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003篇 |
免费 | 298篇 |
国内免费 | 7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1篇 |
儿科学 | 38篇 |
妇产科学 | 92篇 |
基础医学 | 223篇 |
口腔科学 | 4篇 |
临床医学 | 176篇 |
内科学 | 400篇 |
皮肤病学 | 21篇 |
神经病学 | 17篇 |
特种医学 | 71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430篇 |
综合类 | 367篇 |
预防医学 | 170篇 |
眼科学 | 5篇 |
药学 | 84篇 |
中国医学 | 13篇 |
肿瘤学 | 2244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3篇 |
2022年 | 46篇 |
2021年 | 37篇 |
2020年 | 35篇 |
2019年 | 23篇 |
2018年 | 59篇 |
2017年 | 53篇 |
2016年 | 63篇 |
2015年 | 67篇 |
2014年 | 65篇 |
2013年 | 72篇 |
2012年 | 194篇 |
2011年 | 217篇 |
2010年 | 111篇 |
2009年 | 99篇 |
2008年 | 227篇 |
2007年 | 249篇 |
2006年 | 243篇 |
2005年 | 256篇 |
2004年 | 329篇 |
2003年 | 369篇 |
2002年 | 284篇 |
2001年 | 267篇 |
2000年 | 150篇 |
1999年 | 126篇 |
1998年 | 79篇 |
1997年 | 73篇 |
1996年 | 47篇 |
1995年 | 31篇 |
1994年 | 72篇 |
1993年 | 78篇 |
1992年 | 72篇 |
1991年 | 66篇 |
1990年 | 58篇 |
1989年 | 34篇 |
1988年 | 15篇 |
1987年 | 20篇 |
1986年 | 18篇 |
1985年 | 12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5篇 |
1979年 | 2篇 |
1977年 | 2篇 |
1975年 | 2篇 |
1974年 | 2篇 |
1972年 | 1篇 |
1969年 | 1篇 |
196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3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目的探讨乳腺癌的临床特点以及台疗方法的评价.方法收集1989年~1992年共573例完整的病例资料.按治疗方法分为手术组、手术+放疗、手术+化疗、手术+放疗+化疗、非手术组.对病例的一般临床特点及生存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年龄35岁~55岁者占408例,发病部位外上象限为333例,病理实性癌占375例.不同治疗方法的生存率分5年和10年如下手术组78%、62%,手术+化疗72%、45%,手术+放疗57%、40%,手术+放疗+化疗60%、45%,非手术组35%.结论乳腺癌高发病率年龄组为中年,病变多位于外上象限,病理多为浸润性非特殊性癌.治疗方法仍以手术治疗为首选,适当地配合放、化疗等. 相似文献
42.
大鼠鞘内哇巴因及混合替扎尼定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鼠鞘内畦巴因及混合替扎尼定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效能。方法雄性SD大鼠250~300g,鞘内留置PE-10导管,1周后制作大鼠脊神经结扎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将大鼠随机分组:对照组、哇巴因组、替扎尼定组、畦巴因和替扎尼定混合药物组、育亨宾或阿托品拮抗组,每组6只。测定各组鞘内给药前、给药后各时点的大鼠机械撤足阈值,计算对应时点的最大效应百分比(%MPE),评价抗神经病理性疼痛效果。使用Isobologram分析评价药物的相互作用。结果大鼠鞘内单独注射哇巴因0.25~5μg和替扎尼定0.5~5μg产生剂量依赖性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P〈0.05)。Isobologram分析显示大鼠鞘内哇巴因和替扎尼定混合物,两者产生明显的协同效应(P〈0.05)。鞘内阿托品或育亨宾预处理,能够拈抗单独注射哇巴因2.5μg、替扎尼定5μg、哇巴因复合替扎尼定(1/2ED。)的作用(P〈0.05)。结论大鼠鞘内单独注射哇巴因、替扎尼定产生剂量依赖性的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鞘内哇巴因混合替扎尼定产生协同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中枢α2-肾上腺素受体和胆碱能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肿瘤细胞减灭术(CRS)及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联合肝切除治疗结直肠癌腹膜转移(CRPM)合并肝转移(LM)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回顾性收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自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采用CRS+HIPEC联合肝切除治疗的16例CRPM合并孤立LM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
结果男性6例,女性10例,中位年龄62岁。全组患者接受CRS+HIPEC联合同步肝切除,肝脏转移瘤均获得完整切除。中位总生存期25个月,中位无病生存期9个月。1年及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5.0%及37.0%,1年及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50.0%及9.4%。6例(37.5%)出现轻度并发症(Clavien-Dindo Ⅰ~Ⅱ),4例(25.0%)出现严重并发症(Ⅲ~Ⅳ)。
结论CRPM合并孤立的、能完整切除的LM的患者接受CRS+HIPEC联合同期肝切除是安全可行的,同时可为患者带来一定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44.
45.
Prognostic factors of recurrent disease in upper urinary tract urothelial cancer after radical nephroureterectomy: Subanalysis of the multi‐institutional national database of the Japanese Urological Association 下载免费PDF全文
46.
Efficacy and tolerance of one‐third full dose bacillus Calmette–Guérin maintenance therapy every 3 months or 6 months: Two‐year results of URO‐BCG‐4 multicenter study 下载免费PDF全文
47.
Bin Li Yang Yang Alper Toker Bentong Yu Chang Hyun Kang Ghulam Abbas Harmik J. Soukiasian Hecheng Li Hiroyuki Daiko Hongjing Jiang Jianhua Fu Jun Yi Kemp Kernstine Marcello Migliore Michael Bouvet Sara Ricciardi Yin-Kai Chao Yong-Hee Kim Yun Wang Zhentao Yu Abbas E. Abbas Inderpal S. Sarkaria Zhigang Li Cooperative Group of International Expert Consensus on Robot-assisted Esophagectomy for Esophageal Cancer 《Journal of thoracic disease》2020,12(12):7387
48.
Jonklaas J Nogueras-Gonzalez G Munsell M Litofsky D Ain KB Bigos ST Brierley JD Cooper DS Haugen BR Ladenson PW Magner J Robbins J Ross DS Skarulis MC Steward DL Maxon HR Sherman SI;National Thyroid Cancer Treatment Cooperative Study Group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2012,97(6):E878-E887
49.
50.
Comparison of the 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 N1 versus N2a nodal categories for predicting survival and recurrence in patients with oral cancer: Time to acknowledge an arbitrary distinction and modify the system 下载免费PDF全文
Ardalan Ebrahimi MBBS MPH Ziv Gil MD PhD Moran Amit MD PhD Tzu‐Chen Yen MD Chun‐Ta Liao MD PhD Pankaj Chatturvedi MBBS Jaiprakash Agarwal MBBS PhD Luiz Kowalski MD PhD Matthias Kreppel MD PhD Claudio Cernea MD Jose Brandao MD Gideon Bachar MD Andrea Bolzoni Villaret MD Dan Fliss MD Eran Fridman MD K. Thomas Robbins MD Jatin Shah MD Snehal Patel MD Jonathan Clark MBBS BSc MD The International Consortium for Outcome Research in Head Neck Cancer 《Head & neck》2016,38(1):135-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