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4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52篇
内科学   37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251篇
综合类   103篇
预防医学   40篇
药学   27篇
  2篇
中国医学   36篇
肿瘤学   2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3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目的 比较不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方式在高龄(≥70岁)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3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接受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日间手术的253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料。依据术式不同分为疝环填充式修补组(157例)及腹膜前间隙修补组(96例)。比较二组患者术后总体并发症率、腹股沟区慢性疼痛及疝复发率。结果 腹膜前间隙修补组手术时间较疝环填充式修补组略长,但均未超过50min。二组患者术中麻醉药用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81,P=0.032),术后镇痛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722,P=0.000)。疝环填充式修补组与腹膜前间隙修补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24,P=0.878),术后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6),术后切口区域慢性疼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老年患者经日间手术行腹股沟疝疝环填充式疝修补或腹膜前间隙修补均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腹股沟疝日间手术后早期切口疼痛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13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就诊并接受疝日间手术患者1221例临床资料。依据术后24 h切口疼痛的VAS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疼痛组(VAS≤3分)及中、重度疼痛组(VAS>3分)。术后早期切口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年龄≥40岁中、重疼痛发生率为8.1%,年龄<40岁为38.8%,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9.3,P=0.000)。BMI指数≥22中、重疼痛发生率为9.9%,BMI指数<22为18.4%,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1,P=0.000)。吸烟患者较未吸烟者中、重疼痛发生率高,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 P=0.044)。局部麻醉药(0.5%利多卡因)用量≥50 ml 较用量<50 ml 中、重疼痛发生率高(χ2=14.2,P=0.000)。未采取术后镇痛较采取术后镇痛中、重疼痛发生率高(χ2=177.2,P=0.000)。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患者年龄≥40岁[OR(95%CI)=0.2(0.1~0.3),P=0.000]、BMI指数≥22[OR(95%CI)=0.6(0.4~0.7),P=0.001]、术中麻醉药用量≥50 ml[OR(95%CI)=1.6(1.2~2.0),P=0.011]及未采取术后镇痛[OR(95%CI)=0.1(0.0~0.2),P=0.000]是发生术后早期切口中、重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疝日间手术后早期切口疼痛,患者年龄、BMI指数、术中麻醉药用量及是否采用术后镇痛与中、重度切口疼痛的发生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对腹股沟疝日间手术后早期切口疼痛的影响,寻找影响早期切口疼痛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3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接受腹股沟疝日间手术,且在术毕接受罗哌卡因浸润麻醉患者的临床资料。于术后4、8、12、24、48 h记录患者的疼痛评分。多元Logistic 回归分析寻找术后早期切口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721例患者进入研究,患者术后4、8、12、24、48 h VAS评分分别为(2.52±1.47)分、(2.80±1.54)分、(1.72±0.89)分、(1.33±1.01)分、(0.46±0.25)分。WHO疼痛分级>Ⅰ级患者比例分别为11.8%(85/721)、15.9%(115/721)、8.5%(61/721)、5.1%(36/721)、1.2%(9/721)。116例(16.1%)患者需要额外口服NSAIDs类止疼药,9例(1.2%)需要弱阿片类药物。回归分析表明患者年龄及BMI是术后早期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罗哌卡因能使疝日间手术患者术后切口疼痛感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患者年龄及BMI指数与术后早期疼痛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4.
介绍深度学习方法常用模型结构,包括卷积神经网络和循环神经网络模型,总结目前生物医学数据分析中深度学习的最新应用情况,分析其在数据处理、模型构建和训练方法等方面共有问题的解决方法,指出深度学习方法应用于生物医学数据分析中仍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5.
目的:研究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胰腺内分泌功能的变化,探讨胰腺内分泌功能损伤中COX-2mRNA的作用。方法:使用3.5%牛磺胆酸钠制作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动物模型,对胰腺病理损伤评分;检测脂肪酶,血糖水平;分离胰岛细胞,进行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试验;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胰岛细胞COX-2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造模后1h,病理学评分、血糖、血清脂肪酶升高。胰岛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试验显示,胰岛素分泌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意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提示重症急性胰腺炎组胰岛的COX-2mRNA表达增强,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3.5%牛磺胆酸钠诱导的重症急性胰腺炎对胰腺内分泌有较大影响。胰岛COX-2mRNA表达明显增强,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对胰腺内分泌功能影响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6.
深部囊性结肠炎(colitiscysticaprofunda,CCP)是一种非常少见的良性结直肠疾病。我院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女,2 6岁。因间断便血1年,加重1个月,收入我科。患者1年前因便血收住我院,诊为“溃疡性结肠炎”给予口服柳氮磺胺嘧啶治疗,症状无明显缓解。1个月前便血加重,2~3次/日,15 0~2 5 0ml/次,均为鲜血便,并伴发热。入院查体:贫血貌,腹部查体无阳性体征。钡灌肠造影显示:升结肠及结肠肝曲多发性息肉,回盲瓣受侵不除外。纤维结肠镜检查:结肠多发性息肉,单个或丛状分布,0 3×0 4cm~1 0cm大小。病理学检查:黏膜慢性炎及息肉形成,可见…  相似文献   
27.
患者女性,52岁,因"发现脾脏占位2年余"于2007年6月17日收入我院.患者2年前体检超声发现2个结节性占位,边界清晰,直径约0.5 cm,回声性质不详,未予诊治.人院前复查超声示脾实质回声增粗,其内可见数个中强回声团,边界欠清,最大直径约3.4 cm,胆囊多发结石,余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肥大细胞(MC)稳定剂酮替芬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肺脏的保护作用。方法SAP大鼠模型前或模型后30min给予酮替芬,模型后3h及6h取大鼠肺组织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计算病理评分,甲苯胺蓝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算MC数目,测定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了解中性粒细胞(PMN)聚集程度,Western blot法检测类胰蛋白酶表达。结果酮替芬预处理组3h及6h肺病理评分为1.30及1.58,相应时段SAP组肺病理评分为2.27及3.03,两组同时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酮替芬早期治疗组3h及6h病理评分为1.43及1.61。与酮替芬预处理组同时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甲苯胺蓝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MC计数、MPO活性亦呈上述趋势。酮替芬处理组类胰蛋白酶表达较SAP组明显下降。结论预防性或SAP早期应用酮替芬,可减轻SAP肺组织的损害。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胰腺囊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手术方法、病理结果、术后并发症和随访结果。结果 8例(28%)浆液性囊性肿瘤(SCN),12例(41%)黏液性囊性肿瘤(MCN),3例(10%)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IPMN),6例(21%)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PT)。8例SCN、7例MCN、1例IPMN和5例SPT均是良性肿瘤。76%(22/29)患者是女性,年龄(49±17)岁(15~78岁)。29例中行手术治疗23例,其中切除肿瘤22例,探查活检1例,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另外6例未手术者中4例SCN者行随访观察处理,2例IPMN者拒绝手术治疗。29例患者中获随访21例,随访时间为(2.7±2.3)年(6个月~8年),失访8例。16例肿瘤切除者随访期内肿瘤无复发,1例探查活检者术后1年死亡;4例未手术的SCN患者随访期内肿瘤无明显增大。结论胰腺囊性肿瘤中最常见的是黏液性肿瘤和浆液性肿瘤,多见于女性;浆液性肿瘤均为良性,42%的黏液性肿瘤是恶性;误诊将延误治疗,增加死亡率。胰腺囊性肿瘤手术切除率高,根治性切除后预后好。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蛙皮素和牛磺胆酸钠这两种不同因素对胰腺腺泡细胞的损害机制.方法采用一步消化法分离Wistar大鼠胰腺腺泡细胞,然后与不同浓度蛙皮素、牛磺胆酸钠共同孵育,采用台盼蓝法和双标法测定细胞活率、全自动生化仪测定淀粉酶浓度、比色法测定乳酸脱氢酶浓度、激光显微共聚焦法测定钙离子波动和浓度.结果蛙皮素处理后,腺泡细胞仍保持较高的活率,淀粉酶分泌率明显上升,同时乳酸脱氢酶漏出率增加,与淀粉酶分泌率之比约为4:1;而胆酸钠处理后细胞活率明显下降,淀粉酶分泌率明显升高的同时伴有乳酸脱氢酶漏出率也等比例的增加.蛙皮素可引起胰腺腺泡细胞内游离钙离子脉冲式升高,其波动方向由分泌极向基底极;牛磺胆酸钠引起细胞内钙离子持续低幅增高,细胞两极间未出现钙离子波动.结论蛙皮素及牛磺胆酸钠通过不同机制影响胰腺腺泡细胞的存活率,导致胰腺细胞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