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9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7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08篇
综合类   65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经皮肾镜取石术中肾静脉损伤的原因及其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PCNL术中发生肾静脉损伤2例,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61岁和41岁,因左肾结石行左PCNL,术中发生斑马导丝穿入左肾静脉,肾造瘘管(PCN管)沿导丝误入左肾静脉及腔静脉,术后经肾造瘘管造影、螺旋CT检查明确。61岁的患者术后第7天X光监视下将PCN管退至集合系统,术后第10天拔除。41岁患者术后第14天X光监视下将PCN管退至肾集合系统,术后第18天拔除。结果:两例患者拔除PCN管后,出血均控制,血液动力学状态稳定,无发生肾静脉瘘口出血,未行外科手术干预,未出现肾脏感染及肾功能进一步损害。结论:PCNL术中发生PCN管误入肾静脉后,采用留置并夹闭PCN管,分次逐步拔除PCN管是安全、可靠的,可以避免外科手术干预。 【关键词】经皮肾镜取石术;经皮肾造瘘术;肾静脉;损伤;肾造瘘管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TUVRP)术联合保留附睾去势术治疗膀胱出口梗阻(BOO)的晚期前列腺癌(PCa)之疗效。方法对62例晚期PCa伴BOO患者应用保留附睾去势术联合TUVRP等综合治疗。比较分析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MFR)、残余尿以及血清总PSA值情况。采用问卷调查保留附睾去势患者的满意度。结果62例手术均一次成功,未发生大出血和电切综合征(TURS),无术后阴囊血肿等并发症。TUVRP平均时间(65±12)min,保留附睾、附睾成形及睾丸切除平均时间(28±9)min。患者对去势术的满意度达到(59/62)95.2%。术后随访10~38个月,平均26个月。55例获随访。癌性死亡12例,非癌性死亡8例。术后患者排尿梗阻症状明显改善,术前IPSS(25.9±1.8)分,术后3个月的IPSS(9.1±0.5)分(P〈0.05);MFR术前平均(6.5±2.9)ml/s,术后3个月(13.2±4.1)ml/s(P〈0.05);术前残余尿(167±41)ml,术后3个月残余尿(30±13)ml(P〈0.05);术前血清总PSA值(70.3±8.5)ng/ml,术后3个月总PSA值(15.2±1.7)ng/ml(P〈0.05)。术后有少数患者出现尿频和急迫性尿失禁,有2例患者随访时出现排尿梗阻症状而再次行TUVRP术。结论对晚期PCa病人伴BOO行TUVRP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能迅速解除BOO症状;保留附睾去势术安全、经济且满足患者对外观形态和心理需要。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构建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核酸疫苗并测定其免疫活性.方法:应用DNA疫苗载体pIRES构建pIRES-PSMA-mGM-CSF、pIRES-PSMA、pIRES-mGM-CSF重组质粒,酶切鉴定正确后与pIRES空质粒分别免疫C56BL/6小鼠(每组15只),LDH释放试验测定各自免疫后小鼠的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杀伤活性.结果:成功构建上述重组质粒;pIRES-PSMA-mGM-CSF免疫后小鼠特异杀伤率最高,pIRES-PSMA、pIRES-mGM-CSF次之,pIRES空质粒最差(P<0.05),各组杀伤效果以效靶比为101时最高.结论:PSMA及mGM-CSF双顺反子DNA疫苗有望在前列腺癌的基因治疗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探讨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etastatic castration 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mCRPC)多学科协作体系(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MDT)的诊治流程。  方法  分析2017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收治的1例mCRPC患者的MDT诊疗过程。患者经MDT讨论后采用阿比特龙联合唑来膦酸治疗,辅以左股骨下段转移病灶局部放疗,并密切监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变化及治疗不良反应。  结果  治疗后患者PSA逐渐下降,4个月后随访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otal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tPSA)已下降至1.29 ng/mL,且无明显相关不良反应。  结论  个体化治疗是mCRPC未来的发展趋势,平衡疗效和不良反应是临床医生应重点考虑的问题。采取MDT有利于制定规范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针对mCRPC患者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可让更多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保留勃起和射精功能的改良全膀胱切除术在膀胱良、恶性病变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组18例男性患者,年龄18~38岁,平均30.5岁。结核性挛缩膀胱4例,腺性膀胱炎5例,晚期神经原性膀胱5例,复发的多发性非肌层侵犯膀胱移行细胞癌4例,均需行全膀胱切除术,但患者强烈希望保留勃起和生育功能。行改良单纯性全膀胱切除术,保留输精管、精囊、前列腺和双侧神经血管束,以回肠新膀胱(13例)或回结肠新膀胱(5例)替代。结果平均手术时间35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420ml,7例患者输血。1例发生尿漏,无其他围手术期并发症。拔除导尿管后均能自行排尿,每次尿量300~500ml,剩余尿量25~65ml。2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需间歇自家导尿。白天无尿失禁,3例患者晚上有遗尿。平均随访46个月(18~68个月)。17例(94.4%)患者术后阴茎勃起功能恢复良好,均有遗精(未婚者)或顺行射精。尿路造影上尿路功能和新膀胱形态良好,1例轻度肾积水。肿瘤患者无复发。结论对选择性膀胱良、恶性病变患者行保留勃起和射精功能的改良全膀胱切除和原位膀胱术,安全有效,效果满意。尿动力学检查对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选择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6.
肾移植患者环孢素A肝毒性作用的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环孢素A在肾移植患者肝功能受损中的作用和长期服用对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组资料:(1)1978年7月至1984年应用二联免疫抑制治疗(硫唑嘌呤+泼尼松)的肾移植患者83例,1985~1991年应用三联免疫抑制治疗(环孢素A+硫唑嘌呤+泼尼松)的肾移植患者580例;(2)1994年1月至1997年8月进行的肾移植患者519例;(3)随访服用环孢素A免疫抑制治疗8年以上患者68例,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探讨肾癌患者的外周血 T淋巴细胞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 (Ag- NORs)的表达特点及其免疫学诊断意义。 方法 :应用细胞培养银染及 KL型肿瘤免疫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 ,分析 30例肾癌患者及 30例门诊健康志愿者外周血的 Ag-NORs的含量 ,以细胞核仁银染面积与细胞核面积比值 (I.S% )作为评估指标作比较。结果 :肾癌患者组 Ag- NORs的 I.S%值为 (5 .2 6± 0 .71) ,明显低于正常人的 (7.34± 0 .4 7) ,两者差异显著 (P<0 .0 1)。治疗后肾癌患者 I.S%值明显升高 (P<0 .0 1)。结论 :外周血 T淋巴细胞 Ag- NORs可望成为肾癌免疫学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8.
张勇建  齐隽 《山东医药》2006,46(21):92-93
肾癌根治术(RN)一直被称为肾癌外科手术的金标准,其基本原则为:①早期结扎肾脏血管,将血管内肿瘤栓子扩散的风险降到最低;②切除肾脏、肾上腺、Gerota’s筋膜及扩大的淋巴结清除(LND),包括从膈肌脚到主动脉分叉处的主动脉旁和腔静脉旁淋巴结。随着肿瘤生物学行为的深入研究及影像学技术的巨大进步,对低分期、局限性小肾癌,保留肾单位肾癌手术(NSS)已作为一种新的肿瘤手术方法,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9.
肾移植术后早期肾功能状态对移植肾长期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分析肾移植术后早期不同的肾功能状态对移植肾长期存活的影响。方法:对1986年至2000年在本中心接受尸肾移植并采用CsA Aza Pred治疗的85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患者移植后早期肾功能状态将患者分成肾功能即刻恢复正常(IGF)、缓慢恢复正常(SGF)、未恢复正常(AGF)和延迟恢复正常(DGF)四种情况。统计移植后早期不同肾功能状态下移植肾存活率、半寿期、急性排斥(AR)发生率、慢性移植肾失功率及药物毒副作用发生率;对可能影响肾移植后早期肾功能恢复的因素进行了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性别、冷缺血时间是影响肾移植后早期肾功能恢复的危险因素;(2)IGF、SGF、AGF、DGF各组的移植肾一年存活率分别为:89%,85%,83%,50%;五年存活率相应为:70%、65%、65%、30%,八年存活率分别为:62%、54%、57%、18%;半寿期分别为7.9、7.6、7.8、2.8年。各组的AR发生率分别为16.5%(70/424)、23.5%(47/200)、31.5%(64/203)、56.3%(18/32),术后14年内慢性移植肾失功率分别为25.6%(83/424)、27.5%(55/200)、29.1%(59/203)、59.4%(19/32)。IGF、SGF、AGF、DGF组中肝功能损害、高血压、糖尿病、红细胞增多症、感染的发生率依次增高,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移植术后早期肾功能恢复不佳:SGF、AGF、DGF,尤其是DGF的发生直接影响AR的发生和移植肾的存活。  相似文献   
110.
肾移植术后并发真菌败血症的临床与病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并发真菌败血症的临床与病理。方法 观察研究了1089/1141例次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经尸检确诊的临床少见的真菌败血症8例。结果 8例真菌几 症中;曲霉菌凡血症2例,毛霉菌败血症2例,新型隐球菌败血症1例,白色念球菌败血症1例,奴卡氏菌败血症2例,其中4例合并细胞感染。结论 真菌性败血症是一种严重而危急的全身性真菌感染,病原攻侵放血流后,可在血循环或组织内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