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表明两者明显相关(P<0.05).结论 CK20及Ki-67可能参与了膀胱癌的侵袭与转移,CK20与Ki-67可作为预后判断因子,结合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分析能提高对膀胱癌患者预后判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评价颌面外科手术患者视可尼喉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的效果.方法 需行经鼻气管插管的颌面外科手术患者10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18~64岁,体重指数<25 kg/m2.50例术前气道评估基本正常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n=25):Macintosh喉镜引导气管插管组(M组)和视可尼喉镜引导气管插管组(S1组).50例张口度≤3 cm,但无面罩通气困难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n=25):光导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组(F组)和视可尼喉镜引导气管插管组(S2组).麻醉诱导后分别置入喉镜引导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评价喉部显露程度和气管插管过程中鼻出血程度,记录气管插管成功情况、气管插管时间和术后鼻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M组比较,S1组气管插管成功率、一次气管插管成功率和喉部显露程度升高,气管插管时间缩短,鼻出血程度降低(P<0.05),鼻部疼痛、持续出血和鼻塞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F组比较,S2组气管插管时间缩短(P<0.05),气管插管成功率、一次气管插管成功率、喉部显露程度、鼻出血程度和鼻部疼痛、持续出血和鼻塞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视可尼喉镜可更好地显露喉部结构,一次气管插管成功率高,更适用于颌面外科手术患者引导经鼻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998.
经口寰枢椎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口寰枢椎手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104例行经口寰枢椎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术后肺部并发症情况,分为PPCs组与非PPCs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观察项目的 差异性,并进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 本组104例患者中23例出现PPCs,发生率22.1%.PPCs组与非PPCs组比较结果显示,气管导管留置时间、术中输液量、手术时间、气管切开、脊髓损伤程度(Frankle分级)、吸烟史、低蛋白血症(血清清蛋白<35g/L)、低钠血症(血清钠<135 mmol/L)及术前低体质量指数(BMI<18.5)等9个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清清蛋白<35 g/L、气管切开、脊髓损伤程度(Frankle分级)、气管导管留置时间>4 d、手术时间>6 h等5个因素与PPCs有关.结论 血清清蛋白<35 g/L、气管切开、脊髓损伤程度(Frankle分级)、气管导管留置时间>4 d、手术时间>6 h为PPCs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99.
过去10年,我们对移植免疫排斥机制的理解有了很大提高.在一些同种异体器官移植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病例,不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受体对移植物仍然保持长期免疫耐受,有作者把这一耐受现象归功于联合了造血干细胞移植.本文就从对这些案例的分析出发,回顾同种异体器官移植后供体特异性移植耐受形成的理论基础和历史沿革,最后阐明供体特异性移植耐受与造血干细胞移植之间并没有直接联系. 相似文献
1000.
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下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患者双频谱指数与熵指数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非肌松、深麻醉状态下,双频谱指数(BIS)反映麻醉深度的准确性。方法选择ASAⅢ级的冠脉搭桥术患者59例,麻醉诱导:静脉注射异丙酚2 mg/kg、舒芬太尼1μg/kg、罗库溴铵0.6 mg/kg,术中麻醉维持采用静脉持续输注异丙酚3-4 mg·kg-1·h-1、舒芬太尼1μg·kg-1·h-1。于麻醉诱导前、麻醉诱导开始后1、2、3、4 min、气管插管后即刻、气管插管后1 min、切皮后即刻和劈胸骨后即刻记录BIS、状态熵(SE)和反映熵(RE)。结果与麻醉诱导前相比,麻醉诱导开始后1、2、3、4 min和气管插管后即刻、气管插管后1 min、切皮后即刻及劈胸骨后即刻BIS、SE和RE均下降(P<0.05)。与SE相比,RE在各观察点均升高(P<0.01)。麻醉诱导期间BIS与SE和RE各时间点观察值之间呈明显正相关,r分别为0.898、0.908(P<0.01)。结论在非肌松、深麻醉状态下,BIS对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深度的监测不受肌电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