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分析胺碘酮联合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抑制剂治疗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入选210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每组70例,分别为胺碘酮治疗组(胺磺酮组)、胺碘酮联合坎地沙坦酯治疗组(坎地沙坦酯组)以及胺碘酮联合马来酸依那普利治疗组(依那普利组),治疗随访2年,比较3组患者的房颤复发率、治疗前后左心房内径大小以及相关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1年,胺碘酮组的左心房内径较治疗前明显增大(P <0.05),胺碘酮组分别与坎地沙坦酯组、依那普利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年,胺碘酮组的左心房内径较治疗前明显增大(P<0.05),胺碘酮组分别与坎地沙坦酯组、依那普利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血压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1年、2年后,胺碘酮组的房颤复发率分别为40.91%(27/66)、45.45%(30/66)、53.03%(35/66),坎地沙坦酯组的房颤复发率17.19%(11/64)、20.31%(13/64)、25%(16/64),依那普利组的房颤复发率16.67%(10/60)、20%(12/60)、25%(15/60),胺碘酮组分别与坎地沙坦酯组、依那普利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坎地沙坦酯组与依那普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坎地沙坦酯或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在房颤复发率及防治左心房内径增大方面二者无明显差异,但明显优于单用胺碘酮。  相似文献   
92.
93.
目的探究腕踝针联合热敏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8月医院收治的PHN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针刺治疗,试验组采取腕踝针联合热敏灸治疗,两组均1次/d,留针0.5 h/次,5 d为1个疗程,每2个疗程间隔2 d,持续3个疗程,比较两组疗效及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腕踝针联合热敏灸治疗PHN患者,可提高治疗效果,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94.
缺血再灌注对在体兔窦房结电生理功能的损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缺血再灌注对在体兔窦房结电生理功能的影响。方法 取家兔 9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 10、3 0、60、12 0min组及缺血再灌注 4h组 ,每组 10只。通过结扎及放松右冠状动脉起始部建立在体兔窦房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同步记录体表及心腔内电图 ,观察AA间期变化及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 ①对照组各时相点AA间期比较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②缺血组与缺血再灌注组 80只兔子在缺血期共有 5 1只 ( 63 .75 %)发生窦性停搏、窦性心动过缓伴不齐、或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 ,且随缺血时间延长 ,心律失常发生率增加 ;有 5 4只兔子 (占 67.5 %)于结扎右冠状动脉后AA间期延长 40ms以上。③缺血再灌注组 40只兔子中 ,有 2 6只兔子于缺血期发生了窦性或房性心律失常 ,其中 15只于再灌注后 2 0min内恢复正常 ,但另有 3只发生了新的心律失常。④缺血再灌注组于缺血期有AA间期延长的 2 7只兔子 ,多在再灌注后 10min内恢复至结扎前水平 ,但缺血 60、12 0min再灌注组则随再灌注时间进一步延长 ,AA间期再次延长。结论 ①约 2 3的兔子窦房结动脉可能起源于右冠状动脉。②窦房结缺血引起的心电生理变化与病窦综合征的心电图表现相似。③较长时间缺血后再灌注可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95.
目的通过观察慢性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伴与不伴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左、右房肌细胞Cx40、Cx43的表达,探讨房颤与Cx40、Cx43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6.
肺鳞癌/腺癌细胞浆和细胞膜PKC-α蛋白的表达及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检测肺鳞癌、肺腺癌细胞浆和细胞膜蛋白激酶Cα(PKCα)蛋白的表达,探讨PKCα在肺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分别提取细胞浆和细胞膜蛋白,Westernblot检测37例鳞癌(鳞癌组)、23例腺癌(腺癌组)和17例肺良性病变的正常肺组织(对照组)中细胞浆、细胞膜PKCα蛋白表达含量,比较膜/浆PKCα比率。结果三组胞浆PKCα蛋白平均表达强度分别为0.0832±0.0152、0.1845±0.0089和0.1795±0.0150,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鳞癌和腺癌组胞浆PKCα蛋白的平均强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三组胞膜PKCα蛋白的平均强度分别为0.0331±0.0096、0.0918±0.0148和0.1009±0.0213,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鳞癌和腺癌组织的胞膜PKCα蛋白的平均强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三组膜/浆PKCα比值分别为0.3190±0.0172、0.5004±0.0950和0.5589±0.0865,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鳞癌和腺癌组的膜/浆PKCα比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鳞癌和腺癌细胞中无论是胞浆还是胞膜,PKCα蛋白的表达都增加,尤其是胞膜PKCα蛋白的表达增加幅度更大,提示PKCα不仅通过表达量增加参与肺鳞癌、肺腺癌的发生和发展,还以膜转位的活化方式参与细胞的癌性病变。  相似文献   
97.
98.
黄骥  欧阳娟  阳军 《中国急救医学》2006,26(10):713-713
在种植棉花过程中,棉农为矮化植株,提高挂果率,广泛使用和储备甲哌翁。近年来,人们误服或自服甲哌翁造成急性中毒甚至死亡的现象明显增加,现将我院2002-01-2006-03收治的48例急性甲哌翁中毒诊治情况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2-01-2006-03我院共收治急性甲哌鎓中毒48例,全部患者均为口服中毒,服毒量25-200mL不等,服毒至入院时间〈30min 20例,30min-1h内16例,2h内12例。女性36例,男性12例。全部病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乏力、瞳孔散大,19例出现肝功能异常。入院时呼吸抑制或呼吸、心跳停止19例,昏迷14例,5例出现肺水肿。重度中毒19例,轻、中度中毒29例。住院治疗36例,治愈34例,死亡2例。  相似文献   
99.
阐述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手术中所应用各种手术体位的大概情况和进展,分别对俯卧位、仰卧位、侧卧位、斜卧位等微创经皮肾镜目前采取的所有体位进行分析,以期对泌尿外科医师在手术前选择手术体位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血清CRP水平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2组血清CRP的含量,观察组按CRP结果<5 mg/L、5~12 mg/L、>12 mg/L分为3组.对每位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HS)评分,在患者入院时及治疗后2周分别进行评分,并进行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