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53篇
预防医学   1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7篇
肿瘤学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递增负荷运动后大鼠心房肌蛋白质组的差异性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往的许多研究都是针对心房的单个蛋白质进行的,没有系统地对心房的"全部"蛋白质进行研究,因而不能全面地对心房在运动性心脏重塑或运动性心脏疲劳中的作用做出解释.本实验应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认识递增运动负荷训练后,大鼠心房肌组织中对运动应激具有重要意义的差异性表达的目标蛋白质,从蛋白质组学水平上探讨运动性疲劳的发生及发展的规律.方法:实验于2006-11/2007-03在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蛋白质化学与蛋白质组学国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省级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完成.①实验动物:1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运动组5只和对照组5只.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要求.②实验方法:递增运动负荷训练7周,力竭运动后6 h,运动组和对照组同时麻醉处死.提取心房肌组织的全蛋白,依次对样品蛋白进行pH梯度-SDS双向凝胶电泳分离蛋白、改良考马氏亮蓝方法染色.运用Bio PD quest图像分析软件对双向凝胶电泳图谱进行分析.结果:①运动组和对照组蛋白质斑点数目分别是(354±40)个和(382±24)个,匹配率分别为(68.67±9.87)%和(72.67±8.62)%,相关系数为0.71.②共获得具有2倍以上差异性表达的蛋白质点104个.③运动后上调2倍以上的蛋白质点66个,其中运动后上调5倍以上的蛋白质点18个,未见运动后新增的蛋白质点.④运动后下调2倍以上的蛋白质点38个,其中运动后下调5倍以上的蛋白质点23个,运动后消失的蛋白质点7个.结论:在运动应激状态下,大鼠心房肌蛋白质发生了明显的差异性表达,这些差异性表达的蛋白质点为进一步深入观察具有运动性疲劳特征的新的目标蛋白提供了充分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2.
63.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32P胶体局部注射对小鼠H22移植瘤和区域淋巴结转移灶的治疗作用。方法应用小鼠H22腹水型肝癌淋巴道转移模型,通过肿瘤组织局部给药,观察^32P胶体在模型小鼠移植瘤、区域淋巴结及全身各器官、组织内的分布。结果^32P胶体局部给药后主要聚集在瘤体注射局部和区域淋巴结内,而在肝、脾、肺等脏器分布的活度较低。区域淋巴结聚集的活度随给药剂量增高而递增。治疗早期瘤体和胭窝淋巴结转移灶呈现局灶性坏死。后期移植瘤和区域淋巴结转移灶的瘤组织呈现出血、坏死。结论^32P胶体瘤体给药可在局部富集,并可经淋巴道转运、聚集于区域淋巴结,对肿瘤组织和邻近的淋巴结转移灶具有明显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64.
目的:以往的许多研究都是针对心房的单个蛋白质进行的,没有系统地对心房的“全部”蛋白质进行研究,因而不能全面地对心房在运动性心脏重塑或运动性心脏疲劳中的作用做出解释。本实验应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认识递增运动负荷训练后,大鼠心房肌组织中对运动应激具有重要意义的差异性表达的目标蛋白质,从蛋白质组学水平上探讨运动性疲劳的发生及发展的规律。 方法:实验于2006-11/2007-03在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蛋白质化学与蛋白质组学国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省级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完成。①实验动物:1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运动组5只和对照组5只。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要求。②实验方法:递增运动负荷训练7周,力竭运动后6 h,运动组和对照组同时麻醉处死。提取心房肌组织的全蛋白,依次对样品蛋白进行pH梯度-SDS双向凝胶电泳分离蛋白、改良考马氏亮蓝方法染色。运用Bio PD quest图像分析软件对双向凝胶电泳图谱进行分析。 结果:①运动组和对照组蛋白质斑点数目分别是(354±40)个和(382±24)个,匹配率分别为(68.67±9.87)%和(72.67±8.62)%,相关系数为0.71。②共获得具有2倍以上差异性表达的蛋白质点104个。③运动后上调2倍以上的蛋白质点66个,其中运动后上调5倍以上的蛋白质点18个,未见运动后新增的蛋白质点。④运动后下调2倍以上的蛋白质点38个,其中运动后下调5倍以上的蛋白质点23个,运动后消失的蛋白质点7个。 结论:在运动应激状态下,大鼠心房肌蛋白质发生了明显的差异性表达,这些差异性表达的蛋白质点为进一步深入观察具有运动性疲劳特征的新的目标蛋白提供了充分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5.
目的:观察补肾通筋汤联合穴位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OA)的疗效。方法:将84例KO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治疗组给予补肾通筋汤合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予双氯芬酸钠治疗。两组均连续服用3周后观察临床疗效与VAS评分。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9.74%、60.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通筋汤加穴位注射治疗膝骨性节炎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6.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方法:收集某院门诊和住院患者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146株,采用法国梅里埃ATB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146株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呈逐年增加,而且是多重耐药。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率高,且易形成多重性耐药(泛耐药)。  相似文献   
67.
目的对炎琥宁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09年3月-2011年3月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者98名,分成A、B两组,A组64名患儿为治疗组,给予炎琥宁药物医治;B组34名患儿为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医治。结果经治疗,A组患儿腹泻、腹胀、恶心等病症恢复优于B组患儿,治疗有效率高于B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患儿。结论炎琥宁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有效率较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8.
目的:利用中药结合 PNF 技术疗法的方式进行颈椎病病症的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在该院选取近两年内因颈椎病入院的162例自愿参加实验治疗的患者信息,将这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常规组患者81例,采取传统的治疗方式进行颈椎病病情干预。另外一组实验组患者81例,采取中药联合 PNF 技术治疗的方式进行颈椎病治疗干预。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信息,并且进行治疗观察,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药联合 PNF 技术治疗的方式进行颈椎病的病症干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广泛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131I-17-丙基胺基-17-去甲氧基格尔德霉素(131I-17-AAG)在荷瘤裸鼠体内的生物学分布及其抗癌机制。方法:通过不同给药方式(131I-17-AAG间质给药或静脉给药、Na131I间质给药对照及竞争性显像),显像比较12只模型鼠体内分布情况,每只5.55MBq0.1mL。1周后处死取瘤,电镜和免疫组化检测细胞凋亡和Ki-67、Bcl-2蛋白表达情况,设空白对照组(n=3)。另取24只,分别通过间质或尾静脉注射131I-17-AAG(每只1.85MBq0.1mL),不同时间处死,取血并测主要组织脏器的放射性计数率值。结果:显像提示,间质注射131I-17-AAG瘤体内放射性浓聚并长时间滞留,体内分布实验进一步证实;尾静脉给药瘤体内存在一定放射性摄取,药物体内清除较快;Na131I注射后迅速排出体外,无瘤内滞留;竞争性显像示瘤内摄取降低。电镜观测给药组较对照组肿瘤增长抑制显著。Bcl-2和Ki-67阳性表达率131I-17-AAG给药组要低于对照组。不同给药组组间比较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max=0.004。结论:131I-17-AAG间质给药在瘤组织内有明确药代学分布和药效学...  相似文献   
70.
胸苷激酶基因对乳腺癌细胞的杀伤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逆转录病毒 (RV )载体介导的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 (HSV -TK )基因转染小鼠乳腺癌细胞 ,联合抗病毒药物丙氧鸟苷 (GCV )对小鼠乳腺癌细胞系MA 782 /5S -810 2体外杀伤作用及其产生的旁观者效应。方法 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GINaTK载体转入包装细胞PA3 17、G 418筛选抗性克隆 ,采用PCR方法检测HSV -TK基因整合情况。取滴度最高的病毒上清液感染小鼠乳腺癌细胞MA 782 /5S -810 2 ,经G 418筛选后 ,得到带有HSV -TK基因的MA 782 /5S -810 2 /TK细胞 ;将MA 782 /5S -810 2和MA 782 /5S -810 2 /TK细胞按不同比例混合培养后 ,给予 10 μg/mlGCV ,4天后采用MTT法计算细胞成活率 (SR ) ,观察旁观者效应。结果 GINaTK载体成功转入包装细胞PA 3 17,病毒滴度为 4.0× 10 4cfu/ml。用病毒上清液感染MA 782 /5S -810 2 ,成功得到了表达HSV -TK基因的MA 782 /5S -810 2 /TK细胞。混合培养结果显示 ,当MA782 /5S -810 2 /TK细胞数占混合细胞数 10 %时 ,低浓度 (10 μg/ml)的GCV就可将 5 0 %左右的肿瘤细胞杀死。 结论 逆转录病毒可介导HSV -TK基因转入小鼠乳腺癌细胞MA782 /5S -810 2并获稳定表达 ,RV -HSV -TK /GCV系统杀伤癌细胞存在旁观者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