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823篇 |
免费 | 2040篇 |
国内免费 | 98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42篇 |
儿科学 | 205篇 |
妇产科学 | 106篇 |
基础医学 | 1100篇 |
口腔科学 | 220篇 |
临床医学 | 2224篇 |
内科学 | 1562篇 |
皮肤病学 | 141篇 |
神经病学 | 276篇 |
特种医学 | 699篇 |
外科学 | 1565篇 |
综合类 | 5074篇 |
现状与发展 | 5篇 |
预防医学 | 2200篇 |
眼科学 | 219篇 |
药学 | 2171篇 |
16篇 | |
中国医学 | 1982篇 |
肿瘤学 | 83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5篇 |
2024年 | 297篇 |
2023年 | 311篇 |
2022年 | 632篇 |
2021年 | 727篇 |
2020年 | 638篇 |
2019年 | 371篇 |
2018年 | 386篇 |
2017年 | 505篇 |
2016年 | 401篇 |
2015年 | 682篇 |
2014年 | 945篇 |
2013年 | 1122篇 |
2012年 | 1520篇 |
2011年 | 1656篇 |
2010年 | 1611篇 |
2009年 | 1458篇 |
2008年 | 1452篇 |
2007年 | 1407篇 |
2006年 | 1254篇 |
2005年 | 872篇 |
2004年 | 628篇 |
2003年 | 574篇 |
2002年 | 413篇 |
2001年 | 392篇 |
2000年 | 313篇 |
1999年 | 114篇 |
1998年 | 25篇 |
1997年 | 18篇 |
1996年 | 24篇 |
1995年 | 16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6篇 |
1959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195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左—甲状腺素所致豚鼠肥厚心室肌细胞L—型钙电流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观察左 -甲状腺素造成的豚鼠肥厚心室肌细胞 L-型钙电流变化及与血浆 T3、T4水平增高的关系。豚鼠 ip左 -甲状腺素 ( Levothyroxine,L-thy,0 .5mg/kg× 1 0 d) ,造成心肌肥厚模型之后 ,部分豚鼠 ip普萘洛尔( propranolol,pro,5mg/kg× 3d)。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测定单个心室肌细胞 L-型钙电流的变化。结果 ,电流强度、电流密度在肥厚组增幅分别达 32 .95%和 35.2 4 % ( P<0 .0 1 ) ,用 pro治疗后接近正常值 ( P>0 .0 5)。血浆T3、T4含量 ,pro治疗后仍明显高于正常组 ,但肥厚有所消退 ,消退率为 66.1 2 %。结论 ,左 -甲状腺素造成的豚鼠肥厚心室肌细胞 L-型钙电流增强 ,此变化与血浆 T3、T4水平增高状态无关 相似文献
92.
大黄素与雷公藤内酯醇联合治疗大鼠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炎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观察联合应用大黄素及雷公藤内酯醇治疗大鼠抗肾小球基底膜 (GBM)肾炎的疗效 方法 :建立大鼠自相期抗GBM肾炎模型。实验分五组 :大黄素组 (2 0 0mg/kg·d-1) ,雷公藤内酯醇 (2 0 0 μg/kg·d-1)加大黄素组 (2 0 0mg/kg·d-1) ,雷公藤内酯醇组 (2 0 0 μg/kg·d-1) ,肾炎未治疗组及正常对照组。大鼠注射肾毒血清后 6h内开始灌胃给药 ,对照组仅给等量的水。定期观察一般情况 ,并测定尿蛋白水平 ,4周后宰杀大鼠 ,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 结果 :(1)大鼠肾炎模型 :大鼠注射抗血清后 2 4h内即出现大量的尿蛋白 ,其后持续维持在较高水平。 4周后肾炎组大鼠肾组织病理改变表现为肾小球中细胞浸润增多 ,新月体数明显增加 ,间质中可见较多的蛋白管型 ,无明显小管萎缩及间质纤维化。免疫荧光检查见兔抗鼠IgG沿肾小球基底膜线性分布。观察期间大鼠血肌酐水平有轻度升高。 (2 )药物疗效 :药物治疗后大鼠尿蛋白水平 ,肾小球细胞总数及新月体数较肾炎对照明显减少。两药联用组尿蛋白水平及新月体数降低最为明显。各治疗组间体重及血肌酐水平无明显差别。 结论 :大黄素和雷公藤内酯醇能够改善抗GBM肾炎大鼠的肾脏病变 ,两药联用后疗效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探讨Reg Ⅰα蛋白表达与原发性胃癌发展过程的病理特性和相关性.方法 收集本院胃癌标本138例,设胃癌组和癌旁正常黏膜组,采用免疫组化观察Reg Ⅰα蛋白在原发胃癌的表达,并对2年原发性胃癌患者生存率进行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胃癌Reg Ⅰα阳性率为64.1%;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Reg Ⅰ α表达无差异,但Borrmann Ⅳ Reg Ⅰα阳性表达强于其他分期;阳性主要集中在胃窦;印戒细胞癌阳性表达较高;淋巴细胞转移与血行转移Reg Ⅰ α阳性表达较高;临床分期、分化程度与Reg Ⅰ α表达有关,与年龄、性别、肿瘤位置、肿瘤大小无关.胃癌患者Reg Ⅰα蛋白表达阴性的2年生存率为84.9%.结论 Reg Ⅰ α可作为评价胃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4.
异丙酚与氯胺酮联合应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异丙酚(propofol,P)和氯胺酮(ketamine,K)的相互作用。方法:观察P对K引起的小鼠入睡率及睡眠时间的影响;研究P对K镇痛效应的影响;以序贯法研究不同剂量的P对小鼠静脉注射K的半数致死量(LD50)的影响,并探讨P对清醒家兔静注K的呼吸循环效应的影响。结果:P可增大K引起的小鼠入睡率(P<0.01);延长小鼠睡眠时间(P<0.01),且呈剂量依赖关系;种测痛方法均显示P增强K的镇痛作用(P<0.05);P可拮抗兔静注K所致的血压高和心率增快效应(P<0.01),而加重K的呼吸抑制作用(P<0.01)。在所用剂量范围内P对小鼠静注K的LD50无明显影响。结论:P可增强K的催眠和镇痛作用,拮抗K的循环兴奋作用,而不减小K的LD50。提示二者合用于临床静脉复合全麻是合理的,但需注意呼吸的管理。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β2肾上腺素受体编码区16,27位点基因突变对哮喘支气管舒张反应的影响.方法通过测序确定22名哮喘患者的基因突变类型,以FEV1为指标,观测吸入400 μg沙丁胺醇后7 h支气管舒张反应性曲线,进一步分析基因突变对支气管舒张反应的影响.结果22例基因型分别为16位点(Arg/Arg 8例;Arg/Gly 8例;Gly/Gly 6例);27位点(Gln/Gln 17例;Gln/Glu 3例;Glu/Glu 2例).22例哮喘的基础FEV1无显著性差异,但16位点3种基因型(A组Arg/Arg,B组Arg/Gly及C组Gly/Gly)对吸入400 μg沙丁胺醇后支气管舒张反应性曲线的影响差异较大△FEV1峰值%分别为(19.2±1.3),(12.6±0.9)及(12.1±0.9),A∶B P<0.001;A∶C P<0.001;出现时间为15,60及60 min;起始斜率为4.40±0.19,1.11±0.05及0.98±0.04,A∶B P<0.05;A∶C P<0.05;曲线下面积4.22±0.18,2.52±0.11及2.27±0.10,A∶B P<0.001;A∶C P<0.001.而27位点各基因型对吸入沙丁胺醇后支气管舒张反应性曲线的影响无显著差异.结论β2肾上腺素受体16位点多态性是影响哮喘吸入沙丁胺醇后支气管舒张反应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6.
97.
高压氧对脑外伤患者血清过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高压氧治疗对脑外伤患者血清过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影响,以探讨高压氧治疗脑外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中型和重型脑外伤患者60例,其中30例进行神经外科常规治疗,为对照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为高压氧组.分别检测两组治疗前后的SOD及MDA.结果治疗前两组SOD均明显降低,而MDA明显升高.高压氧组治疗后SOD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提示机体清除自由基能力增强;MDA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提示机体受氧自由基攻击作用减轻;对照组治疗前后SOD及MDA无明显变化.两组治疗后SOD及MDA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以上结果提示脑外伤病人经高压氧治疗后随着症状,体征的消失及脑功能的恢复,SOD亦相应增加而MDA降低,表明高压氧治疗脑外伤的作用可能与增强清除自由基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8.
目的 :研究铅对新生期长爪沙鼠脏器发育和血液系统的影响。方法 :选取 6~ 7d的长爪沙鼠 11窝 ,按窝数随机分成对照组、低铅组和高铅组 ,分别隔日腹腔注射乙酸铅溶液 9次染毒 ,测定血铅和血液生理指标 ,并取脑和各脏器称重。结果 :铅染毒组沙鼠的增重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血铅则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血铅与增重呈负相关 (r =- 0 .5 37,P <0 .0 1) ;染毒组的脑、心、肝、肾和睾丸等脏器重量以及红细胞数(RBC)、血红蛋白 (HGB)、红细胞压积 (HCT)、红细胞平均体积 (MCV)、平均血红蛋白量 (MCH)等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P <0 .0 1) ,白细胞数 (WBC)、血小板数 (PLT)、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血小板压积 (PCT)等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铅可抑制新生期沙鼠的生长发育 ,造成器官和血液系统的损伤。 相似文献
99.
目的:临床观察纵隔镜检查在胸部疑难疾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使用德国STORZ公司生产的纵隔镜,对17例临床不能确诊的影像学检查发现的纵隔肿物或淋巴结施行标准的经颈纵隔镜检查术。结果:本组均获得了明确的病理诊断,其中良性病变88.2%(15/17),包括结节病9例,淋巴结结核5例,巨大淋巴结增生症1例,而2例恶性肿物均为肺小细胞未分化癌。结论:纵隔镜对原因不明的纵隔肿物或结节的诊断有着重要意义,可使一些结节病或淋巴结结核的患者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断,使这部分患者避免了盲目的试验性放、化疗或开胸探查所带来的痛苦。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研究浙江西南地区野生金银花种质资源的形态性状、有效成分及遗传特性,为金银花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及遗传育种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形态性状调查、HPLC检测及ITS序列分析揭示野生金银花种质的特性。结果 浙江西南地区的6个野生金银花种质在形态性状上差异较小,通过ITS序列分析表明它们之间亲缘关系非常相近,能够与忍冬属其他植物明显区分。6个野生种质与栽培品种之间形态差异和有效成分量差异较大,其中有性状优良的野生种质,如产自浙江省景宁县(ZJJN1)与浙江省青田县(ZJQT)的样品,其绿原酸量分别为1.94%和2.42%,达到《中国药典》2010年版标准。结论 研究野生金银花种质的优良特性,对浙江西南地区野生金银花资源的开发及优良栽培品种的选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