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15篇
  免费   2126篇
  国内免费   1363篇
耳鼻咽喉   357篇
儿科学   467篇
妇产科学   140篇
基础医学   1554篇
口腔科学   437篇
临床医学   2507篇
内科学   2288篇
皮肤病学   288篇
神经病学   718篇
特种医学   952篇
外科学   2099篇
综合类   5790篇
现状与发展   8篇
一般理论   3篇
预防医学   2534篇
眼科学   269篇
药学   2663篇
  35篇
中国医学   2019篇
肿瘤学   976篇
  2024年   132篇
  2023年   305篇
  2022年   693篇
  2021年   908篇
  2020年   768篇
  2019年   459篇
  2018年   455篇
  2017年   565篇
  2016年   491篇
  2015年   775篇
  2014年   969篇
  2013年   1338篇
  2012年   2064篇
  2011年   2110篇
  2010年   1968篇
  2009年   1658篇
  2008年   1779篇
  2007年   1717篇
  2006年   1589篇
  2005年   1196篇
  2004年   856篇
  2003年   757篇
  2002年   554篇
  2001年   560篇
  2000年   475篇
  1999年   184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60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17篇
  1979年   19篇
  1978年   11篇
  1976年   12篇
  1975年   12篇
  1972年   12篇
  1970年   14篇
  1969年   13篇
  1968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探讨继发性附件扭转的CT特征及其诊断效能,构建继发性附件扭转的评分系统。资料与方法收集经手术证实的伴有附件肿物的继发性附件扭转患者37例,以及伴有腹痛、附件肿物的对照组患者34例,分析继发性附件扭转的CT特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其诊断效能,构建继发性附件扭转的综合评分系统(AT-CI)。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继发性附件扭转以下CT特征发生率较高,包括肿物壁偏心性增厚(X^2=4.41,P<0.05)、附件出血(X^2=12.68,P<0.001)、肿物-子宫之间团块状结构(X^2=13.62,P<0.001)、旋涡征(X^2=10.71,P<0.05)、附件周围脂肪模糊/腹水(X^2=5.82,P<0.05)。其中肿物-子宫之间团块状结构敏感度及诊断价值最高,为81.1%(ROC曲线下面积0.71),旋涡征特异度最高,为91.2%。ATCI诊断效能优于任意单一CT特征(ROC曲线下面积0.83),评分0~2分继发性附件扭转可能性小,3~4分怀疑继发性附件扭转,评分>4分,则高度怀疑继发性附件扭转且特异度为100%。结论继发性附件扭转具有典型的CT特征,包括肿物壁偏心性增厚、附件出血、肿物-子宫之间团块状结构、旋涡征、肿物周围脂肪模糊/腹水。AT-CI是综合了继发性附件扭转全部CT特征的实用评分系统,提高了继发性附件扭转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992.
目的与滤波反投影(FBP)算法比较,探讨基于原始数据的迭代重建(SAFIRE)算法大螺距肺动脉双源CT(DSCT)成像的图像质量。方法对临床怀疑肺栓塞的69例患者行前瞻性心电门控大螺距肺动脉CT扫描,分别采用SAFIRE和FBP算法进行图像重建,比较两种重建算法的肺动脉CT图像质量、噪声、SNR和CNR。结果 SAFIRE算法图像的肺动脉CT图像质量显著优于FBP算法[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1.28±0.36)分和(1.99±0.56)分,P<0.001];SAFIRE算法的噪声显著低于FBP算法[分别为(14.60±2.11)HU和(18.52±2.65)HU,P<0.001];SAFIRE算法的SNR和CNR显著高于FBP算法(SNR分别为26.57±4.99和20.23±3.94,P<0.001;CNR分别为23.41±4.58和17.77±3.62,P<0.001)。结论前瞻性心电门控大螺距肺动脉DSCT成像时,与FBP算法相比,SAFIRE算法的肺动脉CT图像噪声更低,图像质量更高,显示肺动脉细小分支更佳。  相似文献   
993.
Ollier病1例     
1 病例资料患者,女,56岁.35年前发现右手小指肿物,在当地医院行截小指术.之后右手中、环指开始出现局部隆起,逐年增长,近半年来增长迅速,无疼痛,表面皮肤无破溃,屈伸活动受限,影响日常生活,2012年3月来我院就诊.临床检查:全身一般情况可,右小指缺如,右手多处隆起,右环指近节指骨隆起最大,约30mm×35 mm×38 mm大小,肿物表面均光滑、质硬,无破溃,见图1.肘、腕关节脱位,可触及突出的桡骨小头.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对比研究单腔双扩张器重叠埋置与单个扩张器埋置术的皮肤扩张率与即刻扩张皮瓣回缩率的差别.方法 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对22例共39处需行扩张器埋置术者,于24处单腔重叠埋置2个扩张器,15处单腔埋置1个扩张器.采用“湿布样”法测量扩张皮瓣的面积,同时测量手术时需要分离的皮下囊腔面积大小,即扩张皮肤的面积,并计算单位面积皮肤的扩张率.二期手术前在扩张皮瓣的中央取两定点距离5 cm,取出扩张器后,再次测量这两定点的距离,采集数据并计算扩张皮瓣的即刻回缩率.结果 在扩张周期(P=0.06)无明显差异的情况下,单腔重叠埋置双扩张器组与单腔单扩张器埋置组的皮肤扩张率分别为(3.5±0.9)%和(2.6±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二者的扩张皮瓣即刻回缩率分别为(30.3±0.8)%和(32.3±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扩张皮瓣即刻回缩率与扩张周期呈现负相关性,相关系数r=-0.768.结论 重叠埋置双扩张器的手术方法增加了单位面积皮肤的扩张率,扩张皮瓣即刻回缩率较传统方法相差无异,所以可供利用的扩张皮肤量绝对数增加了,同时减少大面积缺损时反复扩张的次数,特别适用于乳突区,超过周径一半的四肢缺损以及大面积躯干病变等.  相似文献   
995.
相同临床分期的胃癌患者仍然存在明显不同的预后状态,这使得根据临床分期的治疗规约存在实际上的不足.采用系统生物学方法为主的手段寻找与患者预后生存相互关联的分子标志物,对胃癌进行更细节的分子分型,从而为个体化的诊疗提供依据.一些标志物可以用于胃癌的靶向性治疗,HER2抗体是目前指南中唯一通过的靶向类药物.随着靶向类药物的不断研发与演进,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看到更多的靶向类药物进入胃癌临床.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探讨索拉非尼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治疗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抵抗的中晚期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3月期间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确诊为TACE抵抗的中晚期肝癌患者的资料,共54例,年龄28~82(56.1±11.8)岁,其中BCLC B期24例,C期30例;Child-Pugh A级34例,B级2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对照组接受单一索拉非尼治疗(n=33),联合组接受索拉非尼联合ICIs治疗(n=21);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肿瘤反应性、肿瘤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联合组(2例CR、11例PR、4例SD和4例PD)的肿瘤反应性明显优于对照组(2例CR、8例PR、10例SD、13例PD)(P=0.041)。联合组的中位PFS明显长于对照组(13.5个月 vs 6.8个月,P=0.010);多因素分析显示Child-Pugh B级(HR 2.202,95%CI 1.059~4.581,P=0.035)、BCLC C期(HR 4.077,95%CI 1.902~8.742,P<0.001)、AFP≥400 ng/mL(HR 5.728,95%CI 2.227~14.729,P<0.001)是TACE抵抗肝癌PFS的独立危险因素,索拉非尼联合ICIs(HR 0.180,95%CI 0.082~0.392,P<0.001)是肝癌患者的保护因素。联合组并发皮炎、腹泻的发生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 索拉非尼联合ICIs治疗提高TACE抵抗中晚期肝癌的肿瘤反应性,延长患者PFS,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探索术前MRI影像组学特征预测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对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反应性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6年3月至2018年4月经临床或病理确诊、并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接受TACE治疗的中晚期HCC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训练组(n=59)及验证组(n=27),基于ITK-SNAP软件在术前T2WI图像勾画肿瘤感兴趣区,使用GE AI-Kit软件提取影像特征;经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LASSO)回归筛选最优的特征子集,并构建TACE反应性预测模型;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及决策曲线分析评价模型的诊断效能和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共筛选出8个影像学特征与TACE反应性相关,并成功构建预测模型。训练组中,该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38(95%CI 0.737~0.939),灵敏度为74.1%,特异度为84.4%;在验证组中,AUC为0.794(95%CI 0.604~0.985),灵敏度为75.0%,特异度为80.0%。校准曲线显示该模型在训练组和验证组的预测概率与实际概率拟合较好;决策曲线分析显示该模型在0.1~1.0的阈值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净收益。结论 术前MRI T2WI图像影像组学特征可用于预测HCC的TACE 反应性,基于MRI T2WI图像影像特征的预测模型特异度和灵敏度较高。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减少出血的临床措施及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2007年3月-2012年11月因妊娠合并子宫肌瘤行子宫下段剖宫产并子宫肌瘤挖除术者276例,其中研究组135例,术前预先经直肠置入米索前列醇600μg,术中剖宫娩出胎儿后采用压挤法切除肌瘤;对照组141例,术中剖宫娩出胎儿后行传统肌瘤切除手术操作。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h阴道出血量、恶露持续时间、产后病率、肛门通气时间。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4h阴道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时间、肛门通气时间、恶露持续时间及产后病率比较,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采用压挤法联合术前应用米索前列醇可明显减少术中术后出血,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99.
目的对3例输尿管长段撕脱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为输尿管长段撕脱伤的预防及治疗提供可参考的建议。方法收集2014年至2016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输尿管长段撕脱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号患者行回肠代左输尿管术,术后1个月查IVU提示患侧显影正常,未见异常狭窄及尿外渗,B超提示患侧肾轻中度积水;术后3个月,拔除双J管时,CT检查提示左肾及输尿管上段积水。2号患者输尿管撕脱后8小时急诊行腹腔镜膀胱瓣成形输尿管吻合术,术后2个月复查B超提示右肾轻度积水;术后3个月患者无尿频症状,复查CT检查提示右肾轻度积水,复查IVU提示患侧显影正常,未见异常狭窄及尿外渗,行输尿管软镜探查术,术中可见输尿管全程通畅,无狭窄,原膀胱、输尿管吻合处伤口愈合佳、无狭窄。3号患者撕脱后1个月行腹腔镜膀胱瓣成形输尿管吻合术,术后3个月拔除双J管,术后3个月查IVU提示患侧显影正常,未见异常狭窄及尿外渗,CT检查提示患侧肾无积水。结论针对输尿管长段撕脱伤重在预防,在输尿管镜手术中术者应规范操作,切忌使用暴力。当输尿管长段撕脱伤已然发生时,早期行回肠代输尿管术或膀胱瓣成形输尿管吻合术都是良好的可选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评价颈椎前路椎间隙减压自锁融合器结合前路短节段钢板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采用颈椎前路椎间隙减压自锁融合器结合前路短节段固定钢板治疗的106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71例,女35例;年龄42~74岁,平均(55.4±5.1)岁。受累节段:3节段82例,4节段24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分析术前,术后5 d,术后3、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颈肩痛视觉评分(VAS)和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并计算出JOA改善率;测量术前,术后3、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颈椎曲度和颈椎ROM。对术后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6例手术均顺利进行,手术时间为(126.2±25.1)min,失血量为(82.1±26.3)ml。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30.4±10.5)个月。颈肩痛VAS评分和JOA评分分别由术前的6.11±1.54、9.22±2.42改善为术后5 d的2.14±0.51、12.46±1.42(P0.05),术后各时间点VAS及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 d JOA改善率达(56.7±21.6)%,术后各时间点JOA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生理曲度术后3个月为(19.6±8.9)°比术前的(11.5±6.8)°明显改善(P0.05),术后能够获得比较满意的稳定(P0.05);而颈椎ROM由术前的(37.6±10.4)°减少为术后3个月的(18.2±5.9)°,颈椎活动减少明显(P0.05),随访过程中无明显改变(P0.05)。术后出现吞咽困难19例,轴性痛6例,脑脊液漏3例,声音嘶哑2例,保守治疗好转;3例患者各有1个椎间隙未融合(无临床症状),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移位。结论:颈椎前路椎间隙减压自锁融合器结合前路短节段钢板固定,能够减少术中损伤,恢复颈椎生理曲度,改善脊髓神经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可选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