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24篇 |
免费 | 51篇 |
国内免费 | 16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9篇 |
临床医学 | 52篇 |
内科学 | 37篇 |
皮肤病学 | 2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10篇 |
外科学 | 251篇 |
综合类 | 103篇 |
预防医学 | 40篇 |
药学 | 27篇 |
2篇 | |
中国医学 | 36篇 |
肿瘤学 | 2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4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25篇 |
2020年 | 11篇 |
2019年 | 9篇 |
2018年 | 20篇 |
2017年 | 16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20篇 |
2014年 | 20篇 |
2013年 | 36篇 |
2012年 | 38篇 |
2011年 | 54篇 |
2010年 | 40篇 |
2009年 | 34篇 |
2008年 | 28篇 |
2007年 | 26篇 |
2006年 | 30篇 |
2005年 | 26篇 |
2004年 | 24篇 |
2003年 | 32篇 |
2002年 | 14篇 |
2001年 | 21篇 |
2000年 | 15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90年 | 2篇 |
1987年 | 3篇 |
1983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探讨Caveolin-1基因对乳腺癌细胞系Hs578T耐药株(Hs578T/Dox)生长和凋亡的影响. 方法在乳腺癌细胞系Hs578T耐药株中转染Caveolin-1基因,构建高表达Caveolin-1蛋白的细胞系(Hs578T/Dox-cav),通过Western Blot方法证实转染成功.将这2种细胞以同样的条件培养96h,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分布.比较转染前后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布的不同.应用软琼脂培养法比较转染前后细胞抛锚生长能力的变化以及对促凋亡剂(staurosporine)的不同反应.结果 转染Caveolin-1后明显促进了所用细胞株由G1期向G2期的转变(P<0.01).自然凋亡率显著下降.抛锚生长能力增加,缓解了对staurosporine的反应.结论 Caveolin-1促进乳腺癌细胞系Hs578T耐药株生长和增殖,抑制凋亡.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总结有关胰腺癌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并明确今后的研究方向.方法 收集国内、外近年来有关胰腺癌干细胞的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 胰腺癌恶性程度高,早期诊断困难,缺乏有效治疗手段.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胰腺癌中存在异质性细胞,这些细胞具有干细胞的性质,该细胞亚群在胰腺癌的发生、增殖、转移和耐药中发挥重要作用,通常利用细胞表面的特异标志物来鉴别胰腺癌干细胞.另外,研究还发现,胰腺癌干细胞内的一些维持自我更新和转移的信号通道表达异常.结论 针对干细胞的治疗是可行的,深入了解胰腺癌干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将为胰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策略和手段. 相似文献
14.
体外培养条件下肝细胞功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一种新的细胞培养模型以使体外培养的肝细胞更好地恢复肝功能。方法 利用三明治构型培养肝细胞,观察体外肝细胞蛋白合成,生物转化及其mRNA表达并与传统单层胶原培养肝细胞相比较。结果 三明治构型培养肝细胞保持稳定的蛋白分泌功能并持续增长,且有良好的生物转化功能,而传统单层胶原培养肝细胞蛋白分泌功能微弱,7d后基本消失,肝细胞生物转化功能差。原位杂交显示三明治构型培养较单层胶原培养肝细胞具有更强的白蛋白、P450-bmRNA表达,结论 三明治构型培养肝细胞较传统单层胶原培养肝细胞具更强的白蛋白、P450-bmRNA表达。结论 三明治构型培养肝细胞较传统单层胶原培养肝细胞更类似体内肝细胞,可体外重建细胞极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简单、有效而稳定的大鼠肝脏Kupffer细胞分离、纯化的实验方法。方法①大鼠肝脏的胶原酶离体灌注;②Percoll液不连续梯度离心分离Kupffer细胞;③选择性贴壁纯化Kupffer细胞;④吞噬墨汁实验、DAB染色,光镜、电镜下观察鉴定Kupffer细胞。结果最终获得的大鼠肝脏Kupffer细胞活性〉90%,纯度为95%,光镜下Kupffer细胞具有较强的贴壁及吞噬碳粒能力,DAB染色呈黄色煎蛋样结构;新分离的Kupffer细胞呈圆形,形态大小一致;2d后,细胞发生伸展,呈多角形或星形。电镜下观察可见典型特点:有伪足及杯口状改变,有丰富的溶酶体和吞噬体。结论本实验建立的大鼠肝脏Kupffer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效果稳定,同时培养的细胞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性状。 相似文献
16.
慢性胰腺炎胰腺纤维化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CP)是一种难以确切定义的胰腺慢性炎症性病变,1988年被Marseille-Rome定义并分类为“胰腺的持续性的炎症性疾病,以不可逆转的外分泌实质的毁损和纤维化为特征,直到晚期胰腺内分泌实质毁损。”其典型的临床症状是疼痛,几年后引起胰腺外分泌不足。到了疾病的晚期,由于胰岛细胞的丧失,60%的病人发生内分泌不足症状。因为缺乏特异性的诊断方法与治疗措施,CP目前仍是困扰医学界的一类胰腺疾病。[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伊马替尼术前治疗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作用。 方法 采用文献复习的方法,对研究伊马替尼术前治疗GIST的文献加以综述。 结果 伊马替尼术前治疗是进展期GIST的有效治疗手段,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手术切除率,延长总体生存时间。 结论 术前伊马替尼治疗转移性或局部进展期GIST疗效较好,应参考GIST基因分型结果个体化术前给药,值得进一步深入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对腹股沟疝日间手术后早期切口疼痛的影响,寻找影响早期切口疼痛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3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接受腹股沟疝日间手术,且在术毕接受罗哌卡因浸润麻醉患者的临床资料。于术后4、8、12、24、48 h记录患者的疼痛评分。多元Logistic 回归分析寻找术后早期切口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721例患者进入研究,患者术后4、8、12、24、48 h VAS评分分别为(2.52±1.47)分、(2.80±1.54)分、(1.72±0.89)分、(1.33±1.01)分、(0.46±0.25)分。WHO疼痛分级>Ⅰ级患者比例分别为11.8%(85/721)、15.9%(115/721)、8.5%(61/721)、5.1%(36/721)、1.2%(9/721)。116例(16.1%)患者需要额外口服NSAIDs类止疼药,9例(1.2%)需要弱阿片类药物。回归分析表明患者年龄及BMI是术后早期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罗哌卡因能使疝日间手术患者术后切口疼痛感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患者年龄及BMI指数与术后早期疼痛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不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方式在高龄(≥70岁)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3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接受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日间手术的253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料。依据术式不同分为疝环填充式修补组(157例)及腹膜前间隙修补组(96例)。比较二组患者术后总体并发症率、腹股沟区慢性疼痛及疝复发率。结果 腹膜前间隙修补组手术时间较疝环填充式修补组略长,但均未超过50min。二组患者术中麻醉药用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81,P=0.032),术后镇痛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722,P=0.000)。疝环填充式修补组与腹膜前间隙修补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24,P=0.878),术后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6),术后切口区域慢性疼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老年患者经日间手术行腹股沟疝疝环填充式疝修补或腹膜前间隙修补均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股沟疝日间手术后早期切口疼痛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13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就诊并接受疝日间手术患者1221例临床资料。依据术后24 h切口疼痛的VAS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疼痛组(VAS≤3分)及中、重度疼痛组(VAS>3分)。术后早期切口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年龄≥40岁中、重疼痛发生率为8.1%,年龄<40岁为38.8%,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9.3,P=0.000)。BMI指数≥22中、重疼痛发生率为9.9%,BMI指数<22为18.4%,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1,P=0.000)。吸烟患者较未吸烟者中、重疼痛发生率高,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 P=0.044)。局部麻醉药(0.5%利多卡因)用量≥50 ml 较用量<50 ml 中、重疼痛发生率高(χ2=14.2,P=0.000)。未采取术后镇痛较采取术后镇痛中、重疼痛发生率高(χ2=177.2,P=0.000)。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患者年龄≥40岁[OR(95%CI)=0.2(0.1~0.3),P=0.000]、BMI指数≥22[OR(95%CI)=0.6(0.4~0.7),P=0.001]、术中麻醉药用量≥50 ml[OR(95%CI)=1.6(1.2~2.0),P=0.011]及未采取术后镇痛[OR(95%CI)=0.1(0.0~0.2),P=0.000]是发生术后早期切口中、重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疝日间手术后早期切口疼痛,患者年龄、BMI指数、术中麻醉药用量及是否采用术后镇痛与中、重度切口疼痛的发生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