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运用不同测定方法检测急诊标本的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诊干式生化分析仪与传统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急诊检验结果进行比较,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120例急诊临床标本,在FUJI3500全自动干式生化分析仪及日立706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葡萄糖、尿素(Urea)、肌酐和尿酸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经统计分析,测定结果在这两种检测系统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UJI3500干式生化分析仪与日立706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32.
33.
目的:考察输液微粒进入体内后的主要分布。方法:用微粒计数仪分别检测活性炭和硫酸钡混悬液中的粒径分布,并用其模拟静脉输液微粒分别通过尾静脉给小鼠注射3.62×107,1.13×108,2.72×108个微粒,采用CT断层扫描分析硫酸钡微粒在小鼠体内的分布,以组织器官HE染色观察各组织器官中活性炭的分布情况。结果:活性炭和硫酸钡微粒粒径主要分布在2~10 μm之间。影像学结果显示静脉输入的硫酸钡微粒主要分布在肺脏和肝脏;组织学观察表明活性炭微粒主要分布在肺脏、肝脏和脾脏,少量分布在肾脏和心脏。粒径0~2 μm、>2~4 μm和>4~6 μm的活性炭微粒分别主要分布在脾脏、肝脏和肺脏,肾脏和心脏组织中分别分布着少量2~6 μm和4~8 μm的微粒。结论:粒径<10 μm的输液微粒主要分布在肺脏、肝脏和脾脏,少量分布在肾脏和心脏;在肺脏、肾脏和心脏可观察到极少量粒径≥10 μm的微粒分布。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对不稳定性、骨折片侵及椎管容积<50%、合并较为严重的骨质疏松型胸腰椎骨折患者,探讨经椎弓根注入骨水泥以加强后路椎弓根螺钉的稳定性的疗效、治疗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总结技术要点。方法对30例不稳定性、骨折片侵及椎管容积的骨质疏松型胸腰椎骨折患者行经椎弓根注入骨水泥、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结果治疗前Cobb氏角为(21.21±2.65)°,治疗后为(5.23±0.95)°,治疗后患者椎体前后缘高度同样得到了有效的恢复。治疗前30例患者VAS评分为(8.21±0.65)分,治疗后1年后患者VAS评分为(3.75±0.45)分,优良率为89.3%;治疗前患者JOA评分为12分,治疗1年后患者评分为24分,改善率为69.8%。结论后路经椎弓根注入骨水泥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不稳定性、骨折片侵及椎管容积<50%、合并较为严重的骨质疏松型的胸腰椎骨折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效果满意,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35.
36.
37.
[目的]探讨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清中CRP,TNF-α和TNF-β的变化水平。[方法]从2009年1月~2011年4月共收集强直性脊柱炎患者60名,在相同时间纳入同样样本的健康对照60例,并且按照性别和年龄进行匹配。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患者和健康证血液中的TNF-α、TNF-β和CRP。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活动期,非活动期的CRP,TNF-α和TNF-β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组的强直性脊柱炎与非活动期组比较,CRP,TNF-α和TNF-β显著高于非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中的TNF-α、TNF-β和CRP在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到重要的作用,能作为评价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病情水平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38.
目的研究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在下呼吸道感染鉴别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该院下呼吸道感染患者140例,包括细菌感染84例(细菌感染组),病毒感染36例(病毒感染组),支原体感染20例(支原体感染组)。另选取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分别检查各组患者的PCT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其中,将细菌感染组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抗菌治疗,观察组采用PCT监测并使用抗菌药物,比较2组的抗菌药物应用时间和患者住院时间。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健康组PCT水平低于细菌感染组、病毒感染组和支原体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呼吸道感染患者PCT水平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高于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检测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水平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抗菌药物应用时间和患者住院时间均短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检测在下呼吸道感染鉴别诊断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高,监测PCT水平在治疗中可缩短抗菌药物的应用时间。 相似文献
39.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